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语文专业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精选

小学语文专业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性教学;创新思考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越来越重视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与价值发挥。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不断运用创新的理念推动实践性教学变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一些弊端和漏洞。

(一)实践性教学过程中未体现“实践”

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中,对于实践性教学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导致实践性教学缺乏针对性和适应性,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没有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这导致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和目标难以保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难以掌握实践性教学的要点,无法为自己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提供相应的帮助。由于未能深入实践性教学,导致很多学生缺乏主动性,甚至产生了厌学情绪。

(二)实践性教学忽视语文学科性质

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这门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语文既是一种重要的学科,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语文学科目标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语文学科这门工具,能够利用工具进行交际交流,同时还要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受到语文学科中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获得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由于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以及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导致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加强语文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导致学习过程中难以将实践性教学与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统一。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及创新特色

(一)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内涵

要增强下小学语文学科的实践性,要求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实际问题,立足语文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直接应用于实践。根据实践性教学的特点将课程的理论体系、课程的形态以及教学的内容进行生活化、社会化,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进而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其专业能力。总的来说,在开展小学语文实践教学时,应该增强对小学生应用语文能力的培养,让知识再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得到检验,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可以帮助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且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特点

1.更为海量的资源拓展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以迅猛的发展势头在各个领域中进行了深度应用。对小学教育而言,实现教育信息化是既定的教育发展目标之一。各项资源能够通过网络进行实时交换。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利用充分的网络资源拓展自己的小学语文教学实施,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需要寻找相应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也能创新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方法。为了进一步方便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对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查找和利用,通过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建立学科信息库,在其中融入大量的储备资源,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提供相应信息,这样的平台为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性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2.其极大增强了实践技能培养

相较于传统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中实施实践性教学,契合当前的时展特征。在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构建出完善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之中能够更好的感受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提升其课堂参与度,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好的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

三、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创新策略思考

(一)确定课题

实践性教学要坚持问题导向,在教学中认真设计问题,用问题和学生开展互动。同时,也要明确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这样,不仅能让学生为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思路,同时,也能增强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组织教学活动的教师可以吸收学生参加自己的研究课题,在研究课题中,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形成课程论文、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以这样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教训学生的共同参与形成具有创新特色的教学共同体。在课题确定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这种特点,教师在确定了探讨的问题之后,公布自己的课题内容,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

(二)探究研讨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拥有良好的问题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学生只有技巧积极参与,同时针对问题解决的成果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过程中,针对探讨研究阶段的开放性特征,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对问题的反思,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反思活动更好对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做到“温故而知新”,同时,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效果,帮助学生开展发散型思维的锻炼,这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在探讨研究阶段,要给予学生充分表达的空间,引导学生深入小学语文教学一线,亲身经历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环境,这样学生才能更好的在真实情境中归纳问题、总结问题。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总结,能帮助学生吸取经验教训,从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成果展示

在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学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集中展示,才能发现自己在实践性教学中的学习成长与收获。在成果展示过程中,可以通过论文进行展示,要求学生针对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以论文的形式集中展示自己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知识收获。接下来,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实践成果演示,在成果展示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小学语文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标,从而使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职业性和专业性。在此过程中,带领小学语文专业学生的教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应该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设计评价方法,杜绝人情化评价,提升评价过程的客观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够在教师的建议下不断的改进,使自己能够内外结合优势互补,更好的体现出实践性的特征。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和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有效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在进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性的实践性教学策略,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优化,采取措施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能够实现多方面能力的提升,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期望文章的研究能为小学语文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红琴.浅析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性教学[J].学周刊,2015(37):66.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备课;上课;作业设计;学困生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围绕新课改,创造性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语文学科活动。其根本目的就是希望以语文学科活动为载体,促使广大语文教师逐渐形成自己的语文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真正地让广大语文教师尽快实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专业化成长。本文结合自己从事语文教学的亲身经历,谈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

一、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小学语文教师必须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备课,具体来讲,要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一)吃透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钻研并“吃透”教材是教师备好课的关键。特级教师刘云生说“:千重要,万重要,吃透教材最重要。这个法,那个法,不懂教材没得法。”教师只有通过阅读教材内容,理清教学思路,探清作者是如何通过一句、一词、一字甚至一个标点来表达,其深邃思想、观点、感情的。教师只有弄清给学生“教什么”和学生跟教师“学什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我在备课时要认真研读一遍教参,把知识系统化;在上课前还会在静下心来时再认真研读一遍,查漏补缺;当讲课或处理习题遇到问题时会再和教师重点研读教参某个部分。我几乎每天都要我把课本教参带回家。有时间就拿出来看一看,琢磨一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备课,不仅可以补充课本和教参的遗漏点。还有利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讲课时还可以把这些资源作为一个拓展向学生介绍。像《凡卡》中省略号的表达作用。《少年闰土》中猹到底是什么动物?还有就是网上有很多优秀的课件,我们教学中总会用到多媒体课件,但我们教师们每天都要做课件,这时我们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再依教学实际修改为我所用。再有备课时难免遇到疑难问题,上网查一查,遇到觉得有价值的问题就下载下来,这样日积月累形成习惯,也积累了一套自己的阅读材料。

