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探索社区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新实践

探索社区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新实践

2001年,街道党工委为了认真贯彻《中共西安市委关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对社区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我们在辖区内推行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以充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在所在社区的社会性、地区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实践和探索,街道党工委实行的“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现就我们开展这项工作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最初构思和含义

“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是针对社区共建中党员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的。面对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市管理重心的逐步下移,社区在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社会保障的集中点,各类社会矛盾的集结点,党密切联系群众的结合点,城市管理与建设的落脚点,加强社区党建对于进一步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01年,柏树林街道党工委为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对社区党员进行了摸底,原9个社区共有183名党员,每个社区约20名党员,且90%以上为离退休老同志,身体较差,文化程度偏低,在社区难以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大量的居住社区的在职党员年富力强,文化程度高,各方面人才济济,是社区潜在的人力资源。在与驻地单位开展“共驻共建”活动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逐渐意识到,如果能充分利用社区党员中潜在的在职党员的资源优势,将能弥补社区党支部所属党员的不足,全面提高社区建设整体水平;有利于党组织对党员现实表现的全面了解,加强对在职党员8小时之外的教育、管理和监督。而作为党员,为社会所做的贡献绝不仅仅局限在8小时之内的工作范围以内,而应是一个全时空、全地域、全方位的“全职”党员。为此,我们认为社区在职党员应该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自身的模范作用对促进基层党的建设和社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能有一个合适的载体,使社区充分整合社区在职党员的资源,又使驻地单位党组织能全面了解掌握所属党员的现实表现,那么将对社区建设和驻地单位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形成一种双赢和互利互惠的局面。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党工委统一了思想认识,提出了“注重把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社区、把党建工作的机制建到社区、把党的工作活力体现在社区”的工作思路,积极策划、设计、开展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活动,并把它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

所谓“双重联系”,就是街道、社区党支部要加强同住于社区的在职党员及其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同时,社区在职党员和驻地单位党组织也要主动与街道和社区党支部加强联系,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为全面提高社区的建设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所谓“双向反馈”,就是社区党支部要担负起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生活圈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的职能,通过组织活动和加强联系与沟通等手段,掌握了解在职党员在社区的现实表现情况,并以“现实表现反馈卡”的形式反馈到其所在单位党组织,使其单位党组织能更全面地掌握了解在职党员方方面面的情况,并在评优表彰、提拔任用干部等项工作中参考和酌情采纳社区的意见。与此同时,单位党组织也要将采纳、运用反馈意见的情况反馈给社区党支部,以增强反馈工作的实效性。驻地单位党组织还可以结合本单位的具体工作,要求社区党支部提供某名在职党员的现实表现情况,或要求社区党支部配合单位党组织,对某名在职党员在社区进行公示并反馈结果。

二、“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初步尝试

2001年9月,街道党工委决定先在三学街、下马陵两个社区中开展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试点。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宣传动员,安排部署。为了使这一活动在这两个社区中顺利开展,街道选派具有一定政策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机关干部作为两个社区的政治指导员,指导配合社区开展工作。活动之初,街道党工委起草并印发“致社区党员的一封公开信”800余份,由社区工作人员张贴在社区各家委会和居民院落,并发到社区党员手中。我们还通过上门走访的形式,将公开信发到社区驻地各单位,争取驻地单位的理解、帮助和支持,并通过单位党组织的督促,使其所属在职党员能积极响应和参与到社区建设的活动中去。同时,我们召开了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负责人会议,安排部署了制度实施工作并发出倡议,希望广大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和其它各驻地单位能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共同为建设社区美好家园做出各自的贡献。

二是摸底登记,建立档案。公开信发表后,街道党工委社区党支部分工协作,利用下午下班时间,采取上门走访的形式对下马陵、三学街两个社区的家委会和居民小区进行了详细的摸底登记工作。经过半个月的努力,我们共走访了驻地单位16家,上门登记150余户,两个社区共登记住于社区但关系在原单位的党员234名,其中在职党员76名,离退休党员158名。为了便于开展活动,我们在76名在职党员中选出33名作为这次活动的重点,为他们建立个人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的基本情况、特长、联系方式及《在职党员现实表现登记薄》等。

三是建章立制,开展活动。为了使“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工作更加扎实有效,街道党工委逐步建立完善了《社区党员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规范和确定了社区党支部与社区在职党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规定社区党员要树立“驻于社区、关心社区、建设社区”意识;积极主动地关心社区、参与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社区要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展示党员形象和个人风采的服务平台,设计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类活动,以此来调动广大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合社区实际,我们相继开展了“党员示范户”、“党员十联户”、“党员奉献日”和“一名党员一面旗,党的宗旨进社区”等一系列“创先争优”活动,以及“扶贫帮困”、“共建文明社区”等活动。为了巩固“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我们还组建了社区在职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组织有特长的社区在职党员开展义诊、咨询和倡导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在职党员的特长,积极为社区群众服务,为社区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倡导社区在职党员带头落实《公民道德实施纲要》,邀请他们参加社区组织的“柏树林街道公民道德巡回演讲”活动,在在职党员中开展“争创文明市民”、创建“文明院落”、争创“十佳在职党员”等活动。由于在职党员的积极参与,影响和带动了社区其它党员和群众,充分发挥了全体党员在社区建设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提高了社区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

