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旅游开发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精选

旅游开发论文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抚顺;旅游;开发;规划

一、抚顺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发展背景。

抚顺市位于辽宁省的东部,距省会沈阳市45公里,抚顺是一座因历史而影响中国,以资源而闻名世界的现代工业城市,也是历史文化厚重、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丽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我市的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旅游投资逐年提高,现代旅游功能明显增强,旅游产业链逐步延长,产业规模由“小散弱”逐步转向集约化,抚顺的知名度和旅游目的地形象日益凸显。目前,旅游经营单位和旅游从业人员分别达到248家和6.3万人。2009年在全省旅游指标排名中由2003年的第11位提升到第4位,尤其是红河峡谷漂流、皇家极地海洋世界等旅游产业精品的建设,带动了地区旅游产业化发展,地区旅游总收入比2003年增长了10倍。旅游业作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已经成为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

(二)问题诊断。

我市现有的旅游产业尚存在规模小、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外宣力度不大及对旅游资源保护意识淡漠等问题。因此,如何一方面发展旅游,一方面合理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赖以持续发展的环境成为旅游界急需迫切解决的课题。

二、抚顺旅游产品开发与项目布局

(一)开发原则与思路。

旅游景区的开发应遵循特色性原则,共生性原则和网络化原则。

要实现旅游景点的特色性、共生性和网络化,自身的核心景点建设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目前抚顺许多旅游景点存在着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这关键在于景点扩容的思路、设计理念和开发主体上存在着问题。从设计理念上讲,自然资源的开发,不仅要求有独特性,同时还要强调资源开发上的文化内涵。

(二)抚顺旅游产品开发的总体布局。

1.抚顺四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1)新抚区的旅游产品开发。中心城区新抚区规划确立以现代化花园城市为城市景观特色,以中央大街为城区主要景观轴线,以中心商务区、新建行政办公中心、体育中心、人民广场、文化广场、站前广场为城市主要景观控制点;以城区景观轴线的各主要道路交叉口为重点城市设计地段。

(2)东洲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东洲区有著名的萨尔浒风景区,每年水库水位最低的五、六月份是登山的好时节,山间独特的自然景观让人拍手称奇。所以在此期间,政府应多举办一些旅游活动。

(3)顺城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顺城区位于长白山脉龙岗山南西延的低山丘陵和辽河平原的过渡地带,区内山青水秀,高尔山古塔参天而立,白龙山故事流传千古,高句丽新城,明代墩台和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史迹无不闪烁着熠熠的历史灵光。上寺、台山十余座水库,山水相映、流光溢彩、诗意盎然,是旅游、休闲的风水宝地。

(4)望花区的旅游产品开发。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在抚顺市望花区度过了他一生最闪光的年华。抚顺雷锋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大量的游客。

2.抚顺三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1)新宾满族自治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新宾满族自治县几年来,全县共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初步建成了以岗山和红升水库为代表的东部旅游景区,以永陵陵宫和赫图阿拉城为代表的中部旅游景区和以猴石森林公园和神树沟为代表的西部旅游景区。

(2)清原满族自治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清原满族自治县是辽宁东部山区的一颗绿色明珠,自然风光秀丽,交通发达,全县总面积39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2%。境内有著名的红河峡谷漂流区,今后的发展方向可在此开发出旅游度假区,可大力开发生态旅游。

(3)抚顺县的旅游产品开发。

抚顺县是辽沈中部城市群新兴的生态旅游胜地。抚顺县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共计42处,其中三块石森林公园、关山湖风景名胜区是抚顺县生态旅游的灵魂和象征。

总的来说,抚顺的旅游景点多位于市郊或山区。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做好宣传工作。

三、抚顺旅游发展规划

(一)旅游环境保护规划。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旅游资源,不得在旅游景区(点)或者已经规划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地域内建设对环境有害的项目,不得建设损害景观的设施;建设与旅游有关的其他设施或者项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禁止在旅游景区(点)或者已经评估认定但尚未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地域内擅自进行采石、开矿、挖沙、埋坟、砍伐林木等破坏环境、文物或者自然资源的行为。旅游景区(点)应当根据接待容量,按照规定标准设置停车场、公共厕所、环境卫生、通讯和安全保障等必要的配套服务设施。旅游景区(点)的配套服务设施应当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不得影响旅游景区(点)的景容。

(二)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一个国家、省、市的旅游业要想得到稳步、健康的发展,旅游产品必须有一个合理结构,才会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有人讲,观光旅游是人类旅游活动“永远不落的太阳”。当前,抚顺在观光旅游产品规划和经营中,要进行优化和更新换代,进一步丰富游览内容,提高参与性和吸引力。度假旅游在抚顺虽然是新开展的项目,但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海外各种旅游者的进入、全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善,度假旅游产品会同观光旅游产品一样成熟起来,从而改变目前抚顺旅游产品的单一结构局面。发展专项旅游是旅游业成熟的标志,也会为旅游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目前抚顺工业化造成的严重环境污染和人们过度的精神紧张,人们保护自然和回归自然的心情迫切,生态旅游产品就成为当今旅游者追逐的目标。抚顺拥有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以及广大农村,开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抚顺历史悠久,应对节庆活动给予充分注意,精心设计,年年举办,年年创新,最后以约定俗成的新民俗形式稳定下来。抚顺的主要节庆活动有:三块石登山健身活动,中国抚顺满族风情旅游节等。会议旅游不仅因参加会议者身份高、消费水平高而被旅游界关注,而且是一个城市开放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标志,也是宣传自己、提高知名度、改变旅游淡季游客少的重要措施。根据抚顺旅游产品的特点,位置等因素,我设计了以下线路:

