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院校在校残疾大学生心理探究

医学院校在校残疾大学生心理探究

【内容摘要】目的:了解在校残疾大学生心理状况、校园生活情况。分析残疾大学生心理和校园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为残疾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提供建设性方案。方法:在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南阳医专)在校残疾大学生中采用调查问卷及追踪访问形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南阳医专在校残疾大学生心理和校园生活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校园生活行动不便、对就业前景比较悲观等。建议:学校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无障碍通道,学校和社会应加强残疾大学生这一就业弱势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提供足够的就业保障等。

【关键词】残疾大学生;心理状况;校园生活状况

河南省大部分残疾学生高考升学的目标院校是医学类高校,而南阳医专作为河南省为数不多的医学类高校,截至2020年6月底为止共有84名残疾大学生在校学习。为了解残疾大学生的心理和校园生活状况,对学校的67名残疾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其余17名残疾大学生进行追踪访问。调查涵盖了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恋爱、心理状况以及对就业前景的认知等六方面。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校园中特殊人群的心理状况。

一、调查结果

(一)对大学校园生活的印象。调查中发现,很多残疾大学生对大学生活以及周围同学总体印象是好的,并怀有一颗感恩之心。他们在校园中积极生活、努力拼搏、与自身的缺陷做斗争,很少有怨天尤人。有30.6%的残疾大学生表示对学校生活感觉很好,有42.8%的同学表示良好,有26.1%的同学评价一般,基本上没有残疾同学认为校园生活不好或较差的。由此可见:南阳医专残疾大学生对大学生活还是比较适应,对目前生活状况较满意。通过追踪调查,残疾大学生对校园生活比较满意的原因与大多数残疾大学生入学以来抱着努力拼搏,奋发向上的心态有很大的关系。同时调查中显示南阳医专有66.6%残疾大学生校园生活中最大的不便是行动不便,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但这些困难在各班的志愿者以及残疾大学生同宿舍同学的默默帮助和照顾下,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解决。在校园中也能够目睹很多志愿者背着行动不便的残疾同学去上课、回宿舍,上楼、下楼,风雨中烈日中从没间断地为他们打饭、打水等。虽然大多数残疾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受到同学们诸多的照顾,但仍有4%的学生感受到了一些歧视。在对待学业上,有48%的残疾学生表示会乐观向上,一定顺利、优异的毕业,另有40%的表示会坚持完成学业。有12%持自暴自弃厌倦了学习、受够了歧视,对前途堪忧,对未来迷茫。残疾大学生在对自身残疾的态度上有60%的人觉得影响很小,只不过是日常生活的不便而已,不会影响人生发展,只要努力,梦想会实现。由此可见,大部分残疾学生生活态度积极,但是仍有一部分残疾学生心中有一些心结,有一些灰暗面。故这一部分同学心理上的问题,需要同学和教师除对他们进行适时的帮助外,还需要能够与这些同学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沟通,真正走到他们的内心深处,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进行适当的应激心理干预。

(二)生活中对教师与同学的印象。残疾学生对教师与同学的总体印象是好的。当残疾大学生向教师同学求助时,80.9%的残疾学生表示同学选择给予帮助,另外生活中也有很多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可见:残疾学生的内心也是丰富的,他们心存感激,对生活中的很多关爱感到幸福。在这方面上,南阳医专师生对残疾学生的关心照顾无微不至,为他们求学创造了便利条件。残疾学生心中也感受到了温暖,看到生活的希望,树起努力进取、顽强拼搏的信心。如在2019年新生开学典礼暨优秀表彰大会上,校长亲自搀扶一残疾大学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上台领奖,这一和谐的校园生活画面也构成南阳医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人际交往及态度。在人际交往方面,残疾大学生中40%选择了“由于自身的原因,不能参与同学们的活动,交往受到了一定限制,但有知心朋友”。可见他们非常想和正常人交朋友,但因为自身的原因和正常人之间交流有限。据深入了解发现残疾人交往面狭窄,如局限在残疾人之间,有一种惺惺相惜、同病相怜的感觉。因为他们始终在思想深处有一种自卑心理,但他们有强烈的与普通学生交往的意愿,希望能够通过真心地交流,彼此成为知心朋友,以了解普通学生对事物的观点、态度、看法,想更好地与同学融为一个大家庭。但残疾大学生与普通同学交往,有一些思想上顾虑,怕受到歧视的眼光,而且对自身残疾有着强烈的自卑感受,这种心理状况势必会影响残疾大学生与正常学生的交往,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日积月累可能会演变成一些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易抑郁、焦虑、愤怒等。这些微妙的心理变化也需要做有针对性心理干预的根本原因。

