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精选

小学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1篇

假如学生对学习不能保持喜好,就会视学习为一种苦役,也就不可能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效果较低,成绩下降。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喜好。因此,引发学生学习喜好后,就更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手段来诱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使学习喜好得到保持乃至高涨,从而形成一种教学需要的“愤悱”状态,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参和教学中持趣

在教学中要注重喜好的保持,运用良好的导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结合知识的生长点、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学生设计参和教学过程的活动,逐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发展到“我会学”,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时为学生设计参和的机会,人人制作学具,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操作。在推导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时,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推导,不仅在参和公式的推导中理解了公式,同时也有机地把图形之间的关系联系起来,把握了量和量之间、形和形之间、量和形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心得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学习的喜好。

(二)应用知识中持趣

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是数学学科的特征之一。教育学生运用学到的抽象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新问题,这正是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现实世界中简单的数量关系和初步的几何知识,去理解和解决简单的实际新问题。如在学习“小数的熟悉”时,可让学生到商店里观察“商品标价”,也可观察“菜篮子价格”等生活实际来加深熟悉。在学习“统计表”后,可调查统计本校和社会上有意义的事物,如各班级为“希望工程”捐书数量,经过数据整理,制成能说明新问题、有实际价值的统计表。这样,通过数学知识的应用,不但使学生保持学习喜好,而且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心理品质。

(三)目的性教育中持趣

正确的学习目的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学习的喜好,保持浓厚的喜好需要对学习意义有清楚的熟悉。就数学而言,一方面,它是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工具和基础,另一方面又是今后参加祖国四化建设所必须的知识,体现着“数学是一切科学得力的助手和工具”,反映了“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作为教师需要引导他们摘要:“无论将来干什么,要为祖国作出贡献,都要有渊博的知识;只有从小学开始好好学习,付出不懈的努力,愿望才能成为现实”,从而帮助学习从小树立学好数学的志向,使美好的愿望成为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并告诉他们摘要:“当医生就要懂得药性和剂量搭配”,“当建筑师就要会计算面积及用材多少”,“当企业家要懂得计算成本和利润”……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数学,买东西算钱需要数学,做衣服量尺寸需要数学。学生正确熟悉到数学的功能和学习它的意义后,就会(四)榜样教育中持趣

在教学中不失时机地插入一些数学家的为了追求一个成功的实验或演算而废寝忘食的故事,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以解决思想上怵头学习数学的新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保持喜好。如陈景润如醉如痴地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哥德巴赫猜想而带病推理、演算,草稿纸成吨的故事;阿基米德为验证皇冠是否由纯金铸成,而在浴缺中侵泡而忘了洗的故事;牛顿、华罗庚的学术成就就都不是靠天资,而是靠勤奋学习和肯钻研得来的。

同时,也可以社会上具有明确学习目标、克服种种困难进行学习的模范人物和身边同学中的优秀分子为榜样。选择在数学学科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介绍自己如何学习新知识、复习旧知识,刻苦努力使成绩很快提高的事迹,使学生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五)成功体验中持趣

对成功的体验是提兴奋趣的最佳强化物。学习动机和学习喜好能促进数学知识、方法的把握,反过来,把握了数学知识方法又会激励和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喜好。假如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步步获得成功,尝到了甜头,亲自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就能增强学习的动机和喜好。数学因为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学习数学需要循序、渐进,只有在学习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强了学习信心,才会出现“越学越爱学”的境地。笔者曾做过调查,在喜爱数学的学生中,因数学成绩好而喜欢数学的约占32.5%,而数学学习差生中,因为不会,就爱学习要占其86.3%。这说明学习的成功,对促进和增强学习喜好起重要功能。

因此,选择练习时要注重分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设计,作业测评时最好少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课堂提问时面要广一些,使多数学生有回答的机会。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每位学生充分发展,增多每位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

(六)表扬评价中持趣

荣誉感可以强化学习喜好。小学生的荣誉感非凡强,其学习喜好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抉于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社会效果。他们经常由于获得好成绩受到老师、家长、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赞赏而引起荣誉感,为保持已获荣誉而更加努力学习。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新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重不失时机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学,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喜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七)竞赛活动中持趣

一般认为,竞赛是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争取优良成绩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在竞胜过程中,学生的好胜性动机和求成的需要会更加强烈,学习喜好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会大大增强,所以大多数人在竞赛情况下学习和工作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2篇

一、现状分析

为使调查结果客观、真实,具有代表性,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有针对性地调查了区内不同层面的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二是对全区1600余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情况组织了统一考试,将教师专业水平的外显现象进行了如下的归纳分析。

