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机能探究

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机能探究

摘要:未来学习中心满足了用户多元化情景学习需求。文章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阐述了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新范式,结合42所“双一流”高校学习中心服务实践现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探讨融入全生命周期的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人-机-资源交互的服务机能和空间运转机制,提出未来学习中心的四大场景,即虚实融合的立体感知空间场域,双生命周期的教育学习服务体系,全生命周期特色知识创新模式,人、文化、资源三元互联交互机制。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机能

0引言

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元宇宙新一代技术崛起,驱动图书馆调整服务功能,适应学习者学习场景、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2021年12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1]指出:“鼓励高校依托图书馆试点建设一批‘未来学习中心’,实现人、物理空间与信息资源三元关联与交互的发展愿景”。这一观点引起学者广泛关注:都平平等[2]引入模因理论,设计了未来学习中心的空间模式、技术模式、阅读模式;兰利琼[3]指出“未来学习中心”全域、全方位、全周期为学习者提供泛在支持服务。图书馆不断探索空间服务重组,积极秉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理念,全程支持用户知识学习、教学科研、文化交流,构建智慧感知、泛在多元的复合型学习中心,并逐渐向虚实融合的未来学习中心演化。

1全生命周期与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融合

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体现了创新型服务理念,一切以学习者为核心,适应网络化、数字化信息环境,通过虚实空间重组、知识资源整合、智慧服务创新,支持学习者跨越时空局限,体验智慧场域,打造多元空间,实现知识资源最大化利用,成为学习者文化感知中心、智能学习中心、教学科研中心、休闲阅读中心。1.1全生命周期理论美国经济学家RaymondVernon提出全生命周期理论是指事物发展过程“初创期-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整个运行周期,广泛应用于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知识管理等领域。全生命周期揭示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仅局限于事物从出生到消亡运行的“生命时期”,更多体现在事物发展中的动态循环可再生过程[4]。用户获取知识、汲取文化,进行资源检索、挑选、传递、利用、创造和再生的整个过程,可称为“学习生命周期”;伴随用户服务,产生数据的存储、组织、分析、评估、供给、循环利用的过程,可称为“服务生命周期”,这两个周期诠释了图书馆与读者深层次交互、智慧服务的内涵。1.2融入全生命周期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新范式克劳福特和格曼曾预言开放式的图书馆将逐渐步入主导地位,图书馆建筑将呈现一种“无墙图书馆”的形态[5]。人工智能、区块链、元宇宙信息技术推动物理空间、虚拟空间、智慧场域的深度融合,也体现了文化、学习、阅读、学术智慧服务的泛在多元。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将面临空间场域、服务机能、用户挖掘等方面的挑战,融入全生命周期理念,可深化其服务深度,实现全流程、全要素、全周期的智能服务支持,通过嵌入用户文化感知、获取资源、学习科研、阅读体验4个生命周期过程中,辅助其文化、教学、科研、学习、研讨、阅读、休闲等终身学习需求,实现资源服务的多元融合。

2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实践服务现状分析

近几年,图书馆掀起了文化型、学习型、智能型空间重组的浪潮,高校图书馆更是未来学习中心的核心区域。笔者实践调研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展现其未来学习中心的空间样貌和服务体系,分析其不足,为探索全生命周期的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奠定实践基础。

2.1调研样本选取42所“双一流”高校的图书馆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浏览图书馆官方网页、微信微博平台,结合多媒介交流访谈等形式开展实践调研。根据目前高校图书馆空间功能与形态,将未来学习中心结构概括为自主学习支持、教育教学支持、数字学术支持、创新服务支持四大领域,进而细分为多元/智能空间、虚实资源、阅读文化、素养教育、MOOC/微课、课程教学、教参平台、在线课堂、学科服务、情报计量分析、软件工具方法、知识产权、学术写作与道德、知识创新14个服务模块。