四是联评互评,及时反馈。为了配合一年一度的党员民主评议工作,社区党支部特邀部分在职党员参加了支部的党员民主评议会,组织在职党员和社区党员进行联评、互评。同时也对社区党支部的工作进行评议,指出社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意见。社区党支部召开支委会,对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及评议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形成支部意见,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认真填写《在职党员现实表现纪实登记簿》,并上报街道党工委进行审批。审批后以《反馈卡》的形式反馈到在职党员所在单位,供其单位在评优表彰中参考。

三、“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拓展与深化

2002年9月,我们在总结三学街、下马陵这两个社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在全街道14个社区全面开展了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实施工作。此项工作全面展开后,我们本着“先易后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指导思想,以规范运作程序、搭建服务平台、建立各项制度为抓手,先在柏树林地区“双在”单位(单位驻于柏树林,党员居住在柏树林地区)的在职党员中进行推广深化工作。一是街道党工委办公室干部分片与社区党支部书记到驻地单位逐个进行走访、动员摸底、征求意见,了解每个在职党员情况,既密切了街道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关系,又征求了单位意见,及时掌握到了驻柏树林地区的在职党员情况,提高了工作成效。截止目前,共有486名在职党员建立了个人档案。二是统一和规范了工作程序和内容,建立了“七薄”、“五卡”台帐,即《社区在职党员登记簿》、《社区在职党员现实表现记实簿》、《社区党员志愿者登记簿》、《社区党员好人好事登记簿》、《社区党建联席会议记录簿》、《社区流动党员参加党的活动记录簿》、《社区党建共驻共建活动记实簿》和《社区驻地单位党组织基本情况登记卡》、《社区下岗及特困党员基本状况登记卡》、《社区在职党员现实表现情况反馈卡》、《社区在职党员在社区现实表现情况反馈回执卡》、《社区流动党员基本情况登记卡》。三是街道以党工委的名义,在广泛征求驻地单位党组织的意见的基础上,起草下发了《关于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的决定》,制定了街道党工委领导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包片制度、柏树林地区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驻地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支部定期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制度、“一会三员”制度(一会即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三员即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政治理论辅导员和社情民意督察员)和驻地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表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相关制度。同时还就“一会三员”制度中的“三员”制定了各自的职责,明确了各自的任务和工作方法,调整和充实了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落实了“一会三员”的具体人员,为开展正常管理工作打下基础,提供保障。目前,14个社区共有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成员单位56家,聘任社区党建工作联络员48名,政治理论辅导员24名,社情民意督察员46名。四是建立了社区在职党员公示牌。我们在辖区内比较集中的院、楼和社区办公地点建立在职党员公示牌,将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社区党员、社区在职党员的照片、姓名显示在公示牌上,亮明政治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以“社区党建协调委员会”为依托,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并在创新活动内容上下功夫,形成了“优势互补、共建共育、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共建机制。我们在保持原有活动内容的基础上,又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了“亮身份、树形象”活动和“文明在我家、新风在我院”、“共建美好家园”,争当“十星级文明户”活动;组织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开展“有事找支部,有困难找党员”和“党员责任区”等活动;同时街道党工委还组织驻地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开展“社区连万家、建设靠大家、人人争当社区建设志愿者”活动,实行了在职党员、流动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和离退休党员“党员活动卡”制度。党员持活动卡可就近参加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参加街道和社区组织的“地区性、社会性、公益性、群众性”的活动,免费享受街道和社区的健身娱乐、各项政策和法律法规咨询及再就业服务等。街道党工委在每个社区设立了“在职党员联络站”,组织社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并加强了与社区在职党员及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联系与沟通。在制度实施过程中,我们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共同要求在职党员要做到“五个好,即“党内好党员、单位好职工、家庭好成员、楼院好邻居、社区好公民”。有效地促进了在职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

四、“实行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的成效和启示

1、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在近两年的试点实践中,驻于我街道的市电信局、市自来水分公司、区民政局、区委党校等许多单位对这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社区开展这项活动有声有色,群众反映不错”,“对党员实行双重管理是新时期加强党建工作的一个新举措”,“对树立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活动开展一年来,促进了社区党支部的各项工作,有效地扩大了社区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和工作覆盖面。

2、发挥了社区在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密切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实施“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使在职党员利用8小时以外的时间,力所能及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为驻地群众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带动社区两个文明建设,使党员与群众关系更密切,使党员成为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成为落实党的富民政策的宣传员和落实者,使党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更深,党的群众基础更加坚实,更加牢固。

3、整合了社区资源,提升了社区服务功能。社区直属党员大多年老体弱,服务社区群众能力很有限,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有效地整合了社区在职党员的资源,利用在职党员各种技术专长的专业优势,为社区群众服务,极大地提升了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功能,满足了社区不同层次人员的服务要求。

4、完善了党员管理制度。实行制度前,许多党员往往8小时内是好党员,8小时外却降低了标准。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后,完善了对在职党员8小时以外的管理,使在职党员由8小时单位管理变为24小时全天候社会管理,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制度和组织保证。

实践证明,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是增强全体社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优化配置和合理使用社区党建资源的有效途径。通过实施此项制度,进一步密切了驻地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的关系,整合了社区资源,树立了在职党员“驻于社区、关心社区、服务社区”的观念,构筑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各方联动、同创共建”的工作格局。

实行社区在职党员双重联系双向反馈制度是我们街道在社区党建工作中的一种新的尝试,我们在尝试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这与市、区委的关心和支持分不开的,也是与驻单位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有力参与分不开的。我们将以此次现场会为契机,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以求真务实的态度,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为我市社区党建工作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