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核算对策

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核算对策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的环境问题纷纷涌现,各国政府为了人类可持续的发展,本着保护环境的理念,提出来碳会计的概念。碳会计的理念是对碳排放的角度为切入,将环境问题转变为经济问题。目前我国在碳会计领域只能以《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作为依据,公司内部披露碳会计的信息的质量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和准则来衡量,不能满足财务报表的阅读者的需求。而且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低碳经济已然成为我们生活的的讨论焦点。所以我国迫切需要构建碳会计体系。本文以低碳经济的理念碳以及会计核算中的确认以及碳会计信息披露为切入点,浅谈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几个明显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几条措施和方法,从而为企业碳会计体系的构建和研究提供一定思路。

关键词:低碳经济;碳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引言

近年来,环境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解决发展导致的环境问题,各国政府以环境污染较为突出的温室气体为切入点,致力于将环境问题转变为经济问题。将污染气体的排放具象化为数据,再通过数据来制定排放指标并下放给企业,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京都议定书的签订、哥本哈根峰会等一系列国际环境会议的召开以及协议的签订,促进了各国环境法规和碳会计内容的不断完善,提出了符合目前碳会计体系构建需求的碳权交易理念,让碳会计方面的研究正式拉开帷幕。目前看来,低碳经济已然成为我们生活中的讨论焦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最后的火炬点火仪式通过科学技术和点燃方式的改变来达到环保的目的,低碳经济的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向,也是各国发展步入下一阶段关键点。碳会计核算的研究是推动碳会计体系构建和保护环境的关键。碳会计核算已然具有广泛社会性的前沿问题。

二、企业碳会计核算概述

(一)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

如今,业界对碳会计的处理没有很明确的准则来统一,还处在摸索阶段。碳会计的概念就是将自然资源如煤炭,近似看做是一种抽象化的价值,然后将资源的使用转化计算到产成品之中。碳权排放权是碳会计的核心,但对于碳权排放权的各种属性的确认还存在不同观点。依据企业会计准则里资产的内容来看,碳权排放资源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流入且可计量,比较资产和碳权排放的定义,碳权排放权可以将看作一种资产。目前,主流的观点可以归为四类处理。1.无形资产:碳排放权符合不具备有实物形态并为企业所能控制的价值这一理念。碳排放权的价值主要表现为,给予企业发生服务、作业原材料加工与产品加工附加产生的污染排放的权利。这一权利如何处理,决定于企业应增值何种经济效益,自我使用还是转让出售。2.存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存货定义,已经完成加工处于正常待销售状态的库存商品;处于正在加工,但最终目的与销售的半成品或正在生产线加工的成品;为产生劳务和机器生产所需的资源,如值易耗品等。目前来说碳权排放不具有上述特征,确认为存货的话为时尚早。但从国家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来考量,国内的碳排放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必定到达指标。履行其他国家结缔的CDM项目,就可以像商品一样对外输出碳排放权,将指标专卖给其他国家。捐赠资产:国家致力于不同企业的公平发展和保护环境,在碳排放配额(CEA)交易的模式之下,采取合理的计算方式对企业进行分配。按照捐赠资产的思路,进行入账,转让视同销售,按照流程处理计算相关税务。交易性金融资产:碳排放权具有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碳排放权在碳交易市场内供求的关系体现商品的属性,通过金融杠杆来对市场的碳权排放权进行投资,碳排放权有更多的操作空间和盈利模式,能吸引到资本来运作,最终达到减排的目标。碳资产的计量以实际成本原则来控制入账或许比较合适,在政策制度和法律上有不少完善空间。按比例分配法、优化分配法等都是核算企业所能进行的碳排放的额度,使用不同方法分配会让其账面价值与企业实际的价值差额有所不同,具体采取哪种办法应当与企业会计信息的战略决策相关。综上,我认为应该将碳排放权定义为无形资产,碳初始计量时,在附注和附表上应按规定注明当时碳排放权的市价,核算完毕后登记入账,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对碳排放权重新核算,按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公允标价调整金额。

(二)碳会计信息披露

为了响应国家碳中和政策的号召,也为了树立和维护企业形象,改善和发展企业的融资环境。碳会计信息披露应阐述碳核算相关交易事项,一些特别信息或无法在报表中反应的交易事项的关键信息,需在附录或者附注中补充说明,及时且完善的披露对各方报表使用者有用的信息,满足使用者的需求。企业应注意冬天与夏天两季,严寒和酷暑时期的能源消耗不同,冬天偏向烧煤取暖,夏天偏向于发电制冷。这种季节性的差异会导致企业运作所生产温室气体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为了能有效降低风险性、不确定性,避免排放超标被政府追责这一情况,企业要严谨计算运作导致的碳排放所产生的效益或亏损情况,再将数据整理成分析报告,严格按照报告信息完成排放指标。来随着企业对业务流程的不断熟练,逐步提高对碳核算信息披露的积极性和完善性。本文认为对碳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从四点考虑入手:①信誉风险(进行碳排放权交易时无法及时履约,支付对价)、声誉风险(履行保护环境义务)、竞争风险(高效的清洁技术的退出)、运营风险(得到的指标减少)、自然风险(极端气候)等风险②基本运作情况,减排目标,企业内部的相关低碳技术的应用和新型减排机器等事项③碳会计核算,碳排放量的核算方式的选择,环境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形式编制,环境资产、负债。费用补助等具体事项公布④碳会计管理,碳排放考核是否达标,主要排项目。统计和检测系统,运作和负责机构。

