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农民增收会议讲话

农民增收会议讲话

一、正确认识形势,增强发展信心

正确把握形势,是推动发展的基础,是增强信心的前提。着眼国际国内经济大局,当前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形势,基本可用三句话来概括:问题依旧不少,挑战异常严峻,前景仍然美好。

(一)问题依旧不少。在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的一些根本性、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市场应对能力差。农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重大动植物疫病以及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经常对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事业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农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县域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仍然较低,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带动不足。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社会共建新农村活动不够自觉持久。正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深刻指出的那样,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20*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省内位次有所后移,与全国水平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增长压力十分巨大。因此,按照省十一次党代会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要求,利用7年左右时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赶上全国水平,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历史任务。

(二)挑战异常严峻。最主要的是当前愈演愈烈的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对全市农民增收带来严重影响。一是农产品特别是果品价格下跌、销售不畅情况比较明显。我市农民手中的残次果严重积压,平均价格不及上年十分之一。二是农民劳务输出困难,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三是工业经济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支持带动能力不强。目前这场金融危机仍没有见底迹象,甚至还有可能加剧。此外,“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去冬今春出现的57年少遇的干旱少雨气候,也对今年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带来严重不利影响。所以,今年很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最为严峻的一年,是我市“三农”工作面临挑战最大的一年。

(三)前景仍然美好。尽管存在诸多问题,面临严峻挑战,但推进“三农”工作的整体基础和长远趋势仍然向好,加快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仍然有许多有利条件和难得机遇。具体有“十个有利于”:

第一,各级党委政府越来越重视“三农”工作,有利于强化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支持。中央1号文件连续6年锁定“三农”问题,中央召开十七届三中全会专门研究农村工作,省上及时出台了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农民增收规划纲要》,市上认真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三农”工作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备,行政氛围不断优化。可以说,“三农”工作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代。

第二,产业转移的宏观趋势持续进行,有利于扩大招商引资,壮大县域经济。尽管全球金融危机日益蔓延加深,但发达国家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东部沿海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西咸一体化形势下的西安中心区产业向城外转移的历史进程仍在继续,各县市区吸纳外部资金,承接产业转移,扩大资源开发,加快县域发展,仍然有许多空间可以开拓,有许多机遇可以争取。

第三,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有利于加速农业和农村发展。扩大内需政策有六大重点,第一个就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民生工程,其他重点也与农业和农村发展密切相关。西平铁路、咸旬高速等重大项目能在20*年快速开工建设,也都是扩大内需政策的缘故,必将有力改善各县市区发展环境,加速县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空间。

第四,农村改革全面深化,有利于激发农村经济活力。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深化农村制度改革的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尤其是现有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鼓励土地承包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城乡建设用地同质同价、城乡公共服务统筹建设等政策,必将深入持久地激发调动社会各界尤其是农民群众投资农业、建设农村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第五,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实施,有利于增强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资金保障。20*年全市仅争取中、省财政的农业补贴资金就在4亿元以上,加上农业、林业、水利、交通、教育、卫生、文化、劳动、民政等部门的农村建设投入,全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投入至少在28亿元以上。2009年由于扩大内需缘故,各项支农投入必将继续大幅增加,有力保证农村各项建设需要。

第六,以农用生产资料为重点的工业产品价格下跌,有利于降低农业生产成本。钢材等建材价格暴跌,成为农民建设蔬菜大棚、改造住房的有利时机。化肥、农药、薄膜等农资价格下降,减少了农民生产耗费。煤、油、气价格下调以及取消公路收费等政策,使农产品运销成本明显减少。

第七,全市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有利于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近年来,全市经济高速度、高质量增长,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势头,各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有力地支持了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第八,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有利于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浪。*北部塬高土厚,为苹果最佳优生区,南部地平水丰,是现代高效农业的沃土肥田。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田水利和农机装备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农业抗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浪的能力越来越强。

