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技术研发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精选

农业技术研发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第1篇

经镇党委研究,今天召开全镇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年初镇党委和镇八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认真总结过去一年工作成绩,研究分析当前形势,全面安排部署今年各项工作,进一步动员全镇上下坚定必胜信心,奋起迎接挑战,凝聚强大合力,促进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开创××镇农业农村各项工作新局面。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意见:

一、科学认清形势,坚定做好农村农业工作的信心

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在困难中稳步前进、健康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镇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目标,狠抓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措施的落实,克服了各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持续稳步发展的好势头,取得了可喜成绩。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9446万元与上年同期8730万元增716万元,增长8.2%,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1400元,以上年同期1296元增104元。财政收入1100万元与上年同期1*9万元增11万元。完成乡镇企业总收入25984万元,缴纳税金1266万元。

二是培育特色产业成效明显。甘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当年完成优质良种推广0.7万亩,全镇甘蔗总面积累计达到3.1万亩,产值突破2000万元,实现了产量效益双丰收;畜牧产业健康发展,大牲畜存栏1.1万头,出栏0.17万头,生猪存栏3.8万头,出栏2.4万头,畜牧总产值达1944万元,同比增长8.8%。

三是农业基础设施步伐加快。农村生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件;完成通达工程18公里;完成216口沼气池建设;完成农村电网改造450户,解决了1780人用电难得问题;安装“村村通”广播电视网点25个;建设1个村卫生室、10个村民小组文化室。

四是扶贫开发工作有序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村建设、异地搬迁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相继完成75户茅草房改造、133户民居安全恢复重建及220户民居加固项目建设和3个重点村的建设任务,深入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村容村貌有所改观。

五是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各项配套改革,各项强农惠民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兑现各类涉农直补资金1226万元,广大农民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

六是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教育、卫生、文化、综合治理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好形势,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也为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支撑,做出了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制约我镇农村发展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一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依然薄弱,农业投入相对不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待提高;二是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保障体系不够完善,靠天吃饭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三是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低,组织化、产业化程度不高,整体效益急待提升;四是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技术服务滞后,农业科技人员如何与生产、与农民有机结合的问题一直来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强;五是农村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发展不平衡,扶贫开发工作任务依然繁重。六是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负面影响不断显现,要继续保持全镇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好势头,我们面临的形势更紧迫、任务更艰巨。

我们既要看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更要善于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发现、抓住和利用好面临的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一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了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省委、市委、县委就贯彻中央《决定》相继出台了《实施意见》,县委、县政府还就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作出了全面部署,这为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工作氛围。二是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把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建设作为投入重点,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加大对“三农”金融支持作为重要取向,这为增加“三农”资金投入提供了重要契机。三是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镇综合实力、抵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全镇上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我们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全镇上下一定要进一步认清形势,正视困难,抢抓机遇,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加强“三农”的决心不动摇,扶持“三农”的力度不减弱,强化“三农”工作不松懈,强力推动全镇农业和农村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努力为实现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突出重点,努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009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农村发展的关键一年。按照全县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全镇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围绕“稳粮食、促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目标,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加快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村公共服务,改善提高民生质量,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主要奋斗目标是:农村经济总收入达10201万元,增长8%;实现本级财政收入1181万元,增长7.4%;实现乡镇企业收入28062万元,增长8%;实现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达1484元,增长6%;实现粮食总产量1356万公斤,递增3%。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要着力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巩固发展传统、特色产业。短期内农民增收还离不开传统、特色产业,要巩固发展以水稻、玉米为主的粮食和甘蔗、茶叶、畜牧等传统产业以及反季节瓜果蔬菜等特色产业,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一是抓好粮食生产。发展粮食中央有要求,政策有扶持,市场有需求,我镇有优势。要正确处理好扩大粮食生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把农业结构调整理解为“压粮扩经”,也不能机械地“扩粮压经”。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认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规格化栽培、良种推广等科技项目,依靠科技,努力提高粮食单产,增加总产,提升粮食生产效益。建立优质高产水稻、杂交玉米高产创建示范片,示范带动区域平衡增产,努力建设富本蔬菜示范地。要加快农业机械化步伐,切实抓好玉米机械化生产示范村建设,在城郊、勐滨、唐胜等有条件的地方实现水稻、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重点推广耕整地机械、水稻玉米联合收割机、脱粒机、粮食烘干机、秸秆还田机等,使耕播收综合机械化率不断提高。二是抓好甘蔗生产。蔗糖产业是我镇的传统产业,在我镇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发展蔗糖产业是我镇促进财政增长,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稳定面积的同时,鼓励使用机耕、甘蔗下田、使用良种、连片种植,进一步加大甘蔗良种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拖拉机深耕深松,大力推广甘蔗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大力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要开展综合利用,拉长产业链,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蔗糖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三是抓好反季节瓜果蔬菜生产。在保证粮食等生产不动摇的同时,积极引进试种各类经济作物,重点反季节瓜果蔬菜生产,形成一批优质特色产品生产基地,促进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四是抓好畜牧生产。抢抓中、省、市、县加大扶持的良好机遇,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防疫、统一治污、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的要求,结合生态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发展,切实抓好以生猪、黄牛生态养殖,鼓励多元化发展积极推广小区养殖模式,充分发挥成技校养猪示范基地,重点培植发展养猪示范村,带动生猪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水平,搞好畜禽防疫和肉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确保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惠民工程,需要我们立足实际,坚定信心,克服困难,扎实工作。要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以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营造新生活、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为重点,努力建设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按照“完善功能,设施配套,突显特色”的要求,采取项目整合、资金捆绑等办法,集中财力、物力向示范村倾斜,达到整村推进的效果。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逐步解决农村吃水难、出行难等问题,切实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二是积极培养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要依托产业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和“三学三争”的新型农民,具体讲,就是要培养农民学政策法规、争当守法公民,学道德纲要、争当文明村民,学科技文化、争当致富标兵。三是开展文明评优创建活动。扎实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荣辱观教育,建设和谐家庭,文明村组,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倡导现代、健康、文明的社会新风。继续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活动,组织群众参与清理杂草、垃圾,清除排水渠杂物,维修道路及公共设施,绿化、美化环境等活动,改变农村脏、乱、差现象。

