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精选

小学科学教育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学教育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进行教学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我以为,在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时,应当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认识科学思维

什么是“科学思维”?顾名思义,科学思维就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维,它是科学方法在个体思维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反过来,我们也可以把科学本身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就是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在本质上是相通的,前者更侧重于科学知识获得的过程,而后者则侧重于学习者内在的思维过程。在教学实践中,科学探究和科学思维更是无法分割。科学教育的过程要真正体现科学探究的本质,就必须把焦点置于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上。

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学习科学和今后的工作非常重要。同样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不论是科学问题的提出、科学数据的测量、科学现象的观察、科学模型的抽象、科学概念的形成、科学目标的归纳和科学理论的建立,还是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思维。

二、聚焦于科学思维的教育与聚焦于科学知识的教育的比较

聚焦于科学思维的教育,应将以上诸点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其面貌当和传统的聚焦于科学知识的教育大不相同。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将二者做一比较:

教学重心

比较方面聚焦于科学思维聚焦于科学知识

科学观的基础科学是不断探究的过程。科学是一个固定和权威的结论。

教学目标重视过程,即重视儿童的思维过程。重视结果,即重视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较多采用探究的方法较多采用讲授的方法

教师角色是儿童探究的合作者、指导者、引领者,引导儿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儿童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是知识的来源,引导儿童得到最后的结论,或者直接地把结论告诉儿童。

儿童角色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主动的探究和思考;儿童通过探究过程获得对科学的个人的理解;儿童享受思维的乐趣,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和满足;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长远影响接受确定的科学知识、教学结果;儿童通过记忆获得科学知识,但也许并不理解;难以给儿童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

通过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感受到,只有将科学教育聚焦于科学思维的培养,才能触及到儿童科学教育的灵魂所在。儿童科学启蒙,最根本的就是思维方式的启蒙。从小对儿童的思维方式进行塑造,养成其科学的思维习惯,对他们的一生都很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儿童的科学思维呢?

尽管很多人热情地称“儿童就是科学家”,我想这主要是针对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探究热情而做出的评论,其中多含褒扬鼓励的成分。而作为一个认识者,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离严格意义的科学思维还有很大的差距。

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要素,即尊重事实和遵循逻辑,恰恰是儿童不容易做到的!这正是科学思维对儿童所构成的挑战。

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又如何应对这一挑战?我们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状况,既指明了儿童科学教育的起点和方向,同时又说明了儿童科学教育的特殊性质。这是儿童科学教育所必须坚持的辩证观。

我们对儿童进行科学教育,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予理性的启蒙,将科学思维的种子播撒在儿童的心灵中。儿童科学思维的培养,有三个关键性的实践要点:

第一步是对问题的猜想即使没有教师的提示,儿童也会对问题有自己的猜想,只不过他会用猜想代替进一步的探究,从而仓促地得出结论。教师引导儿童进行猜想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从儿童已有的认识水平出发,将他们引向科学探究的过程。

猜想本身就是一种思考。教师要追问儿童“你为什么这样猜想”,这样做的作用就是可以有效地鼓励儿童进行有根据的猜想。他们会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经验,来思考当前的问题。

对于儿童的各种猜想,教师都要加以重视,并启发儿童如何证明它。儿童的有些猜想的确是胡乱的、没有依据的,而且也无法验证,教师可以采取保留的态度。

第二步是事实的验证对儿童的任何想法,都要引导其通过事实来验证。观察是最直接的获取事实的途径,对于较大的儿童来说,实验则是更有力的证明。

无论事实和他们先前的想法是否一致,对儿童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如果儿童发现事实证明了自己的想法,他们会得到一种惊喜的感觉,而当他们发现了和自己想法相反的事实,也许会感到很意外,但这种意外能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并冲击其固有的想法。

教师要不断地强化儿童这样的价值观:相信事实!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具体分析

在小学教育阶段,科学是重要的、基础性的学科,它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设计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科学意识的强弱和科学探究能力的高低。STEM教育理念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索性。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以STEM教育理念为指导,积极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从整体上提升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质量。

