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小学数学中学生抽象思维培育

小学数学中学生抽象思维培育

摘要:小学生自身的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有待增强,很多数学课程知识无法理解、深度剖析,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实践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培育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创设问题教学情境、开展深度对话、运用数学教具、联系实际生活、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探索、思考,感知数学课程知识间的逻辑关系、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完善数学知识体系、结构,培育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落实素质教育理念,促使知识教学和能力提升的融合,取得最佳的数学教育成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抽象思维能力;原则;方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存在学习任务缺乏“结构化”“思辨性”“挑战性”“内驱力”的问题,无法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学”状态之中,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围绕以上问题,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数学教育过程、教育计划的改革,注重培育学生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深度剖析数学逻辑结构、数学问题,总结、积累经验,提高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有效性。笔者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数学教育中较为关注能力提升,本文主要是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方法展开探究,希望对于促进学生综合成长带来启发。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之下,数学教师需要重视课程改革,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教学模式的形式,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具备多方面的教育优势。第一,学生只有具备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深层次解析、探究数学课程知识,实现新旧数学知识的关联、整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第二,在培育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期间,能够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中灌输式、习题式的课堂形式,而是有技巧、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创设趣味、多元、生活化的数学教育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提高数学课堂活动效率、质量。第三,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才能够为之后探索、学习、应用数学课程知识做好准备工作,培育学生数学学科素养,促使学生的综合成长、发展。

二、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教学原则

(一)趣味性的教学原则

在探索、应用数学知识期间,要想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遵循趣味性的教学原则,让枯燥、乏味的数学课程知识更为形象化展示出来,激发学生探索、应用、学习数学课程知识的意识,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够融入情感去思考问题、学习知识,让思维始终处于一种活跃状态之中,这样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提高记忆数学知识的效率,促使学生创造性探索、应用数学课程知识。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设定趣味性学习任务的形式,让学生感知学习知识带来的愉悦感,促使学生“真学”“乐学”。同时,要想增强数学教育的趣味性,教师要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如学生的喜好、学习进度,优化、延伸数学教材知识,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促使学生自主、全员参与。

(二)思考性的教学原则

要想在数学课程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遵循思考性的教学原则,让学生在“思”中探索、学习,围绕“有何种用处、是什么、为什么”来思索数学课程知识,带着问题去完成学习任务。在讲述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教师要充当点拨者、指导者的角色,适当为学生提供辅导服务,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学生在辩论、讨论、交流中,锻炼自身的数学思辨能力。比如,在探索“因数与倍数”数学课程知识期间,要想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增强学习任务的启发性、探究性,如“在1到20个正方形中随意挑选,用挑选的正方形拼成正方形、长方形,比一比谁拼的最多?”学生在看到这个学习任务之后,通常认为选择的正方形个数越多,那么就会拼出来更多的正方形、长方形,但是当真正去操作的时候,就会发现并非如此,需要学生持续化探索、观察、挑战,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三)整体性的教学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育工作中,要想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要遵循整体性的教学原则,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学习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综合素质。通过真实调查可以发现,数学知识较为零碎化,但是数学知识间的关联性较为紧密,因此,教师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来讲解数学知识,让学生循序渐进掌握数学课程知识,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教师要设定一些具备挑战性、启发性的课堂问题,通过课堂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数学课程知识,让学生从中来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通过高品质学习任务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抽象思维能力。

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深度思考

在小学数学课程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形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一句话是“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如果直接让一个人吃15克盐是无法做到的,但是如果把15克盐放入美味的参汤中,就能够全部吃掉。同样,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也要把数学知识、教学任务渗透在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在问题情境、学习任务的引领之下,深刻剖析、阐述、探究数学课程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比如,在探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汇总班级中学生的具体身高数据,把这些数据作为制作校服的依据,分层次设定校服的型号。教师可以出示如下问题:“1厘米一段;5厘米一段;10厘米一段;15厘米一段,以上分段哪种最适用于校服型号标识?”通过创设以上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来思考、讨论问题,以此来活跃学生的思维,共同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二)开展深度对话,培育抽象思维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让学生迅速、全面掌握数学知识”方面,忽视了培育学生抽象思维的意义、重要性,导致数学课堂氛围单一、枯燥,不仅无法提高数学课程活动质量,还会让学生对于探索、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种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开展深度对话,以此来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深度解析、自然表达、积极质疑,组织数学知识结构。比如,在讲解“轴对称图形”课程知识期间,教师要先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并且去剖析“平行四边形是否属于轴对称图形?”鼓励学生自我探究、相互讨论、积极表达,实现和数学教材知识的深度对话。同时,师生、学生间也要展开深度对话,教师可以围绕以上问题作出引导“想要判断平行四边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同学们的意见不一,你们可以分别阐述意见、想法”,有的学生认为“平行四边形属于轴对称图形,因为两边的图形是一致的”,还有的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不属于轴对称图形,因为只有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图形才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平行四边形对折之后无法重合”,通过师生、学生间的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属于轴对称图形”的结论,让学生对所学数学概念、知识、定理有清晰的认知,能够在自主思索、合作探究中,实现思维火花的碰撞,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三)借助数学教具,促使思维发展