(四)不断加快扶贫攻坚进程。目前,我镇农村仍有贫困人口24056人,其中绝对贫困人口15599人,占到农村总人口的45.4%,扶贫工作任务依然艰巨,一刻也不能放松。要坚持开发式扶贫工作方针,突出抓好重点村扶贫开发推进。要以稳定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目标,积极推进信贷扶贫、科技扶贫等工作,进一步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五)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因此,我们要坚持环保优先的方针,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抓好林业、水利和护林防火工作。一是抓住国家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贴政策机遇,大力发展后续产业,按质、按量完成好下谷地退耕还林基本农田地建设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改各项配套改革,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发展林业生产经营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积极性,做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坚持不懈地抓好天然林保护、防护林建设等生态工程建设。二是加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力争年底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让广大农民群众吃上安全水、放心水;加强水土保持,治理水土流失,抓好水源保护工程建设,实施好富本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三是切实抓好护林防火工作。要牢固树立“全年防火,全民防火”的思想,把护林防火摆在突出位置,严格按照划分时段、轮流值班、三层并举、夯死责任的要求,层层落实防火责任。进一步加大防火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全民防火意识。切实加强重大节日、重点时段、重点人群、重点区域的管理,管严管死野外用火,消除一切火灾隐患。加强扑火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机具操作能力和综合扑救能力。同时,要严厉查处乱砍滥伐、乱占滥用、乱捕滥猎、乱垦滥挖森林资源及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和林区秩序稳定。

(六)大力推动劳务输出和农民创业。近年来,农村大量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工资性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重,对农民增收做出了贡献。今年,受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保证农民工资性收入稳中有增的任务十分艰巨,大量农民工返乡,造成劳务收入减收。由于金融危机尚不见底,就业形势短期内难以好转。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积极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要适应劳务市场需求新变化,继续实施“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加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力度,加强与劳务需求量较大地区的联系,建立有效的劳务对接协作机制,做好劳务输出的协调服务工作。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引导农民发展运输、加工、餐饮、流通、服务等二、三产业,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服务,最大程度地为农民就近打工创造机会。

(七)重点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一是服务好春耕生产工作。当前,山区春耕生产关键季节,各村委(社区)、涉及农部门要重视做好春耕生产计划和春耕备耕的宣传、发动、协调等工作,要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动员、早行动,迅速掀起春耕春种热潮。要突出抓好种子、种苗、农膜、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物资的调动供应,加大联合执法力度,打假护农保春耕,防止哄抬农资价格行为。二是重点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要切实抓好春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对新进补栏的畜禽和超过或即将超过免疫有效期的畜禽一律进行补免,并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兽医站要适时组织人员对各村组春季防疫工作进行督查,并对督查结果进行通报。三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气候转暖和春耕生产全面展开,是森林火灾发生高峰期,林业站要认真研究制定周密而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以火源管理为中心抓好火灾预防,扎实开展好森林防火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要严格值班制度,落实责任追究制和加大火灾案件的查处力度,要确保森林消防人员、物资设备到位。各村组要针对重点林区、重点地段加强护林和巡逻,对进山上山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积极预防森林火灾发生。

三、与时俱进,转变作风,不断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全镇干部职工要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做到与时俱进,切实提高驾驭“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强化措施、落实责任,转变作风,扎实推进“三农”各项工作。

一是要抢抓机遇,用好政策。今年,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下,农业上有许多的项目。抓项目促工作已成为各级的共识,更是实践证明了的成功作法和经验。争项目的关键是要把项目做实、做细,各村、各站所一定要认真研究中央、省、市政策,摸透上情,吃透下情,有的放矢,做好项目的争取工作。对争取到的项目,必须精心组织实施,争取早开工、早建设、早受益。

