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新生适应性教育管理

新生适应性教育管理

摘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是教育界频频论及的课题,各高校都逐步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大学新生进入校园,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面对新的环境和学习任务,首要问题是如何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适应新环境。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因此,对新生进行适应性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关键词:大学新生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大学适应性教育进入高校的大学新生存在着一个转折过渡期,他们必须不断地适应大学新的环境、新的要求。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提高大学生随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有效的生存状态的过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环境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在高校中健康成长与成才,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内容:生活适应教育、学习适应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教育、心理适应教育和环境适应教育。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切实做好教育工作,帮助他们顺利地渡过适应期,尽快地完成角色转变,是高校学生管理教育工作者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一、生活适应教育由父母照顾到自我照顾,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处理日常事务。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可以与社会进行广泛接触,对社会现象更加了解,价值观的冲突更加激烈,也面临更多的诱惑和选择。新生刚刚离开父母羽翼的庇护下准备独立生活之际,开展自立、自强、自尊、自理教育和团结、友善、互帮、互助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为将来培养合格人才做好准备。对新生进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为将来发展奠定基础;还会保证宿舍、集体形成一致的、良好的作息制度、体育锻炼制度和学习风气,确保班集体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二、学习适应教育大学教学不同于高中阶段。高中阶段,有老师在学生身边关心、提醒,有父母的关怀和叮咛。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学习目的的多样性;学习内容的专业性、探索性;学习方式的全方位性;学习态度的自主性、自觉性。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大学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上完课除了安排答疑时间外一般很难见到踪影,因此学习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除了课堂学习,学生们更多的时间是在自习室、图书馆等地方度过,因此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对于新生来说更加重要。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为今后个人发展奠定基础。积极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通过不断调整,不断实践,掌握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关系到自己学习的优劣成败和今后的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树立终生学习的教育理念。三、人际关系适应教育学习掌握人际沟通技巧。大学是以集体生活为特征的,来自五湖四海、兴趣爱好各异、生活习惯不同的同学共同生活,难免产生矛盾,尤其对没有过住校经验的学生而言,这是不小的变化。大学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师的制约,交往的范围扩大,但是心理的闭锁性特点使得大学生相互之间的交往不如中学融洽,处理人际关系相对困难。同时,恋爱问题也提上议事日程。同学的恋爱以及自己面临的恋爱,使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复杂。需要把握交往机会,学习沟通技巧,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与他人交往。组织学生进行团体辅导,提高大学新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恋爱观,正确处理感情问题。学生只有在良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才能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愉快,乐于学习,激发其热爱学校,热爱人生的社会责任感,进而增强荣誉感、进取心。处理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对人宽,对己严,切忌以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不要过于计较别人能不能、会不会报答你。此外,要主动去做一些公共的工作,以增加同学们对你的好感,同学间的关系也就会融洽了。

四、心理适应教育进入大学,学生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角色转换。人的社会角色是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的,角色转变,相应的角色意识就应该跟着转变,因而,首先要求学生在心理意识上要做到角色的认可,做好这一步是学生完成大学心理适应期的重要环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学会发现自己的长处,适当降低自己的希望值,懂得低姿态进入的道理,是大学心理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配合学院心理咨询室,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档案,开展以“适应大学新生活”为主题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或有其他特殊困难的新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心理异常学生个案,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之中。五、环境适应教育第一、适应新的参照环境。新生朋友闯过“黑色的七月”,他们都是高考中的优胜者、时代的骄傲。强中自有强中手,进入大学后,参照环境发生变化。无论是参照物和参照条件都发展了聚变。比较团体由中学的几百人、上千人扩大到几千人、上万人,在这样“强手如林”的范围内比较,自身位置肯定会发生变化。“参照条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还包括组织能力、心理能力、社交能力、个人修养、人格魅力等。这就带来了自我认知与评价问题,即如何在新的集体中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正确定位。第二、适应新的管理环境。管理环境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教学管理制度、就业制度、管理制度等方面。尤其在管理方法上,大学对学生的管理不如中学严格,通过指导、组织开展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第三、适应新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它是一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环境,精神氛围,弥散于师生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集中体现在校风、班风和学风上。一般来说,优越的科研条件,雄厚的师资队伍,周密的教学环节,勤奋的学习风气,丰富的文体活动,多样的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所以,大学新生要尽快适应大学的文化环境,从我做起,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增添光彩。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整个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与否直接决定着学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将来的发展,良好的新生适应性教育是整个大学生教育与管理良性循环的开始,做好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会在整个高校教育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参考文献:[1]汪国琴.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的探索.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5年11期[2]郭淑华.大学新生适应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轻工教育.2006年03期[3]王晓莹.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