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管理论文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精选

医疗管理论文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各地政府

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

人才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结语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立医院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走精细化核算道路是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医疗机构开源节流、收缩成本的主要方式。许多公立医院的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料资源等的管理较为混乱,各种管理相互交叉,没有形成严密的体系,基础工作薄弱,医院运行成本高。实行精细化核算则可以让各个科室明白自己的收入、利润,找出成本控制点,利用现有资源提高成本控制效果,促进各个科室管理活动的集成,促进运行机制的改革,改善基础工作,既推动精细化核算的顺利开展,又为医院实现科学的集约化管理奠定坚实基础。新《医院会计制度》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要加强预算和收支管理,不断提高成本预算管理的精细化程度,构建与世界接轨的成本预算管理体系,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营效益。

二、医院实行成本管理精细化核算的对策

(一)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成本控制理念

医院成本管理要想实行精细化核算,首先必须提高成本核算意识,树立全员成本控制理念,实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做到人人重视成本管理、人人关心成本管理,在医院内部营造良好的成本管理意识,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成本管理理念,运用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成本管理水平,走“成本降低”和“资源节约”型道路。对此,医疗机构首先必须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的有关成本核算的内容建立成本控制管理模式,其次再对各项业务成本进行经济性和社会性分析,在保证医疗服务水平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创造良好的发展道路,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调整机构模式

为促进精细化核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医院必须对原有的机构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努力实现集中的财经管理,可以在财经管理中心设置综合计划办公室、卫生经济办公室、财务办公室和收费办公室,这四个办公室统一负责成本管理、核算、控制工作。综合计划办公室的主要职责是预算、审核和经济管理,指导其他部门编制年度经费预算,汇总医院的年度预算,根据预算执行情况提出相应的指导建议,加强收支、原始票据、财务报表的审核等。卫生经济办公室负责成本核算、医疗核算和物价管理工作。财务办公室的岗位分成会计、出纳和经费。收费办公室按照日结日清原则做好门诊、急诊等的收费和计价工作,做好收费票据的稽查工作等,做好押金条丢失补办、明确住院押金退款流程等,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等。这四个部门相互配合和协调,在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上实现成本的集约化管理,通过顺畅的信息流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提高工作效率,严格控制成本,提高医院经营效益。

(三)制定科学的精细化核算细则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精细化核算细则,明确药品、设备、耗材、水电、劳务费等的核算方法。如:在药品核算上,药剂科利用药品入库信息、消耗信息等进行核算。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各个科室领用以及消耗的药品成本,然后再对各个成本项目进行区分,进行分门别类的成本核算,计入科室成本中。医疗设备采用年限平均法按月折旧提取,一次性录入到成本核算系统中,从而得出每月的维修费用,而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数据后进行区分,并计入到科室成本中。卫生经济办公室提取所有员工的工资、福利等成本费用数据,然后再纳入到相关的科室成本中。

(四)构建成本精细化核算信息平台,实行信息化管理

医院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核算必须体现出精细分工的特征,必须构建精细化核算信息平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高效处理复杂、庞大的数据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成本管理效果。对此,医院可以在现有的系统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依托信息平台实现计价、收费、记账等全过程的患者收费管理,确保采购、入库、出库等环节的自然衔接,从而实现对药品、设备、办公室用品等资源的全封闭式管理。总的来说,信息平台的构建可以分成三个部分:首先,根据医院成本管理的特点构建会计核算账务系统、药品账务系统、物流账务系统、收支账务系统、预算控制账务系统等。其次,依托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患者信息的管理和维护。最后,构建全成本核算系统提取信息,按照事先定义好的公式、方法等进行院级、科级的成本核算。

