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及时代价值

水是人类生存之本和文明之源。人类早期文明大多发源于河流附近,世界四大文明古国都属于大河文明,可见水与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著名的古楼兰文明就因河流改道而逐渐衰败。我国历来重视人与水的关系,在治水、用水过程中,水逐渐具有了文化内涵,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价值。因此,在重视文化发展的当今时代,研究中国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意义重大。由程得中、邓泄瑶、胡先学主编,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从多角度论述水文化,对其在不同领域的表现进行详细分析,是高校通识教育的重要教材,也可作为提升大众文化素养的知识读本,对于本文研究主题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传统水文化概论》一书由绪论和五章内容组成:在绪论中编者介绍了水文化的内涵、学科体系以及水文化与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等内容;第一章围绕治水与中华文明发展以及大一统帝国建立、巩固的关系展开论述;第二章从水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出发,介绍我国古代关于水的哲学思考;第三章以水与中国文学为对象,介绍抒情、叙事和哲理阐发等内容;第四章针对我国传统艺术与水文化的关系展开研究,包括二者的渊源以及书法、山水画、音乐舞蹈和园林艺术中水文化的体现;第五章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治水思想。水一旦与人类社会产生联系,就不能单纯地以水的原本形态进行衡量,而是要将其看作一种文化载体进行思考。中华文明离不开水,因此我国传统水文化的内涵较为丰富,并且对国人的思想性格、行为方式都有一定影响。因而,了解传统水文化的内涵对于认识外部世界、与人交往意义重大。具体来说,我国传统水文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人文内涵。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与人产生联系,就会被赋予一定的精神象征,使之逐渐发展成某种文化形态。水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古人很早就将水与人生发展联系起来,并根据水的形态进行思考,水逐渐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既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量,也有随机应变的灵活思维,还是人生易逝的写照,是人格品质的外化。水文化的人文内涵是其文化属性的集中体现,引发古人思索,启迪古人智慧。其一,人生的思考。两千多年前先贤孔子在黄河边发出感叹:“美哉乎洋洋水!丘之不济,此命也夫!”这是孔夫子对自己一生命运的感叹。水是生命的起源,映照着人的生命,面对奔流的河水,每个人思考的内容不同,在河水不断流逝中人会逐渐获得不同的人生感悟。无数哲人和文学家面对水展开了自己的人生思索,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教人珍爱时光;曹操“东临褐石,以观沧海”,令人豪迈;崔颢“烟波江上使人愁”,使人忧伤。其二,坚忍的意志。水看似无力,但是滴水能够穿石。古代水文化中强调人不能因为弱小就放弃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人即使微不足道,也要有恒心、有毅力,坚持不懈地为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奋斗,最终实现人生价值。水表面上没有形状,将其盛放到什么样的容器中就是什么形状,即使形态能够改变,但是其坚忍的意志不会改变,任何力量都不足以将其改变;即使奔流到海,力量也没有消减,海岸边斑驳的石头都是水坚持不懈、日复一日拍打而成。水的这种品质是人生坚强意志的体现,也教人要具有永不言弃、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其三,与世无争的智慧。“黄河之水天上来”是诗仙对于黄河水来处的描述,水来源于上天、高山、河流、清泉,正是这种多元特性才使得水能够以多种形态存在,也逐渐使水成为智慧的象征。老子认为水和世界本源的道具有相似之处,由水而生万物。“上善若水”,老子高度赞扬水具有的品德:与世无争,随遇而安,平淡从容。正是对水之于万物的思考,老子提出了“无为而治”政治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同时做人也是如此。与世无争,与人无争,这种人生智慧正是因古人对水的思考而得出的。其四,清纯无瑕的情感。水来自于雪山、天空,从来到世间水就是干净无瑕的,同时伴着清流,水又展现出清纯的特征。在古代社会,人们将水的这种特征和人的情感结合起来,尤其是表达男女之情,清纯无瑕的情感正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将男女之情描绘得缠绵悱恻,将人的情感比喻为清纯的水,将相恋之人无法长久厮守的场景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且用水的纯洁表达即使相爱之人无法厮守,但是感情不会因时间而褪色,会随着时间而长存。第二,社会内涵。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并且被赋予了独特的品格和智慧,这是水文化的人文内涵,同时水文化在古人的认知中也具有社会内涵。其一,世界的本源。古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开始探索世界的本源,由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事物形成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阴阳五行之说中,水作为世界本源的基本元素,被古人摆在重要位置,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衍生万物。这种将水等基本物质作为世界本源的思想,虽说没有科学依据,但也是古人在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思想结晶。其二,人民的力量。“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是唐太宗执政的训诫,也是儒家思想以民为本理念的重要体现。这些治国思想正是古人对于水的强大力量的认可,将人民的力量等同于水的力量,是古人对于治国本质的正确认识。重视人民的力量是水文化社会内涵的重要内容,教导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徭薄赋、广开言路,从而实现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其三,至清无鱼的处世哲学。水本是清澈透明的,但是江河湖海的水并非清澈见底,而且钓鱼的人都知道,清澈的水中很少有鱼。清澈的水中缺乏微生物和养料,水草丰盛的水中鱼反而更多。古人在很早就认识到水的这一特性,因而有了“水至清则无鱼”这一成语,由此引申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人至察则无徒”,即人在社会交往中要与人为善,不能过于苛责他人。