在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借助于数学教具,促使学生的思维发展,锻炼学生的抽象性、逻辑性思维能力。学生只有在观察、动手实践中,才能够扎实掌握所学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具的演示下,能够让抽象、复杂的数学课程知识直观化展示出来,实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知识理解能力。同时,教师不仅要为学生展示数学教具,还需要教导学生使用数学教具,提升学生的操作水平、动手能力,这对于培育学生抽象思维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比如,在讲解“认识图形”数学课程知识期间,要想让学生掌握实物特征,教师要为学生展示一些形状不一样的实物,鼓励学生集中注意力去探索数学知识,通过自主探究、实践,感知到图形间的不同点、相同点,改变以往“数学理论知识灌输”的课堂教学形式,而是要让学生在理解、思索、动手中掌握知识,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另外,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利用数学教具增强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也不要让数学教学“喧宾夺主”,而是要展示出数学教具的教育价值、功能,如,在讲解“1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期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方格卡来拼接、合并,在动手操作中对加减法有更为深刻的认知。借助于数学教具,教师要引发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深度思考,从中来分享学习经验、技巧,培育学生数学学科抽象思维能力。

(四)联系实际生活,实现知识升华

要在数学课堂中培育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师不仅要优化教学目标和教育方案,还需要为学生营造温馨、真实的课堂教育环境,联系实际生活来讲解数学课程知识,以此来实现知识升华,让数学知识贯穿于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感知到探索、应用、学习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培育学生积极的学习观、情感观,能够利用生活元素来解决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锻炼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在讲解“百分数”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如下生活情境:“在逛超市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面料标签中写着25%棉纶、75%羊毛,这是什么意思?在复制视频、文件的时候,会看到进度条中有百分数字样,这又有什么含义?”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学生更容易理解问题,促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来发现、学习、挖掘,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小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思维混乱的情况,这时候教师可以结合生活案例的形式作出引导,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在2020年的时候,某省中的乡村旅游经营主体、休闲农业达到了17047家,相较于2019年增加了4281家,平均年增长率为15.6%。其中接待了1.96亿次游客,游客数量年增长率为21.4%”,通过让学生阅读材料,教师要让学生思考案例中的现象,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改变以往记忆公式、定理的学习形式,而是通过生活案例的形式运用数学知识,锻炼学生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五)运用思维导图,锻炼抽象思维

伴随着数学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深入,在小学数学课堂活动中,教师更为关注如何培育学生思维、学习习惯,让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和方法。小学生正处于养成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的重要学习阶段,教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来锤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思维导图具备清晰、直观的特征,能够系统化关联数学课程知识,让学生拥有清晰的思维脉络、学习思路,提高数学课程活动质量。学生在面对一些复杂、难度较大的数学问题的时候,会出现严重的抗拒学习心理,此时教师需要利用思维导图来降低学习难度,统一呈现数学知识结构,实现课内数学素材和课外素材的整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绘制数学思维导图,这样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数学课程知识,提炼难点、重点数学知识,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同时,在运用思维导图期间,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场景来讲述知识,如,在讲解“生活中的负数”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去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可以用负数来表示、记录?”学生通过相互思考、讨论,最终得出“财产、海拔、气温”等答案,并且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记录,提升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另外,教师要借助于思维导图优化数学教育内容,重点帮助学生梳理数学知识,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融会贯通,如,在讲解“认识图形”数学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一边展示思维导图、一边讲解知识,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来比较正方形、长方形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强化对正方形、长方形图形的记忆。又比如,在讲解“除法”课程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绘制思维导图,从中来解析除法的运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结语

伴随着数学课程的改革,在小学数学教育之中,学校、教师更为关注如何提升学生能力、培育学生思维,让学生在学习、探索、应用数学课程知识期间,获得更多新的认知、思考,强化对数学课程知识的理解,让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化,为之后学习、运用数学课程知识做足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庞敬文,刘东波,卜凡丽,唐烨伟,周东岱.基于智慧课堂环境的小学数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事理图谱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2,32(02):81-89.

[2]钱中华,羊琴.小学数学教学材料的基本要求及主要类型——基于学生数学学习引发思辨的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22(08):62-65.

[3]郭俊峰.多元文化视角下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2,6(02):149-152.

[4]李雪梅,李文联,郑东俊.研究儿童从“心”出发——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的师生问卷调查报告[J].教育科学论坛,2022(10):56-58.

[5]吴存明.高品质学习任务的内涵、设计与实施——以小学数学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2(03):76-80.

作者:杨毅芬 单位:福建省华安县丰山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