(五)加强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实行精细化核算的同时要重视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制定成本核算指标体系、成本分析体系、成本信息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等,一步步做好各项业务的成本预测和效益分析工作。根据成本预测结果加强劳务费、水电费、医疗材料费、设备购置费等成本费用的事前控制。通过病人就医费用的考核分析医院服务项目的成本控制水平,实行成本核算的事中控制。根据医疗服务项目、特殊病种的服务项目等进行成本核算,为医院作出科学的价格决策提供依据,尽量降低病人的就医费用,体现医院的公益性。为促进精细化成本核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并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主动学习新技术和新知识,加强成本预测、控制、核算等,实现人力、物料、资金等资源的优化调配,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提高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总的来说,医院实行精细化成本核算的关键在于减少坏账损失、提高管理效益和深化机构改革,实现信息化管理,增强医院机构的社会化服务功能,减少管理成本。

三、结束语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1.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市场经济制度深化改革的当下,管理理念已经逐步渗入到企业或机构中,使企业领导或管理者在对企业管理过程中注重各种管理手段或方法的运用,为推动企业或机构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但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医疗机构管理理念认识不够的情况。其中,成本管理理念落后就是事实之一。因为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理念认识不够,在工作中医疗机构领导过于偏重临床专家的意见,不注重临床业务管理,这使得医疗活动中成本运用存在浪费现象,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2.成本管理模式应用不当。医院成本管理不仅存在功能财务化以及管理会计职能弱化的倾向,还存在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学习以及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等问题。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在医疗机构成本管理的过程中,通常是在完成医疗活动的基础上,在进行医疗成本核算。处理,这使得医疗机构的医疗活动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这也会造成大量医疗成本浪费,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医疗成本的利用率,相应的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可能性较低。所以,一些医疗机构采用事后成本管理模式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不利于提升医疗机构经济效益。

3.卫生资源分配不合理。在我国医疗行业推出新制度,以促进医疗行业良好发展的背景下,很多医疗机构中却存在诸多不良行为,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不合理。而造成此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就是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在落实的过程中,没有对卫生资源进行严格的、规范的、合理的监督和控制,致使医疗机构为根据医疗需求,合理的引用先进医疗技术、仪器设备等,导致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加。所以说,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不科学、不合理,也会导致卫生资源分配和运用效果不佳,浪费医疗机构医疗成本,严重阻碍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提升。四、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面对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当通过以下对策予以处理和控制,才能够真正意义上提升医疗机构成本管理作用,使其可以对医疗机构医疗活动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确保医疗活动有效开展的同时所消耗的成本最低,为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最大化创造条件。解决医疗机构成本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为:

二、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

1.实现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最大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将医疗活动成本降到最低。而实现此目的,需要在实施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科学地成本控制目标。成本控制目标的制定,可以确保成本管理严格遵循此目标来监督和控制医疗活动,尽量保证医疗活动成本合理利用。对于成本目标的制定,主要是采用“二上二下”编报形式来编制医疗机构预算。参照所编制的医疗活动预算方案,来科学、合理的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确保其适用于医疗机构中,并且对于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有很大作用。总之,制定科学的成本控制目标是推动成本管理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提高医疗机构经济效益的必要手段。

2.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成本管理的有效实施离不开成本控制制度。为了确保成本管理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充分发挥作用,构建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对于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的构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对申报特殊事件成本的方法审批部门的职责和回避范围加以阐述。对成本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表述,确保医疗机构医疗活动成本运用透明、清晰。成本编制的时间、方法、方式、流程等方面予以明确的说明,保证所编制的成本真实、完整、清晰、具体。

3.健全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管理的前提是医疗机构组织结构合理。实现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结构合理,需要按照成本分级管理的原则,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成立以财务为核心的一级成本控制中心,同时下设二级成本控制中心即采购中心和三级成本控制中心即科室。这样医疗机构成本控制组织可以综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对医疗活动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尽量降低医疗成本,避免成本浪费情况发生。

三、结语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基层医疗“以药养医”的模式依旧存在

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营状况依旧不佳,收入和支出严重不平衡,严重亏损。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中只有药品出售得相对较好,其他医疗服务性收入几乎没有,机构运营成本结果只能靠药品收入来弥补,但依旧远远不够。

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运营情况不佳

目前农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缺乏良好的财务运营管理,还不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在获得了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后却无法有效的合理利用,导致产生了严重的资源浪费情况。财务运营不佳则就无法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发展扩大。因为收入和成本不成正比,在收入增长的同时,支出的增长速度比收入更快,导致每年的运营结余不足以维持当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1.3部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巨额负债