二、把好上课关我讲课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好知识观

让学生在知识上佩服你,崇拜你。这需要备课时就得下苦功。

(二)充分利用学习小组

学生的竞争意识都很强。我在讲课时回答问题用小组加分形式,在课后检查时用小组加分形式,在综合实践活动时还用小组加分形式……回答对一次问题加2分,精彩的回答加5分,课后检查最快的前三个小组加12分,其余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加10分,延后完成的加8分。综合实践活动,像调查采访,写研究报告,搜集资料加分不等。

(三)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语文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让学生爱上语文课

像第一课时预习,认识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就可以把课堂教给学生,教师起到引领、点拨作用就可以了。课堂上要适当加上一些活动。演课本剧是我班学生的最爱,后来在元旦联欢会上他们还自编剧本。还有一定要上口语交际课,综合实践课,作文辅导课,作文讲评课。

三、作业设计

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语文作业的设计如何更好地突出开放性、趣味性、人文性、创新性、发展性,把语文作业设计推向深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个性是我们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下面我来说一说我的作业设计。每次留作业,我会把留每项作业的目的向学生说明,绝对不留重复性作业。但我留的作业样式多,项目多,我认为这样不会让学生觉得枯燥。另外我们还会有准备口语交际材料,构思作文,日记或周记,拍演课本剧,制作作品集,整理诗集等等形式。另外,不要忘了作业的收集管理。选择一位负责任的组长,不见得学习好,负责就行,是大组长,(学习小组是小组长)收一列7、8名同学的作业。但这里不能有自己,自己的作业要交给其他组长。设立一个记作业本,每天的作业要由组长收齐后,在记作业本上写明日期,作业的项目:像生词、背诵签字等,下面写明组别,缺谁的作业。大小组长负责督促缺作业者完成作业。

四、关注学困生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第3篇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招生规模越来越少,是个不争的事实,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职学生的就业质量不佳。现在电子专业学生的主要就业途径,就是到电子企业的流水线当一名工人,即使像富士康这样大型的企业,其工人每天也就是重复着简单的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这样的工作,一名初中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也完全能够胜任。学生在学校所学、所练完全用不上。而且这样的工作待遇不高,工作时间长,工人发展前景也不够理想。

二、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可行性

我曾经在《中国教育报》2009年7月21日第1版看到过这样报道一个58名学生职业学校的班级,竟然产生了34个自主创业的小老板;全县9000余家企业中,有500余名企业老总从这所学校走出。浙江省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一项对毕业生的发展状况调查传出了该校职高生创业的佳话。因此,职业学校学生应该成为创业的主力军。生活中离不开一些小的电子产品,例如:带有“学习”功能的遥控器,电子门铃,触摸延时开关等等,这就给电子专业学生自主创业带来很多机会。电商的崛起,又使得创业平台更加宽泛。所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从而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实现他们更精彩的人生,电子专业的教师应该有所作为。

三、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学生创业的意义

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意义有以下三点:

1.开展创业教育,拓宽他们的就业途径。电子专业学生就业途径比较单一,而且就业质量不佳。通过创业教育,增强学生创业意识,提升他们创业能力,为他们将来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2.开展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创业教育的开展,了解本专业的特点、现状和良好的发展前景,认识本专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激发对本专业的兴趣,增强专业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接受职业精神的熏陶,自然地、潜移默化地在心理归属上融入本专业,在价值取向上认同本专业,也就是让学生在校期间便从技能掌握到思想认识上更多的打上“电子人”的烙印。

3.开展创业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创业教育,可以转变高职生单纯的求职观念,树立起既要求职又可以创业的崭新观念,挖掘学生的创业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创业素质,培育学生的实践精神、探索精神和创业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改变自己的心态,增强他们的信心,促使他们注重自身基本素质的提高。

四、中等职业学校电子专业创业教育的途径

中职学校怎样才能有效开展创业教育呢?作为电子专业的教师,我觉得有做好以下几点:

1.开设创业课程,让学生学会创业。学校开设创业类的教育课,授课内容包括企业家基本素质及其性格特征、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和方法、市场调查途径、风险投资及相关分析等课程,将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向正确的方向。教师也可利用主题班会开展创业培训,让学生知道创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开展创业活动,营造创业氛围。

(1)邀请创业成功者班级来献身说法,介绍其创业的历程,既彰显榜样的力量,又让学生近距离的了解创业。

(2)开展创业方案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营造创业氛围。

(3)积极配合学校开展顶岗实习和半工半读活动,让学生了解创业艰辛,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品质。

(4)学校开辟创业园地,让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验。学生也可以在校外或者利用假期或校外实习进行自主创业。学校可帮助学生开发成本低、风险小、操作易、立足实际生活的创业项目。

3.开展项目教学法提升电子专业学生技能以及综合运用能力,为创业打下基础。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成为了一名向导和顾问。他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地引导下,培养了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在电子专业以创业为主线的项目化教学法的实施,要做好以下几点:

(1)项目的选取要注意实用性。电子专业学生,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项目选取要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如:基于二极管整流电路的手机充电器电路的装接,基于数字电路的三人表决器、四人抢答器等电路的装接,基于555时基电路的楼道触摸延时开关、双音门铃电路的装接。这些电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学生兴趣大,而且觉得能够学以致用,毕业后也可以作为创业项目来做。

(2)课程组织可采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式。在工作过程系统课程中,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学生的角色意识、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自主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被发掘出来,不仅解决了工作岗位中的技能问题,而且也促进了学生认知、情感、态度的同步和谐发展。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实施,可以实现知识和技能迁移,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如:笔者在本校开展的基于555时基电路电子产品开发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就有力的提升了学生对555电路的运用能力,能够用555电路开发出更多实用的电子产品,为今后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经院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和个人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而财经新闻对监测国家的经济环境,对提供有效有用的经济信息,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问题,无论在新闻界还是教育界都引起了重要关注。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些财经院校就开始开办财经新闻学专业,以期解决财经新闻人才缺乏的问题。发展到现在已有十年左右,很多学校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培养方案、培养模式等方面都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也取得了比较大的成绩。但总体来说,财经新闻教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教育界和新闻界普遍认同的培养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继续不断探索,逐渐形成适合我国需求的财经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为国家培养杰出的人才。

一、当前我国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现状与趋势

1.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历程。从我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经历了两次浪潮。第一次浪潮从80年代初至90年代中后期,新闻教育事业在办学规模和学科建设上对高等教育领域产生持续影响,构成了第一次浪潮。1996年10月,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大会公布的统计信息,全国的新闻专业点基本分布于综合性大学和师范类院校。在新闻学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引进了传播学,并促成了二者的融合,加速了新闻传播学类教育的发展;第二次浪潮兴起于世纪交替之际,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其积聚时间短,但“爆发力”强,格外引人瞩目。到2005年我国开设新闻传播学类的本科专业就有661个,其中新闻学专业209个,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146个,广告学专业232个,编辑出版学专业50个,传播学专业24个,在校生规模有15万之多。目前中国大约有20多所高校开设了财经新闻专业,财经类院校也有在新闻学专业中设立经济新闻方向,但财经新闻人才缺乏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缓解。

2.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现状。在财经院校如何培养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的规格和质量问题上,开办新闻专业的财经院校,特别是地方财经院校一直在积极地探索,以找到一条能够适应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教育模式,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懂财经的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财经新闻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很多院校仅仅是将“新闻类课程”加上一些“经济类课程”简单复合,而并非有机融合,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专业设置上主要设两类课程,一类是新闻类专业课,如采、写、编、评等,目的是让学生打好新闻功底;另一类是财经类专业课,如西方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等课程,以此来奠定经济学基础。这种简单的相加,很难将两个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就目前财经院校开设的新闻专业的课程与其他综合类或专业新闻院校开设的新闻课程没有任何区别;同样,我们经济学类的课程除了比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的课程浮浅外亦无任何不同。就目前财经类院校师资现状而言,一般是教新闻类课程的大部分教师不懂财经知识,而教经济学的教师也基本上不懂新闻,两班人马教给学生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让学生们自己去消化去融合,无疑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负担,更影响了学习的效果。