一、将STEM教育理念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STEM教育将小学生置于项目主题的学习中,它要求学生在工程设计、产品设计、问题解决等方面进行跨学科式的学习,利用各个学科知识分析项目,让学生在讨论问题、分析问题和设计模型中发现问题,并且制定科学措施有效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多个学科相融合和多个学科综合运用的环境,增加学生接触技术的机会,进而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STEM教育是以项目主题为基础开展的教学活动,而这些项目主题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积极交流,需要教师的正确指导。这不仅需要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而且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密切配合,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将会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合理应用STEM教育理念,有利于提升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STEM教育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在实施STEM教育过程中,小学科学教师需要在与生活相关的有趣问题中积极融入多个学科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参与性。在STEM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分享与参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分享创造成功带来的喜悦。小学生活泼、好动,因此对产品制作和设计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设计制作小赛车时,学生会设计各种各样的小赛车,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将会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学习欲望,科学教学效果也会显著提高。

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策略

(一)选择适当的科学教学内容

在使用STEM教育理念过程中,项目的选择是发挥着关键作用,它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质量。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发展理念等选择相应的项目载体,充分发挥校外教育资源的优势,从多个角度开展系统的、深入的研究。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为学生设置与其生活相关的问题,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并积极组织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相关实验分析、操作和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科学技能。比如,学习“校园的树木”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校园中都包含哪些树木呢?它们的分别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听到这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时将会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程学习中,并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讲解完科学知识点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为不同学习小组布置不同的问题,鼓励他们积极交流和讨论,而学生在讨论中将会更加深入理解和有效巩固刚刚学习的知识,对校园的树木也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优化和改善教学方法

STEM教育理念不仅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课本上的抽象知识,而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整个过程,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为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学以致用,利用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有效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为此,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优化和完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原有的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参与者。通过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设计、分析、讨论、制作、评价、反思项目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例如,学习“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这部分内容时,在课堂教学前小学科学教师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观察自己周围的动物,并了解这些动物都有哪些共同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解答教师课前布置的问题。这种体验式和参与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入掌握科学知识,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对学生今后学习、生活和工作产生长远而深刻的影响。

(三)利用教学场地和教学器材拓宽学生的学习阵地

STEM教育理念是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的重要教育理念,而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在该教育理念的实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不同的小学科学教学不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小学科学教学需要建立各种STEM主题,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用到多种器材,但是大部分都不是科学室常用的实验器材。为此,器材和工具的齐全配备是实施STEM项目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在我国小学科学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设施不足问题,要想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效应用STEM教育理念,学校应积极购买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建设完善的STEM教学设施。同时,学校在设置STEM教学课程时要有效利用社会上的教育资源,如科技馆、博物馆等,让社会教育机构提供充足的设计空间和良好的STEM教育场所,让学生完全置身于宏观的社会环境中,满足学生多元化的科学知识学习需求。(四)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STEM素质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STEM素质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STEM教育理念的重要前提。要想提升小学科学教师的STEM素质,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拓宽科学教师招聘渠道,在实际招聘过程中要积极录用具有工科背景的高校毕业生。其次,要高度重视小学科学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继续教育平台的积极作用,对在职科学教师开展STEM教育项目培训,使科学教师经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后STEM素质得到显著提升。最后,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与当地的科技馆、地科协等社会机构和团体合作,邀请专家学者对科学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导,帮助科学教师提升STEM素质,从整体上提升科学教师实施STEM教育项目的水平和能力。

(五)创新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小学生对该学科也有一定的认知和了解。为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STEM教育理念目标,让学生在科学课堂学习中不断产生新的灵感,给小学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比如,学习“云的观测”这部分内容时,小学科学教师要拓展和创新教学目标,教学生观测云,使学生掌握云的变化规律。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科学课堂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在实践中仔细观察生活,积极思考,进而更加热爱生活。

三、结束语

STEM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其涉及的内容较多、学科种类繁多、范围较广,需要优越条件提供重要保障。在实施STEM项目时要避免出现追求流行、时髦、高大上等行为。学校要为STEM项目的实施提供完善的硬件设施,配备专业的教师,进而保证稳步推行STEM项目,而不是盲目跟风。如果学校在推行STEM项目时没有充分考虑校情,忽视学校的实际条件,盲目开展STEM教育,将会严重阻碍STEM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严重情况下会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这与学校开展STEM教育的初衷相违背。STEM教育理念是时代变革的重要产物,是教育制度不断完善的重要体现,它与素质教育相符合,能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科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应用STEM教育理念有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崇岳.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与思考[J].神州(上旬刊),0(04):120.