部分地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因为基本建设等各种原因存在着负债,但是又因为财务运营能力不佳,无法获取足够的盈利进行偿债。这样就经过长年积累,产生了巨额的负债。

1.4各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发展不平衡

众所周知,在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各级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同地区的相同级别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不平衡,同一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同年份发展不平衡,同地区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发展不平衡,因为卫生机构之间存在优劣之分,加上绝大部分患者都有“重优质、重高级”思想观念,这就导致了好的医疗机构发展越来越好,甚至在超负荷运转,差的医疗机构则发展越来越差,甚至出现了医疗资源浪费。纵观全国大部分农村比较得出:村级卫生服务站发展情况不佳,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比村卫生服务站稍好,县级医院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发展最好的。因为发展不平衡,则无法同步进步,相互之间还会有所制约,甚至导致部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无法拓展。

1.5政府投入不足制

约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各地政府虽然每年都有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资金,但投入资金的比例和数额几乎维持原样,导致分配到各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比例相对来说就是逐年降低。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身缺乏盈利手段的情况下,政府投入不足最后制约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2改善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现状的建议

2.1政府性投入资金需合理

应将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情况加入政府每年考核中,使得当地政府能够更加重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财务状况以及机构的发展情况与问题。政府应能够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每年投资总量,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彻底地落实,不再停留在纸上谈兵。制定有效合理的投资分配计划,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能够高效地分配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做到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合理平衡的发展,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需要重点关注和支持。

2.2任用培训相关经济类管理

人才拥有充足资金后更需要加强合理的运营管理,不能让非专业管理人员盲目进行管理,导致资金不能发挥最大效用。需要挑选合适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学习,提高其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意识以及经营管理能力,使得其能够对机构营运支出和收入进行综合协调,能够将机构的效益最大化发挥。除了以上所述,在资产管理以及机构设施合理配置上也应进行长远规划,使得投入资产能够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因自身不了解而产生资源浪费的情况。

2.3相关医疗保险制度需要完善

为了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利用率,需要制定一系列合理适用的配套医疗保险制度,使得广大居民能够合理地被分配到各级医疗机构就诊,要从制度上使得农村居民对于看病求医的方式得到改变,而不是一拥而上过度集中到其中某一级医疗机构就诊或是自己盲目买药胡乱治病。

2.4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

根据各地不同的卫生体系建设情况,制定出不同的计划,继续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进行推进和发展,有效地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可以充分利用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机制,合理优化分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资源,减少因为系统内部上下游竞争而互相抑制发展。

2.5系统的成本核算及适度收支平衡

为了避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以药养医”的现象,需要对整个医疗服务价格体系进行规划调整,不仅能做到将人群进行分流就诊,还能进行系统的就医成本核算,使得在业务拓展的同时,能够使得收支适度平衡。

2.6对固定资产及各种物资进行适用管理

就当前各地区存在的同类大型医疗设备采购过多,实际效用并不高的现象,相关部门应统一对其进行盘点与管理,同时也可相互调剂,将自身不需要的设备通过折旧采购或者赠送的方式,移交给急需此类设备的医疗机构。今后应以地区为单位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采购进行规划,在对应的规划管理措施论证后,再决定是否采购;进一步建立完善大型设备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调剂制度和流程,提高大型医疗设备的效用。

3结语

医疗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概况

1.1美国大学生医疗保险

美国大学生的医疗保险可分为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美国大学生群体的医疗保障主要采取自愿原则的商业保险形式。学生在入学报到时,必须提供参加商业医疗保险的证明,方可注册入学。同时,由于政府承担了大学生社会医疗保险的主体责任,美国大学生能够享受价格较为低廉的社会医疗保险。美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具有两大特点:医疗费由社会保险机构或保险公司直接支付给医疗机构,形成第三方支付机制,有利于费用控制,支付手续也变得简单高效;社会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共同构筑保障网,形成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满足选择性与风险的化解。

