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社区护理论文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精选

社区护理论文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1调查对象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择东莞市大岭山镇辖属大塘朗、新塘、马蹄岗、金橘及中心社区5个社区4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共收回有效问卷371份,其中男195名,女176名;平均年龄70.6岁;文化程度以初中、高中、小学为主,分别占32.39%、22.25%、34.79%;职业以工人和农民为主,分别占52.84%、31.75%;月收入以大于1000元为主,占56.20%;医疗保险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为主,占75.70%。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在60岁以上,无严重视力、听力障碍和精神疾患及语言沟通障碍,自愿参与本研究。

1.2研究方法

1.2.1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正式调查前先进行预调查,根据预调查的结果修改完善后进入正式调查。正式调查前全面培训调查员,统一调查标准。采用入户面对面询问方式进行调查,所有问卷由调查人员填写并当场收回。

1.2.2调查工具参考相关文献,自行设计《东莞市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调查内容: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经济水平、医疗保险状况等;患病情况,如高血压病、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肿瘤等;护理需求,包括对健康指导、定期体检、上门诊疗服务、家庭访视、家庭病床等的需求;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经济水平、职业、文化程度、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等。

1.3统计学方法用EpiDate3.1录入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描述,单因素分析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用Logistic回归,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慢性病患病情况371名调查对象中,患调查问卷中所列举疾病者267名(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105名(28.30%)。患病居前5位的依次是高血压病、关节炎、糖尿病、心脏病、脑血管病,分别占39.34%、15.90%、10.51%、5.40%、2.70%。

2.2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的社区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服务项目中,目前需求最高的前5项分别是定期进行体检、提供健康知识宣教、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慢性病长期护理、上门诊疗服务;需求性较低的是提供生活护理服务和临终护理。

2.3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人护理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影响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选择护理服务的因素主要是慢性病患病情况、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经济水平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文化程度越低,护理需求越大;所患慢性病程度越重,护理需求越迫切。

3讨论

3.1东莞市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家庭护理需求现状东莞市大岭山镇辖下共24个村委会(社区),老年人(60岁以上)所占人口比例约为12%,人口结构已经呈现老龄化趋势,个别社区60岁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例更是高达17%,老龄化的情况不容忽视。本次调查显示大岭山镇社区老年人慢性病的患病率达71.97%,其中患两种及两种以上疾病者占28.30%。说明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的比例较高,且年龄越大,同时患多种慢性疾病的比率上升,这与国内王春梅等的调查结果一致。慢性病病程长、恢复慢、致残率高的特点决定了病人康复过程主要围绕家庭和社区开展,老年人所患慢性疾病越多,病人就越希望获得来自社区快捷、有效的护理服务,以促进其早日康复。本调查显示,在家庭护理需求中排在首位的是健康体检,其次是提供家庭病床服务和家庭访视。但目前社区老年人护理需求被满足的程度较低,社区护理服务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乡镇社区护理服务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力资源有限,以及老年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能提供的社区护理服务项目及范围还不了解等。调查发现影响老年人选择社区护理主要是费用问题,慢性病患病程度、经济收入和文化程度均不同程度影响其生活质量,从而制约着老年人对社区护理服务的需求。

3.2建议及对策

3.2.1进一步完善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群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岭山镇已初步为镇区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社区老年人存在的不同健康问题和患病情况有了初步了解,但仅限于建档时社区老年人的患病情况,缺乏阶段性的老年人生活质量监测和护理需求记录,健康档案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实现动态管理,大岭山镇政府2012年举办了“情系社区,呵护健康”为主题的社区健康服务,为所辖社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免费的身体检查,对老年人的患病情况及护理需求进行了跟踪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体检结果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保健措施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干预,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完善和更新了健康档案,实现了动态管理。这项举措得到了社区老年人的普遍欢迎,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首要需求。