三、企业碳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碳会计核算缺乏统一标准

国内的核算标准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缺乏实证分析和案例样本。目前,国内成碳会计体系的规定--《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有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征求意见稿)》,也存在诸多缺陷,在标准的统一和要求规定上不够明确。例如规定中没有明确账面碳排放配额与资产负债表日的配额是每季度还是半年进行差额调整。在企业会计实务上问题更明显,有记入无形资产的,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设置处于“自立门户”的尴尬局面,随意的入账核算数据,将无效信息和数据汇入,编制出具报表。增加报表使用者获取需要信息的难度,信息质量完全得不到保障。

(二)理论研究不完善,实证研究难开展

碳会计的理论研究基于环境会计和传统会计延伸出来的,专属于碳会计的体系模式不够全面,碳会计知识框架的实证来源也只局限于传统会计和环境会计。一方面理论研究的缺少让碳会计从源头发展就困难重重,政府无法使用全面且高效的指标模型为企业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划分,分配过多分配指标的企业,直接在市场出售,超额获利,会给碳会计的实证研究带来反作用,停滞碳市场趋于成熟的过程。另一方面,碳会计的信披露方面的监督情况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大部分企业难以按照准则来较好完成对企业碳会计相关信息披露监督的不足,也导致了实证方面的研究也很难开展。

(三)碳会计核算人才短缺

任何专业领域的不断发展,都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支撑。充分发挥人才在碳会计在理论知识和实证研究中的积极效应,对碳会计的体系构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两个大的原因:内因,很大比例的会计人员只知道碳会计这个名称,对其内涵和知识框架和相关政策只能说是涉及较浅,比较可惜,知识储备、自身整体素质和业务处理水平有较大提高的空间;外因,我们现在对于会计人才的培养部署都比较聚合在传统会计的方向,理论专业课的学习内容在碳会计这一分支上未有涉及。碳会计体系的理论培训课程是相当缺乏的,无法开展配套结合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来培养懂环境、懂管理、懂经济的跨多学科的复合型人才。两个表里原因造就现在碳会计核算人才短缺的局面。

四、企业碳会计核算的完善对策

(一)完善制度建设,规范碳会计核算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网站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应举行联合会议,共同商讨和落实完善相关法律和规定。明确规定企业在核算、管理和审计的内容;需要收集的减排信息的数据,如何编制减排和交易报告;企业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减排目标数量,调整排放差额的具体日期;在自我审计中,把控存在的各种风险,对减排行为和要素时间等情况要详细记录;自我监督体系和面向社会应当披露的内部情况。完善对违法违规的相应处罚制度,严格监督企业应履行的义务,打击并严罚非法排放的违规现象,进而约束和规范企业的行为。明确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的信息披露的统一性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立足于碳核算方法,深入开发出一套关于排污权交易的碳计算、分析、核实和报表编制程序,不断规范碳会计核算。

(二)强化企业低碳经济意识,充实碳会计领域的专业研究

企业管理层应提高环保意识,树立碳会计信息披露意识。不要对乱排乱放的行为和粉饰做账有侥幸心理。各方应积极推动各业内机构与组织和企业内部人员应多探究与探讨,交流经验,完善理论和推行实践。一方面来说,企业要积极执行低碳排放的政策,健全管理和披露信息制度,协同配合好政府和机构的监督,让本企业的碳会计的相关运行数据作为机构理论研究的优秀样本。另一方面,披露信息的准确性有了保障,碳会计信息能给碳会计领域的专业研究提供大量的实证和参数样本。理论研究必须结合实证数据,在日本、欧美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型的理论进行实践检验。再进行本土化的体系构造研究。将得到的创新型碳会计体系研究在北方耗能城市,如天津,河北等进行“试点”运行。发现问题查缺补漏,健全本国碳会计体系,充实碳会计领域的专业研究。

(三)加强人才培养,构建碳会计核算专业人才队伍

专业人才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碳会计的发展。在未来逐步开展体系的培训。首先,财政部进行拨款补贴,联合高校开设碳会计专业学习方向,将碳会计的历史渊源,核算和计量方式,碳会计管理和碳会计报表的编制逐步纳入教学项目,扩充人才基数;在教学设置、实习和就业等方面进行点对点合作,创新人才培养,分层次进行应用提高灵活性,安排学生到含有碳会计体系的公司进行实务处理学习和经验的沉淀。然后,将“试点”推行成功的案例,编入碳会计课堂案例作为引导,不断提升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最后,不断完善碳会计教育体系,提高人员质量,企业的管理层能在新生代碳会计人才指导下,调整企业排放战略,保障企业低碳决策的合理性,稳步推进低碳经济下的企业碳会计核算。五、结论碳会计立足于传统的会计,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达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通过会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不断完善我们国家在碳会计政策和具体试行方案。碳会计的核算给企业带来超前且全新的经营模式,低碳经济的发展对企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企业自身应具有环保意识,积极响应保护环境的政策,履行节能减排的职责。加强对碳会计核算的管理,构建出碳会计核算体系不仅要符合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而且也要满足企业碳会计核算工作的实际需要。我相信通过我们业内各方的努力,缩小与其他发达国家在碳会计研究的差距,实行我们保护环境,天人合一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徐为东.简述低碳经济下企业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5(1):201-202.

[2]钱秀娜.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碳会计理论体系构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3]程妍.低碳经济下我国碳会计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1):38-39.

[4]刘桐君,胡鹏彬.低碳经济下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1,24(21):42-43.

[5]张筱雨.发展低碳经济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1,41(05):65-69.

[6]孙即才,蒋庆哲.碳达峰碳中和视角下区域低碳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战略意蕴与策略选择[J].求是学刊,2021,48(05):36-43.

[7]莫佩璋.建立健全低碳经济的金融创新机制研究[J].低碳世界,2021,11(09):259-260.

作者:徐文涛 袁翠翠 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