1.2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

在德国,由政府统一制定大学生法定医疗保险缴费标准,一般比较优惠,各保险公司直接负责大学生的医疗保险。与美国相比,德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具有自身特点:强制性是德国社会医疗保险的重要特征,所有在德国就读的大学生,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及时性,大学生的医疗费由第三方(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支付;选择性,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就医机构,所有的待遇都依法确定。德国针对大学生的医保制度值得中国借鉴,尤其是采取强制性的社会医保制度,可以有效避免逆向选择,降低参保群体的整体风险,使医保基金抗风险能力更强。

1.3英国大学生医疗保险

英国国民卫生保健体系,向英国居民提供免费或部分免费的医疗服务,其经费来源主要依靠税收收入,对绝大多数事故、突发事件和社区的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英国大学生医疗保险的特点是:首诊负责制,首诊一般在诊所;凭医疗卡诊疗免费,收处方(约为6英镑)和药品费用;大病住院一切费用(包括大型手术费和一日三餐)全部都是免费。外国留学生,只要在英国全日制学校学习满6个月以上,都可以享受上述的医疗服务。英国通过高税收支持的几乎免费的医疗卫生服务,并不适合中国目前构建的第三方付费的整体支付构架,国家财力也不可能支撑高福利。

二、中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比较

2.1美、英、德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

(1)学生参保率很高。英国和德国要求大学生必须全部参加法定医疗保险,美国虽然没有硬性要求,但是民众保险意识非常强,加之医疗费用增长较快,政府采取“半强制”措施,大学生参保率非常高。(2)医疗与付费分开。从上述三国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特点分析不难看出,“保险公司—医院”的赔付程序使得该制度具有简便、及时的优点。(3)保险覆盖范围广泛。不仅本国高校生被要求参保,只要具备一定学习年限的外国留学生也在保障范围内。(4)政府扮演主要角色。无论是政策还是经费支持,政府在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中都责无旁贷。(5)提供保障的主体、就医选择多样,付费方式灵活,保障内容广泛,可以使更多的大学生受益。

2.2中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比较

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始于建国初期,早年将大学生这一精英群体,作为国家干部对待,实行了类似的公费医疗,这一待遇优厚的制度,曾经为我国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为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2000年之后的高校扩招,以及大批民办高校的出现,政府在投入上不足与不公平的制度,使公费医疗制度已不能适应我国大学发展的需要。目前的情况是,大学生的医疗保险体系包括两个部分,其一是公费医疗,其费用是由学生、学校、国家三者承担,其二是由保险公司提供的意外伤害保险,费用由学生自己缴纳,自愿购买。比较中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有以下不同:

(1)和国外“各类高校平等享有保险,保障范围广泛”的情况不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性,公费医疗涉及的范围很小。国家对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的计划内招生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医疗补贴标准,譬如,对部属院校按每人每年60元的标准补贴,对省属院校的补贴标准是40元。而对公办高校计划外的生源、民办高校、高职高专类型院校没有专项拨款。

(2)和国外“政府主导”的情况不同,国家对高校大学生的医疗费用投入不足。目前,为每人每年50元左右,这样的补贴标准使得学生自付比例较高,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还处于较低水平。对一例普通感冒疾病的治疗成本都在100元左右的当下,是杯水车薪的,根本无法满足学生的看病需求,导致学生就医压力进一步增加。

(3)和国外“强制参保、赔付程序简便、及时”的情况不同,我国高校实行“自愿参保”。为了弥补大学生公费医疗存在的不足,高校提倡大学生购买商业保险。但是由于经济、心理、认知等原因,高校每年新生购买商业保险的比例并不高。此外,商业保险的赔偿程序很复杂,且往往滞后于医疗服务,这也是投保率低的一个原因。

(4)和国外“法定医疗保险、统一标准”的情况不同,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缺乏统一性。我国政府对高校在校学生的医疗保障缺乏统一的补助标准,在校大学生没有被纳入实质性的社会保险体系。尽管各地政府制定多种政策把大学生医疗纳入到社会医疗保险之中,但由于统筹层次较低,导致各地区的政策差异很大,执行起来也困难重重。

