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立法论文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精选

物流立法论文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第1篇

1.1物流行业规范化程度低下首先,因为我国国土面积大,物流业散布在全国各地区从而形成了物流在整体设计上出现问题,不能够创建精确反应物流真实现状的统计体系。其次,组织的物流活动不规范,我们的产业布局和生产能力受到影响,物料的不合理流动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最后,物流业缺乏专业的管理,由于我国的资源分布和体制的约束,物流服务水平低下与物流成本高,已成为物流业的两大诟病。

1.2物流技术与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目前已经能够设计出立体化自动仓储设备、AGV、自动搬运车等高技术含量的物流设备。国内互联网普及率增加其应用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物流标识技术,现代技术的电子数据交换,自动分拣技术和空间信息技术等物流技术都已在企业中得到了应用。与此同时,在企业中企业应用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并用此思想在实践中运用,此思想的运用,使现代物流的总成本与过去的物流成本相比有所降低。

1.3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有所提高我国物流企业大都是由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实行重组与改造,转型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这过程中,经过革新国有运输、仓储业、倡导发展民营物流。将国外物流引入境内,从而将物流的企业专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提高。物流企业在引进专业人才、配备专业的物流设备上加大力度,当前已逐渐形成一批服务能力强的物流企业。

2我国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物流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由于我国存在区域保护和部门分割的现象,到目前为止我国从未建立出一套完整的适合物流发展的管理体系,当前我国物流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建立出一套适合我国物流发展的物流管理体系。

2.2物流服务体系的制约作用明显首先,我国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立体仓库等设施都处于设备的发展初期,其设备水平低,效率低,只能满足一些低水平的简单物流服务。其次,目前存在的物流管理体系严重落后,与国际中现代化的标准相差甚远。最后,缺乏在全球范围内的物流网络经营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体系落后,水平不高。

2.3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相对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在市场上很难寻求到合适的物流人才,而且层次不高,由此可见我国物流教育明显落后。由于我国引进物流管理理念的时间较短,没有能够形成系统性的物流理论体系。同时,物流作为一门边缘性的学科,于此同时国家对物流的教育,物流人才的培养还没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虽然许多高校都开设了物流及相关专业,社会部门还组织了一些物流培训班,但由于起步较晚,物流人才的年度培训是远远不能满足物流业的需求。

3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3.1第三方物流的比重逐年增加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将促进企业关注其核心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企业内部物流的管理将交给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目前中国的第三方物流市场比重较小,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仅占22.2%,而在美国则占58%。由此可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预计未来几年后,我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重将大幅上升。

3.2物流的电子商务化程度不断提高在物流活动中,通过运用电子商务技术,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其成为加快物流实现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进一步实现电子商务物流。对于电子商务物流来说,可以将制造、流通和消费等连接成一个整体,同时可以进一步优化库存数量、订货计划、配送、运输等。将物资在最短的时间内,利用最低的成本送到消费者手中。对于我国现代物流业来说,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发生显著变化,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物流水平。

3.3物流园区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完善建立物流园区,是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基础。各地将依据物流市场的实际情况,建立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将存量资源进行优先整合,减少土地占用,杜绝重复建设、杜绝盲目发展。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第2篇

1逆向物流的内涵及起因

经济全球化浪潮正逐渐将现代物流理念的重心从企业内部转移到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关系上。如何实现供应链整体最优化,如何寻找和维系具有战略关系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如何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等,这些问题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长期以来,企业都只重视正向物流而忽视逆向物流。认为逆向物流会增加经营成本,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这是一种短视行为。我们应该看到,逆向物流是企业树立良好形象、塑造竞争优势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当顾客使用的产品终结报废时,如果企业不通过逆向物流对其进行销毁或再循环利用,就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也影响企业的形象,制约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如何有效地利用逆向物流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维系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是每个企业面临的新课题。国际有关专业组织和官方机构对逆向物流的内涵理解不尽相同。本文采用非营利专业组织逆向物流执行协会(TheReverseLogisticsExecutiveCouncil—RLEC)的观点:逆向物流是商品从典型的销售终端向其上一节点的流向过程。