二是要讲究方法,突出效益。当前,农业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迫切需要我们镇村组干部在工作中讲究方法,从容应对。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农村发展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深入一线,摸清实情,系统剖析,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汲取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力量,充分调动和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的创造热情和创新勇气。要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引导农村因地制宜,放开搞活,推进专业化生产,努力形成多村一品,特色种养、多元发展的现代农业产业格局,真正使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繁荣起来。

三是要抓好落实,明确责任。做好“三农”工作关键是抓落实。各村组要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各村委(社区)、办站所要结合实际,对“三农”工作各项任务层层细化、逐个分解,做到领导有责任、部门有任务、人人有担子。同时,要把中央、省、市、县各项强农举措不折不扣地贯彻到村组,把惠农政策不缩不减地落实到农户,充分发挥政策促进增产增收的效力。

四是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全镇干部职工一定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吃透镇情农情,善于发现农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及时加以总结推广,发挥示范效应,不断取得指导农村工作的发言权、决策权和主动权。现在每个领导都包村组,大家要把身子真正沉下去,与村组干部群众一道摸实情、出实招、鼓实劲,加强指导服务,努力把所包点办成引导各地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的示范点。要求真务实,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弄虚作假,不做表面文章,真心实意地为广大农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五是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群众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必须超前谋划、主动预防、稳妥处置,把维护和发展人民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把群众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当作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当作第一标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用问题。特别是围绕拉祜文化展示中心、拉祜风情园、国道214线、思澜公路三期工程、澜西公路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认真做好协调服务工作,上为县委、县人民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认真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杜绝思想不重视松出来;工作不够到位拖出来;责任不够明确推出来;制度不够科学引出来;排查不够全面漏出来;报喜不报忧捂出来;干群关系不服顶出来,接待不热情激出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四、切实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一)加强农村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委、社区班子,村民小组班子,特别选配好村委社区党支部书记。建设了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镇党委十分重视干部队伍的教育和管理。年内消灭党员空白村民小组,70%的村民小组组长培养为党员,做到不履职、不作为、乱作为或不合格的干部及时调整,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加强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增强他们带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扎实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提高党员的整体素质。

(二)加强农村建阵地建设。一是加大投入,建设村委会(社区),村组两级党员活动室。目前我们还有一个社区没有建盖党员活动室,包麦地、看马山2个村委会党员活动室年久失修,计划今年全部完成建盖或修缮。村组级目前建有101个村民小组建有党员活动室,还有86个村民小组有待解决,计划六年内建设完成。二是坚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农村党员,教育群众。引导农民牢固权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农民祟尚科学、诚信守法、抵制迷信、移风易俗、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勒劳致富、扶贫济用的社会风尚。

(三)关怀农村党员,关心人民群众。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部的战斗的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注重党员自身建设,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的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以优良的党风凝聚党心和民心。通过为民办实事,做好事,用好用活党的支农、惠农、强农政策,证广大农民感受受到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从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建立和完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机制。实行了副科以上领导挂钩到村的工作机制。采取机关站所干部职工挂钩到村民小组的工作格局。要求副科每年讲党课4次以上。党委政府与各村委会签订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工作任务、职责、目标,年终由考核领导小组认真逐项考核,分一、二、三等奖三个档次来进行奖励。

(五)加强党员干部队伍的管理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镇机关实行周二集中学习制度。传达上级和镇党委政府有关文件,领学法律法规,科技和农业农村知识,安排布置当前和一段时间的工作任务,要求干部职工增强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责任和紧迫感;要求干部职工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为民排忧解难;特别要求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时时刻刻处处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要求镇机关、办站所、村委(社区)班子搞好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有大局意识、一盘棋意识、长远意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采取村财、组财镇管,从源头遏制腐败行为的发生,筑牢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基础。确保农村社会稳定,实现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第2篇

秋冬农业开发服务及明年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发言稿

深化秋冬农业开发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在秋收、秋播的关键时刻,县委、县政府召开这次全县秋冬农业开发工作会议,非常及时、非常必要,会议对于推进全县秋冬农业开发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会议安排,现就秋冬农业开发服务及明年的重大农业技术推广作一简要发言。

一、切实抓好秋冬开发,努力搞好配套服务。

⒈全力抢收抢种,确保规划落实。

当前秋播在即,各地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要认真组织干部,深入农村一线,指导农民适时抢收秋粮,做到及时腾茬,为秋播生产打好基础。根据当前雨水较多、气温偏低的实际,要组织农民,抢住晴好天气,抓紧抢收黄粮,做到黄一块收一块,防止阴雨霉变,确保颗粒归仓;对于已收割的田地,要及时翻耕耙整,确保适时播栽;同时要深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压缩冬闲田地,切实种满种足,确保万亩小麦、万亩豆杂、万亩洋芋和万亩油菜秋播规划的足额落实。

⒉全面推广良种,促进增产增收。

良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今年秋播,在小麦生产上,要重点推广优质高产品种郑麦,搭配种植绵阳和鄂麦号等优良品种;在油菜生产上要逐步实现双低化,要重点推广华杂号、华杂号,适度推广绵油号和油研七号;在洋芋生产上要坚持高引低种原则进行引种栽培。