(四)课余生活及恋爱状况。对于大部分残疾学生,由于身体缺陷,他们课余生活大多拘泥于看书和学习。他们虽然有强烈的好奇心去了解精彩的世界,但由于自身原因,校外活动受限,故对校外的世界了解不多。调查显示:79.7%残疾学生选择课余时间手机上网、去学校电子阅览室上网或者图书馆内看书。9.5%左右的同学选择尚能进行的适当的体育活动。由此可见,虽然残疾给他们造成了很多不便,但他们的心态还是阳光的。另外,也对残疾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26.2%选择埋藏心中或暗示,20.2%害怕拒绝和嘲讽,并设法隐藏。另外有相当一部分残疾人回避这个问题,不愿揭开这个伤疤。对爱情,他们内心敏感含蓄,态度上显得不够积极和主动,主要问题有内心的自卑,怕自己爱情表白会更加受到别人歧视的目光,且很多同学表示对自己的就业前途不是十分乐观,不敢去考虑这样的问题。在这方面教师和同学应该正面引导残疾大学生,为他们树立生活信心,鼓励他们去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五)就业观。在现实社会中,残疾人就业率较低,就业比较艰难,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往往不考虑录用残疾人。据统计,现如今中国8000万残疾人中,只有不足1/3的残疾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生活,大多数残疾人依然需要家庭或亲友供给。尽管国家有规定:社会各类企事业、单位必须按一定比例录用残疾人,但由于残疾人身体状况原因,及社会劳动力供给充足,使得残疾人在求职就业的道路上,会遭遇到重重难关和阻力[1]。在调查中,南阳医专残疾学生大部分对未来就业也表明信心不足。问卷表明:20.2%的残疾学生选择经过他们和家人帮助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做到自立,自强。并且大约10.7%残疾学生还选择“通过招聘,双向选择,与正常学生勇敢的竞争的方式就业”。可以看出残疾大学生对未来就业不是太乐观。

二、相应结论及建议

通过对残疾大学生校园生活,人际交往,恋爱观念,就业观等方面调查,发现残疾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状况基本良好,主要原因是他们自强、自立,另外有很多同学友善帮助他们。但残疾对他们造成的不便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也影响他们内心深处的自卑、焦虑、愤怒等情绪。学校有必要增加残疾无障碍设施的同时,也应加强对残疾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应激心理疏导工作,并为其参与校园各类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一)增添校园内主要场所无障碍设施。残疾大学生由于行动不便,限制他们的交流活动。一方面他们内心丰富,不愿过多求助别人。另一方面他们愿意通过自身的努力在校园生活能够自理。所以有必要在教学楼、图书馆、餐厅等增加无障碍设施,给残疾大学生一个自尊的机会。

(二)进行心理干预。残疾大学生往往或多或少心理活动比较丰富。由于行动不便等自身缺陷,很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问题。此时,他们往往选择一个人默默承受,而不是选择交流。在他们内心总是有一种自卑心理。另外他们大多数都有一段挫折的经历,尤其是人为事故或原因造成的残疾人,受挫感非常严重,往日的春风得意,今日的狼狈,令他们无法忍受,只不过时间稍稍冲淡了昔日的不甘。因此学校需要开设残疾大学生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课程,设立心理咨询求助机构,通过心理知识传授和辅导,帮助残疾大学生能正确面对身体残疾,增强残疾大学生心理调节适应能力,使他们在遭遇一定困难时,能拥有一颗勇敢的心。直面不幸,勇敢地与自身残疾做斗争,坚强地生活,享受生命的快乐。

(三)为残疾人创造正常活动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虽然他们有自身不便,但残疾大学生愿意和正常学生打成一片的。学校应成立关爱残疾大学生的机构,应多组织一些社团活动,让残疾学生更多地与他人交流,促进残疾人提高自身能力,增强生活信心。

(四)加强就业指导。针对残疾大学生而开展一些就业指导,让他们对就业有理性的认识,对自己有合理的人生定位。使残疾大学生能够正视残疾,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学校需要帮助残疾大学生树立职业理想、有针对性地制定就业计划,教授残疾学生能利用自身所学习的医学专业知识与技能,解除病人的疾病痛苦,实现自我人生的理想。教育学生遇到困难时,能树立想方设法克服困难的观念。学校也应当有开拓残疾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强烈意识[2],善于“推销”残疾大学生就业,尽可能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为残疾大学生创造就业机会。

(五)帮助残疾大学生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国家制定有扶持残疾人就业的优惠政策,并提供小额信贷扶持残疾人创业,并提供残疾人创业结对扶持和减免税费政策。作为残疾大学生应积极利用这样的优势,综合自己掌握的一技之长,树立自主创业观念。学校就业部门也应该帮助残疾大学生创业,如孵化创业项目、提供技术资金等支持,助力残疾大学生走上自立创业之路。

作者:陈亚奇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