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设想

市域高技术产业发展设想

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形势及关键问题分析

2013年宏观经济形势仍很严峻,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尚待时日,欧债危机影响继续漫延,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国际市场需求短期难以走出低迷。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我国面临的国际技术贸易壁垒加剧,国外先进技术产品进口和国内产品出口阻力加大,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压力增大。

(一)有利条件分析

综合分析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国家政策利好。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高技术服务业、民航业、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和规划文件,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和发展环境。为拉动内需,大力开拓新兴产业国内市场,国家启动实施了“太阳能屋顶”、“十城万盏”、“十城千辆”、“智慧城市”、“三网融合”等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出台了强力扶持政策,为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契机。二是省内政策利好。省委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把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促进经济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转变。省委、省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改善发展环境、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建设环首都新兴产业示范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与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设立了1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制定有力政策措施,支持引导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发展。为应对光伏产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冲击,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意见,制定了专项支持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将会对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持引导和激励作用。三是后继支撑有力。省政府组织了百家央企、百家院所校进活动,大力推进大型央企、知名院所、高校与我省、我市开展深层次、宽领域合作,签约引进的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研发和创新平台建设项目,为我省、我市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宽了发展空间,增添了新的动力。2012年11月26日,市政府办公厅以〔2012〕)243号文件印发了《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明确了三大发展目标、两大发展重点、总体空间布局、四项重大工程和四项保障措施。《规划》同时明确了“十二五”时期亿元及以上在建、前期及谋划重大支撑项目189个,总投资1987亿元。

(二)关键问题分析

总体分析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主要面临5个方面的关键问题。1、资金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大规模、长期的资金支持。从“战略性”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涉及面广,绝不是有限额度的资金能够支撑得起的;从“新兴”的角度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远未成熟,从投资到见效的时间跨度大,在技术研发、产业化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需要进行反复的创新尝试,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因此,资金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优先考虑的一个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财政投入只能起到引导性资金的作用,不可能包办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政府财政资金的基础上,撬动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2、技术问题。一方面,从国际社会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上仍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会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发达国家为维护和垄断自身的科技优势地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可能会采取极为严格的技术封锁政策。因此,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通过自主创新拥有自己的技术、专利和标准,着力发展一大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先导产业,培育一大批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同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需要广泛的国际合作。要以开放的思维,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日新月异,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经常是一种技术还没成熟,就可能被另一种技术所代替,而且前后的两种技术之间往往具有颠覆性。因此,科学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非常关键,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应该选择那些产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3、政策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有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从政策上予以保障。在激励方面,既要重视技术创新的激励,也要重视需求侧的拉动作用,要对一些企业创造出适合国情、符合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予以奖励,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当前,部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具备了推进产业化或进入应用导入期的条件,相应的激励、扶持政策也应该及时跟上。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如果激励不到位,延误了发展突破的时机,就会远远地落在其他国家之后,失去市场机会。在约束方面,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严格的市场准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科技产业,不是任何一个企业就能够进入的,如果一哄而上,资金被分散利用,不利于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如果缺乏有序发展的约束机制,就有可能形成在新兴产业领域里出现新一轮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浪费。4、主体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强大的主体发挥力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性”定位,决定了国有资本必须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身发展规律”,又决定了民营资本由于其快速的市场反应能力、灵活的机制,抓住时机,也能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大显身手,在某些细分市场上快速形成竞争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发展的关键是要找准适合自己发展的点,涉及面不宜过广,在大的行业背景下找到有自身优势的具体方向。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需要破除藩篱,消除利益之争的偏见,推动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共同发展,两者之间通过互相促进,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业发展。5、产业化问题。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核心技术作为支撑,通过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后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企业是技术的需求者,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能够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在产品开发和市场开发方面具有优势,应该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主体;高校在知识创新方面具有优势,既有利于知识创造,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科研机构在应用研究方面有专长。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各自聚集大量科技资源,通过政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使政府、企业、高校、院所各自发挥优势,把各方具有的独特资源和优势引进有效组合的新的联合体,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属于高新技术产业,在产业化方面要求非常苛刻,技术出现以后,要快速产业化,有些技术起点不低,但产业化上出现困难,造成站在技术的领跑线上,却输在产业化的起点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仅仅依赖于技术创新,最重要的是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应当支持和鼓励企业创造适合于国情,符合新兴技术发展规律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和组织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可持续发展。

2013年高技术产业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总体思路

概括起来说,就是“五抓五突出”。

(一)以贯彻落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抓手,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在全市“转方式、调结构”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是认真做好《规划》的宣讲辅导工作。一季度举办一次由各县(市、区)发改局主管局长、重点企业主管领导参加的集中学习研讨班,对《规划》进行宣传和深度解读,指导各县(市、区)和重点企业做好《规划》目标的分解和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的谋划。二是成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三是研究设立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起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提请市委、市政府参照省和兄弟省市的做法,研究设立市本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进一步培育发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管理办法》将明确资金规模(拟与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同等规模1亿元)、使用范围、使用方式、申报程序和申报条件。