(1)满族风情专线:这是一条以赫图阿拉、永陵、战犯管理所、觉尔查?费阿拉等为主线的、展示清王朝兴起的旅游线路。它以“中华满族风情园”为闪光点,以全面展示满族风情为立足点,以艺术表现谒陵祭祖和努尔哈赤登基称汗为兴奋点,让游客从中体味到满族风情。

(2)原始山林游专线:这是一条以夏湖、湾甸子、刚山、红河、猴石、神树、三块石为主线的自然景观旅游线路。它以原始山林为载体,把观过海而没见过原始山林的人引入神秘的大自然,从中领略奇特的自然风光。

(3)寻根探源专线:这是一条以高尔山、锁阳城、元帅林、赫图阿拉、三块石、博物馆等为主线的抚顺历史景观旅游线路。它以文物古藉展示为主,以考查抚顺历史渊源为重点,让游人从中了解抚顺的史迹。

(4)人格比较道德游专线:这是一条以雷锋馆、白骨馆、战犯管理所、夏湖、雷锋团等为主线的爱国主义教育旅游线路。它以人格塑造为中心环节,进行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为公和为私两种人格的解剖、对比,让人受到形象教育,接受灵魂洗礼,树立起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观。

(5)工业奥秘探索游专线:这是一条以抚顺洗化厂、抚顺钢厂、西露天矿、海信集团、石油二厂和6409厂等为主线的探索工业奥秘的旅游线路。它以抚顺重工业为优势,对青少年进行知识、科技的现场形象教育,以补充课堂知识的不足,为四化建设培养人才。

(三)旅游接待设施规划

抚顺现有的宾馆及餐饮设施档次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很有必要建设一座五星级宾馆。抚顺旅行社应推行ISO9000国际系列标准,建立同世界旅游业接轨的旅行社标准化体系。从战略上考虑,近期内国内游应是抚顺旅行社工作的重点,而入境游与出境游是工作的两翼。除了巩固发展已开辟的国内外多条旅游线路之外,应策划新的旅游线路。

抚顺有辉煌的过去,曾以煤都著称;更有骄人的现在,一座新兴的石化工业和部级旅游城市已经在这里崛起,发展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开放中的抚顺热诚希望海内外朋友前来观光、旅游,分享抚顺发展的欢乐与硕果。超级秘书网:

参考文献:

【1】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年

【2】郑伟,《工业旅游大创意》,企业研究,2003年8月

【3】甘枝茂等,《旅游资源与开发》,南开出版社,2000年

【4】俞晟,《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在我国的旅游开发中,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作者从六个方面论述了只有走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有些地方甚至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因此,许多地方都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积极发展旅游业,掀起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热潮。但在以往的旅游开发中,有些地方存在着急功近利的思想,对旅游资源重开发、轻保护,甚至有的只顾开发、不管保护,使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看到旅游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要看到开发中对资源造成破坏、对环境构成威胁等负面影响,积极寻求保护性开发措施,坚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促进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只有走有效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发展道路,旅游业才有生命力。丰富多彩的自然、文化景观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旅游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这一切,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同样,旅游业的合理发展也有助于改善产业结构,改变开发和利用生态环境的方式,减轻经济发展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增强人民珍惜和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一、增强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旅游环境观

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一文中指出:“要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损害长远利益,不能用局部发展损害全面利益,要在全社会营造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建设环境的良好风气,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自然资源,旅游业离开了优美的环境便无法发展,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利用应该相辅相成。所以,我们在发展旅游业时,要立足长远,克服短期行为,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健康发展。要树立对旅游资源的忧患意识,要清醒地看到人类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已十分严重,大气污染,森林植被面积减少,水土流失、荒漠化日趋扩大;淡水资源危机,江河湖海污染日趋严重;有毒化学品污染有增无减;生物多样化日益减少等等。大自然允许我们失误的区间已所剩无几,回旋余地已十分有限,要以如履薄冰的心态,积极、谨慎地做好旅游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利用的方针。

二、加强法制、法规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保护人文和风景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增强法制意识。虽然我国《旅游法》尚未出台,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公路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对旅游开发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要严格贯彻执行。比如,任何旅游景点的开发,必须要先修路,路的设计应考虑旅游资源的保护;路渣极其他建设垃圾的处理,必须按《公路法》的要求,符合环境标准。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工作,在空气、水源、噪声等多项技术标准中,对旅游景区、景点的环境保护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旅游法规和规划,科学开发,依法管理,严禁“三无”(即无规划、无计划、无设计),“三乱”(指乱分地、乱寻址、乱建造)建设。另外,各地要根据实际需要,出台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地方法规。完善保障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建立高效运作的综合决策和协调管理机制,建立支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组织保证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手段,以政府为主导,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参与,相互合作的组织保障体系和良好伙伴关系。