2.2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现状分析42所高校图书馆学习中心的服务模块开展现状,体现了国内学习中心服务机能的建设水平。调研结果表明,大多数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基础设施已逐渐成熟,并划分了多元智能空间,储备充足虚实资源,传播精深的阅读文化,如清华大学的音乐馆、从游空间、电化培训室、研读研讨,武汉大学的3D漫游图书馆、图书馆映像、研修室、创客空间、虚拟现实VR等。一些图书馆开展了形式与内容更加丰富的教育教学支持及数据素养教育服务,包括定制讲座、通识/专业选修课、慕课(MOOC)/微课、在线课堂、教参平台等,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与教学技术中心共同开发电子教参服务,浙江大学的“求真一小时”,上海交通大学的“泛在智慧课堂”等。很多高校图书馆也开展了数字人文、情报计量分析、学术前沿追踪等热点服务,如上海交通大学的情报计量、知识产权、学术数据、智库服务,为各学科专业提供数据平台、领域前沿、态势分析、课题支持等项目。此外,35家图书馆开展了知识产权和专利服务,不断探索知识创新服务内容,如复旦大学图书馆提供知识产权、科研数据管理、软课题项目、课题文献等全生命周期支持服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构建iGEM培训基地,为参赛队伍提供全程数据分析、知识产权服务,取得了较好成绩。

2.3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的不足之处根据实践调研情况,国内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仍以延续传统的服务模式为主,缺少智能空间、数字化资源、智慧服务的全方位调度融合;未来学习中心第三教育教学场所的职能发挥不全,大多数图书馆主要以提供空间场地、设施设备、教材资源、信息素养培训为主,少数图书馆嵌入各学科主题,开设MOOC/微课堂、在线直播课等服务;极少数图书馆探索智慧泛在实时课堂,超越时空、全息感知的在线教学体验。虽个别图书馆开设了学科主题领域的学术前沿、学术态势、情报计量等数字学术服务,但仍缺少嵌入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意识、数据伦理、数据分析、数据安全、数据文化的全程指导,未来学习中心的知识增值服务、培养用户的创意能力方面仍存在不足。

3全生命周期视角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服务机能

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应融入全生命周期理念,通过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人、环境要素,构建动态平衡、协作共享、智能体验的学习综合体,完善中心各项服务机能,成为培养用户自主学习、终身学习、智慧学习的第二课堂空间场域。

3.1技术资源支持数字化的教学模式、学习情景促进了数字资源的共享流通与服务增值。未来学习中心是数据、智能设备、知识的集合中心,可利用5G/6G、云存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构建网络基础层;借助人工智能、虚拟现实(AR/VR/MR)、数字孪生、区块链、元宇宙搭建虚拟感知层;通过智能感知设施、在线学习平台、可穿戴设备、智能机器人,促进人-机-物交互应用;聚合机构知识库、智库、开放获取、电子教参、MOOC/微课,打造全程线上学习资源系统,进而促进未来学习中心虚实资源自由转化、知识创新增值。

3.2中心服务机能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将适应用户灵活多变的学习情景,打造数字时代的空间文化中心、用户学习中心、学术科研中心、知识创新中心。首先,未来学习中心应以多模态形式呈现,如创客空间、研讨空间、数字体验空间、多媒体影音、3D漫游空间、数字孪生空间、线上文化交流空间等。其次,未来学习中心重在打造智慧泛在课堂,营建沉浸式、全域感知的学习情景,并组建虚拟用户研讨群,促进用户头脑风暴和深度学习。最后,未来学习中心基于学科态势、数据统计分析、数字印证等服务外,应嵌入科研的全生命周期中,提供全程的数字学术支持和可视化服务,为学术成果创造、科研项目支持、知识成果转化、创意社区提供更多学习交流平台。3.3全生命周期运转机制融入全生命周期的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呈现全方位、全领域、全周期的3层立体监管机制。第1层,由数字孪生、元宇宙新一代数字技术驱动的总控台智能监管未来学习中心整体运转环境,进行全要素、全业务、全资源、全流程的检测和评估。第2层,未来学习中心的技术场景、资源场景、空间场景、学习场景、学术场景、知识创新场景是一个循环递进的生命周期过程,技术资源、虚实空间是根本,决定着未来学习中心的服务能力和文化品质;学习和科研支持是服务的核心,体现了用户学习深度和广度;知识创新是空间服务的升华,创新创意支持决定了空间服务的高度。第3层,细化用户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嵌入用户阅读、学习、教学、科研等全服务过程,细化服务内容,科学分析评估服务进程,实现用户与学科馆员共同进步成长。总之,未来学习中心将融入空间、用户、资源、文化的全生命周期,缔造泛在式、协作式、智慧化的人机交互体系。