第九,农民思想观念不断更新,有利于适应市场,抗击风险。经过多年的市场经济磨炼,我市广大农民已普遍树立了较强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以及盈亏自负意识,涌现出许多能懂市场、敢创市场、跳出农业发展农业的经济能人,也经历了“卖粮难”、“卖果难”、“卖菜难”等多次市场危机,市场开拓与风险承受能力一次比一次增强,为抗衡此次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十,农民素质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建设现代农业水平。现代农业水平能否不断提高,农村经济能否快速发展,农民收入能否持续增长,关键看农民的素质能否提高。近几年,全市各级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不断加强农民培训,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明显提高,出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新农村奠定了人才基础,也为扩大农村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供了有力保障。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冷静面对困难和挑战,树立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把握机遇,增强信心,坚定信念,抢抓机遇,扩大优势,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在新的一年再上新台阶。

二、充分肯定成绩,认真总结经验

20*年是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很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全球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主导产业蓬勃发展,农村经济实力不断壮大。粮、果、畜、菜四大产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势头,全年粮食总产231.2万吨,连续三年创新高;优质果品基地建设初具规模,全市水果总产330万吨,同比增长17万吨;畜牧产业成效明显,肉蛋产量30.6万吨,奶类产量55万吨,年底大家畜存栏58万头;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总产290万吨。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1元,增长20.5%。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以西瑞粮油、康师傅方便面等为龙头的粮食产业化,以13家浓缩果汁厂为龙头的苹果产业化,以光明、银桥、雨润等为龙头的畜牧产业化,以新阳光、泾云市场等为龙头的蔬菜产业化同步推进,骨干龙头企业总数达到74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91个,入社入会农民14.8万户。农村特色产业日趋繁荣,以“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民俗游悄然兴起,全市16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总产值达到12.4亿元。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在2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我市5个县相对位次前移,其中旬邑、长武两县荣获“争先进位奖”,秦都、渭城两区进入全省十强区行列。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大型农业机械以及果园机械、玉米收获机、大棚卷帘机、秸杆综合利用机等新型农机具得到有力推广,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70%,位居全省前列。水利设施不断完善,新增基本农田10.5万亩,建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20处,解决了2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公路建设继续加快,新改建县乡公路338.6公里,新建通村公路1790公里,基本实现了全市村村通油路或水泥路目标。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显著,建设扶贫重点村184个,异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1688户,多数扶贫开发重点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全市新建沼气池2万多口,改灶、改厕、改圈1.8万户,完成114个村绿色家园建设任务,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45000名中小学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费。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工程全面启动,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加紧实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中心和乡镇文化站建设任务圆满完成。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正规化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三级卫生网渐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参合率达到92%以上。全市人均收入低于693元的农村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保障金1.18亿元,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试点示范工作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按照“典型引导、示范带动”的思路,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结合实际,探索总结,形成了示范性强、带动力大的七种工作模式,即以旬邑县为代表的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模式,以三原县陂西村为代表的旧村改造模式,以秦都区北槐村、渭城区司魏村为代表的生态观光农家乐模式,以彬县隘巷村为代表的农村社区模式,以*县北塬村为代表的新村与产业同布模式,以武功县南可村为代表的“一村一品”开发模式,以礼泉县沿村为代表的绿色家园生态村模式,为全市新农村建设探索了多种路子、创造了丰富经验。目前,全市20*年重点建设的100个示范村都已顺利通过省上考核,总得分名列全省第一。

回顾近年来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我们坚持把政策理论和*市情相结合,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其中最主要的是“五个注意”。一是注意突出重点。始终坚持“抓思想认识、抓产业开发、抓基础设施、抓民生工程、抓教育培训、抓发展机遇、抓典型示范、抓组织领导”,涵盖了方方面面,突出了核心关键,保证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有效推进。二是注意加强领导。市委、市政府定期研究解决“三农”问题,主要领导经常深入乡村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各县市区纷纷细化目标,强化措施,全市上下掀起了狠抓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热潮。三是注意完善机制。创新推行了新农村建设“五个一”机制,坚持一月一汇报、一季一检查、半年一通报、一年一观摩、年度一考核,促进了工作任务落实。总结推广了扶贫开发中的项目整合、资金捆绑机制,尽可能地实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和互助资金试点村一体化建设,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四是注意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积极争取中省投资,不断加大信贷支持,广泛动员社会投入,有效缓解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资金不足问题。五是注意提高素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强乡村干部培训,大量选用乡镇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积极推行县乡机关干部驻村工作,广泛开展农村政策宣传和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有效提高了乡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意识与本领。我们要认真汲取和不断发扬这些经验,把农业和农村工作不断推向更高水平。