三、做好科学规划,进行合理有序开发

旅游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一致。尽管很多旅游地的开发是打着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旗号,但在运营中实际上都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环。所以,开发时必须进行详细的环境评价,在环境评价的指导思想上,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立足于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切切实实搞好环评。不能为了上项目,把环境评价作为幌子、走过场,要制定科学的规划。规划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体现环保与开发相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在,有的景点,砍掉大树种草坪、炸毁山景盖宾馆,不仅严重破坏了旅游的长远资源,而且从现实角度看,也影响了景观的和谐,搞成了不伦不类的东西,降低了景点的品位。同时,在景点开发中,一定要坚持整体规划在先,开发经费不足,可以分阶段开发。切忌胸中无全局,开发无布局,从孤立的小景点看,还有点味道,但从整体布局看,可能是一个败笔。不但花了冤枉钱,而且会形成整个开发规划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另外,在自然景观为主的地方,要尽可能地少建人文景观。自然资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我们切不可为后辈留下太多的遗憾。还有,景点开发的建筑材料也要尽可能使用环保产品,注意各种资源的节约。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各级政府在大力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的旅游业时,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负有主要责任,因此要把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合理利用、有效保护落实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实践中,成为检验当地旅游业成绩得失的主要指标。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一个生态系统处在自然状态下,有较强的自我恢复能力,一旦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人的影响便削弱了这种能力,所以要进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旅游开发与保护离不开政府主导,所以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旅游开发的管理,特别是那些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景区,更要加强监督。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措施,并要付诸实际行动中,体现在每个具体项目和运行环节上。管理者自身要坚持带头遵守,同时,要不断建立健全游客在旅游中应遵守的规范,使其有章可循。促其旅游行为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以有利于环境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和文化保护。

五、加强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保护意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景点进行考察时,都是把有没有保护措施,有没有公众参与保护的意识放在首位。应加强开展全社会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宣传与教育,加强科普工作,加强对游客在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旅游,其内涵博大精深,上包括天文,下包括地理;前浓缩历史,后展现未来。既是我们丰富的教科书,又是培养我们情操和体魄的广阔天地。由于旅游者文化层次不同,欣赏品位各异。要使每一旅游者,在每一次旅游中都有健康的收获,当然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作为旅游的管理者必须先提高自身素质。要站在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高度,用科学发展观去引领各界人士认识旅游的内涵,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启发大家,自觉地把旅游和保护密切相连,提高旅游者、旅游管理者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逐步形成文明旅游、科学旅游、健康旅游的社会氛围。超级秘书网

六、推出生态旅游产品,提倡绿色环保游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第3篇

1巴蜀民族地区概况

巴蜀是即指今天的重庆市(简称渝)和四川省(简称蜀或川)。在历史上,古巴蜀文化既有悠久而独立的始源,又与周边地域文化有密切的交流与融会,从秦汉时起,几次移民高潮带来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的交汇,遂使巴蜀成为一个兼容交汇型的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特殊文化区。巴蜀民族地区是指四川和重庆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主要包括彝族、藏族、羌族、土家族、苗族等14个少数民族。四川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集中在三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和两市(乐山市和绵阳市),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包括1个县级市、4个民族自治县和46个县,共计51个县(市)以及106个民族乡,总面积占四川省总面积的62.05%;重庆是全国四个直辖市中唯一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直辖市,少数民族大部分都集中聚居在渝、湘、鄂、黔四省交接处的渝东南地区,包括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和石柱县在内的5个民族自治县,民族自治县的地区面积占总面积的20.55%。

2巴蜀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地域类型

体育文化是有关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包括诸如语言和符号、规则和制度、知识和技术、行为、价值、体育观念、体育精神和体育设施以及为体育服务的配套设施等许多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素。不同民族在历史上的生存区域、生存环境、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文化积累等的不同,导致体育文化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这就是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差异性。

2.1巴蜀民族体育文化的发生学类型发生学类型就是从影响民族体育文化发生、发展的角度对巴蜀民族体育文化进行分类。发生学分类的意义在于清晰表达民族体育文化与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表明,巴蜀民族体育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和生产、军事、民俗、文化崇拜、文化生活等因素有关。因此,根据不完全资料统计,巴蜀民族体育文化可以划分为5个发生学类型

2.2巴蜀民族体育文化的运动特征类型参与者和表演者是巴蜀民族体育文化的展示主体。根据参与者的类型、数量、场地环境特征和活动时间等因素,把巴蜀民族体育文化划分两个大类、11个亚类(见表2)。表演竞技型体育文化具备的要素包括专门性的表演者、专门性的表演场地、特定的表演时间、特定的规则和专门的组织机构等。论文格式表演竞技型体育文化的每个亚类都有专门排练的体育项目系列。大众参与娱乐型体育文化是巴蜀地区流行的普及项目,他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专门训练,文化展示不受时间、地点限制,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都可以是参与者与表演者。

2.3巴蜀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尺度类型研究表明,不同的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域,通过相互交流,民族体育文化相互传播与渗透;同一民族生活在不同地域,民族体育要发生异化。传播与渗透是形成共性民族体育的动力,异化是个性体育文化的推进器。按照地域尺度的大小,我们把巴蜀少数民族共同拥有的体育文化称为广域性民族体育文化,把几个少数民族拥有的体育文化称为局域性民族体育文化,把盛行于某个特定少数民族的体育文化称为独有性民族体育文化

2.4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旅游者体验类型民族体育文化作为一种旅游吸引要素,对于异地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不同旅游者有不同的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有不同的旅游体验需要。从旅游者体验的角度,可以划分为娱乐体验型、强身健体型、猎奇求知型。娱乐体验型是指民族节日期间举行的各类民族体育活动(包括民族歌舞表演),如跳庄锅、荡秋千、龙灯舞、摆手舞、芦笙舞等;强身健体型是指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龙舟赛、爬杆、踢毽子、蹲斗、摔跤、踢毽子、跳火绳、赛耗牛、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和跑马拾哈达等;猎奇求知型是指不同民族的民俗体育项目(包括民族宗教活动,民俗礼仪活动等),如神舞、咒舞、转山、宗教朝圣、赶秋等。