[2]王安志.STEM教育理念下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研究[J].读天下(综合),0(04):1.

[3]黄宗强.基于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科学教学探析[J].考试周刊,9(55):11.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3篇

一、加强跨学科知识的整合,强化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STEM教育作为融合课程的催化剂,可以将不同学科相互融合,扩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当前,学科教师首要教学任务就是重视跨学科知识的融合,使学生的技术素养获得提升。为此,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处理音频、视频、图片等计算机输入和输出装置,形成多媒体演示教学方式,促进科学与数学在STEM教育形式下的相互融合,探索科学技术可视化教学渠道,让学生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激活自身的学习热情,强化与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发挥STEM教育的优势作用。例如: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以《传热比赛》为例,为学生精心策划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的设计优化,构建学生实际生活中较为熟知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尽管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分析问题,但是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知识内容并不十分了解,教师利用数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方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克服学生的学习障碍,加深学生对传导知识的理解,让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进一步提升。教学片段:教师:(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为学生呈现“一杯热水,利用小勺搅拌热水,过一小会,勺柄会发热”的现象,由于此种场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十分常见,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想必同学们在实际生活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吧,将小勺放在热汤中搅拌,我们会感觉到小勺一会儿就会变热。可是我们并没有将勺柄放在热水、热汤之中,勺柄会什么会变热呢?(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望,尽管此种情境学生都有所体验,但是学生对于勺柄变热的根本原理并不十分了解,学生思考8分钟后,也没有得出相应的答案。)教师:(由于学生并没有得出相应的答案,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基础,运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导图方式,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引发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并绘制相应的思维导图。)看来这个问题可把同学们难倒了,如何说明勺柄变热的原因呢?我有一个方法,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学生(异口同声):当然想!教师:我们在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思维导图方法,接下来我们也利用思维导图方法,对这一现象进行探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吧。学生1:我从实验特点入手,发现热会传递!学生2:我从实验原理方面进行分析,因为热在固体中,可以从温度较高的地方传递到温度较低的地方。教师:同学们的思维导图绘制方法都十分地准确,我们将热的传递方式称为热传导。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基于STEM教育,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设计,将科学学科与数学学科相互融合,让学生学会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探索科学实验本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二、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方式,组织项目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4篇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实践的机会,我校投入了9万多元,建成了占地14亩的“狮山一小科技园”。请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老英雄葛振林题词。科技园划分10个区域,供学生学习与实践。其中岭南百果区,种有60多个品种的果树;神农百草区,种有150多种中草药;蔬菜种植区,供全校各班同学实践种植;科技探秘区,有太阳能、气象观测;森林区,种有各种花草树木,供同学们观察;绿色走廊,各种瓜果吸引着学生;双荷叠翠区,荷花池中争艳斗妍的荷花,使同学们留连忘返,久久不愿离开;芭蕉区,婆娑芭叶迎风摆动;玫瑰区,鲜艳的玫瑰花使同学们欢欣雀跃。这里真正成为科学实践活动的基地。同时,科学观察实践课,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到科技园实地上课,大大增加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

二、开展科学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如何应对科学课的教学改革,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的课题。我校紧密结合本校实际,从2003年起用了三年时间,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从课堂教学、科普活动、校本教材、考察活动等多个角度开展了国家“十五”规划教育科学重点课题之子课题《农村小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实践与研究》的研究。开展课题研究以来,课题组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参加新课程培训,开展课堂教学及其研讨活动,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的体验和真正的探究活动。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促进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课题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取得良好的效果,具有较高的可操和性和推广价值,受到中央教科所的高度评价。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此课题并于2006年6月获南海区第二届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成果一等奖。

三、开展科技制作活动

1、学校成立科技兴趣小组,设有科技室,有计划地开展种类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科技制作能力。如为了给学生学习和利用太阳能的机会,增强环保意识,科学老师和科技小组成员共同制作了两台700W的聚光式太阳灶,并成功地进行引点火,烧水。让学生认识太阳能的运用原理,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开展植物标本制作活动。为增强学生科学意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充分发挥我校科技园植物种类繁多的优势,学校组织了全校同学参与植物标本的制作活动。全校学生踊跃参加,制作了一批质量较好的标本,共收到1000多件标本作品。学生通过制作活动,学会标本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开展观测、考察等实践活动