三、国外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对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启示

美、英、德三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其医保体制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无疑对我国发展医疗保险事业尤其是大学生医疗保险体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3.1效率与公平并举

在医保领域,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制度公平为制度效率提供了环境,而效率的提高可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公平,因此形成良性循环。这一良性循环在德国得到充分体现。从1883年诞生起,德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一直坚持立法先行,强调由雇主和雇员共同分担缴纳医保费的原则,这种“自助“与”他助“的结合,是德国医保的鲜明特征。“自助”原则,强调个人责任,减轻财政负担,其次,自助参与原则保证了医疗保障的高水平得以实现,也保证了制度的公平性。“他助”是指对没有缴费能力的个人,政府和企业会给予参保补助。对于没有工作单位的低收入者,可免缴保险费,这部分费用由政府财政负担。对于有工作的低收入者,国家财政不予负担,但是企业会为其参保提供补贴,让其参保,享受待遇。对于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政府应承担其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责任。

3.2竞争带来效率

由于医疗的专业性,信息不对称导致道德风险。英国在医疗领域实行了管理下的竞争机制,患者自由选择就医机构,使医疗市场形成竞争格局,将由于医院或医生的道德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至最小。道德风险的降低以及竞争带来的高效率,使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形成了相对合理的医疗价格,减轻了国家、企业及职工的负担,保障了投保人的利益。目前高校都有自己的医院,通常称为“校医院”,一般没对外开放,校内学生只能在本校校医院就诊,无形中垄断了卫生资源,不利于校医院服务质量和能力的提高。为提高效率,可以尝试在大学城内开放校际间医疗服务,创造竞争环境,迫使校医院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打破垄断。大学生的医疗保险也应引入竞争机制,以降低风险,提高效率。

3.3新型医疗保险中的第三方关系

各国的社会医疗保险均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医疗浪费、道德风险的问题,威胁着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安全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应引入第三方付费机制。医疗保险关系一般涉及三方,即投保方、医疗保险方和医疗机构。在法定医疗保险中,德国改变了传统的第三方,即各个医疗机构,而是将医生同业公会作为医疗保险关系中的第三方。投保人、医保机构同医疗机构都不发生直接费用联系,医疗保险机构同医生同业公会签订合同,每月将额定的医疗保险费支付给医生同业公会,医生同业公会再与各个门诊部、医院进行核算,这样既防止了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又保证了投保人、保险机构、医疗机构等各方的基本利益。这值得我们借鉴。此外,我国应构建多层次的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使得大学生就医形式灵活,选择多样。在继续做好自愿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宣传工作的同时,构建大学生医疗救助体系,参照助学贷款制度,探索建立助医贷款制度;鼓励学生相互帮助,建立捐助制度与平台等。

作者:郑川朱才华彭美华李阳倩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第二篇:国内城市大学生医疗保险管理论文

一、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5市比较分析

1.1参保范围

5市的参保范围均是在国办发《关于将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范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框架下制定的,主要对象为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包括民办高校)、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但5市对普通高等学校的解释有所区别,其中西安市、南京市、武汉市明确规定包含独立学院[3-5],西安市、南京市将成人院校也纳入其中[3-4];武汉市则规定大学生居保对象不包括成人高校和自学助考等学生,但符合条件者可随普通市民和中小学生参加居民医保[5]。

1.2筹资机制

城居医保的筹资中,政府补助发挥了更大的作用。针对大学生居民医保,截止2013年,广州市政府每人补助320元,西安市政府每人补助300元,长春市、南京市、武汉市政府均每人补助280元。个人缴费分别为120元(广州)、100元(南京)、35元(长春)、20元(武汉)和20元(西安)。人均筹资水平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主要源于各地发展水平存在差异[6]。另外,5市大学生居民医保的个人缴费部分均低于成人居民医保,这主要考虑不同年龄和群体在健康风险和医疗需求上的差异,有利于缓解逆向选择问题。对于缴纳方式,长春市规定可以逐年缴纳或一次性缴纳[7];其余4市均未规定是否可以一次性缴纳。但随着参保人群的不断扩大,经办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8],分年度缴费的方式加大了学校和人保局的工作量。