3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的地域分区

根据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分布现状,依据民族自治行政区域的完整性、地域的联片性,把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划分为藏羌民族体育文化区、甘孜藏族民族体育文化区、凉山彝族民族体育文化区、盆南苗族民族体育文化区、盆东南土家族苗族民族体育文化区。

3.1藏羌民族体育文化区藏羌民族体育文化区是指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绵刚市的北川和平武等地域,辖马尔康、阿坝、红原、若尔盖等15县,215个乡,29个镇,藏族、羌族人口占60%以上。区域以藏族、羌族民族体育文化为主体,节日体育文化资源丰富,羌历新年,九寨沟扎如寺的麻孜会、黄龙寺的黄龙庙会、大小金川与马尔康暨理县嘉绒藏族的若木纽节(看花节)、九寨沟的国际旅游节及转山节等最具代表性,马术、羌族的推杆、荡秋千等体育文化活动丰富,其中跳锅庄、阿坝北部藏族的神舞、平武与九寨沟白马藏族的咒舞,羌族的沙朗舞、羌族摔跤最具特色。

3.2甘孜藏族民族体育文化区甘孜藏族体育文化区辖18个县,325个乡(镇),民族构成以藏族为主,还有汉族、彝族、回族、羌族、纳西族等,其中藏族占78.4%,总面积占四川省面积的1/3。甘孜藏族体育文化区以丹巴嘉绒藏族、跑马山—康巴藏族为主体,跑马山和折多河畔是甘孜藏区民族体育活动的汇集地域。人们先到寺庙里燃香祈祷,焚烧纸钱。然后转山祭神,祈求神灵保佑。转山后,支起帐篷进行野餐、演藏戏、唱民间歌谣、跳锅庄舞、弦子舞,骑手们还进行跑马射箭比赛。流传在甘孜州民间的舞蹈有锅庄、弦子、热巴、踢踏、学羌以及民间祀舞、寺院神舞等,其中康定锅庄、跑马射箭与摔跤很有特色。

3.3凉山彝族民族体育文化区凉山彝族体育文化区包括凉山17个县(市)和乐山的峨边彝族自治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包括汉族、彝族、藏族、回族、纳西族、摩梭族、傈僳族、苗族、蒙古族等25个民族,其中彝族占总人口的42.7%。昭觉县彝族人口最多,彝族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有摔跤、磨秋、蹲斗、舞铃铛、玩场和跳火绳等,其中摔跤、火把节的跳火绳最具特色。

3.4盆南苗族体育文化区盆南苗族体育文化区是宜宾、泸州市、古蔺、叙永、兴文、珙县、筠连等县区,主要民族体育文化节日有踩山节、赶秋节等。传统体育项目精细、雅致,场面优美,隆重的武术表演多有芦笙助兴,还有转秋千、斗牛、斗马、上刀梯、等多种项目,其中打花棍、秋千等曾多次被列为民运会等大型活动

中的表演项目,最具民族体育项目特色。

3.5盆东南土家族、苗族民族体育文化区盆东南土家族、苗族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区包括重庆的黔江区、彭水县、酉阳县、秀山县和石柱县,聚居着包括土家族、苗族、蒙古族、侗族、仡佬族、回族、满族等在内的多个少数民族,其中土家族和苗族是主要的少数民族。主要的民族体育项目有蹴球、陀螺、竹铃球、脚马球等。其中龙舟竞渡、土家族武术、黔江地区秀山土家族自治县的花灯(跳花灯、耍花灯、花灯戏)、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的摆手舞最具代表性。

4巴蜀少数民族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4.1建立巴蜀民族体育文化指导中心,提升“三个意识”,推进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三个意识”是指民族体育文化意识、民族体育资源意识和民族体育服务意识。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基础是民族体育资源,高品位民族体育旅游依托的民族体育资源必须有文化内涵,体育旅游者进入民族地区可能性的大小受制于少数民族人民的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所以提升民族地区人民的“三个意识”是影响巴蜀民族体育旅游的重要因素。教育、培训与指导是提升“三个意识”的重要途径,建立政府主导型的巴蜀民族体育文化指导中心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分级指导中心可以依托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三级设立,开展分级分类指导,重点突出各民族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的民族体育文化特色,发挥民族体育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4.2竞技型民族体育、参与娱乐型民族体育的发展是推进巴蜀民族体育旅游的两条渠道体育旅游者可以是竞技型民族体育运动会的组织者、运动员、服务人员,更多的应该是民族体育运动会的观众。竞技项目的新颖性、运动员的知名度论文格式与竞技水平是影响观众数量的关键因素,所以,要发展巴蜀民族体育旅游,必须有特色性的民族体育竞技项目,进而发展竞技型民族体育。以民族节日为依托的体育旅游,旅游者既是观众,又可能是参与者。参与性、娱乐性越强,对旅游者越有吸引力,越容易把节日体育活动推向高潮。所以,加强参与娱乐型民族体育的发展,开发地方性、民族性很强的民族体育表演项目,特别是节奏明快、动作简练的观赏性与可参与性并重的项目,再配合适当的游客参与娱乐的指导机制,是发展巴蜀民族体育旅游的又一条渠道。

参考文献:

[1]徐箐.论体育文化[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2,17(2):9~11.