长期以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发展大局,顽强拼搏,开拓创新,为加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战线上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三、把握工作全局,实施重点突破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攻方向、工作重点和政策举措。今年出台的中央1号文件,再次锁定“三农”问题,就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出了一系列新举措。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市委五届五次全会精神,在农村工作中,坚持“八抓”工作要求不动摇,以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为载体,突出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四项重点,努力在8个方面取得较大突破。

(一)要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上有较大突破。农民增收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永恒主题。今年我市要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5%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要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果、畜、菜四大主导产业,全面提高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确保粮食总产达到200万吨以上,水果总产达到330万吨,蔬菜总产达到260万吨。加强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病虫害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机购置补贴争取和各种新型农机具推广,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继续壮大农村特色产业,积极研发新型特色产品,扶持建设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知名专业乡、专业村,年内建成“一村一品”示范村50个,申报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家。积极引进培育农产品综合加工企业,加快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努力完善农业支持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年内引进培育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力争示范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信息站实现全覆盖。整合“人人技能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农民劳务输出,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实现农民增收目标。

(二)要在发展县域经济上有较大突破。县域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关键支撑。要用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指导和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尽快改变县域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农业发展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格局。要积极支持各县市区发挥自身优势,完善工业园区,加强招商引资,加快资源开发,承接产业转移,提高工业化水平。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扶持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家庭工业等多种形式的乡村工业,使非农产业尽快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重要渠道。加强小城镇规划修编工作,全面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以“关中百镇”项目为依托,有计划地建设一批有影响、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小城镇。以市场为导向,积极推进产业、资金和人员向县城和中心镇集中,增强城镇辐射带动能力。两年左右,彬县、兴平要争创全省“十强县”,秦都、渭城要力进全省“五强区”。

(三)要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有较大突破。基础设施薄弱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最大瓶颈。要按照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财政支撑作用和城市带动作用,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继续加快通村公路建设,全面提升乡村公路建设水平,年内新建县乡公路400公里、通村公路300公里。加快引石过渭、亭口水库和病险水库加固工程步伐,加强节水灌溉和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年内解决30万群众安全饮水问题。尽快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续建配套工程,彻底消灭用电盲区,不断提高农村供电水平。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农村网络建设,提高农村信息化程度。继续推行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加强天然林保护,扎实推进世行贷款、日元贷款、平原绿化等造林工程,抓好秸杆综合利用,积极发展舍饲养畜,加大沼气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年内力争完成秸杆综合利用150万亩,建成沼气池2.5万口。加快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年内建成村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项目200个以上。

(四)要在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上有较大突破。民生差距是城乡差距的主要表现。要深入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着力解决农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民生问题。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快危漏校舍改造,千方百计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以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重点的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面,完善农民医药费报销方式,进一步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报销慢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探索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五保户”应保尽保,受灾户及时受助。继续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连锁农家店”建设步伐,积极实施“家电下乡”活动,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适合农民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

(五)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有较大突破。深化改革是加快发展的重要前提。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深化农村体制机制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认真做好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权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权流转试点与管理服务工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加快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千方百计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总结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用3年时间完成全市集体林“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根据发展实际,积极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试点工作。

(六)要在扶贫开发工作上有较大突破。扶贫开发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有效举措。要结合国家扶贫标准提高的新形势,进一步加大扶贫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认真总结推广礼泉县肖山村经验,继续按照“统筹谋划、资金捆绑、项目带动、整村推进”的思路,加大项目、资金、人才倾斜力度,扎实推进移民扶贫、产业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扶贫等重点工作,不断改善旱腰带地区和北部五县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年内要新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160个、搬迁贫困人口6000人。