3.2.2发挥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社区保健工作的重要场所,承担着医院外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护理工作。本研究调查发现老年人护理需求比例较高的是上门诊疗服务和家庭访视。大岭山镇现有1个社区医疗中心和9个卫生站,目前10个社区医疗站点均有一支医疗“单车队”,这支由社区全科医生、社区护士和公共卫生医师组成的医疗保健小分队,采取主动上门服务的形式深入居民社区、家庭。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五位一体”的综合服务,为行动不便的居民测血压、进行身体检查,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病人提供定期的复查,了解病人服药的效果,适当调整治疗方案。同时,针对一些病人的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宣教,针对老年孤独等问题提供心理辅导。医师团队足迹遍布乡镇社区,每月随访人数超过4600人。

3.2.3拓展多种社区护理形式设立家庭病床:提供专业的基础护理服务,如注射、换药、导尿、吸氧、鼻饲、造瘘护理等。慢性病的长期护理:制定监测卡,定期上门访视进行监测,如高血压、糖尿病病人要定期监测血压、血糖等并做好记录,同时教导病人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多形式健康教育:如开展热线电话健康知识咨询,定期开展健康教育小讲座等。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1社区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健康水平不断下降,失能率和残障率也迅速增加,需要专门的长期照护。2008年我国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当年我国居民两周患病率为18.9%,其中65岁以上老人的两周患病率是一般人群患病的2~9倍,达46.6%;65岁以上老人慢性病患病率为64.5%,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痴呆率也在逐步上升,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4.8%,8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8%。同时老年人的残疾率和因病卧床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高。各种疾病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出现焦虑、抑郁、孤僻、情绪不稳定等多种不健康心理。据中科院心理研究所2008年的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11.4%(2200万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3%(约500万人)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很差。文献表明,现代社会老年人普遍存在较为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负性情绪包括孤独、焦虑、抑郁等。张文艳等采用症状组评量表(SCL-90)对41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论认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生理机能减退和社会角色改变,总体心理健康偏低。

2社区老年人健康需求不断提高

进入老年期以后,随着身体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及各种慢性疾病发病率的增高,老年人对社会卫生服务需求不断提高。鄢小燕等对随机抽取的369名社区居民进行服务需求问卷调查,发现除了常见病的诊治外,慢性病防治、义诊、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转诊服务等是老年人的需求特点。进入老年期以后,慢性病所占的比例较大,成为老年人卫生服务的重点。孙大虎等对郑州市469例社区老年人健康促进的护理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发现社区老年人对精神护理、慢性病护理、安全护理以及健康监测的需求较高,其中排在前五名的分别是情感交流、慢性病健康教育、精神慰藉、疾病康复知识指导和安全指导。

3社区医疗服务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社区医疗服务机构作为社区老年护理的主要场所,目前仍存在医疗设施不完备,医护人员素质、服务水平以及数量上有待提高等问题,致使老年人对社区服务中心的信任度不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老年护理医疗保障制度不全、保健体系不明确,目前虽然我国社会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已在大部分地区普及,但一部分城镇老人和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仍然享受不到有力的医疗保障。医疗费用的上涨和经济困难是老年人未利用卫生资源的主要原因和就诊困难所在,造成了部分老年人在健康体检、生病就诊等方面不积极主动,对健康的关注度下降,不利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

4老年护理工作者缺乏,不能满足社区老年护理需求

2012年5月我国日报报道,我国有注册护士224.4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比例为07,医护比例为1.25,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护理人员相当不足。社区老年护理工作量大,工作辛苦,而工资待遇低、社会地位低,严重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苏宁等选取北京市一家政府举办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现场,进行基于工作分析的社区护士人力资源配置研究,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护士总体配置不足,社区卫生服务站之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均衡。

5社区护理人员素质不高

现从事社区老年护理的人员大多是从临床护理岗位转调到社区,虽经过一段时间的全科护理培训,但对疾病预防、家庭保健、康复护理等方面知识仍有所欠缺。目前我国护理人员仍然以中专学历为主,远不能满足当代护理的需求。

6居民对社区护理认知不足

社区居民对社区护理的理解大部分还停留在打针、发药的概念上,对社区护士信任度不高。王萍等对湖州市吴兴区100名居民调查显示,35%的居民对社区护理完全不了解,38%的居民对社区护理服务持怀疑或不信任的态度,64%的居民认为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疗设备不齐全、环境差。