其目的在于补救商品的缺陷,恢复商品价值,或者对其实施正确处置。其内容涵盖:(1)退货商品。主要由于损坏、季节性、再储存、残次品、召回或者过度库存等原因。(2)再循环利用的包装原料和容器。(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次品。(4)处理废弃装备。(5)处理危险物料。由此可以推断出,逆向物流是以资源回收和合理处理废旧物品为宗旨,基于成本效益原则,有效地计划、实施和控制从顾客消费端到原始产出点之间的整个动态链上的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和相关信息的流通。关于逆向物流的起因,作者比较赞同一些学者的“市场竞争”和“环境保护”的观点。逆向物流首先起因于竞争,因为客户满意是维持竞争优势最重要的策略。逆向物流随着市场竞争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市场竞争程度越高,顾客在交易中的地位越有利,逆向物流也就越发达。逆向物流的“环境保护”起因于废旧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城市生活垃圾所产生的渗沥水携带各种重金属和有机质,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影响地下水质;废弃物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甲烷气体污染大气。由于大多数工业废旧物质的利用既存在经济和技术上的难点,也存在管理上的种种不足,因而企业往往将污染环境产生的成本外化为社会成本,转嫁到公共利益上。随着政府出台一些关于危害环境的废物处理方面的严格的法规,企业必须自己承担废品处理的费用,而不能转嫁给公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就使一些企业不得不认真考虑逆向物流问题。

2逆向物流的企业战略价值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不仅有利于保护环境,而且更能为企业及其供应链创造经济价值,增强竞争优势

逆向物流的企业战略价值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分析。

2•1降低原料成本某些产品一经回收利用便具有赢利前景。如有些零部件经过拆卸、拼修、翻新、改制等逆向物流活动后,重新获得使用价值,可直接进入产品生产过程或在二级市场再销售。很显然,随着资源供求矛盾的突出,逆向物流的优越性将越来越显著。

2•2提高服务水平,增加顾客价值企业拥有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能增加顾客价值。例如,客户选中某改制品,享受到了较低的价格,从而降低了购买成本;客户可以通过逆向物流系统方便、及时地退回不满意的产品,从而降低退货的运输成本和处理时间;制造商可通过自己的逆向物流系统,承担更多的产品回收处理责任,从而减轻下游客户或销售商的回收处理责任。服务水平的提高和顾客价值的增加有利于扩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2•3产品信息反馈及时反馈产品信息,对提高产品竞争力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逆向物流系统有助于企业分析产品退货率分布情况,为改进产品设计,加强对生产、销售的有效控制等提供反馈信息。

2•4提高环境业绩,塑造企业形象企业实施逆向物流战略,能减少最终废弃物的排放量,不仅相应地降低处理费用,同时还能改善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另外,市场的全球化以及国际绿色壁垒的形成,也迫使企业寻求更加环境友好的经营方式。逆向物流正是这样一种保护环境、降低资源消耗的可持续发展策略,因此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3逆向物流的管理策略为了从逆向物流活动中获得最大效益,企业必须对逆向物流系统进行良好的管理,其中包括减少运输、流程和处理成本,使废弃物价值最大化

3•1退货管理策略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在具体运作时,会遇到供应链上的风险分担、经济利益与环境效益相矛盾,逆向物流与正向物流相冲突等问题,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我们可以把逆向物流分为退货和回收。按照逆向物流的退货来源可以分为:制造业退回、商业退回、产品召回、保修退回、终端使用退回。针对退货的发生,逆向物流管理应采取的措施是提高产品本身质量和加强售后服务。从采购原材料、产品设计入手,根据逆向物流反馈信息,加强原材料的控制,改革产品设计,避免一些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使设计的产品易于拆卸和回收。与此同时,利用这样的机遇还能促使企业加快产品设计创新步伐。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拒绝不合格退货。也就是说退货与否,在零售商的仓储中心或退货中心就须鉴定清楚。在零售商的退货中心,需筛选出不适宜的退货,评估退货的事由,并捕捉造成退货的详细信息。回收的物品包括不合格的原材料和部件,生产中的报废品和残次品,库存与运输中的残损品,售出商品的退货,维修损坏退货,重复使用的包装品,过期失效的以及被法律规定限用的产品等。

3•2回收管理策略对于这些不可避免的退货和回收的产品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收到返回的货物和产品之后,企业可以按照下面的4R1I方法进行处理。

3•2•1再使用、再利用(Re-use)一些容器包装等,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就能再次投入使用。有些返还产品其状态良好,可以投放市场再次销售,因为它们可能是那些没有售出的商品或有些顾客买了之后即刻就把它退回的商品。例如,正在美国一些用户使用的租用期为两年的设备,实际上早就卖给了像南非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样的策略方式给设备带来了更多的剩余价值。这样,公司利用技术应用的不同步性,把同样的产品卖给不同阶段的客户,就能沿技术曲线满足客户群体的需要。