3.财经院校举办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发展趋势。随着近几年高校新闻专业招生规模的扩大,各类专业院校也在大力拓展专业面,新闻传播学类各专业的办学已经打破本专业与综合类院校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专业院校都在纷纷利用自身优势,拓展办学渠道。财经类院校也开始注重按照自身的教育模式,设计培养具有财经类学生特点的新闻专业人才。开始了跨大学科设置新专业的尝试,以满足社会各界,特别是财经媒体、财经新闻对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财经院校只有办出自己的特色,“以质量求生存,以效益求发展”,才有生命力,其制造出的“产品”才能被社会各界认可、接受。其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远远高于所开设专业本身。

二、财经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的目的性不强。学新闻的学生反而没有其他学科更容易进媒体工作,新闻学博士不会写通讯等等,这是目前存在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出现这样问题的本质可能在于我们的新闻教育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那么,财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学生学成之后到底将来做什么,这些院校都没有明确的目的。具体表现为:教材选择综合类重点高校的教材,与财经类各专业毫无关联,学生学起来无所适从。一般来说,正确的教育首先应该明确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往往来自学生和社会的需求),然后根据这个目的进行教材的组织,教师的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学生。而现在的财经新闻教育是基本没有目的,学生所用的教材也没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因此,也就造成财经新闻专业学生在选择工作和人生的目标上也缺乏明确性。

2.教师的实践机会少。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专业课教师特别是担任实务类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相关从业经历。英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曾指出,“如果做新闻教师,30年的从业经历比一个博士学位有价值得多”,这句话足以说明实践经历的重要。然而当前,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日益深入,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越来越严格,如果一个学期没有教学任务,可能意味着该教师就根本不可能完成本年度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建设需要,学校对教师的科研量要求大大提高,教师要花大量的时间撰写论文,编写教材。这一切都使安排教师到媒体一线挂职锻炼,事实上变为不可能。再一方面,因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需要,高校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也越来越高。许多学校规定,某个年龄段下的高校教师,如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将来不能晋升教授。在这种政策引导下,没有博士(或硕士)学位的年轻教师除了上课、写文章外,还得攻读学位。如此,参与媒体实践更变成一件有心无力的事情。

3.高水平教师引进难。教师学历门槛抬高,加大了高校从媒体一线引进人才的难度。近年来,随着高校教师待遇与媒体一线从业人员差距缩小,一批有着丰富从业经验的媒体从业者有意来高校从事新闻学教学与研究,但这些人员中,有相当多仅有本科学历。他们加盟新闻院系,对学生来说是福音,但学校从提高教师队伍士学位拥有者的比例考虑,宁可进一个没有任何新闻从业经历的博士,甚至是与新闻传播学科不沾边的博士。所以,财经类新闻院系从媒体一线引进教师的难度是越来越大了。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影响办好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主要原因,目前要改变这样的状态,就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要想把这个专业真正办好办成,最重要的是解决好专业师资问题。这里所说的“师资”,是融合型的高水平的专业师资,这类师资应该是既懂经济学理论,又了解经济实务,同时也了解新闻业务。就目前情况看,这样的师资,可以说是基本上可遇不可求,但这个问题还必须加以解决。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应该是:第一,选派教师到财经新闻媒体挂职工作,特别要注意从应用经济学的专业师资中选派有一定新闻工作基础的优秀骨干教师。第二,财经院校要加大从财经新闻媒体引进教师的工作力度。第三,将财经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请到学校举办课程讲座,或是有选择地安排财经新闻业界的资深人士承当专业课教学,这样可以进一步密切联系理论与实际之间的关系。第四,创新办学模式,加强对学生选修课程的引导。例如,采用双学位、辅修专业的方式加强学生经济学的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采取产学研联合办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第五,选派新闻学教师到国外名校作访问学者,在进修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水平等等。

三、培养高素质财经新闻传播学类专业人才的路径

1.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将财经类的课程置于“前在”位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各类大众传媒所扮演的角色越发具体。这就需要财经院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出带有浓厚本专业色彩的新闻工作者,以满足财经专业传媒对人才的需求。财经类院校为了培养出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宽厚的经济学基础,又懂新闻传播业务的专业人才,就必须在开设新闻专业课程之前,开设有关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打好经济学学科基础,以引领本专业学生更好地从事财经新闻和财经媒体工作。超级秘书网