7社区老年护理开展不全面,城乡差别大

我国社区护理开展不全面,某些方面还较欠缺,如农村社区护理尚未引起广泛关注,社区护理伦理道德和相关法规还未得到足够重视,社区护理机构不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社区护理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较普遍,而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未普及。

二对策

1强调健康老龄化,树立老年人健康个性化护理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老年护理就是尽善尽美地照顾老人直至死亡。随着老年医学的发展,现在认为老年护理不仅要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更要注重生活质量和价值的提高。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哥本哈根世界老龄大会上把“健康老龄化”作为对付人口老龄化的一项发展战略,健康老龄化指在不可阻挡的日历年龄老化的同时,通过一系列积极的措施来推迟生物性老化和社会性老化(前者指身体机能健康的受损,后者指社会参与的活力和退化)。实现健康老龄化既是提高老龄人口生活质量和寿命质量的过程,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安定团结和文化进步的过程。因此应在社区老年护理人员中宣传实践健康老龄化,结合老年人个人情况,因人而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有效社区老年护理。

2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

社区老年护理事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大力支持,老年护理需求的不断增长,给社会、医疗、经济带来了巨大压力,终将导致基金的入不敷出,因此建议社区老年护理不应局限于医保基金的筹集到位,还应争取财政专项资金、社会捐助等多渠道筹资,此外政府应调控医疗资源分配,大力支持社区医疗发展。

3加强社区老年护理人员培养,扩大社区老年护理队伍

目前我国护理主要集中在医疗护理,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精神、心理、生活等多方面的护理需求,故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21世纪要求较多老年人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拥有较高的智力、心理、躯体、社会和经济的能力并使5项功能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应充分利用医院现有资源,请医院从事老年研究的专家讲课,同时鼓励长期从事老年护理的护理人员总结临床经验,通过“传、帮、带”培养老年护理队伍。有研究表明,经过培训的护士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并改善患者病情,其结果与医生实施医疗保健所产生的效果相等,并且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对更高。目前我国社区护理人员远远达不到卫生需求,应补充社区护理人员缺口,引进老年护理人才;同时对现有人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员不足带来的压力。

4开展健康教育

根据辖区内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文化程度、护理需求等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帮助老年人掌握并灵活运用健康教育知识。目前国外健康教育的实施形式多种多样,除传统的专题讲座、授课、座谈会、健康咨询、个别谈话等形式外,还通过网络技术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另外针对目前老年人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应加强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提倡全社会关爱老年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

5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老龄人口的预防保健工作已纳入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划中,但尚欠缺完善和监督机制,鉴于社区老年护理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与医院有所不同,需进一步完善护理管理体系,可建立社区老年护理考核、监督控制体系,同时要建立健全社区护理工作相关法律法规,以确保护患双方权益,保证护理质量。

三小结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社区与老年护理》是一门复杂的课程,它涉及环境、营养、医疗、护理等多门学科,需要社区相关人员互相配合才能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理想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正三角形结构。宽大的底部显示立足于社区,被社区居民广泛利用,提供基本医疗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保健服务能充分利用卫生资源,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以增进健康为目标,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真正做到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使人们享受到综合性、连续性的医疗保健服务,最终达到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最贴近和适合老百姓,深受老百姓欢迎。通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社区老百姓服务,能充分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的关怀,加强了党和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密切联系,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

2《社区与老年护理》授课时的技巧

《社区与老年护理》是社区健康服务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健康观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疾病谱的改变,医疗费用的增长,《社区与老年护理》已经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是此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条条框框较多,学起来比较枯燥无味,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以下几种技巧。

2.1提高教师的素质及授课的吸引力

兴趣是影响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注意力稳定的重要因素,兴趣也是最好的老师,他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原动力,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感到获得知识是一种美好而有兴趣的过程。所以教师在讲每一节课时都应该认真备课,同时注意仪表,授课时口齿清晰、充满情感,幽默生动,课后随时听取学生的反应,与学生保持良好关系。

2.2造良好课堂的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营造一个既严肃又活泼的课堂气氛,给学生自由发挥和积极思索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果老是过分严格,学生将心情紧张,不敢发言,课堂气氛严肃呆滞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反之,教师管理太松,会造成课堂秩序差,也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不断利用各种技巧或变化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习兴趣。在教学时当看到学生注意力分散时,表示他的学习兴趣逐渐下降,教师应设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重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较常用的方法有:

(1)案例分析法:在讲到孕产妇保健时,我们先不讲具体内容,先给同学一个案例,社区护士对正常分娩后第4天的产妇进行一次家庭方式,发现产妇体温38.8摄氏度,心率88次/分,血压116/74毫米汞柱,血腥恶露,量与正常月经相似,无特殊异味,产妇精神状态较好,意识和睡眠都正常。乳房肿胀明显,有胀痛,但吴红、肿、热,奶量充足,婴儿能正常吸吮。请问产妇发热的原因是什么?你如何处理此种情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想,然后带着问题来听课,效果非常好。

(2)影片播放法:在讲到精神分裂症时,学生很没兴趣,我们给学生放一个小录像片,讲的是一个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用打气筒将自己的母亲给活活打死的故事,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有利于进一步授课,并提高学生的兴趣。

(3)顺口溜法:顺口溜简洁明快,顺口押韵,既可激发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记忆不易忘记。在讲艾滋病时为了便于学生的记忆,我们用顺口溜的方式进行讲解如艾滋病,行为病,无疫苗,防才行;染此病,三途径,血和性,母传婴等。他将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说得非常全面、准确到位,学生一边读一边记掌握得非常快。

(4)三字经法:讲到健康长寿时可用三字经人到老,莫烦恼,忧愁多,催人老。常锻炼,抗衰老,量力行,误过劳。经常笑,变化少,心胸宽,寿自高。它能使学生在兴趣中解读,在兴趣中记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总结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1.1对象

选择2007年—2013年我校已完成3周社区护理实习本科护生327名,均自愿接受调查。

1.2调查方法

调查前向护生说明调查目的和方式,以消除护生的顾虑,并让护生自愿填写问卷。采用社区护理实践教学评价表进行调查,问卷根据基地建设和教学需要自行设计,由社区护理实习情况和实习评价两部分组成。实习情况的调查内容包括带教老师、社区实习前在医院临床护理实习时间、社区承担教学任务的时间、实习内容。实习评价的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实习收获(4个条目)、带教老师素质(13个条目)、社区教学氛围(7个条目)和护理学院教学督导(3个条目)4个维度。各条目采用Likert5级评分法,从“很好”到“很差”分别计5分、4分、3分、2分、1分。评价表和各维度得分为各条目的均分,分值越高表明护生评价越好。该问卷内部一致性Cronbach’sα为0.94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生社区护理实习情况

指导护生进行社区护理实习的带教老师主要有6人,每个人带教学生:A88人(26.9%),B59人(18.0%),C61人(18.7%),D26人(8.0%),E24人(7.3%),F39人(11.9%),其他30人(9.2%)。3周实习期间护生参与的社区护理内容共13项(9.7项±2.0项),具体为儿童保健325人(99.4%),计划免疫307人(93.9%),计划生育284人(86.9%),伤口护理282人(86.2%),社区巡诊和咨询271人(82.9%),居家护理269人(82.3%),家庭访视267人(81.7%),社区康复167人(51.1%),健康体检172人(52.6%),健康教育讲座281人(85.9%),板报289人(88.4%),个体咨询与指导179人(54.7%),社区科研84人(25.7%)。到社区前临床实习时间≤12周95人(29.1%),13周~24周102人(31.2%),25周~36周88人(26.9%),37周~48周42人(12.8%);社区承担教学任务的时间<5年89人(27.2%),≥5年238人(72.8%)。

2.2护生对社区护理实习的评价

护生对社区实体评价得分为(3.88±0.48)分,其中社区实习收获维度为(3.70±0.50)分,带教老师素质维度(3.90±0.54)分,社区带教氛围维度(3.90±0.58)分,护理学院教学督导维度(4.05±0.63)分。