[2]JingMing,TongYing.AStudyOfCommonofTraditionalPhysicalCul-tureforBashuMinorityNationalities[J].JournalofSouthwestChinaNornalUniversity(NaturalScience),2005,26(5):571~577.

[3]马辉,方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探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6(6):106~110.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第4篇

永顺县地处大湘西的中心位置,北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毗邻,南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相接,总面积3810km2,人口48.3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36.5万,占总人口的73.6%,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同时也是湘西自治州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开发潜力很大。200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00万元,占全县GDP的6%。这说明永顺县的旅游业虽然拥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其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极不相称,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现有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不强,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1永顺县旅游资源的整体特征分析

1.1类型多样且数量丰富永顺县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貌景观、水域景观和生物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不仅有数量众多、规模不等和各具特色的河流、瀑布、石林、温泉等景观,还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自然景观:河流(猛洞河、司河、酉水)、山峦(福石山、紫金山等)、瀑布(哈呢宫瀑布、落水坑瀑布等)、名泉(不二门温泉、间歇泉等)、峡谷(龙头峡、二门峡、鸳鸯峡等)、溶洞(大龙洞、小龙洞等)、石林(不二门观音岩石、八阵图石林等)、森林(小溪原始次森林等)。永顺县不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其人文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境内拥有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遗物和浓郁的土家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据不二门出土的文物考证,商周时期就有土家族先民在永顺县境内生息劳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土司政权长达800多年的统治期间,该地区相对稳定,使得土家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得以较好地保存。1.2品位较高且价值突出(1)猛洞河部级风景名胜区。其总面积255km2,包括王村景区、“老司城”景区、平湖景区、司河景区、海螺景区等。猛洞河漂流,被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誉为“天下第一漂”;千年古镇“芙蓉镇”,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厚,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的青石板街和土家族民居,因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电影《芙蓉镇》而闻名;“溪州铜柱”,建立于后晋天福五年,镌刻有楚王马希范与土王彭士愁订立的盟约,被誉为第一部成形物化的民族地区的自治法典,是研究中国土家族论文格式历史、军事、政治及文化的活化石;“老司城”,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800年土司政权时期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保存较好的有祖师殿、土司祠、古墓群、古城墙等,已被列入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小溪部级自然保护区。以“中南十三省免遭第四世纪冰川侵蚀而唯一幸存的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森林”而著名,有珙桐、红豆杉、伯乐树等部级重点保护植物43种,有云豹、苏门羚、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8种,被誉为“天然的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3)塔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六军团设立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等在此战斗过,具有较高的革命活动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1.3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永顺县的旅游资源广泛地分布在境内的王村镇、龙寨镇、塔卧镇、灵溪镇、西岔乡、小溪乡、麻岔乡等地。其分布还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即以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为载体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包括猛洞河漂流、“老司城”、不二门石林、王村古镇、溪州铜柱、二门峡、鸳鸯峡、司河、小龙洞、小溪原始次森林等。

2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开发现状永顺县旅游资源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猛洞河漂流、猛洞河平湖游、王村古镇采风、不二门游园等旅游产品。猛洞河漂流推出以来深受游客的青睐,已被列为湖南省14个重点专项拳头产品之一,已成为永顺县旅游吸引力的核心;王村古镇已开发有青石板街和土家吊脚楼观光,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以石林、石刻、温泉而著名,现已开发了洗心池、观音岩古刹、八阵图、仙人洞、不二门温泉等景点;对革命老区塔卧、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小溪原始次森林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上还没有起步,旅游资源尚处于原始状态,未能形成旅游产品。2.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景区(点)开发不足。猛洞河等传统旅游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而新的景点开发跟不上,造成境内有“卖点(旅游点)”,却没有“卖线(旅游线)”的尴尬局面。从永顺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不难看出,目前永顺县的旅游产品仍旧是“一镇一漂”,即“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大部分游客到永顺都是冲着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而来,而猛洞河漂流加上青石板街观光不需花一天的时间,这样一来,游客在完成“一镇一漂”的游览项目后,只留下门票开销和一顿饭的开销便匆匆离开了永顺县,到了不可漂流的季节,猛洞河和“芙蓉镇”便要同坐“冷板凳”。此外,王村作为目前永顺县接待游客的中心,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且处于永顺县的边陲,旅游线路难以进入永顺县域内部。从不二门石林公园乘车到王村至少要1h,路况欠佳,可进入性不强。猛洞河上游的“老司城”品位高,开发潜力大,由于缺乏资金,目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难以发挥品牌的带动效应。(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深度不够。永顺县历史悠久,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个性突出,但目前除了王村古镇外,以“土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却很少。王村古镇作为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加上古朴的青石板街和特色鲜明的土家吊脚楼建筑,观赏性大大提高,但目前王村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对其制定科学、完整的旅游开发规划,保护力度不够,使王村古镇的本来面貌有所破坏。永顺县可供旅游开发的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较多,如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土家族的舞蹈、民歌、戏剧、音乐等民间艺术。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的开发,未能形成特色旅游产品。(3)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特色。旅游是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旅游购物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永顺县地处山区,天然生态绿色山货资源丰富,有中草药、茶叶以及大城市人难以品尝到的玉米棒、野菜、野果等。同时土家族的服饰、蜡染、织锦等工艺品极具特色,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目前由于资金不足,投资环境欠佳,造成引资不力,缺少专门从事土特产加工、开发的旅游企业,开发出的旅游商品极为有限,缺乏特色。只有“芙蓉镇”上有零星的购物点,不成规模,且购物气氛不佳。(4)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丰富、多样、专项、灵活的旅游产品。目前永顺县的旅游产品仍然是以观光型为主,如猛洞河观光、“芙蓉镇采风”,难以满足大多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需要,游客参与性不强,能上档次的旅游产品不多。超级秘书网