⒊全力落实重点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水平。

()油菜高产高效保优栽培技术。首先要选好品种,集中连片种植,杜绝多品种叉花种植,以保证优质油菜的优良品质,以提高增收效益;二是要适时移栽,促进早发,全县要求在月上旬移栽结束;三是要坚持科学栽培,落实地膜覆盖油菜技术。

()小麦半精量播种技术。小麦生产要在坚持月上旬开始、中旬大播、下旬刹尾的适播原则的基础上,严格播量,保证小麦满播基本苗—万,预留行—万。同时要抓好配方施肥,做到增施有机肥,补施微肥,普及氮磷钾配方施肥,避免白籽下地现象,以提高单位生产水平。

()洋芋“四改”技术。洋芋是我县夏收粮菜兼用型品种,在稳定和提高夏粮生产水平上起着重要作用。为此,在洋芋生产上,要坚持抓好改本地品种为脱毒种、改春播为冬播、改点播为条播、改露地栽培为覆盖栽培的“四改”技术落实,努力提高洋芋生产水平。同时要继续坚持抓好水田洋芋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的扩大示范。

()旱地粮经间套技术。要全面抓好旱地农业开发,充分利用旱地预留行技术,大力推广高产高效、多元间套的粮魔、粮药、粮菜等栽培模式,做到主粮增产、间套增收,实现立体种植,多种多收。

二、围绕秋冬开发,发展特色经济。

各地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秋冬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和县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两点”工作法指导秋冬农业开发工作,要在因地制宜,突出区域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科学规划秋冬农业开发的基础上,要突出示范抓亮点,切实抓好以茶叶、魔芋和药材为主的支柱产业和增收项目的示范点创办,以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在茶叶产业上,要扎实抓好以水坪前进茶场、县龙王垭茶场、汇湾梅子垭茶场为主的茶园高标准建设样板;在油菜生产上要以蒋家堰、中峰、龙坝、城关、水坪、县河等乡镇为主的省道沿线优质油菜生产示范样板;在魔芋产业上,要抓好以泉溪、丰溪、天宝、兵营、蒋家堰、水坪、汇湾、鄂坪等乡镇为主的魔粮间套高产示范样板;在药材生产上,要抓好以丰溪、泉溪、桃源、向坝等乡镇为主的中小药材示范样板;在蔬菜生产上,要突出抓好城镇郊区的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等为主的设施蔬菜示范样板。以扎实的工作作风,高标准样板的辐射作用来引导和推动全县特色产业的发展,为深化农业秋冬开发内涵,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基础。

三、围绕秋冬农业开发,广辟农民增收渠道。

一是要有效利用和开发现有耕地资源。要认真贯彻中央号文件精神,增强基本农田保护意识,坚决杜绝滥占滥用耕地现象,深挖面积潜力,科学利用时间和空间,努力提高复种指数,确保种满种足。二是要下大力气压缩冬闲田,坚决杜绝抛荒、撂荒现象。对没有落实调整项目的地块要抢抓季节,安种越冬作物,坚持旱地多种蚕豌豆、水田多种油菜和绿肥的原则,实现种养结合,多种多收。三是要开发野生资源,促进合理增收。要组织动员群众,广泛开展小秋收,帮助组织销售,变野生资源为现实收入。四是要抓住冬闲时节,搞好农民技能培训,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发展打工经济,同时有关部门要简化手续办理程序,提高信息服务质量,组织引导富余劳力外出打工,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实现打工增收。

四、认真组织“农业科技落实年”活动。

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有了政策和投入作保障,农业发展速度和效益的高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农业科研尤其是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只有不断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才能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水平,降低农业生产劳动强度,才能增强农产品竞争力,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因此,省委、省政府确定明年为“农业科技落实年”,全省重点推广十大增产增效技术。

⒈优质高产良种应用技术。继续实行主推良种公告制度,力争粮食优质率达到,油菜达到以上。同时要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种资源,如:白马牙、五花糙苞谷、小粒黄豆、本地红小豆等珍稀特色品种,以保护发展生物多样性和优良遗传基因。

⒉高产高效模式栽培技术。大力推广各种“双增”模式,我县重点推广粮魔、林魔、粮药、粮菜及“猪、沼、果”、“猪、沼、茶(菜)”等多熟间套,立体种养模式。

⒊轻型简化栽培技术。重点推广免耕、直播轻型技术,如:水稻覆膜直播、水稻软盘抛秧,油菜免耕移栽或免耕直播,洋芋水田免耕盖草栽培等等,努力减轻农民劳动强度,发展快乐农业,降低投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⒋稻鸭共育技术。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稻鸭共育技术试验示范。

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我县每年约有—亿斤农作物秸秆是一笔可观的资源,但利用率很低,不少被就地焚烧、白白浪费,十分可惜。要大造舆论,大搞试验研究,把秸秆这笔财富利用好。推广以稻草为原料生产双孢菇,玉米、花生、红薯等秸秆氨化青贮技术,大力推广秸秆粉碎还田及草覆盖技术,逐步改变焚烧秸秆的不良习惯。