2.3护生实习情况对其实习评价的影响分析

3讨论

3.1基地实习教学安排能满足社区护理实习教学的要求

本调查结果显示,实习基地较集中地把护生安排给了6位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带教;护生的实习内容除了常规的打针、输液等护理基础技能外,护生参与的能反映社区护理特征的服务项目13项,平均超过9项。说明基地对带教老师的安排有选择性,且遵循教学大纲安排教学内容,提示教学在基地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基地的社区护理实践教学形式已建立,实习基地建设已见成效。然而仍有部分社区护理内容护生参与面不够广,这可能与社区卫生服务的职能不够完善有关,也反映教学安排存在问题。

3.2基地的实践教学得到护生的认可,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本调查结果显示,护生对于社区护理实习教学总的评价得分为3.88分±0.48分,介于“一般(3分)”与“好(4分)”之间。在各维度中,护生对自己实习收获的评价最低,对学院教学督导的评分超过4分,表明护生对社区护理教学有一定的认可,提示实习教学的内涵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带教老师素质方面,护生认为老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不够好,最突出的是带教老师没有较好地对护生分析社区护理的经验和问题,未能较好地帮助护生解决其实习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这可能与社区的师资水平本来不够高有关,也说明基地建设中师资培养还不够理想。如何提升护生实习收获促进其能力成长是未来基地建设重中之重,而实现此目标的关键又在于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是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方法。

3.3不同护生的教学评价对未来基地建设的启示

社区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通过对社区护理文件进行整理鉴别、分类和归类等建立社区护理档案。此过程要求确定社区护理文件归档的范围,即确定哪些文件应该归档。正确的护理文件归档范围是保证档案完整的关键。确定归档范围的标准是社区护理文件是否具有保存和继续使用的价值。这种价值包括在当前或一定时期内的依据和参考作用,也包括长远的历史价值。就该意义而言,凡是具有现实和长远参考价值的社区护理文件,都应列入归档范围。在确定归档范围的基础上,应清楚文件的归档时间。归档时间应根据文件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来做具体规定。归档时间过晚,文件长期滞留在各部门或者人员手中,容易缺损或泄密,也会给文件的形成部门或人员造成负担,还会增加档案部门接收时的困难。归档时间过早,则会影响到文件利用部门对文件的使用,也会影响文件归档部门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归档的份数原则上一般一份,但重要、使用频繁、需要汇总上报的或移交专业档案馆的、原件不允许外借的,则应酌情多归档。对社区护理归档文件的鉴别涉及对归档文件完整性、准确性、属性、保存价值及保密等级的鉴别。归档的社区护理文件应经过系统整理,组成案卷。案卷是一组具有有机联系、数量适度、价值和密级基本相同的护理文件的集合体。在对社区护理文件进行案卷组织时,可依据不同方法加以组合。如按照时间、责任者、或者护理专业问题等加以组织。之后可以对其进行案卷编目。社区护理案卷编目是在社区护理文件归档前进行的,案卷编目是以案卷为对象,通过一定的形式固定案卷系统整理的成果,揭示案卷内护理文件内容与成分的工作。案卷编目的内容包括编页号,填写案卷内护理文件的目录,填写备考表,填制案卷封面和脊背标签等。在对社区护理文件编目时应注意编目能正确地反映案卷系统整理成果,解释案卷内文件的内容与成分,便于迅速、准确查找;能固定案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为日后社区护理档案管理提供基础,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使用语言、符号要标准化、文字简明、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案卷编码常用的方法有编页号、填写案卷内文件目录、填写备考表、编制案卷封面等。编页号是在案卷内文件排列顺序确定以后,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开始依次标注,其目的是为了固定案卷内文件的排列顺序,便于确定案卷内文件的数量,便于保护和查找使用。案卷文件目录,是案卷内每一份文字文件或每一张图样文件的明细表,通常放在案卷内文件首页之前,对于管理和使用案卷具有重要作用。成套图样文件或文字文件,一般在编制时就有图样目录或文件目录,在编目时应尽量利用原有的目录。备考表是用来记载和说明归档前和归档后案卷内文件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的一种工具,对于案卷的保管、使用、鉴定和统计都有一定的作用。备考表一般置于案卷内文件尾页之后,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组织案卷时,案卷内文件基本情况的有关记载和说明,如图样文件、文字文件、照片材料等数量的记载,以及归档单位或案卷组织者对案件内文件完整、准确性的说明。这部分内容由整理人员填写。另一部分是文件归档后,在档案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对有关该案件变化情况的记载和说明,如缺损、修改、补充、移出或销毁等需要说明的情况,这部分内容由科技档案部门填写。编制案卷封面对案件的查找和利用起到了检索入口的作用,同时又对案件内的文件起到了外壳保护的作用。封面编制的质量和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对科技档案著录和检索工具的编制,关系到档案的保管和开发利用。案卷封面可采用外封面和内封面两种形式。外封面印制在案卷的正表面,内封面排列在案卷内目录之前。但这两种不同形式的封面,其内容项目一致,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案卷题名,案卷管理性内容项目,档案号。案卷题名又称案卷标题,是案卷内护理文件的综合名称,用来概括地反映案卷的内容与形式特征,也是日后管理护理档案的依据。因此案卷提名时,案卷封面的核心内容应置于封面的中心部位。在结构上,案卷题名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项目名称,案卷内文件的内容特征,文件的名称特征。拟制案卷题名,要注意做到文字简练、表达准确,但也要注意完整性,能够恰当地揭示案卷内文件的内容和成分。案卷管理性内容项目包括编制单位(责任者),编制日期,保管期限,密级等。这些项目,填写在案卷封面的下半部。档号项部分填写本案卷的分类号,案卷排列顺序号,以及所属档案馆号等。案卷脊背标签是管理和使用案卷的必备工具,其项目有案卷题名和档案号。

