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伦理学教学探析

医学伦理学教学探析

1基本模式:两块教学内容、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多数医学院校的医学伦理学教学不适合完全采用或过度吹捧纯粹的案例教学和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PBL),原因有二:首先,中国的医学生没有像很多西方国家的医学生一样,在进入医学院校(medicalschoo1)之前已经读过四年普通大学(college),所以缺少进行案例教学和PBL教学所需的知识前提,尤其是像医学伦理学这样的人文学科的学习,首先需要的是理论准备和知识拓展,缺乏理论背景的案例分析和讨论是盲目的;其次,案例教学尤其是PBL教学对学生人数和师资力量有比较高的要求,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招形式下,多数医学院校施行大班授课,学生与教师数量之比不能满足全程PBL教学。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我们探索出一种相对比较适应目前学科建制、学生情况、师资力量等情况的教学模式,即:两块教学内容、三种主要教学方法、多种教学手段。

1.1两块教学内容:理论部分及专题部分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人的行为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相关的知识,并且认为“德行是可教的”,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恩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1]。伦理学理论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确立个人价值观的指引和标杆,理论学习和探索可以使学生从案设计上要兼顾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与践行医生职业道德的能力测试,其中践行医生职业道德的能力测试放在本科教育第五年进行,与临床实践挂钩,进而指导医学生的临床实践。

2教学方法改革

来自全国多所医科院校的一线教师与参会代表分享了各自高校医学伦理学教学方法改革的经验和体会,引发了与会者的兴趣和热烈的讨论。北京大学李本富教授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两点要求:第一,医学伦理学教育要注重多层次、不同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在校教育、毕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三个阶段的不同特点设置医学伦理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关注医学伦理学教育的实效性。第二,将医疗卫生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医学伦理学教育相结合。中山大学吴素香副教授介绍了该校开展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的经验和体会。聘请医学专家讲授临床诊疗伦理,以及学生分组实践的实践教学环节,既提升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人文关怀的意识和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社会沟通、社会实践和创新的能力。开展实践教学的体会是实践教学必须制度化;必须与临床医生建立同盟;必须克服自身的惰性。南方医科大学雷锦程教授以“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和案例教学的功能”为题做主题发言。雷锦程教授主张医学伦理学教学只能达到启蒙目的,为医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修炼提供启蒙。并将医学伦理学教学目的总结为三点:(1)唤醒医学生的伦理意识;(2)训练医学生的伦理分析和伦理决策能力;(3)培养医学生的伦理情怀与职业精神。同时,介绍了案例教学的课堂设计环节,以及案例教学中重点难点问题。四川大学李琰博士介绍了该校以科研伦理作为推动医学伦理学教学的切人点,培养医学生科学思维和伦理意识的教学改革。山西大学邓蕊副教授在提交的论文中介绍了医学伦理学三阶段教学模式:(1)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即大学一年级,设置4学时~6学时伦理学课程。侧重为医学新生分析医学职业理想,树立“无德不从医”思想,教学内容为讲授基本的伦理学理论;(2)临床医学教育阶段,即大学三年级,设置2o学时左右伦理学课程。侧重让学生掌握医学伦理学原则和规范,帮助学生学会用伦理学的理论原则分析医疗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3)临床见习阶段,以问题、专题教学为主,让学生掌握医务人员的医德规范,学会用医学伦理学的理论进行临床医疗决策。昆明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张瑞宏教授探讨了医学伦理学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问题。问题根源于道德说教不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单一的课程模式不能发挥道德教育的作用。实现道德教育的实效性需要改变观念,师生互动,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可能途径包括深化理论、尽早接触临床、开放的结论。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廖绮霞介绍了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结合医学伦理学实践教学开展医学伦理查房的经验与体会。

3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是促进医学伦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广东省委党校吴灿新教授从普通伦理学的视角归纳了一般伦理学教材的三种范式:(1)以罗国杰教授为代表的,基于社会道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道德实践相结合的范式;(2)以廖申白教授为代表的,基于个体道德、以美德伦理为框架的范式;(3)以王海明教授为代表的,将社会道德和个体道德相结合、元伦理学、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相结合的范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医学伦理学教材和教学的五个问题:教材的范式是研究型的,还是教学型的?教材是以社会道德为主,还是个体道德为主?医学道德是研究医学关系,还是医德关系?教学是重原理,还是重实践?医学伦理与医学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广州医学院陈化副教授通过对比十五种国家规划教材,发现现行版本的医学伦理学教材在医学伦理学基本原则、医患关系和预防医学伦理等多个领域存在教学内容的设定和程度上不统一的问题。进而指出,为了实现教考统一,医学伦理学教材有必要在某些基本问题上达成共识,从而使考试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和人才培养的目的。《医学与哲学》杂志常务副主编赵明杰教授点评了现行诸版本医学伦理学教材存在的三大问题:(1)内容雷同;(2)目的性不强;(3)重知识传授缺能力培养。《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李恩昌教授在发言中重申了医学伦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都要兼顾其特点才能促进该学科的良好发展。

4课程建设

在课程建设方面,广州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孙晓生教授在发言中转述了两位院士的担忧:不担心医生的医术,却担心医生的医德。指出医学教育中不能只关注医学的自然属性,还要关注医学的社会属性。为医学伦理学课程建设提出了三点建议:(1)弘扬医德精神;(2)借鉴西方先进的教育方法和理念;(3)建设适合自身的人文素质的培养体系。山东大学医学伦理学研究所副所长曹永福副教授从山东大学医学伦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和体会出发,回答了课程建设的四个基本问题。第一,医学伦理学的课程性质是医学专业基础课;第二,课程目的是培养医学生职业品德修养的理性开端;第三,以“课程目的一课程大纲一课程内容”的逻辑确定课程大纲和课程内容;第四,在教学和教育方法上可以采取PBL、角色扮演、课堂讨论、“双向”教学、案例讨论、网络教学等方法。第二军医大学张晨教授做了题为“第二军医大学医学伦理学学科建设体会”的主题发言。介绍了第二军医大学从军队医德学到军医伦理学再到军事医学伦理学的理论研究、依托教学基地开展临床教学实践,以及问题讨论和人文讲座同行的学科建设经验。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刘俊荣教授在大会总结发言中指出,医学伦理学考试和教学都是手段,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德性和能力的人。同时,他强调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内在的一致性,并表示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愿意为全国医学伦理学大纲的制订做一些服务性工作。最后,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李义庭教授作了重要讲话,并对会议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希望与会者根据会议内容和精神提出制订医学伦理学教学大纲的具体意见和建议,通过不同渠道上报教育部,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工作。本次研讨会作为一个交流平台,集国家医师资格考试中心的领导、医学伦理学领域的专家和教学一线的教师于一堂,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中的主要问题展开了富有成果的研讨,必将对医学伦理学教育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