⒍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粮油主产区,举办示范样板,实行测土、配方、生产、供应、施用专用肥一条龙服务,辐射全县,降低肥料投入成本,肥料利用率提高。

⒎生态农业技术。依托国家农村能源项目,推广猪沼果、猪沼茶(菜)、猪鸭渔等以及果园养羊、茶园养鸡、稻田养鸭等生态农业模式。

⒏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要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有机、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努力打响具有竹溪特色的有机茶、有机魔芋面、有机山野菜、有机豆杂食品等有机品牌。

⒐地膜覆盖技术。高寒山区坚持推广地膜苞谷,高山田、冷浸田、旱土旁田要坚持推广地膜水稻。要把地膜覆盖技术作为抗寒保墒,防灾增收的关键技术,进一步普及开来。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农村小学

针对目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调查与分析,笔者对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大致了解,在问题总结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升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建议和策略。

1促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进一步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我们生活、学习的资源库,能够充分发挥网络力量和优势的人,必将成为最快速的发展者。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个依赖于技术而发展的学科,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其自身的专业发展更要充分利用技术的优势,成为网络资源的利用者和开发者。然而,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利用网络上的资源来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否可行呢?笔者对此进行了初步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2.2%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办公室或家里都具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由于设备的缺乏而不能随时上网的教师只占7.8%。另外,笔者就“平时是否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这一问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2.9%的被调查者有足够的时间利用网络资源,39.2%的被调查者表示基本上有时间,只有不到8.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时间上存在一定困难,没时间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有时间也有条件利用网络资源,我们也可以初步断定,鼓励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自觉利用网络资源支持自身的专业发展是可行的。

2减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课业压力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做任何事情都有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信息技术学科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本身就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着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如果让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兼任其他学科,特别是所谓的“主科”,那么,在“考试”这座大山的压力下,他们能够放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时间和精力无疑将是极其有限的。同时,由于资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小学本身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因此,作为被“边缘化”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师就担任了学校“多面手”的角色。他们要上好每一节信息技术课,他们要维护机房和电教设备,他们要摄影、摄像、编辑,他们还要管理教务,要制作课件,要维护网络,要打印文件……在此种日常事务的捆绑下,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何谈专业发展?因此,要想让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性获得良好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要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我们应该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一性,所谓的专一性是指,能够让信息技术教师在不受其他学科的影响下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进行。另外我们还应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要做到保证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事务专一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规范学校的人事管理,使教师及教辅人员都能各司其职,各行其责。要做到这一点也是存在很多困难的,不仅需要政策上的保证,更重要的是领导的大力支持。

3加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之间要打破原有的“各自为教”的状态,充分发挥团体优势,学校内营造良好的专业发展氛围,多交流,多合作,形成合作的教师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首先,加强本校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师群体中本来就属于少数,一所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往往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作为有限群体的一员,要充分发挥有限资源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打破自身知识、能力的局限性,打破自我封闭的授课状态,在交流与合作中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身的科学研究能力,唤醒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提升自我专业发展的动力。其次,要寻找各种机会,加强校际之间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一所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的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要想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发展在交流与合作中获得良好发展,就必须调动起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校际之间进行交流沟通的积极性。这种合作交流的方式不仅能够使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授课、见识、研究能力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校际之间资源的利用效率。农村的教育资源本身就很有限,能为信息技术课程及信息技术教师所用的资源更是少之又少,校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够大大增加资源的利用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4提高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对自身专业发展评价的意识

很多时候,意识对一个人从事一件事情的成败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调查显示,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非常薄弱的,当被问到是否经常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时,74.5%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有意识的对自身专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只有25.5%的被调查者经常或者偶尔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具备了专业发展的意识,才能实现自身专业的自主发展,才能发挥教师本身的主导作用。因此,唤醒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培养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至关重要。首先,提高对课堂评价的意识。教师的授课能力是其专业发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要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讲课授课能力,提高自身对课堂进行评价和反思的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对自身教学进行反思,从而在评价和反思的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教学上的缺点和不足,最终通过评价意识的提高达到提高自身专业发展的目的。其次,提高对自身专业发展方式的评价意识。由于环境、自身能力等各方面的影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还存在很大的发展和改善空间,因此,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不断对自身专业发展的方式进行反思。此外,将过去、现在、未来的专业发展结合考虑,统筹安排。叶澜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按照时间的维度分为了三个方面:对自己过去专业发展过程的意识、对自己现在专业发展状态水平所处阶段的意识及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规划意识。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审视自己过去专业发展的过程,继续发挥有利因素的作用,摒除对自身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要对自己目前的专业发展状态和水平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此为继续发展的基础;要对自己未来的专业发展制定科学的规划,并根据自身情况的变化时刻保持修订完善的意识和准备。只有这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全面考虑,统筹安排,才能有意识的将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与一般教师的专业发展路线加以对比,明确自身专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参考文献

[1]刘志新.《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第4篇

农业在国民经济里占据着基础性地位。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另外,我国农村人口占据较大比重,农业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些因素都确保了农业在我国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经济也不断发展,但是也呈现出各种问题。当前,我国土地资源日益减少,农业经济发展竞争更加激烈,如何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是我国各界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