1.3保障范围

1.3.1住院

城居医保在试点之初的重点是保障城镇非从业居民的大病医疗需求[9],体现出居保互助共济的精神,因此住院保障亦是大学生居保重点保障对象之一。对于住院费用的报销制度设计,除长春市外,其余4市均针对不同医疗机构等级设计不同报销起付线及报销比例,医疗机构等级越高,报销起付线越高,且报销比例自东向西逐渐递减。这种方式对引导患者在基层医院就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3.2门诊大病和慢性病治疗

门诊大病是大病统筹的另一个关键部分,也为城居医保门诊保障的组成部分。5市的门诊大病和慢性病保障方式有所区别,其中除南京市外,其余4市均将慢性病保障纳入大学生居保范围内。对于门诊大病的种类数也有差异,武汉市大学生门诊大病(慢性)疾病保障项目与职工医保保障项目相同,并根据不同的病种设定不同的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及补偿比例,且大学生居保补偿比例高于一般居保[10]。在保障方式上,南京市、西安市、广州市的大病保障,均不设起付线,直接按照比例报销;长春市大病保障设定100元的起付线,并且每年只计算一次起付标准,等级高的医院报销比例略低。

1.3.3普通门诊和门诊治疗意外伤害

从目前国际医疗保障发展趋势来看,只保大病的医疗保险制度是不合时宜的[11],加强小病治疗和预防可以降低大病发病的概率,抑制医疗费用的过快上涨。且对于身体素质普遍良好的大学生而言,能否做好日常门诊医疗是大学生更为关心的内容。对于日常门诊,除长春市居保门诊统筹尚未纳入大学生群体外[12],其余4市均建立了大学生门诊统筹制度,其中南京市、西安市、武汉市采用门诊包干的方式,分别将大学生医保基金中的每年60,50,20元/人作为门诊统筹资金拨付到高校包干使用。南京市规定此项金额主要用于支付参保大学生的普通门诊、人身意外伤害等医疗费用,并由高校自行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管理方法[13];西安市和武汉市均规定了大学生门诊基金支付比例,另外西安市还设定了门诊统筹最高支付限额以及二次补助制度。相比来说,广州市的门诊统筹政策更加灵活,其规定学生可选择1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或指定基层医疗机构)以及1家其他定点医疗机构作为门诊选定医疗机构,且就诊时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额均高于普通居民。也可以是普通门诊专项资金保障模式,高校选择这种方式后,医保基金按照每人60元/年拨付给学校包干使用。此种做法赋予高校一定的选择权,提高了大学生群体的就医自由度。对于门诊治疗的意外伤害,西安市、长春市规定了门诊治疗类型、支付比例及最高支付限额;南京市将门诊治疗意外伤害保障放在高校经费中包干使用,由各高校制定政策。大学生群体在参加体育项目等活动中,难免会受到擦伤,甚至骨折等意外情况。因此,门诊治疗意外伤害的保障,应成为大学生医保的一个特色项目。

1.3.4生育保障

生育保障可以对在读期间生育的女大学生,特别是女研究生进行生育补偿,以保障女大学生和女研究生的身体健康。从5市的政策来看,西安、武汉和长春均设定最高补贴限额,南京市则按照住院标准补偿。南京、武汉和广州均设定产前检查保障项目,其余2市则未涉及。大学生生育保障是大学生居保的一个突破,虽然惠及到的群体较少,但是其体现出保障人权和保障适龄女学生群体生育权的社会进步。

1.4续保管理

由于大学生居保大多采用分学年收费的方式,因此涉及到续保管理政策的设计。南京市对未按规定期限参保或参保中断后续保的大学生设定了6个月等待期。广州市则规定当年11月30日(规定缴费截止日期)前参保缴费的学生,从当年9月1日起追溯享受医疗保险待遇[14]。笔者认为,南京市设定6个月的等待期的规定,对于风险意识较强的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威慑性,但对于一些风险意识薄弱的大学生,在逾期缴费或中断缴费后会放弃参保。

