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建构对策

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中的建构对策

【内容摘要】地域文化是推动艺术创新的巨大动力。将地域文化植入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早已成为国外常见的教学模式。然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对地域文化的探索才刚刚起步,且存在一些问题。文章阐述了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对照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案例分析,系统地提出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建构对策。

【关键词】地域文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

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曾说:“人之所以和动物不同,因为人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①地域文化中有着取之不尽的资源。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应立足地域文化,将与艺术设计相关的知识进行融合,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激发其创新精神,培养其实践动手能力,在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进行文化创意转化,是当前设计教育切实可行的改革方向。

一、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问题

(一)实践环节被忽略 

高校教学活动对教学实践环节缺乏应有的重视,原有的教学实践平台并未得到良好改进。由于教师对教学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和地域文化的认识不足,使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流于形式。地域文化与艺术设计教育关系密切,但由于实践课程课时严重不足、实践方向与专业方向存有偏差等问题,导致实践性课程设置非常不合理,难以做到与专业教育无缝对接。这种欠缺不仅直接导致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差、适应力薄弱,更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教师认识不充分

有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过于重视大赛和与企业对接的项目,盲目求新求变,对地域文化的探索浅尝辄止。一些高校艺术类教师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全面、系统,对地方历史文化缺少认知,难以潜心专注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缺乏对地域文化的深度挖掘。这直接导致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停留在教授理论知识与制作工艺层面,学生在设计实践环节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在实践课程中创作出高质量的作品。

(三)专业课程体系不系统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之间相互独立、缺少联系,加上很多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课基础较差,缺乏文化知识的支撑。面对相互独立的专业课程,学生难以构建系统、完善的知识结构,这使学生难以独立创作出有思想、有深度的艺术设计作品。

二、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中的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希腊美学思想发源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发展、丰富于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和苏格拉底,盛极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②国外通过艺术设计教育传承地域文化的作品不计其数,地域文化的传承是推动西方艺术乃至西方美学前行的巨大动力。不管是以圣经故事为背景,还是以某地风土人情为基调的这些作品比较常见。“现在流传的美的高雅趣味,最初是在希腊的天空下形成的……美甚至成为一种功勋。”③没有地域文化的历史积淀,就不可能有现在丰富多彩的艺术作品。潜移默化地将地域文化植入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早已成为国外常见的教学模式,这可以让学生对各地地域文化有较深的印象,并体会到其深刻性、审美性、趣味性。以动漫为例,美国作为动漫产业起步较早的国家,最大特点就是以动漫电影促进动漫产业发展,其中地域文化、民间故事传说等都是支撑作品品质的重要元素。如电影《阿凡达》中的哈利路亚山就是以我国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南天一柱”为原型。日本动漫产业的发展晚于美国,目前却是全球最大的动漫生产和输出国家。知名导演宫崎骏的作品中有大量场景是典型的日本风光。从这些发达国家的动漫产业发展之路可以看出,动漫衍生品这种艺术设计实践与地域文化关系紧密,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市场,同时带动本土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虽然我国对“非遗”非常重视,但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剧和媒体娱乐方式的裂变扩张是当下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将新媒体等艺术设计实践形式转化为创新驱动的可利用途径,不仅可以使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实践落到实处,也是带动地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安徽省为例,其地域文化的传统特色为该省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环节提供了丰富素材,如有巢氏、包青天、六尺巷等,都是饱含民族特色的素材,为艺术设计创作提供了多种形式的有益元素。《易•系辞上》有言:“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这里虽然将生产物品、创立器具都归功于圣人,也说明了造物的圣人地位。④倘若将有巢氏文化等圣人造物的地域历史通过艺术设计实践传达出来,必然能够引起大众的强烈共鸣。因此,地域文化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目前,安徽省已针对诸多地域文化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展开地域文化的文史研究和学术讨论,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地域文化在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建构

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社会群体意识到对地域文化的内涵进行挖掘与运用的重要性,但大多相关研究依旧停留在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层面上。改变专家学者对地域文化的研究停滞于历史考证的范畴,打破社会群体对地域文化认知中的碎片化、冷僻化、概念化、片面化等局面,需要将地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深度挖掘地域文化的真正内涵,摒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停留于理论与技术层面的现状。

(一)任务创新 

 1.内容上:突破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停留在理论与技术的层面,将受力点落实于还原地域文化的历史意义研究,力求关注与当代社会需求的结合,对落实到区域形象建设的具体实施进行实质性探索。2.体系上:突破以往地域文化停滞于史论证实的研究和以时间为体系架构的方法,力求以结合实际的比较法,跨学科、跨专业运用于实践课程教学,比较并借鉴同类精神文化在艺术设计领域的传承途径。3.视角上:突破以往地域文化研究的单一性视角,力求从不同学科、不同人文精神、不同传承方式的多维度视角,挖掘更加具体并接地气的精神。4.方法上:突破以往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一味追求校企合作,却难以求精的浮躁局面,深入挖掘地域文化,通过纵向方式,解决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薄弱问题。力求通过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创新实践,发挥艺术设计专业各种实践课程教学的独特性,利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在实践课程中解读民族文化,重建活态地域文化,探索一条运用地域文化打造特色区域名片的发展道路。

(二)建构对策

第一,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建立起艺术类创新型人才需求与地域文化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人才培养的全新支撑体系。进行设计学各学科教学法及基础教育研究优质教学资源的获取、整合、共享等,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解决就业难的问题。深入研究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多种方式,改进设计学各专业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运行机制、管理体制。结合地方文化,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探索带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构建立体化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的学科体系框架。提高设计学各专业的教学质量,推动高校设计学类各专业持续发展。第二,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通过各类艺术设计类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省级、校级质量工程项目、教研项目及设计教育理论与教改实践课题研究。梳理若干有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通过地域特色文化植入,发现课程理念、学科交叉、学生个性选择等问题。从教师研究的横向与纵向科研项目入手,梳理设计学各学科课程的结构与内容,优化教育实践课程体系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打造具有高校特色的设计学各专业课程体系及管理机制。完善设计学各学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设计学的“设计艺术”文化,建立设计学各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改进设计学各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法,建立课堂教学质量标准,提高各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第三,以地域文化为发力点,促使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寻求艺术设计各种门类的跨界,以及实践区域经济开发多元化的方法。地域文化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资源,将深厚的文化资源的积淀转变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文化资本,增强区域竞争力,促使文化艺术实践带动经济腾飞。同时,地域文化资源还可作为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特色宝藏,在“文创”产品盛行的今天,更好实现校企对接,帮助学生打造被社会所认可、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与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设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其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与落实的基础,亟待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文化是艺术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紧扣地域文化传统特色在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环节的运用,推广于高校的艺术设计实践课程教学,必将有助于推动我国艺术设计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声.超级IP——互联网新物种方法论[M].杭州:中信出版集团,2016.

[2]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艺术与文化[M].沈语冰,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3]罗伯特•考尔克,电影、形式与文化[M].董舒,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李钢.传统文脉与设计思维[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作者:袁梦 方兴 杜兆芳 单位:武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