农业经济増长;农业技术进步;经济增长

当前,我国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还是农业收入,这种现象严重的制约了农民经济收入的增加。另外,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式也多是粗放式发展,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达到最优。农业经济的发展最终必然是走可持续与集约化发展的道路。本文重点针对农业技术来研究农业经济的发展。

一、农业发展的概述

(一)农业发展中的相关概念

在我国农业是指依托土地资源进行动植物生产的产业。农业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所谓狭义的农业主要指依托土地资源进行种植农作物的种植业。广义上的农业还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林业及相关的副产业。所谓的农业技术是在农业活动的生产活动中,农业从业者为实现增产与增收,对从事的农业活动进行的技术改造与优化活动。在农业领域内,农业技术的进度对农业发张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外在表现有:落后技术的淘汰,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产值的增长、生产效率的提高。

(二)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虽然有了明显的增长,但在农业的产业发展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农村耕地种植面积的大幅减少,人地矛盾日恶化;农业受教育程度低,文化水平较弱;农业技术发展缓慢;土地集约化程度低;农业经济整体呈现不出规模效益;农产品供过于求,竞争力弱;农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等等。

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

农业技术进步可以改变农业生产要素的质量,以此可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增长。农业技术进歩的作用首先通过生产要素的改变来实现。农村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主要是农作物、鱼类、林木及牲畜。通过改良农作物、鱼类、林木及牲畜的品种可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要实现农业中生产要素的品种提升,需要现代的农业种植与遗传学的文化知识,更需要对所依托的土地资源进行改造与优化;需要改造生产工具与器械,提升生产效率;另外,还要提升生产所依托土地资历的利用率,以此推动农业经济发展。

(二)优化农业生产环节

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表现在生产要素的优化中,更通过渗透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中表现出来。整个农业的生产活动中,通过利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的技术发展水平可以优化土地的基础建设,改善耕地水土流失与土地沙化的状况;还可以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在农业延伸产业上,农业加工业发展可以通过技术发展,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其产能与品种。在流通环节,通过农业技术的进步,依托先进交通工具与便利的交通设施,可以实现农产品的快速交换。此外,企业可以建立起功能齐全,渠道多样的信息网,加强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以此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

(三)改良农业的产业结构

农业不仅仅是指农业种植业,它包含了多个产业统。通过改良与优化农业的产业结构的可以促进农业的经济发展。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可以提升农业的增长质量,农业的产业结构也会得以优化与改良。举例来说,畜牧业与渔业可以通过改进农业技术以此优化其产业内部的结构,甚至优化两部门产业间的结构,从整体上使整个农业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得以优化,最终是农业得以发展。

三、农业技术进步的优化策略

(一)提升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从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着手。首先。国家农业管理部门,特别是科研部门应该改变其技术研究方向。当期,我国地方的农业科研部门的关注重点是农业生产,科研重点几乎全部在农业生产上。农业科研部门应将科研重点放在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上,发展可持续的循环农业。除此之外,科研部门应该关注农业的品种改良、信息技术提升等。其次,农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不应该忽视政府的监督作用。在农业科研领域中,所有的科研项目经费往往是由政府部门来提供。政府在农业技术提升中,充当了投资人的角色。在整个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提高中,政府部门更应该发挥其宏观管理的角色与监督者的角色。再者,积极推进农业科技的产业化。农业科技的产业化主要是指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这种产业化是指上市农业发展与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高新技术园区开发与拖入,通过政策、地域及农产业优势吸引农业科技企业与单位入园,实现农业科技的产业化。

(二)加强农业产业的教育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要不断的加强农业产业的教育。加强对农业从业者的职业教育,使其成为农产产业化经营的主体;开展实用农业技术的培训,增强农民的科学生产意识;积极引导与强化农民及相关从业者的市场观念。农业技术提升的关键是农业从业者对新技术的运用。因此,农业从业者应该积极接受农业产业教育,增强其科学文化素质,并在农业生产中将农业技术及相关知识运用起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

(三)推动农业的市场环境改革

农业技术的发展也依赖于农业产业本身。通过对农业产业进行改革,为农业技术发展创造良性的市场环境。农业技术的发展本就随着农业市场环境变动而变化,市场对农产品与生产机械需求增加,市场上众多参与者会更多的关注于通过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以获取更多农产品。因此,通过对农业产业进行改革,增强市场对农业产业的需求,改善农业产业的市场环境,最终,创造有利于农业技术发展的市场环境,以此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

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与传播有助于农业技术的发展。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做到及时、有效地将最新的农业技术推广给农业从业者。最终,能够帮助农业从业者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技术的推广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和研究体系。技术推广与研究体系要坚持以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农业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技术推广与研究。要避免单纯依靠政府主导,要充分发挥农业、农民及相关从业者、农业经济组织、农业技术研究企业的力量,要做到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五)提升农业技术队伍素质

农业技术的提升离不开专业的农技研发人员,提升农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才是关键。对于农业技术研发团队的专业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核实对农业技术团队的培训工作。因此,农业技术研发团队要加强对其从业人员的培训;在进行人员招聘时,要对研发人员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不仅要求研发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知识,还要求研发人员具有大量的农业经验;对农业技术研发团队而言,还应该完善对其考核评价制度。团队及研发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制度的作用。通过对相应人员进行考核与评价,以此激烈其专业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冯妮丹.广西农业技术进步的测算与分析[D].武汉.华中农业科技大学,2011.