1.5与其他医保制度的衔接

大学生群体属于流动人口,稳定的大学生居保衔接制度是医保整合的重要部分,也是实践意义重大的环节。南京市规定在大学生毕业后次月即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不设6个月等待期;符合居民医保参保条件仍愿参保的,可以其他居民身份继续参保。西安市规定新生在入学初若参加了新农合或原籍居保,且在保障期内,可选择享受完当地医保待遇后,自付部分再按照大学生医保进行报销,也可直接采用大学生医保进行报销。但对于入学前已经参加了当地居保的学生来说,缴费年限是否继续计算5市均未规定,这使得在医保衔接过程中会产生多数健康学生退保的风险。

1.6参保年限挂钩机制及最高支付限额

在自愿参保的原则下,设定参保年限与保障待遇挂钩的机制,能够发挥经济激励功能,并争取到稳定的参保源。南京市将参保年限与最高支付限额挂钩,规定在基金基础累计最高支付限额上,每连续参保1a,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增加1万元,并且设定封顶限额。广州市规定连续参保2a及以上的大学生,医保基金住院支付比例增加5百分点。5市大学生居保政策均规定了最高支付限额,且由于各个城市筹资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最高支付限额也存在差异。5市最高支付限额确定方法不同,广州市和西安市规定其为本市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的6倍;武汉市规定其为上年度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6倍;南京市则根据参保年限确定最高支付限额;长春市在基础支付限额上,又针对40种大病设立了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基金,规定超过最高支付限额后可以启动大病基金,再次进行补偿[15]。

二、对完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的建议

2.1加强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加大补偿力度

加强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均衡医疗卫生资源,有效引导大学生到基层机构就医;降低报销起付线范围,提高报销比例,设计更为精细化的报销制度,降低大学生灾难性的医疗费用。如武汉市、南京市规定,参保大学生在1个结算年度内多次住院时,起付标准逐次降低。南京市为了适当补助住院医疗费用负担较重的参保大学生,给予住院二次补助[16]。

2.2规定适宜的门诊大病(慢性病)病种

从5市政策的比较来看,大学生居保大病保障的报销比例均高于成人居保,武汉市已将城镇职工和城镇居保门诊大病(慢性病)进行统筹,对于2种制度的衔接和统筹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另外,考虑到大学生疾病谱的特征,可将大学生的一些高发慢性病逐步扩大到门诊大病(慢性病)的保障范围。在扩大疾病种类的同时为保证基金的稳定性,可以依据不同病种设定不同的报销起付线和封顶线;并且可以逐渐推出按病种付费的策略,从卖方进行医疗费用的控制,让更多的大学生患者得到保障。

2.3落实普通门诊统筹制度

加强大学生医保定点医疗机构的建设,适当扩大大学生门诊医疗的自由度,为落实门诊统筹制度,保障大学生门诊治疗的关键。此外,一些学校尚无能力或者不愿意管理大学生门诊事务的,可以采取广州市的做法,给予高校一定的选择权,这样即可以避免一些高校因管理不善,无法保证大学生门诊治疗的事件,也可以扩大大学生的就医自由度,让大学生居保更加便民化。

2.4实施强制参保并采用一次性缴费方式

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的教育和互助共济思维的普及,将大学生医疗保险纳入强制参保的范围,这样既可以切实保障大学生的健康权益,也可以有效避免续保制度设计导致的退保现象和投机事件。从5市的个人缴纳金额和对特殊学生的补助来看,大学生个人缴纳的费用并不多,一般家庭均可以负担,笔者认为将大学生居保纳入强制参保的范围已条件成熟。在缴费方式上,可以采用一次性缴纳全部费用,这样可以增加基金抵抗力,保证基金的良性循环,减少管理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在2008年以前大学生普遍购买的商业保险是在新生入学之初就缴纳了全部的保费,大学生居保比平险个人缴纳额度更低,且满足条件的学生可以减免。如今大学生医保已逐渐走向平稳阶段,将强制参保与一次性缴纳结合具有极强的可行性。

2.5逐步明确大学生医保的衔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