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管理校企共建实训平台研究

物流管理校企共建实训平台研究

摘要: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流通加工、货代、信息等的复合型产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本文主要介绍了建设现代物流公共实训平台的必要性,提出了建设思路,规划了具体目标,量化了孵化成果。对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活力、优化城市投资环境、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关键词:物流管理;实训平台;共享

1.建设的必要性

1.1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徐州市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发展活力的需要。围绕徐州市委、市政府打造“一中心一基地一高地”的战略部署,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推进徐州市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创新发展交通载体支撑型、产业发展联动型、园区平台集聚型、双向开放促进型物流模式,重点构建三大物流体系,打通五大物流通道,实施六大物流工程,加快打造立足徐州、融合淮海、服务全国、联通海外的区域性多式联运中心、部级综合物流枢纽和“一带一路”核心物流节点城市。

1.2是深化物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优秀物流人才发展的需要。立足服务徐州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优秀物流管理及技能人才,推行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打造徐州市现代特色物流,迫切需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实训平台。

1.3建设优质示范校,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的需要。校企共建实训平台,建立健全“四合作”(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共同育人机制,推进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实施,使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建设优质示范校,提高物流产业所需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社会能力。

2.建设基础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办于1964年,现有九里校区和大学科技园暨淮海文化科技产业园两个校区,占地1100亩。学校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服务发展为宗旨、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培养“有德有能有技有为”的杰出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确定了“立足徐州,面向江苏、长三角和淮海经济区,辐射全国,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服务面向;探索了“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和文化引领”的发展原则;形成了“德技并重、产教融合、实境育人”的办学特色,先后荣获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

3.建设目标与思路

3.1建设目标。(1)建成一个国内一流的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平台集教学实训、社会培训、产品生产、技能鉴定、科技研发、技能竞赛等功能于一体,服务商贸物流产业,助力现代物流实训平台转型升级,达到国内一流水平。(2)探索“五位一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现代物流实训平台建设成为一个产教深度融合、共享共融,集教学、竞赛、服务、鉴定、研究“五位一体”的部级物流技术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实现“职业教育”“实训实习”“产业服务”深度联动融合。建成后的实训基地将成为徐州乃至苏北地区专业的物流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咨询服务及培训、区域产业技术服务、物流人才输送的部级示范基地。(3)建成一支服务徐州区域物流发展高水平师资队伍。平台对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教科研成果或项目10项;培养省级及以上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各1个,培养省级技能工匠1名以上,“四技”服务到账经费年均120万元以上;(4)高质量培养一批物流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在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国际职教培训标准的引入,学校每年将为社会输送600名以上物流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成功孵化10个以上的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技能大赛部级奖励不低于年均不低于2项,省级奖励不低于4项。

3.2建设思路。(1)政、企、校共建“产教融合物流实训基地”,打造“五位一体”的部级物流技术人才实训基地。基于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技术、VR/AR技术,以“大教育观”的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政企校共建“产教融合物流实训基地”,促进徐州物流职业教育模式创新及学习方式变革。(2)对现有物流技术实训基地智能化改造、实现资源优化重组。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以设备和资源共建共管为重点,依托省级物流管理高水平专业建设,完成基地建设。(3)深化“四层递进”物流管理育人体系,培养高技能型人才。根据高职院校物流人才培养的特点,学生在培养设计上分为认知训练、仿真训练、真实训练、创新训练“四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一体、两带、五圈”商贸物流空间产业链为着力点,以现代商贸物流产业标准培养符合产业需求人才。搭建现代物流人才培养与技能服务的实训体系。将实训基地建成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

4.建设举措与计划

4.1建设举措。(1)机制建设政府主导,学校主体,企业参与成立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共建共管委员会,探索发挥其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科技创新、开放共享、企业培训等方面指导作用。(2)设施设备建设政府投入资金700万元,学校投入资金700万元,企业投入价值420万元的平台设备,共建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①学校与徐州香山物流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共建物流管理实训中心;②学校与北京络捷斯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现代物流技术研培中心;③智慧物流规划与决策实验中心;④智慧物流数字化学习中心;⑤智能配送技术区;⑥智慧物流可视化监控中心;⑦物流大数据资源平台;⑧自动化存储技术区。(3)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物流管理专业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建设为基础,参照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建设标准,通过聘用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建立校企教师带薪互聘机制,聘用行业企业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创建一支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结构的优秀教学团队。培养校级及以上教学团队1个。(4)服务能力建设①开展物流技术交流与技术服务,为徐州区域提供物流职业资格鉴定培训;②建设期内完成校级及以上教科研项目15项;③孵化3个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④横向技术服务15项,年教育培训4000人以上。(5)整合教学资源,完善信息化建设根据课程体系建设方案,学院与企业双方共同制定实施计划。由资源团队与专业教师配合提供相关资料和视频录制工作,完成专业资源库建设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通过需求分析、专业设计、资源采编、资源加工等流程,再经专业课程审核人员通过审核系统,最终组织资源入库,完成专业信息化建设。(6)智慧课堂建设智慧课堂依托云计算平台,建立电教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实现微机教学、资料查询、教学视频录播直播点播、在线阅读、在线培训等功能。(7)依托现代物流实训平台,开展社会培训服务校、企、政三方一体联合定制培训,依托现代物流实训平台项为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复转军人和企业在岗职工技能实训和鉴定提供平台,承担相关专业部级职业技能竞赛的任务,为专业教师培训提供实习及相关服务。

5.预期性标志成果

5.1建成“五位一体”的部级物流技术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省内领先的,集教学、实训、服务、创业、研究“五位一体”的部级商贸物流技术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对周边地区辐射作用较大的、开放型的现代物流实训平台,将搭建适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设置、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物流类专业公共平台,将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与其他院校及企业实现共享,将会得到良好的建设效益。

5.2提升实训平台教师业务水平。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2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1人,培养博士2人。

5.3提升应用型技能人才水平。利用现代物流技术平台培养高技能型人才,获得部级技能大赛一等奖或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省级一等奖;培养技师和高级工人数达到2000名以上;

5.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本实训基地建成,将会进一步利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利于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实施,利于采用任务驱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最大限度地达到学做合一、理实结合,会大大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6.特色与创新

6.1政企校合作,打造三位一体实训平台。基地将以“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为指导思想,形成良好的校内外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优化基地结构,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实现科学管理。企业化管理主要表现在引入现代企业的理念与价值观,营造企业化的职业氛围,实训内容与项目来源于企业,实训方式、过程企业化。准市场化动作是指按市场化要求进行实训成本核算,加强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以及学生管理,确保实训教学优质高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6.2打造国内一流现代物流技术实训平台,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现代物流实训平台建设成为一个产教深度融合、共享共融,集教学、竞赛、服务、鉴定、研究“五位一体”的部级物流技术人才实训培训基地,实现“职业教育”“实训实习”“产业服务”深度联动融合。重视物流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物流专业技术技能人才,为徐州现代物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走向世界提供技术技能人才保障。

6.3打造智慧物流数字化学习平台,服务徐州淮海中心城市发展。通过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打造在线开放课程,实现真正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为推动淮海中心城市建设,促进徐州产业经济转型升级,加快苏北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王志峰 单位: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