(七)要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上有较大突破。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深入推进学习型乡镇创建活动,加快“农家书屋”建设,不断提升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水平。精心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下乡”,着力提高农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和法制观念。以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抓手,积极实施“一池四改”工程,深化市、县、乡、村四级联创,创建一批省、市级卫生县城、卫生村镇。大力开展绿色家园创建活动,动员广大群众栽花植树、发展庭院经济,美化人居环境,真正让农村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

(八)要在加快示范新村建设上有较大突破。建设示范新村是推进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要进一步完善新村建设规划,坚持科学化、特色化、人文化原则,科学确定村庄整体布局,合理设计村庄形态,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一批城郊社区型、集镇型、生态村落型、整村迁移型、旧村改造型的示范新村。坚持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把新村建设的重点放到改善公共服务、节约使用资源、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上。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一村一品示范村、互助资金试点村、扶贫开发重点村“四位一体”建设,从项目报批上统筹把关,进一步加强资金捆绑,发挥项目资金的整体效益。妥善处理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的关系,既重视抓好典型,又重视面上工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全面开花结果。全市年内要完成100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

四、强化工作措施,狠抓任务落实

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全市各级要切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农业和农村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要切实加强工作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三农”工作,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好“三农”工作。从今年起,各县市区委要统一由专职副书记分管农村工作。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充实工作力量,保障工作经费,改善工作条件。

二要不断加大投入保障。坚决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积极向上争取涉农资金和项目,及时足额下发农业补贴资金,加大市县财政支农投入,确保“三农”支出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逐年提高。综合运用税收、补助、参股、贴息、担保等手段,为社会力量投资农业和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三要努力搞好协调配合。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全市农村发展目标,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协作,在项目申报、资金争取、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等方面为农业和农村工作搞好服务。交通、农业、林业、水利、规划等部门要根据分工对自己牵头的工作超前谋划,狠抓落实,齐心协力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做好。科技、教育、文化、体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在农业生产、农民培训、文体设施建设上发挥作用,不断把新农村建设引向深入。尤其是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把解决提前返乡农民工的技能培训、就业介绍和创业扶持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尽力帮助农民抗御当前危机。

四要转变作风狠抓落实。良好的作风,不仅体现在向下深入群众中,也体现在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中。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涉农部门领导,一方面要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帮助基层解决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也要积极“跑部进省”,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增强农村发展后劲。要健全责任机制,层层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任务,尤其是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任务分解到乡、明确到村、落实到户,做到人人有打算、户户有计划、村村有措施。适应经济市场化、社会民主化、思维多元化新形势,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重视激励引导,通过坚持抓好市场、龙头、能人、示范“四个带动”,充分激发农民、企业、部门、客商等各方面的投资兴农积极性。加强检查督导,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确保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五要严格考核奖惩。20*年,省上首次将新农村建设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市上也已经把新农村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加大了“三农”工作在目标考核中的比重。市委、市政府督查室要不定期开展检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推动工作落实。市县两级考核办和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搞好工作协调,抓好督查考评。继续开展农村工作现场观摩评比,成绩突出的单位及个人,年终给予表彰奖励;工作滞后、连续两年不能完成农民收入增长任务的县市区,除通报批评外,主要领导原则上不予提拔重用。

六要建好农村基层组织。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的坚强核心。近期,省上分期分批对县市区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进行培训,市上计划年内把所有乡镇领导干部集中轮训一遍,同时由市上有关部门牵头,以县为单位,尽快对换届后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集中轮训一次,帮助县乡村干部解决“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提高他们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乡村干部轮训工作由市委党校、组织部、政策研究室以及市农业局联合组织,经费由市财政、农业、扶贫等部门共同筹措。积极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拓宽农村干部来源。关心农村干部生活,提高工资待遇,按照省上规定,确保村主要干部全年报酬不低于本县市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两倍,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员意识,建设高素质农村党员队伍。

七要抓好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当前,涉农违法乱纪案件,尤其是乡村干部截留、私分、贪污补贴资金和项目款案件,已成为农村最大不安定因素。要加快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党的农村政策贯彻落实督查、涉农资金监管、涉农建设项目监督、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充分保障农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推进农村政务村务公开、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等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七项任务,促进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

同志们,抓好“三农”工作,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锐意创新,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