4融入全生命周期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预期场景

融入全生命周期的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意在打造一批交互式学习空间、数字学术与创作空间、沉侵式文化空间、虚拟现实空间,实现高水准、智慧型、特色化的未来学习中心场所。

4.1构建虚实融合的立体感知空间场域图书馆未来学习空间将发展为文化多元、创意多元、知识多元的集合体,展现团队式、协作式、主题式、体验式的学习情景[6]。未来学习中心将突破时空、组织局限,借助数字孪生、元宇宙、区块链技术,链接实体与虚拟空间,汇集整合虚实资源,搭建用户画像、能力画像,实现多模态、环境感知的智慧空间场域,满足用户对阅读文化的熏陶、智能学习体验、多媒空间感知、知识资源的开放获取,支持自主学习、群组学习、在线学习、远程交互等多元化学习方式,打造虚实融合的立体空间场域。

4.2深化双生命周期的教育学习服务体系未来学习中心的智慧教育课堂融入全生命周期理念,全程支持用户泛在智能学习。一方面,嵌入用户学习的全过程,提供技术、设备、资源、数据、服务支持。学习中心大数据库自主匹配用户习惯、兴趣、学习历史、潜在需求,主动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私人定制,使每一个用户都拥有自己的虚拟身份和虚拟助教,在智慧课堂里完成各主题学习需求。另一方面,从知识数据生产的生命周期视角,对用户学习数据进行智能检测与评估,为不同用户群体、不同层次需求进行全过程的知识培育和指导。借助双生命周期理念,实现素养教育、泛在课堂、智慧学习的深度服务。

4.3鼓励全生命周期的特色知识创新模式未来学习中心更像是一个链接资源、人、场景的智能社群,各学习场景和用户社群通过知识的互联、学术交流、协同合作,实现知识创新和增值的过程。未来学习中心可打造创新型的服务模式,从智能技术、学习场景、数据感知等方面,搭建智慧交互、沉浸体验、深度交流的创新型学习平台。同时,未来学习中心也全力支持用户全生命周期的知识创新过程,从多元空间的创客空间、影视空间、研讨空间、直播空间体验,数字技能培养、数据分析、科研项目产出、数字成果创造等服务模块,支持用户与空间资源的互动,促进用户自我知识的提升与潜能开发。4.4塑造人、文化、资源三元互联交互机制未来学习中心意在塑造人、知识资源、文化空间三元形态关联和人机交互的智慧学习空间发展愿景,中心以人为本,培养人的信息素养、知识能力,开发用户运用知识、创造知识的潜能,链接文化因素、资源因素,塑造人完美的文化体验和利用资源的技能。未来学习中心也将打破传统物理空间边界,构建多模态、多维度、多功能的虚实空间融合,智慧馆员传承文化、整合资源,学习者感悟文化,接纳资源,实现虚实人、虚实空间、虚实资源情景交融,满足用户文化圈层、教育教学、数字学术需求,呈现新型的未来学习服务中心生态。

5结语

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是适应智能技术、多元学习情景的新生态服务模式,满足自主学习、群组学习、远程互动、在线学习等方式,丰富用户学习体验、智能感知、文化沐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元宇宙技术的成熟,虚实交互、智慧动态的未来学习空间必将承担起新的使命,为智慧图书馆的发展开启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吴岩.加快高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助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1):7-8.

[2]都平平,李雨珂,陈越.模因论视角下我国高校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的知识传递模式与机制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19-25.

[3]兰利琼.“智慧图书馆”与“未来学习中心”的内涵耦合———面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思考与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22(9):74-79.

[4]曹秀丽,赖朝新.E-Science环境下科研—数据双生命周期模型初步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22(6):157-163.

[5]王嫦娟.数字图书馆的危机[J].图书馆杂志,2000(2):13-14.

[6]徐璟,董笑菊,李新碗.大学图书馆未来学习中心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22(4):12-18.

作者:翟秀凤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