3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和对策

3.1战略思考(1)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开发战略。永顺县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只站在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角度思考,要树立“大资源”和“大旅游”的开发观念。一是要正确理解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以“漂流”为主线,并充分挖掘其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的内涵,打造“历史文化”辅线,如游“老司城”可结合“老司城”的历史、建筑等研究土家族的起源及发展;游王村古镇可以结合当地土家吊脚楼建筑及《芙蓉镇》的电影拍摄地,开展民俗风情游;游不二门石林公园,则可以结合公园的地质、温泉等开展地质考察和温泉度假游。这样一来,可弥补“猛洞河漂流”的后劲不足,增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吸引力。二是要突破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实现大区域资源共享。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能只盯在自己的旅游资源上,而要以张家界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为背景,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步入周边景区的阴影区,应主动与周边景区联合,化竞争为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旅游精品是旅游地特色的载体,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力量,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打得响的产品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上发展,没有“卖点”的地区永远成不了“热点”地区,发达旅游地的吸引力之所以持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奇特的旅游精品,旅游精品不仅包括旅游精品点,还包括旅游精品线、旅游精品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紧紧围绕旅游精品而设论文格式计。永顺县的“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的开发较早,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确实是永顺县的两张“王牌”,但从全国旅游的大环境中来看,其深层次的内涵明显的不足,个性不够突出,综合吸引力不够强,还没有达到旅游精品的标准。永顺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必须要有精品意识,以现有的旅游产品为基础,深度挖掘其内涵,使其个性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3)实施旅游市场战略。永顺县由于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在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融资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旅游开发方面,缺乏市场观念,没有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吸引境外资本、民间资本,争取国家投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使之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来,从而解决永顺县目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完善其主要功能,增加其辅助功能,吸引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争取更多的客源市场机会。三是大胆实施国家所有权、行业管理权与企业经营权三权分离,规范旅游行业管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以便解决政企不分、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3.2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对策(1)塑造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新格局。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是永顺县旅游的龙头,但目前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带动功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区内拥有“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两张王牌,但区内并没有形成旅游精品线。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加快对土司王故都“老司城”的开发和完善“芙蓉镇”这一王牌旅游产品,在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内构筑“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指猛洞河漂流、平湖游,“两翼”指猛洞河上游的“老司城”和下游的“芙蓉镇”,改变传统的“一镇一漂”的旅游格局,从而形成“老司城”—猛洞河—“芙蓉镇”黄金游览线,延长游客在永顺县停留的时间。(2)整合优化旅游产品。根据永顺县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大旅游”的基本开发思路,永顺县的旅游开发在空间上可整合一条以“世袭三十代的土司王朝,悠悠千年的神秘文化”为主题的土司文化专线。此旅游线的开发应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狠抓“老司城”的保护性开发,挖掘土司文化,以猛洞河为依托,加大对“老司城”的宣传,把“老司城”建成该旅游线的核心。其二,外引内联,大力开发小溪原始次森林探险、度假、猎奇旅游项目。小溪境内层峦叠嶂,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至今未遭人为破坏,空气新鲜,拥有众多的美味野果和飞禽走兽,适宜开发猎奇、探险、度假旅游产品。但这些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加大其开发力度,可采用“外引内联”的方式。(3)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活动,只有建立和完善吃、住、行、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特色旅游商品是旅游地吸引力的构成部分,能给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永顺县拥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独特的土家族工艺美术品,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优势突出。笔者认为,永顺应在现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拓宽旅游商品的范围,以特色突出和制作精美为开发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品。一是加快土家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括土家族服饰工艺品,如“土家织锦”“土家蜡染”“挑花”“土家刺绣”等;土家族标识品,如“溪州铜柱模型”“土家吊脚楼模型”“土家小背篓”等;土家食品,如原汁原味的土家腊肉、酸鱼、苞谷烧酒、山野菜等。二是以绿色农业为平台,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如以永顺黄牛为依托,开发特色牛肉食品系列,以优质猕猴桃为原料,开发猕猴桃果汁果酒等。(4)深化土家文化主题。永顺县历史源远流长,土家族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就为永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永顺县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萧卓夫.溪州名胜拾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47-153.

旅游开发论文范文第5篇

永顺县地处大湘西的中心位置,北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毗邻,南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古城相接,总面积3810km2,人口48.3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36.5万,占总人口的73.6%,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贫困县,同时也是湘西自治州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奇特,开发潜力很大。2002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2.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00万元,占全县GDP的6%。这说明永顺县的旅游业虽然拥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其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极不相称,旅游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笔者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其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不够,现有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不强,从而不能很好地发挥旅游的经济带动作用。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初步分析和探讨。