(二)以积极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为抓手,突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建设。紧紧抓住国家、省相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有利时机,准确把握国家、省制定和组织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工程、示范性工程和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工程的内涵,努力提高项目谋划和对接的质量和水平,积极争跑,为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项目争取更多的专项资金支持。以此为动力,围绕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国际、国内500强等战略投资者的招商引资力度,认真谋划、储备一批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形成开工一批、在建一批、竣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重点推进总投资558亿元的65个重大支撑项目建设,2013年计划完成投资89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支持项目7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支持项目15个、市级重点推进项目43个。国家发改委、省发改委2013年即将实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化专项:1、重大节能技术与装备产业化工程;2、重大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产业化示范工程;3、宽带中国工程;4、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物联网和云计算工程;5、新型平板显示工程、信息惠民工程;6、蛋白类等生物药物和疫苗工程;7、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工程;8、生物育种工程;9、生物基材料工程;10、航空装备工程;11、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及关键部件工程;12、海洋工程装备工程;13、智能制造装备工程、新能源集成应用工程;14、关键材料升级换代工程;15、新能源汽车工程;16、创新能力建设工程;17、省“双百工程”(100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100个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研发项目)。围绕上述各发展专项,积极做好以下具体工作:一是认真筛选、包装项目,积极争跑,在2012年争取资金12000万元的基础上,2013年争取达到13000万元。二是适时启动市本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的项目申报工作。

(三)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为抓手,突出科技创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在企业层面,积极推进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技术中心,吸引科技资源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已有邯钢、新兴铸管和晨光生物3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再培育硅谷、力尔型材、中船718研究所、汉光重工等4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或部级工程研究中心;在已有摩罗丹药业、鹏达等17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再培育6-8家传统优势企业和成长性企业申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启动开展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认定工作。在行业层面,建设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平台,突出解决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汉光重工为依托,谋划建设国家地方共建的光电技术重点工程实验室。在已有中船718研究所核电安全工程、工程大学煤矿信息化、硅谷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等6家省级工程实验室的基础上,再培育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四家省级工程实验室。一是出台《关于加强全市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二是出台《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管理办法》。三是积极争取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资金1000万元。

(四)以实施经济开发区和冀南新区“两核突破”为抓手,深入优势企业和项目一线,高站位谋划一批10亿元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产业发展的集聚化、园区化。一是以中船重工718所重大科技专项获批为契机,谋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部级大规模集成电路专用电子气体产业园;二是以汉光重工高性能静电粉末涂料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和美的集团成功试用为基础,谋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静电粉末材料产业园;三是以硅谷化工年产1000吨芳纶1414纤维生产线和硅谷新材料年产1200吨T-700碳纤维生产线达产为基础,谋划建设投资10亿元的特种纤维材料产业园;四是以天津大学硼稳定同位素富集分离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户冀南新区为契机,谋划推进总投资30亿元的硼10、硼11(核电安全系统中的中子吸收剂)及碳化硼、三氟化硼(电子气体材料)等硼稳定同位素及系列新材料产业园。

(五)以实施“六大基地”空间布局战略为抓手,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暨高技术骨干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一是围绕新兴产业,在全市谋划推进10项关键技术研发工程和10家优势企业培育工程建设,制定实施意见,出台要素保障、人才激励、资金补助等优惠政策,促进其科技成果产业化、产业化项目规模化。二是强力推进中船重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项目建设。积极实施718研究所“10+6”战略(10大产业:制氢、特种气体、环境工程、核电安全、石油测井设备、精细化工、安防监控、工业自动化、空气净化设备、矿用安全系统;6个技术研发中心:氢能应用、核电安全、环保设备、高纯电子特种气体、理化分析测试、石油测井设备)和汉光“4+1”战略(4大产业:OPC鼓、彩粉、墨粉、光电信息及汉光周边区域整体开发建设)。以光电科技园、汉光区域搬迁改造、黑光夜视仪产业化等6个2012年央企合作新开工项目为重点,协调要素保障,力促汉光光电科技园竣工投产、汉光区域搬迁改造一期工程主体施工、718所黑光夜视仪产业化和核电安全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25亿元以上。三是积极打造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园一基地”建设。武安奥钛新能源产业园高性能动力电池主厂房施工完成,开始设备安装;涉县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纯电动城市客车主厂房施工完成,开始主设备安装;广平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纯电动车主厂房施工完成,开始试生产。全年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通过上述措施,力争201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规模以上增加值(目录内)突破160亿元,增长3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及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到70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