为了给学生提供亲身实践与体验的机会,我校进行了观测、考察实践活动。

1、成立学校气象观测小组。进行了长期的气象观测活动,积累了一批观测资料,锻炼了同学们参与科学实践的能力。

2、成立环保兴趣小组。有计划地组织小组成员对校内植物、校外河涌水、泥土流失情况进行调查或考察。学生经历了这些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如在调查狮北解放涌被污染的过程中,学生们亲眼目睹了因污染而导致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知道污水和生活垃圾对大自然的污染和危害,深刻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学生的环保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3、聘请校外农艺师到校为学生传授盆景、植物栽培知识等。如05学期邀请三水的园艺工程师龚师傅、06学期邀请狮山种植大王黄强师傅到校为为学生上课,学生收获颇大。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掌握了更多的植物知识,懂得如何种植和保护植物。通过这些活动,提高了学生对大自然植物的探究的兴趣。

五、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增长学生知识

1、进行科普知识比赛。

2、进行防震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防震知识。为了使学生掌握地震知识,认识地震的成因,提高师生的防震意识,学校结合时事,举行了防震知识擂台赛。

3、参加南海区第三届“詹天佑”杯科技创新大赛,成绩显著

南海区第三届“詹天佑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成绩显著,共有四项获奖:有黄焕昌、谢明娴同学的小论文《考察狮北解放涌》,陈燕怡、朱志鸿同学的考察报告《母亲河水质调查报告及整治措施》,黄焕昌同学的发明创造“新式的组合量角器”均获二等奖,环保小组的实践活动《汽车尾气排放探究》获一等奖。其中《汽车尾气排放探究》和“新式的组合量角器”均代表狮山镇参加了“刘诗昆”佛山市第22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了“零”的突破,获得了三等奖。

4、参加全国小学生科学小论文竞赛。科技教育活动,培养了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增强动手能力,启迪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近两年我校组织学生参加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和《科学课》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小学生“小探索者”科学小论文竞赛,成绩显著,共有四十多篇小论文获奖。

六、编写校本教材

科学组的教师编写了《校园植物与环境探秘》一本,作为校本教材,在三、四、五、六年级中人手一本使用。该书以校园果树、中草药为基础,详细记录介绍了100多种中草药生长特点和药用性能,制作植物标本的方法,植物趣闻,引导学生学习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知识,参与保护环境活动。该书成为小学开展研究、发掘、应用、保护中草药,开展环保活动很好的乡土教材。

七、搞好科学实验室和仪器室的建设

我校重视实验室和实验仪器室的建设。近年来,尽管学校经费紧张,但还是购买了一定量的科学实验用品和仪器,与新教材配套的实验器材齐全,为科学教学提供良好条件,使科学课堂教学有更好的保证。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科学实验课,老师充分利用实验设备,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让每一个学生认真做好每一个实验,提高学生对科学课的探究兴起。

八、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总结经验

三年来,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每个学期都开展科学研究课,取得很好的效果。构建了科学课堂教学“观察---实验---研讨---运用”的模式,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参与性自主探究性,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起到很好促进作用。该模式在南海首届教育科研成果《自然教学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得到肯定。我校科学教师根据这模式设计的科学教学设计在南海区比赛中获三个一等奖,二个二等奖,两个录像课获南海区一等奖,一个说课荣获南海区二等奖;教学案例有两个获部级奖,两个获佛山市奖。老师们及时总结经验,撰写教学总结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等,近年有多篇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和教学实录分别在全国、省、区获奖。还有多个教学案例和教学设计获狮山街道奖。

通过课题研究,科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与以往比较,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有了明显增强,主要表现在:与他人交流时,能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比如有的学生对动植物的观察与了解非常细致,学生喜欢猜想和想象;比如看到蔚蓝的天空,就猜测宇宙上有哪些外星人类;学生学习主动活泼,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做事喜欢标新立异、打破常规,能自行设计探究性研究;在生活中能灵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对所学科目更加喜爱,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对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积极动手、动脑。这说明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了培养与提高。

小学科学教育范文第5篇

如今,课堂教学可以利用许多高质量、强调动手的科学课程和科学材料。但是,使用强调动手的教学法并不总能保证教学科学进行的有效性,强调动手的教学法不一定就是探究式教学法。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应有机会提出自己的问题,计划、设计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回答其中的一些问题,有充足的时间思考问题、互相交流,以发展概念并为自己的发现辩护。

