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传统文学作品趣味读法浅析

传统文学作品趣味读法浅析

2017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开始策划一套高品质的著作,我们希望它有学术著作的严谨、丰满,又不似学术著作那般严肃、刻板,最终让传统文学作品变成趣味阅读,让知识与趣味有机融合。于此,“知·趣”丛书的创意产生了。

第一辑(4种)。《名士派:〈世说新语〉的世界》,徐大军著。《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杰作,鲁迅先生称它为“名士底(的)教科书”。徐大军认为有两种力量支撑起《世说新语》的世界,一种是名士们于日常或异常处境的言行应对所表现出的风姿气度,另一种是那些投向名士风姿气度的欣赏、崇拜目光。本书即以生动诙谐的文笔,引导读者跨越时空的界限,去“听”那些“玄远冷隽”的言语,去“看”那些“高简瑰奇”的行为。

《从“山贼”到“水寇”:〈水浒传〉的前世今生》,侯会著。本书以《水浒传》小说文本为基础,以各种史料为佐证,条分缕析地追溯了水浒故事的发生、发展和《水浒传》小说的写定过程,尤其是揭示了钟相、杨幺洞庭湖起义和《水浒传》的隐秘联系,令人耳目一新。

《梦断灵山:妙语读〈西游记〉》,苗怀明著。这是一部有趣的书,作者用敏锐的目光和朴素的文字讲述了《西游记》所反映的种种有趣的问题。作者抛开了繁琐的考据和艰深的理论,以普通读者的身段,带领读者在光怪陆离的“西游”世界里遨游,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

《探骊:从写情回目解味〈红楼梦〉》,刘上生著。《红楼梦》“大旨谈情”。本书即从小说写情的回目出发,结合小说的成书、版本、人物形象和具体情节,致力于为大众读者讲解《红楼梦》文学世界所蕴含的情感和艺术。

第二辑(4种)。《所思不远:清代诗词家生平品述》,李让眉著。李让眉从一个诗人的角度,重新爬梳了朱彝尊、陈维崧、纳兰容若、王昙、黄仲则、龚自珍、谭嗣同、吴保初等清代诗人的诗作,架构起一个以诗证史的世界。

《梨园识小录》,陈义敏著。该书讲述程砚秋、马连良、荀慧生、尚小云等著名京剧演员的生平与艺术,串联起作者对于京剧史、京剧美学、戏曲文献利用等问题的思考与见解。作者20世纪80年代曾经采访过长期追随程砚秋的陶汉祥先生,留下了珍贵的录音资料。该书对这一录音进行了全面整理。

《志怪于常:〈山海经〉博物漫笔》,刘朝飞著。该书是文化随笔集。关注《山海经》尤其是《山经》部分的名物问题,将经典中的神奇之物和生活中的常见之物联系起来,参考《庄子》等道家文献及其他古典文学作品,挖掘《山海经》中名物的文化意义和审美内涵。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博物学的观点。

《〈儒林外史〉人物论》,陈美林著。陈美林先生以研究《儒林外史》40余年的功力,抽丝剥茧般分析论述以周进、范进为代表的儒生,提出了《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反映知识分子生活的长篇小说的论断。

第三辑(未完待续)。《沈周六记》,汤志波、秦晓磊主编。该书可视作对沈周(1427—1509)个人生活及其所处世界的一次导览。通过“观”“居”“游”“友”“隐”“忧”六个方面的深入解读,呈现沈周生活、艺术、心灵的丰富细节。透过遗存的诗文绘画,还原一位生活在明代中叶、居住在苏州乡下、终生不曾远游的文士之所见、所思、所感。

《〈史记〉八讲》,史杰鹏著。该书是一部关于《史记》的知识普及性读物,分为“刺客列传”“游侠”“《史记》中的八女”等八个专题,阐述了作者对先秦和秦汉时期的社会风貌、学术思想、重大事件、风云人物的理解,有利于引导广大读者亲近并读懂经典著作。

《明人范:生活的艺术》,袁灿兴著。本书从日常饮食、文化娱乐、吃穿住行、民间信仰等角度切入,展示了明代人在品茶饮酒、器物造型、书画文字等日常生活领域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境界,从中反映了他们敢于打破礼法、引领社会风潮的创造精神,揭示了明代人的精神世界。

《寻幽殊未歇:从古典诗文到现代学人》,杨焄著。该书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杨焄撰写的一部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年发表在《上海书评》等刊物上的一系列文章,主要内容是对古典文学阅读理解中一些疑难问题的考证商榷,对近现代学人治学路径和学术精神的介绍与阐扬。作者系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作者:钱之江 单位:浙江古籍出版社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