(一)值得肯定的成绩

1.教师的继续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是全区小学数学教师1600余人均以取得中师以上学历,其中取得专科及本科的共有1395人,占84.7%,达到了义务教育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学历要求。二是近几年培养了市、区和校级骨干教师343人,占21%。三是小学数学教师都参加了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培训。

2.教师的教育观念有所更新,业务素质有较大提高。围绕新课程的学习贯彻实施,小学数学教师在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一是教学目标注意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从调查的课例中可以看到,教师在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有所增强;二是教学方式上教师正努力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开始注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三是优化了教学手段,从课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教师的课件设计巧妙、形象生动,充分展示了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丰富了课的内容,真正体现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二)问题及成因

1.问题

尽管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从整体看,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专业素养不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虽然都达到了学历要求,但绝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都是非数学专业的专、本科学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一定的文化底蕴和数学素养。从教师专业水平考试的试卷反映出:一是一些教师对小学数学教材上的一些基础知识都未完全掌握。如,涉及“三角形的分类”、“梯形的面积计算”、“运算定律”等一些基础题都不会解答,不及格的占17.3%。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如“一个正方体它的高增加5厘米变为长方体后,表面积增加240平方厘米。若把这个正方体削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部分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厘米?”该题错误率达到86.3%;三是部分教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专业水平考试其中“解决问题”共5个题,抽样分析的200份试卷,失分率占64.7%。教师数学素养方面反映出的问题,从调查的课例中也可以看出,好课和较好的课不到20%,就是一些展示课,尽管课堂上都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也注意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学生思维的活跃。但是听完之后,总感觉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缺少一种厚重感,究其问题原因,主要是教师本身的功底不够扎实和缺少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

问题二:教师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不深透。数学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缺少深入的学习研究,把握不准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及特点,不能很好理解教材,处理教材。一是教学目标定位不准,不能准确反映数学课程标准和教材编写的预期效果,对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四个方面的目标不能很好整合,忽视育人功能;二是片面理解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不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无论什么数学问题都一味地让学生去探究发现;三是一些教师为了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什么问题都要创设生活情景,都让学生以生活经验为起点学习数学,片面认为只有生活中的数学或者经过“生活化”的数学才是有价值的数学,把联系生活与数学本质对立起来,数学课没有数学味。

问题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强。一是课堂教学内容密度不够,很多人把一节课的内容上了二节课,再有课堂练习题量也不够,本该在课堂上完成的一些练习题,很多安排在课外去完成;二是一些教师教学中缺乏充分、有效启动学生思维活动的方法和措施。课堂上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合作交流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一些教师教学中遇到疑难问题,只是通过和个别优生的交流来解决,忽视了多数学生的思考;一些教师缺乏教学机智,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灵活处理,不能很好利用课堂生成的资源,而是一味按照教学的预设进行教学;三是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教师平常教学时,基本上都只是粉笔、黑板、课本,较少使用教具、学具,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多数时间是在研究课、展示课露一下脸。

2.成因

(一)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很多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满意。从问卷调查反映出,有24.59%的教师对教师职业感到不太满意,有13.11%的教师是感到很不满意。因此一些教师在工作和学习中缺乏热情,不思进取。

(二)管理部门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一是主管部门缺少专门用于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的经费,学校经费又困难,无力支付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的经费开支,尤其是农村小学的教师基本上没有外出学习的机会,从调查问卷反映出,有26.23%的小学数学教师近五年没有参加过任何外出培训学习;学校订阅的供教师专业学习的教育杂志也很少,一般都只有一至二种;二是学校缺少对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学习的规划和相关的激励、评价制度。(三)教师培训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一是教育学院及教师进修学校重学历培训,而对“教师专业发展取向”的校本培训内容重视不够,或者重视理论培训,忽视实践研究;二是校本教研的方式、制度还没有跟上课程改革的步伐,一些学校还完全停留在集体备课、上课、评课,缺少围绕课改开展的专题研究及教师培训,再有教研活动同伴互助、集体研究不够,学校未能很好搭建起教师之间、教师与校长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的平台。

(四)当前学校对教师工作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一些教师感到教学工作压力大,再有农村教师很多家住在城区,每天两头跑,无暇顾及学习。从调查问卷反映出,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没有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规划占72.3%;教师平均每天用于学习专业书籍的时间:不到半小时的占26.2%,半小时—1小时的占32.79%,1小时以上占11.8%,几乎没有时间的占29.5%。

(五)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地区和学校在评先选优、评职晋级中,不严格执行政策,按照德、能、勤、绩去考核评价教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策略和措施

1.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当前教师工资待遇普遍较低的实际问题,真正让这个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让教师热爱教育工作,积极投身教育事业,用更大的热情去投入工作和学习。