[2]高桂华,张南.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内蒙古农业循环经济分析为例机[J],内蒙古大学学报,2013(01).

[3]高启杰.中国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相关制度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04(02).

[4]焦红兵.科技进步对经济増长作用的分析的[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1(07).

[5]牛凯.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浙江农业学报,2013,25(3):652-659.

[6]张永丽,葛秀峰.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1):28-36.

农业技术研发范文第5篇

1.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能力不强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活动所需的启动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多数为企业内部的科研经费投入。一方面,科技型企业拥有较多的无形资产,实物资产相对较少,难以提供充足的抵押资产向银行申请贷款,而银行基于风险管理也不愿意提供贷款。随着地区科技型企业的迅速发展,90%的科技创新企业难以获得贷款,资金问题已成为其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另一方面,发行股票和债券等直接融资渠道门槛设置较高,地区绝大部分科技创新企业规模小、信用等级较低,无法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科技创新所需资金。银行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主动性亟需提高一方面,地区的科技型企业大都为创业型、成长型企业,资金少,经营风险大,难以满足银行实物资产抵押和短期业绩的要求,较难得到银行金融资本的及时有力支持。另一方面,企业进行研发投资的失败率较高,财务风险大,投资回报期较长,银行对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持谨慎消极态度,导致银行“惜贷”、“慎贷”。

2.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缺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业务一方面,地区科技金融服务的类型单一,担保机构少、机制不完善、制度配套措施不全面,政府担保或商业担保均无法满足区域内区域进行科技创新活动的贷款担保需求。另一方面,专门针对科技创新融资的金融保险产品较少,缺乏产品技术研发责任保险和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年金保险等。特别是地区农业科技型企业较多,农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保险产品更是鲜见,导致地区科技型企业担保难、贷款难。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缺乏目前地区企业技术研发融资渠道单一、银行贷款难的直接原因在于缺乏专业服务于科技创新企业的信用评估机构和中介服务平台。银行现行的信贷评估标准往往会低估科技型企业这一类成长型企业的信用等级,导致其融资受阻。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科技金融管理中心,科技与金融融合度不高,导致整个地区的科技金融服务水平较为落后。同时,目前金融中介服务型人才相对缺乏,难以满足区域内日益发展的科技金融服务需求。

二、地区公共科技服务模式构建

1.服务模式的界定及比较科技服务集成模式是指集中区域内各种优势研发资源,并统一调配于总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和运作的服务模式。集成模式的服务面相对较广,虽然多了许多中间环节,但作为一个完整的服务系统,服务效率更高,保障机制更为完善。例如上海市科技委员会下设的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即为该种服务模式,其集成了科学数据共享、科技文献服务、专业技术服务、行业检测服务、创业孵化服务和管理决策支持十个子系统。科技服务离散模式是指重点建设区域内某一类或几类优质科技资源的基础服务平台,将平台建设分为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专业创新平台和区域创新平台三块。离散模式属于点对点服务方式,服务面较窄,一般只为某一行业或领域提供服务,服务的宣传费用相对较高,但时效性较强。其典型代表是浙江省的平台建设模式,建设和完善科技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平台、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平台、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

2.地区科技服务模式的选择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应全面考虑区域内技术资源现状,深入探析其特点、缺陷及存在的问题,趋利避害,将平台建设规划的完整性与功能性模式相结合。不管是国家、省级层面的大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还是地级市和县区、乡镇层面的小型公共科技服务平台,都应充分发挥本地区内的可整合公共科技资源优势,明确细化服务主体和服务对象,重视平台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有效提升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效率。相比湖南省其他地区,地区的科技发展基础较差,科技资源较为贫乏,科技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技术资源禀赋不强,结合集成模式和离散模式的优缺点,应在本区域范围内根据不同地区或行业构建离散型的科技服务模式,并充分利用其农业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区域范围内统一调配农业技术资源,建立集成型的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3.构建以离散模式为基础的区域科技服务平台运行机制一是构建市级科技服务平台。地区应以市级为单位构建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市州科技管理部门统筹规划、协调与引导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平台建设要打破条块分割,实现资源整合,杜绝重复建设。二是完善平台运行管理机制。必须构建资源共享、高效灵活、持续发展的平台良性运行机制,提高平台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必须明确相关主体的权利义务,建立有效的平台运行监督机制,提升运行效率和效果。三是完善平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属于准公共产品,其经费来源主要为政府的财政拨款。为保证平台建设与运营拥有持续稳定的经费支撑,地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应制定相关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科技创新主体主动参与科技服务平台的基础建设,构建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社会资本投入为辅的多元化平台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四是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管理机制。遵循“谁共享、谁受益”的原则,明确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的范围、主体、程序、费用分担、权责划分、拒绝共享的制约措施等,使科技资源共享行为规范化、普遍化;政府部门应构建统一的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服务中心,为实现区域内科技资源共享提供便利,并对提供共享服务的企业、高校和科技机构给予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引导其主动进行科技资源共享。