水文化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内涵,带给人诸多精神财富和人生智慧。在当前我国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研究传统水文化、推动传统水文化传播意义重大,有着重要的时代价值。本文从以下几点进行分析。第一,推动传统优秀文化传承。水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当前文化事业的发展。首先,传统水文化拥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核心在于通过水的特性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水的特性中汲取为人处世的基本方式。当前,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实质上就是通过调节人与人的关系以实现社会稳定、民众团结,树立风清气正的和谐新社会。水文化内容丰富,形式众多,例如神话传说、史书典籍、文学艺术、乡规民约等,这些内容都是古人在生活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同时,这些贴近生活的内容符合大众认知和生活经验,因而将传统水文化的内容应用到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能够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价值观,从而使群众喜闻乐见,进而获得群众认可。为此,利用传统水文化构建和谐社会,每一地区都要立足当地水文化资源,就地取材,挖掘其中适合建设和谐社会的资源,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并且推动包括水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传承。其次,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可以从传统水文化资源中汲取养料,从而提升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质量。水文化中包含崇德、坚韧、包容等优秀品质,将其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而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奋进、乐观向上,形成良好品德,树立健全人格,同时在优秀水文化熏陶下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且成为水文化的传承者。

第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地球淡水资源较为紧缺,一旦发生水污染,对于人类的生存必将产生重要影响。古人为保障正常生产生活不受影响,历来重视治水措施,在治水实践中,古人逐渐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作为治水的基础。在当今水资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应当始终坚持古人的治水理念,以人与水资源和谐发展作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基本理念,加大水文化宣传力度,加强人们对水文化的认识,进而引导人们在生活中节约用水,参与到水资源保护工作当中,营造节水、爱水的社会氛围。“金山银山”理论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论,指导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发展,并且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传统水文化中也包含了生态文明思想,如“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在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我国要逐步构建水文化价值体系,强化水文化建设,总结历史上治水、用水、管水的经验,结合当前先进技术,促进现代科学技术和传统经验相结合,形成当前水资源保护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最终实现社会发展与水资源保护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第三,推动水利事业进一步发展。水利事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为促进水利事业继续发挥其利国利民的优势,应以水文化为思想引领,构建水利事业发展新格局。首先,我国在长期的治水活动中不断推进水利事业发展,使得水文化内涵逐渐丰富。无论如何变化,水文化中以民为本的思想始终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当前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要始终坚持以水文化为核心,以群众利益为基本出发点,以改善民生为终极目标。同时,水利事业发展还要重视水文化传播,提高水文化普及度,使更多民众认识传统水文化的魅力。其次,当前水利事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要将水利专业知识、职业道德素养、水文化知识等作为水利人才的考核内容。水利事业人才培养中可以以水文化中的奉献、包容等精神内涵作为主要的培训内容。总的来说,水利事业发展要培育出一批具有水文化精神、同时在工作中能够践行水文化精神的现代水利人才。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水文化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社会内涵,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水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资源,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仍有重要价值,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陈兰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