2.教育管理部门要抓紧抓好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给予更多的政策和经费支持。一是可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在职教师培训,让教师的知识能得到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二是建立和完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激励、评价制度,鼓励教师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和专业水平;三是进一步培养和打造一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在学科领域的专业引领作用;四是要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与管理工作,促使他们尽快成长与发展。

3.激发教师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我们认为,教师的专业态度应居重量级的地位,因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可以通过培训、研讨来不断提高,这是一个在外在压力下可以完成的培训,而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对专业的热爱,没有对成为成熟教育工作者的向往和追求,那他的专业成长将永远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进步和成长肯定是缓慢的。一名教师只有拥有了这种向往,这种热情,她才会去爱。有了这种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的热爱,她定会主动地工作,并从各方面努力完善自己,完善自己教师素质的后两项“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提升教师的职业境界、控制教师的工作压力、建立学校与教师间的信任关系是引导教师发展适度积极的专业态度的基本策略。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智慧教育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学习的价值、目标、内容及教学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应充分考虑信息技术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互动工具,为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探索与解决问题提供支撑,让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在智慧教育中不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一、《角的初步认识》蕴含的智慧教育内涵及要求

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课程教学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强调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数学学习中能够亲身经历问题的解决过程。在推理、验证、解释与应用中探索问题,强调基于问题的认识活动,注重培养学生寻求信息和总结归纳的一般过程,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关键部分,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探究角的特征,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理解并归纳,继而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笔者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为例,对智慧教育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注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探索交流,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主体上,教师要注重以生为本,强调生本理念,为学生的探索交流搭建智慧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互动探索中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在课程设计上,教师须不断创新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联系生活,鼓励学生合作探索,在探究中不断转化数学知识,真正做到有智慧的学习。

二、《角的初步认识》传统教学中的常见问题

1.数学思维方法的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效果不佳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统教学大多以填鸭式为主,注重公式教学,不断强化练习,反复训练,让学生在练习中不断强化知识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探究性,也缺乏科学性,学生对数学思维方法的理解不佳,不能做到很好地迁移。

2.数学的高阶思维能力难以有效发展

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传统课堂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探究能力,学生很少经历数学逻辑思辨的过程,以至于难以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智慧化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在自主操作、动手实践、动眼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不断地建立数学模型,转化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高阶思维能力。

3.忽视互动学习忽视互动学习、合作探究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因而无法顾及到每一位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交流的机会,学生渴望受到关注却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师和学生之间难以产生共鸣。而智慧化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互动学习、合作探究,提倡师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点。

三、《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实践

《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动手操作、辨析表达的过程中,不断地在生活中的平面图形里辨析角,发现角的特征,培养学生大胆尝试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激趣促学、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那什么是角呢?红领巾上有角吗?有几个角?借此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角,继而提出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加以引导,使得学生提出的问题更贴近本节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更具有研究的可行性和价值,并切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所要求的探究主题。在自主思索、协作交流环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生活中的角,辨别哪些是角,并能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最后学会如何画角等,学生利用PAD进行拍照并上传教师端展示探究成果。自主探究活动主要是为了引导学习者自主思考,探究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后,再进行以小组为单位的协作探究学习,向同伴阐述自己对于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实验设计方案的制订、探究步骤及问题解决的目标状态。在交流展示、评价反思环节,教师端下发画板题,小组长通过局域网上传探究成果。在此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终端监控和即时巡视指导的方式发挥监督的作用,保证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学生形成时间观念和小组责任感。通过教师提问、组外同学发问的方式,有助于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贯穿于整个释疑、展示、论证的过程。接下来,教师通过电子书包端IRS互动反馈系统,设置抢答环节。教师抛出问题,学生利用电子书包快速抢答。同时,为检验每一个同学的知识掌握情况,设置统一答题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云端书柜拓展资源,可以与同桌分享发现的问题或者了解到的相关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准备。传统的课堂教学一味地强化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与恐惧。而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采取小组抢答、限时统一答题的方式,有助于对知识的强化巩固,即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不断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四、《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猜想假设、方案制订、小组探究、验证猜想等方面比较、归纳角的特征,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动手探索、小组合作、实时交流讨论,然后提出假设、探究方案,最终验证假设、得出结论的教学模式,充分培养了学生多层次、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意识。以对角的初步认识为主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此活动中制订活动规则,通过电子书包终端监控控制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的时间,设置小组长,有效控制课堂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活动的组织使学生在交流中探索了角的画法,在做中学,学会总结和反思知识点。为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首先用生活实例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其次以动手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最后教师通过适时的点拨,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

参考文献:

[1]王开华.信息技术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价值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4篇