1永顺县旅游资源的整体特征分析

1.1类型多样且数量丰富永顺县地处中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以岩溶地貌为主,地貌景观、水域景观和生物景观等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不仅有数量众多、规模不等和各具特色的河流、瀑布、石林、温泉等景观,还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具体而言主要有如下自然景观:河流(猛洞河、司河、酉水)、山峦(福石山、紫金山等)、瀑布(哈呢宫瀑布、落水坑瀑布等)、名泉(不二门温泉、间歇泉等)、峡谷(龙头峡、二门峡、鸳鸯峡等)、溶洞(大龙洞、小龙洞等)、石林(不二门观音岩石、八阵图石林等)、森林(小溪原始次森林等)。永顺县不仅自然旅游资源丰富,其人文旅游资源也多姿多彩。境内拥有保存完好的历史遗迹、遗物和浓郁的土家族文化和民俗风情。据不二门出土的文物考证,商周时期就有土家族先民在永顺县境内生息劳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土家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特别是在土司政权长达800多年的统治期间,该地区相对稳定,使得土家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得以较好地保存。

1.2品位较高且价值突出(1)猛洞河部级风景名胜区。其总面积255km2,包括王村景区、“老司城”景区、平湖景区、司河景区、海螺景区等。猛洞河漂流,被著名社会活动家费孝通誉为“天下第一漂”;千年古镇“芙蓉镇”,历史悠久,民族特色浓厚,现保存有明清时期的青石板街和土家族民居,因著名导演谢晋拍摄电影《芙蓉镇》而闻名;“溪州铜柱”,建立于后晋天福五年,镌刻有楚王马希范与土王彭士愁订立的盟约,被誉为第一部成形物化的民族地区的自治法典,是研究中国土家族论文格式历史、军事、政治及文化的活化石;“老司城”,建于南宋绍兴年间,是800年土司政权时期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保存较好的有祖师殿、土司祠、古墓群、古城墙等,已被列入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小溪部级自然保护区。以“中南十三省免遭第四世纪冰川侵蚀而唯一幸存的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原始次森林”而著名,有珙桐、红豆杉、伯乐树等部级重点保护植物43种,有云豹、苏门羚、穿山甲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68种,被誉为“天然的基因库”,具有极高的科考价值。(3)塔卧“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卧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六军团设立的湘鄂川黔边区省委、省革委会、省军区所在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任弼时等在此战斗过,具有较高的革命活动研究价值和教育意义。1.3分布广泛且相对集中永顺县的旅游资源广泛地分布在境内的王村镇、龙寨镇、塔卧镇、灵溪镇、西岔乡、小溪乡、麻岔乡等地。其分布还呈现相对集中的特点,即以猛洞河风景名胜区为载体的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集中,主要包括猛洞河漂流、“老司城”、不二门石林、王村古镇、溪州铜柱、二门峡、鸳鸯峡、司河、小龙洞、小溪原始次森林等。

2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开发现状永顺县旅游资源经过20多年的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猛洞河漂流、猛洞河平湖游、王村古镇采风、不二门游园等旅游产品。猛洞河漂流推出以来深受游客的青睐,已被列为湖南省14个重点专项拳头产品之一,已成为永顺县旅游吸引力的核心;王村古镇已开发有青石板街和土家吊脚楼观光,成为游客的必游之地;不二门国家森林公园,以石林、石刻、温泉而著名,现已开发了洗心池、观音岩古刹、八阵图、仙人洞、不二门温泉等景点;对革命老区塔卧、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小溪原始次森林等旅游资源的开发基本上还没有起步,旅游资源尚处于原始状态,未能形成旅游产品。

2.2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1)景区(点)开发不足。猛洞河等传统旅游产品已经进入成熟期,而新的景点开发跟不上,造成境内有“卖点(旅游点)”,却没有“卖线(旅游线)”的尴尬局面。从永顺县旅游资源的开发现状不难看出,目前永顺县的旅游产品仍旧是“一镇一漂”,即“芙蓉镇”和猛洞河漂流,大部分游客到永顺都是冲着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而来,而猛洞河漂流加上青石板街观光不需花一天的时间,这样一来,游客在完成“一镇一漂”的游览项目后,只留下门票开销和一顿饭的开销便匆匆离开了永顺县,到了不可漂流的季节,猛洞河和“芙蓉镇”便要同坐“冷板凳”。此外,王村作为目前永顺县接待游客的中心,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且处于永顺县的边陲,旅游线路难以进入永顺县域内部。从不二门石林公园乘车到王村至少要1h,路况欠佳,可进入性不强。猛洞河上游的“老司城”品位高,开发潜力大,由于缺乏资金,目前还处于原始状态。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难以发挥品牌的带动效应。(2)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文化旅游产品挖掘深度不够。永顺县历史悠久,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且个性突出,但目前除了王村古镇外,以“土家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却很少。王村古镇作为电影《芙蓉镇》的拍摄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再加上古朴的青石板街和特色鲜明的土家吊脚楼建筑,观赏性大大提高,但目前王村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对其制定科学、完整的旅游开发规划,保护力度不够,使王村古镇的本来面貌有所破坏。永顺县可供旅游开发的土家族文化旅游资源较多,如土司王故都“老司城”,土家族的舞蹈、民歌、戏剧、音乐等民间艺术。但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的开发,未能形成特色旅游产品。(3)

旅游商品开发力度不够,缺乏特色。旅游是集吃、住、行、娱、购、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旅游购物推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永顺县地处山区,天然生态绿色山货资源丰富,有中草药、茶叶以及大城市人难以品尝到的玉米棒、野菜、野果等。同时土家族的服饰、蜡染、织锦等工艺品极具特色,对游客有较强的吸引力。但目前由于资金不足,投资环境欠佳,造成引资不力,缺少专门从事土特产加工、开发的旅游企业,开发出的旅游商品极为有限,缺乏特色。只有“芙蓉镇”上有零星的购物点,不成规模,且购物气氛不佳。(4)旅游产品单一,缺乏丰富、多样、专项、灵活的旅游产品。目前永顺县的旅游产品仍然是以观光型为主,如猛洞河观光、“芙蓉镇采风”,难以满足大多旅游者休闲度假的需要,游客参与性不强,能上档次的旅游产品不多。