2.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构建以“经济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财经类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多是照抄照搬新闻传播学类名牌院校的传统模式,缺少个性。传统的新闻专业课程体系,文学类课程所占比例过高,不利于新闻专业学生合理知识结构的形成。现代新闻事业,特别是反映当代经济社会生活的报道,需要的已不是文人墨客,而是能够对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做深刻剖析的新闻工作者。因此,财经类新闻专业课程体系,应该按照“通识教育+经济学+专业教育”的模式来构建。除了加强对思想政治品质培养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外,重点要加强对学生进行包括:西方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会计学等经济学主干课程的学习指导,进而提高他们用经济学思想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3.财经院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培养“经济+新闻”的复合型人才。目前,财经新闻媒体中最缺乏的是既懂经济又懂新闻,既懂得WTO法则又懂传媒市场规律的人才,即“复合型人才”。有专家认为,“复合型人才”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立体性,即既有深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扎实的传播理论基础,又具有现代传播技能;二是高能性,即集采编播与制作于一身,一人顶几人用;三是多面性,即新闻与传播的“十八般武艺”,样样都会(当然不是样样都精,样样都专,而是一专多能)。财经院校的新闻传播学类的专业建设,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确定专业培养模式,开辟一条典型而又独特的应用经济学+新闻教育的办学路径。并且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扩大复合型人才的外延,那就是“复合型的人才,国际性的眼光”。财经新闻人才的培养同样需要海纳百川的胸襟和与时俱进的眼光。

参考文献:

1.何天云:“外语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载《新闻界》2006年第6期。

2.蔡雯:“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观察与思考”,载《国际新闻界》2003年第1期。

3.韩建民等:“用企业经营理念构思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载《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小学语文专业范文第5篇

(一)教育学所占学分的状态伴随着高校学分制的实行,模块化设置也成为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专业课程的一个方向。就现阶段教育学所占学费来看,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中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以及学科教材法所占据的学分比例依然很高。关于教育学的实践环节学分普遍偏低。因此,重视理论教学学分和忽略教育学的实践教学就成为教育学学分比例失衡下的重要影响。

(二)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现状教育教学门类的庞杂多样起来,师范类高校对于教师的能力培养和专业发展也相当重视。但是,由于缺乏一个针对教育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意见,使得我国师范类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上大有不同。例如天师大将教育学理论、教育学实践、教师基础理论和教育技能作为课程设置体系;西华师大则将教师的专业课程划分为理论和实践相交叉的一个体系。故而,现阶段教育学在专业课程设置的体系上海亟待完善,对于理论、实践和技能的培养尚未实现一体化,致使教育学专业课程很难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起来。

(三)教育学专业课程实践现状教育学的知识性实践是教育学专业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尽管现阶段我国在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上的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实质上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例如,不少学校尽管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但是有的学校除去最后一年的校外实习,大学前三年的教育学时间时间相当少,有的学校甚至不足8周;实习主要是集中进行,尽管分散化的实习已经铺开实施,但是在灵活度和形式上仍然不足;依然还有部分高校缺乏教育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引导,缺乏对教育学中提及的技能训练进行,严重阻碍了师范生对于教育学的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

二、教育学在高校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措施

(一)加大改革力度加大教育学在高校中专业课程中的设置。首先,教育行政部门要减少对高校专业课程设置的干预,通过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来合理规范、指导高校的课程设置。其次,高校在设置专业课程时,要结合学校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课程以满足高校教师及学生的需求。再次,高校要加强与社会和相关行政部门的合作交流,专业课程的设置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与企业合作建设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育等。最后,还要加大高校教育实践改革的力度,开展形式丰富的实习,如师范专业课程就可以将学生分配到各中小学,实行教学观摩、试教等,并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实习基地的建设,从而确保专业课程教育实习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

(二)加强教育学专业课程比例优化如果简单地进行教育学专业课程比例的增加,势必会影响高校其他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教育学专业更多培养的是具有理论知识及实践教育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课程比例的安排上既要满足其他专业课程的正常教学活动,又要顺应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在保持教育学课程总数适当增加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教育学专业选修课程的比例,不断丰富与更新教育学必修的课程内容,从而满足教育学专业学生的选择空间。如除了开设必要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外,还应当开设“音乐鉴赏”、“舞蹈艺术”、“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非专业的选修课程,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其职业技能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专业课程间的整合与关联在以前的教育学专业课程中,其课程的设置只是简单的随意拼凑,各个专业课程内容并不连贯。专业课程间的设置要具有整合性,也就是课程的结构要形成一个整体,避免出现重复、相似的课程设置。同时还要适当降低教育学专业课程理论知识的学分,增加其实践学习课程的学分。(四)明确教学培养方式当前,在高校教育学专业教学培养方式大都采用多样化与策略化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也就是说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案列教学法”、“愉快教学法”、“实践者研究法”,这些方式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及教学案列的分析;学生在学习中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对于培养实践与能力相结合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告知学生自己具体的教学培养方案,使教育学专业学生学会诶和教学、如何学习。

三、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