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允许学生拥有适度的自主权,即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并寻找合适的途径解答这些问题。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学生都从他自己的问题出发进行工作或是独立地进行科学探究。富有成效的探究活动可以由全班学生就同一个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或是分小组探究不同的问题。

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是否就是探究活动,这常常要由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并让他们找到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给予的弹性程度而定。这有别于教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采用相同的方法找到共同答案。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要明确他打算让学生掌握什么科学概念,允许学生的探究活动出现多样性,承认对于同一个问题可能存在多种解决方法。

虽然探究式学习包含要求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的目标,但强调亲自动手的学习并不是达到这些教学目标的唯一方法,其他的资源对于激发问题和提供信息也很重要。一方面,书本、文章、英特网上的信息和个人亲自参加的会议和进行的访问都能激起学生对某一论题的最初兴趣,从而引发科学探究活动。另一方面,一旦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这些资料就可以成为辅助材料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额外的支持。

二、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探究式教学是科学教育的主要特征,但是没有把探究式教学当作教学的唯一方法。科学教学应该包括多种教学方法。即使是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包含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教师必须为完成特定的学习目标确定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这些特定目标包括形成概念性理解、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和体会科学探究等。参加强调动手的活动,阅读有关资料,开展班级讨论,教师进行示范演示,参加有助于提高能力的活动,观看影片、录像,进行科学探究等诸多方法,只要适当地加以运用,就都是很重要的教育手段。对于教师而言,教学目的就是要在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和教师指导这三方面创造一种教学平衡。如果教师过于僵化科学探究和其他教学方法之间的关系,就会大大削弱成功地进行科学教育的可能性。

三、不能割裂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二者之间的关系

科学教育改革时期,应该把教学重点主要放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放在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都很关键,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探究有助于学生掌握了解周围世界的方法。“学习科学具有双重优点,因为科学既是一种方法,又是一系列思想,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作为一个过程,科学提供了寻找信息、检验思想以及寻求合理解释的方法;作为一种结果,科学是能够用来理解新的经历的思想体系”。(温·哈伦《投入科学》)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过程与获得概念性的理解和知识这两者是协调一致、齐头并进的。但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能否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依赖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的经验和信心。我们常容易出现一方面强调既重视过程技能的发展又重视科学内容的掌握,另一方面却又只对其中的一项进行细致的检查,而忽略另一项。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发展探究技能,使之成为一名优秀的探究者,要相信:只要有大量的实践,假以时日,这些技能就能发展成熟。

四、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尽管探究式教学有不同的要求,但它也需要高水平的组织、计划和安排,这有赖于师生的共同努力。能够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支持和帮助的课堂环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教师应该为科学探究活动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教师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促进者或向导,教师要设计出一系列概念性的框架,对此学生们可以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这种概念性的框架是指导学生深入学习科学概念的基础。在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作巡视并与各个小组交流,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想法,不时评价他们的探究进程并确定合适学生进程的学习计划。必要时,教师还要把学生集中起来,通过演讲、示范或讨论等形式提供其他信息。

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形成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提出不同要求,从易到难,从具体到复杂,使学生逐步树立探究的意识,掌握探究的方式与方法。

首先是敢于探究。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而探究习惯却是学生在学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性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性学习氛围和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应制定正确的探究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引导学生寻找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探究中会遇到一些问题或困难,教师应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成功并享受成功的快乐。其次是善于探究。探究是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必须持之以恒,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导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会探究。再次是乐于探究。当学生把探究作为一种学习的需要,逐步成为学习的行为习惯时,就会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而学习也就会成为学生的一种内驱动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例如在指导《压缩空气》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玩皮球,在玩的过程中会发现很多有趣的问题,如:皮球为什么可以捏扁,放手后会复原?为什么有的球弹性好,有的球弹性差?……学生带着自己发现的问题探究,探究兴趣就会更浓厚。弹性是怎样产生的呢?弹性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提出问题,再带着问题去探究,逐渐构建起从实践——提出问题——再实践的循序渐进的知识结构。

为了使探究活动更有成效,教师应该为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打好基础。教师还应该创造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环境,让学生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学会如何组织和使用教学材料,营造一个能够提供支持的社会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种环境中以小组或大组形式进行合作,积极参与对话交流并学会尊重别人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