3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战略和对策

3.1战略思考(1)实施“大旅游、大市场、大发展”的开发战略。永顺县旅游资源开发不能只站在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角度思考,要树立“大资源”和“大旅游”的开发观念。一是要正确理解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应以“漂流”为主线,并充分挖掘其历史遗迹、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的内涵,打造“历史文化”辅线,如游“老司城”可结合“老司城”的历史、建筑等研究土家族的起源及发展;游王村古镇可以结合当地土家吊脚楼建筑及《芙蓉镇》的电影拍摄地,开展民俗风情游;游不二门石林公园,则可以结合公园的地质、温泉等开展地质考察和温泉度假游。这样一来,可弥补“猛洞河漂流”的后劲不足,增强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综合吸引力。二是要突破狭隘的地方主义观念,实现大区域资源共享。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不能只盯在自己的旅游资源上,而要以张家界及周边的旅游资源开发情况为背景,避免重复建设,防止步入周边景区的阴影区,应主动与周边景区联合,化竞争为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势互补。(2)实施旅游精品战略。旅游精品是旅游地特色的载体,是吸引游客的核心力量,当今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没有打得响的产品很难在市场上立足,更谈不上发展,没有“卖点”的地区永远成不了“热点”地区,发达旅游地的吸引力之所以持久不衰的主要原因是其拥有奇特的旅游精品,旅游精品不仅包括旅游精品点,还包括旅游精品线、旅游精品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紧紧围绕旅游精品而设论文格式计。永顺县的“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的开发较早,拥有一定的知名度,确实是永顺县的两张“王牌”,但从全国旅游的大环境中来看,其深层次的内涵明显的不足,个性不够突出,综合吸引力不够强,还没有达到旅游精品的标准。永顺县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必须要有精品意识,以现有的旅游产品为基础,深度挖掘其内涵,使其个性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3)实施旅游市场战略。永顺县由于经济文化长期落后,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在市场开放与管理方面、在运用市场配置资源和融资方面还有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旅游开发方面,缺乏市场观念,没有充分运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拓宽融资渠道,想方设法吸引境外资本、民间资本,争取国家投资和国有大中型企业投资,使之参与到景区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来,从而解决永顺县目前存在的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完善其主要功能,增加其辅助功能,吸引不同类型的旅游者,争取更多的客源市场机会。三是大胆实施国家所有权、行业管理权与企业经营权三权分离,规范旅游行业管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以便解决政企不分、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超级秘书网

3.2永顺县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的对策(1)塑造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旅游发展新格局。猛洞河风景名胜区是永顺县旅游的龙头,但目前猛洞河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带动功能并没有得到较好的发挥,区内拥有“猛洞河漂流”和“芙蓉镇”两张王牌,但区内并没有形成旅游精品线。笔者认为当务之急应加快对土司王故都“老司城”的开发和完善“芙蓉镇”这一王牌旅游产品,在猛洞河风景名胜区内构筑“一体两翼”的格局。“一体”指猛洞河漂流、平湖游,“两翼”指猛洞河上游的“老司城”和下游的“芙蓉镇”,改变传统的“一镇一漂”的旅游格局,从而形成“老司城”—猛洞河—“芙蓉镇”黄金游览线,延长游客在永顺县停留的时间。(2)整合优化旅游产品。根据永顺县自身旅游资源的特色及“大旅游”的基本开发思路,永顺县的旅游开发在空间上可整合一条以“世袭三十代的土司王朝,悠悠千年的神秘文化”为主题的土司文化专线。此旅游线的开发应抓好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狠抓“老司城”的保护性开发,挖掘土司文化,以猛洞河为依托,加大对“老司城”的宣传,把“老司城”建成该旅游线的核心。其二,外引内联,大力开发小溪原始次森林探险、度假、猎奇旅游项目。小溪境内层峦叠嶂,山高林密,森林植被至今未遭人为破坏,空气新鲜,拥有众多的美味野果和飞禽走兽,适宜开发猎奇、探险、度假旅游产品。但这些项目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为加大其开发力度,可采用“外引内联”的方式。(3)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是一项综合性的消费活动,只有建立和完善吃、住、行、游、娱、购的配套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特色旅游商品是旅游地吸引力的构成部分,能给旅游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永顺县拥有丰富的绿色农产品和独特的土家族工艺美术品,旅游商品开发潜力大,优势突出。笔者认为,永顺应在现有旅游商品的基础上,拓宽旅游商品的范围,以特色突出和制作精美为开发原则,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产品。一是加快土家族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包括土家族服饰工艺品,如“土家织锦”“土家蜡染”“挑花”“土家刺绣”等;土家族标识品,如“溪州铜柱模型”“土家吊脚楼模型”“土家小背篓”等;土家食品,如原汁原味的土家腊肉、酸鱼、苞谷烧酒、山野菜等。二是以绿色农业为平台,积极开发特色旅游农产品,如以永顺黄牛为依托,开发特色牛肉食品系列,以优质猕猴桃为原料,开发猕猴桃果汁果酒等。(4)深化土家文化主题。永顺县历史源远流长,土家族文化博大精深,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这就为永顺文化旅游的开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也是永顺县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萧卓夫.溪州名胜拾萃[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7:147-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