这是1984年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会议上讨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代表们认为,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以来,设计的数学教学好像是为了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致使许多儿童在学习中感觉困难。因此,他们指出,数学教育应当改变方向,使数学为所有的人,成为大多数学生的有用的工具。这是九十年代应当考虑的一个主要问题。解决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简单的答案,因为各国的社会、文化条件不同,学校制度不同。但是,代表们都认为,要研究什么样的课程更适合大多数的需要,要找出能使大多数学生掌握数学的有效方法。

这一点对我们有很大启发。我国正在逐步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教育已基本上达到普及。义务教育不仅要求所有适龄的儿童都要入学,而且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给所有正常的儿童打好初步的数学基础。对于这一点,有些教师认识到了,在教学中也有所注意。但是也有的教师还不够明确。例如,有些教师对于优等生比较重视,而对差生往往重视不够,结果使一些本来可以达到数学教学基本要求的学生落伍了。另外,也有的老师把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升学率方面,补充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内容或难题,而不是着重研究如何使数学成为所有学生的有用工具。结果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不利于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正常的学生都能达到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仍是当前要努力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二、改革数学教学内容,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

这是近年来在国际会议上以及一些国家研究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教育现代化运动初期,由于过分重视数学水平的提高,强调为进一步学习现代数学打基础,结果削弱了一些实际中有用的基础知识。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要使数学成为学生的有用的工具,必须删减那些用处不大的内容,而增加或加强一些实际中有广泛用途的内容。例如,由于计算工具的广泛使用,大数目计算可以简化,而应加强口算,增加估算;所解的问题应是现实世界常遇到的,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于日常生活之中,于其他学科之中。当然对于数学的应用要从广义上去理解,因此所解的问题也包括一些探究性作业,以利于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联系到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也还有值得进一步研究的地方。一方面在编订教学大纲和编写课本时要注意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来调整教学内容,对于实际用处不大的可予以删减;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也要注意根据改革发展的趋向正确掌握教学的重点。例如,数目较大、步数较多的运算就不宜再让学生花很多时间去练习,而应加强数目不大的笔算和一般口算的熟练程度。应用题方面,也不宜超过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可以适当加强联系实际的题目。以为现在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应用题就要加难加深,这种看法很值得研究。一些实践表明,不超出大纲、课本的范围和难度,只要教材组织得当,教法运用得当,同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增加过于繁难的内容,不仅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且会降低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进教学方法,教会学生学习

早在60年代,国外由于科技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就提出改革数学教学方法的问题。但是70年代以至近些年来的一些调查研究表明,许多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顺序,教学生死记硬背。因此,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性。首先在教学方法方面,趋向于选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发现知识的方法,认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而不是做“讲台上的圣人”。因此教师的重要任务在于组织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各国都提倡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美国提倡用探究法、引导发现法等;苏联提倡用独立作业法、问题教学法等,同时对传统的讲解法、谈话法等加以改造,加强启发性。各国都强调没有一种万能的教学方法,应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选用最佳最合理的教法。其次,在教学组织方面,强调改变传统的“教师--学生”这种单向联系的教学模式,而把班级、小组和个人的活动结合起来,形成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多向联系,注意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协作。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又能使优等生和差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再次,针对目前不少国家中仍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强调教学时要注重理解,要在“工具性的理解”(能回答“怎样做”)和“有理性的理解”(能回答“为什么”)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此外,还提倡广泛使用多种教学手段,特别是使用学生可以操作的教学材料,促使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和理解数学概念和法则,发现数学规律。

小学数学教育范文第5篇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广大教师如果能够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将会为学生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时,不仅要给学生简单地介绍几种基本的学习方法,更要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索,进而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如科学用脑,以及良好学习情绪和学习习惯的保持等,努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达到会学习、爱学习。

二、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我们知道,由于遗传因素、生理条件以及环境、教育等多方面的影响,人的生理、心理结构,接受能力和发展状况都会有所差别,小学生同样如此。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教师应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时实行分类指导,坚持因材施教,从而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通过努力学习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具体而言,教师应在重视优等生的同时,关注中等生和差等生的学习,对于那些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的学生进行重点辅导,帮助他们分析其中的原因,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此外,教师还应做到以下几点:适当补充一些学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一些难度较高的综合性练习,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发散性;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数学课外活动和数学知识竞赛,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相信坚持下去,学生的数学素质必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开发非智力因素

人们纷繁复杂的心理活动综合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方面: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主要由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与注意力五种基本因素组成;非智力因素则包括很多心理因素,主要由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基本因素组成。其中,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素质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因为众多的研究表明,人的智力因素比较稳定,一般不会有较大的波动。而非智力因素则不然,它很不稳定,波动性非常大。因此,在小学数学素质教育中,积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数学是一门集知识性、审美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在教学时教师应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解释数学知识,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同时多对学生进行诸如审题、计算、书写、检验等方面的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各方面的非智力因素,使其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四、注重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