4.重点建设全区范围内的集成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地区农业资源丰富,较好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科技服务的发展,出现了大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但各地区农业技术开发各自为政,服务平台具有较强区域局限性,难以形成规模化的片区科技服务平台,极大地弱化了农业科技服务效率和效果,加大了农业科技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本和科技交流、推广难度,不利于地区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可以充分集成地区整体农业科技资源,构建统一的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平台,并结合专家决策系统分块建立研发基础条件子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子平台、成果转化服务子平台、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和培训中心五个子平台,对地区的农业科技资源进行集中调配和管理,扩大服务面,促进本地区农业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区域农业资源配置效率。

村环境和农民行为方式的新型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全程、立体的农村科技信息服务。

三、加大科技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

1.完善创新人才培训体系一是加大地区市县两级高新技术企业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投入,改善教育培训环境,建立专业技能培训制度,提高师资水平,实现创新人才培训机制化、常态化。二是鼓励支持地区高校、专业培训机构开展科技人员培训。三是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开展自主培训,或者与高校、科研机构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逐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加大创新人才引进力度一是针对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的现状,激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面向国内外公开引进各类学科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地方政府对引进高层次、关键人才给予政策支持,做大、做强科技创新平台。二是地区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拓展与兄弟省市、友好城市政府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参与国内相关专业团体、行业协会的人才交流与合作会议,在各一二线城市常设人才招聘平台、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提高引进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和规模。三是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设立专项基金,有计划、有主次地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高薪聘用科技人才,并重点设立农村科技人才开发基金,大力支持农村科技人才的引进、培训和继续教育,稳定和不断壮大农村科技人才队伍,四是健全科技人才权益保障制度。解禁引进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及其家属的户籍限制,解除高层次人才、企业家的“后顾之忧”,促使高层次人才、企业家全心全意服务于地区科技创新事业。

2.促进创新人才的交流与合作一是支持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人才进修、培育、交流活动,鼓励应用型、开发型技术研发人才积极参与国内外高端科技项目研发,支持基础型科研人才前往国际知名学府或研究机构研修或留学。二是鼓励地区的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积极创造条件,或集中区域科技资源,吸引区域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前往本地区进行课题研发、项目攻关或专题研讨,借外力助推区域内的科技研发升级。完善创新人才的利益分配导向政策地区各市州县区政府应当根据利益分配的付出与回报一致性原则,支持辖区内企事业单位、高校及科研机构制定适合本单位(企业)发展的创新人才利益分配导向政策,层次上重点向高层次、智力型创新人才倾斜,类别上重点向高端专业技术人才与经营管理人才等倾斜,使各类人才获得的收入与其付出的劳动和所作的贡献保持一致。建立完善的政府科技服务经费保障制度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作为一项公益性基础设施,具有一定意义上的准公共产品性质,其开发与建设应以政府作为主导力量。特别是地区这一科技创新能力较低、科技服务业发展不完善的地区,地方政府应将科技服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行的初期,作必要前期投入和管理引导。一是制定相关科技激励政策,优先资助通过科技检测、咨询服务平台立项的创新项目,以引导企业充分运用公共科技服务平台资源。二是改变政府部门只管建设、不管运行的现状,在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初期通过各种投融资方式统筹平台运行所需经费,持续支持平台运行,强化政府的协调和“造血”功能。

四、创新地区科技与金融结合模式

1.促进地区科技与金融的有机结合一是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科技创新能力强的自主研发型企业,政府部门应通过政策倾斜和技术服务支持其在资本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通过直接融资获取资金,支撑企业的技术研发活动持续进行。二是充分发挥间接融资银行信贷的作用。通过财政补息、贴息、财政担保等政策降低科技型企业的融资门槛和成本,并引导增加信贷品种和担保方式,规范专利权质押贷款制度,拓宽科技型企业的融资渠道。三是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建立与风险投资配套的中介服务机构,规范风险投资的组织形式、运行模式和监管机制,形成弹性可控的风险投资管理模式,不断规范风险投资主体的市场行为。

2.创新高新技术企业信贷担保模式一是普遍推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要资产。鼓励和引导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地区推广知识产权质押担保,有效化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经取得专利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可采取“银行+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银行+知识产权担保+担保公司”、“银行+专利权担保”、“投资公司+专利权担保”等多种专利权质押模式融通资金。二是试行科技型农业企业租赁土地抵押融资模式。科技型农业企业普遍租赁土地作为生产基地,租赁土地进行生产经营极大提升农用土地使用效率,租赁土地事实上已经具有融资租赁资产的性质,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应当接受租赁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抵押融资。三是发展信用担保。加快个人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和多层次风险分担机制,探索多样化担保方式,改善、提高商业银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质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