二社区护理档案的保管及更新

社区护理档案的保管是一项经常性业务工作,是在档案的日常管理中,创造适合档案保管的条件与环境,妥善保护档案,建立和维护良好的档案库藏秩序。社区护理档案的保管过程中应注意保管的内容、要求和方法。社区护理档案保管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即日常性的保管与保护工作,主要指温湿度的观察监测、库房清洁、库房的安全保卫和档案的入库上架等;预防性的保管与保护工作,主要是围绕档案的防火、防潮、防高温、防虫、防光、防污染、防盗等采取的维护措施;抢救性的保管与保护工作,主要指对破损或载体变质的档案进行的修补、复制等;条件性的保管与保护工作,主要指库房的规划建设与使用、科技档案装具的挑选及设备的购置与维护等。社区护理档案保管的要求包括策略性要求、科学性要求和技术性要求三个方面。即要求档案的保管和维护“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策略,随时发现各种不利的因素,加强和改进各项防范性的措施,能认真分析档案损毁的原因,掌握档案损毁的规律,采用先进技术,保管档案。社区护理档案的库房布局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适应科技档案工作时间情况的需要;二是方便档案工作者履行职责。库房区域应尽可能集中,同类档案应尽量安排在一个库房或几个相邻的房间中,办公室、阅览室应靠近门口及楼梯间,利用频率较高的档案应存在靠近办公室的房间内。档案框架排列应遵守以下要求:各种不同形状、不同质地、不同规格的框架应分类集中使用;框架的两端应与墙壁保持一定的距离,排列方向应与窗户垂直,以防阳光的直接照射;框架之间的通道宽度要合理、实用,一般在1m左右,同时通道的安排应呈循环迂回式形式,以减轻档案工作者在调卷或巡查时的负担;各层框架的门板或抽屉外,应用标签注明该柜架所存放档案的类别、范围和档号,以便调卷和归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电子档案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档案载体也由纸质逐渐发展为全面录入的数字化电子文件。电子档案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虚拟档案的特征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软件操作,以文档数据库的形式独立存在,从文件生成开始进入计算机系统被自动封装,文件封装数据在人机对话过程中产生。封装软件是由档案专家与计算机专家联手设计,软件运行过程可以是计算机辅助式的,即由文档工作人员可以随时干预、修正、监控自动封装工作过程。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要求较高。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大大缩短其寿命。如光盘的保存温度以20℃,相对湿度为45%为好。灰尘和有害气体会影响光盘信息的读写效果,并加速光盘老化。光盘存放时,应确保不被挤压;为了保证光盘上的档案信息不被丢失,应每隔10年左右复制一次。另外,纸质原件的基本条件包括特定的内容、载体、字迹材料、体例、格式以及有法定效力的签署、印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