3•2•2维修(Repair)如果产品无法按照设计要求工作,企业就需要对其回收并维修。返回的物品有保修的和非保修的两种类型。客户需要自行付费解决非保修产品维修问题。所以对企业来说,真正的问题在于保修期物品的回收。维修的目标是减少维修成本,节约产品维修时间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平衡维修成本和新建成本。布莱克和戴克公司(BlackandDecker)是一家电动工具制造商,他们的保修期产品决策就是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如果某产品的制造成本低于一个确定值,公司就会直接收回和分解保修期内损坏的产品。其他保修期产品则被送回仓库维修。对于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和分销商来讲,保修期物品的维修是一个大麻烦。他们售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故障率,而且很容易过时。但是行业内许多公司缺乏用于准确处理保修要求的精密系统,因此,产品的返还到分销中心就会中止。这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缺乏记录意味着企业无法获得用于更正和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的分析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准确计算出返厂保修期产品所带来的业务成本。如果没有追踪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企业就不可能实现未来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改进。

3•2•3再制造(Remanufacture)对于可以实现功能恢复的复杂装备或机器进行重新制造。当然,设备功能再生的生产制造成本必须低于制造新产品的成本。在汽车、铁路、航空等资产高度密集的行业中,这种方法广受重视。美国施乐公司按照严格的性能标准制造再生设备,就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年费用近2亿美元。

3•2•4再循环(Recycle)将无法进行整修或者再销售的返还商品分解成零件,然后进行回收。传统观念直到现在仍把回收认作是一件费时费力,不值得做的事情。然而当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废品管理帐单时,就会迫使他们开始研究替代废品处理的方法。一些企业由于在物资回收方面的努力,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仍以布莱克和戴克公司为例。他们通过回收活动,减少了50万美元的垃圾掩埋处理费用,并且从回收物资销售中获得了46.3万美元的收益。公司宣布,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垃圾掩埋,对所有产品进行回收。

3•2•5销毁处理(Incinerate)如果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对回收产品进行处理,这些回收物品要么在垃圾场进行掩埋处理,要么进行焚化。即便如此,这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里,被认作危险品的产品必须与其他物品区别开来,并进行负责任的处理。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高额的成本,因为处置者仍然要对这些废品负责,即便是经过了处理。目前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处理计划,确保他们的产品能够被负责任地处理掉。例如,美国巴斯夫(BASF)毛毯事业部有一套处理程序,可以自动地对用过的地毯进行负责任的处理,同时公司免费回收任何经过化学处理的毛毯。

修成本,节约产品维修时间和延长产品使用寿命。企业需要认真考虑和平衡维修成本和新建成本。布莱克和戴克公司(BlackandDecker)是一家电动工具制造商,他们的保修期产品决策就是在此基础上做出的。如果某产品的制造成本低于一个确定值,公司就会直接收回和分解保修期内损坏的产品。其他保修期产品则被送回仓库维修。对于计算机软硬件厂商和分销商来讲,保修期物品的维修是一个大麻烦。他们售出的产品具有较高的故障率,而且很容易过时。但是行业内许多公司缺乏用于准确处理保修要求的精密系统,因此,产品的返还到分销中心就会中止。这会产生许多问题。首先缺乏记录意味着企业无法获得用于更正和防止再次发生类似问题的分析信息。更重要的是,他们无法准确计算出返厂保修期产品所带来的业务成本。如果没有追踪信息的工具和方法,企业就不可能实现未来产品设计和生产的改进。

3•2•3再制造(Remanufacture)对于可以实现功能恢复的复杂装备或机器进行重新制造。当然,设备功能再生的生产制造成本必须低于制造新产品的成本。在汽车、铁路、航空等资产高度密集的行业中,这种方法广受重视。美国施乐公司按照严格的性能标准制造再生设备,就此一项就为公司节省年费用近2亿美元。

3•2•4再循环(Recycle)将无法进行整修或者再销售的返还商品分解成零件,然后进行回收。传统观念直到现在仍把回收认作是一件费时费力,不值得做的事情。然而当企业面对越来越多的废品管理帐单时,就会迫使他们开始研究替代废品处理的方法。一些企业由于在物资回收方面的努力,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仍以布莱克和戴克公司为例。他们通过回收活动,减少了50万美元的垃圾掩埋处理费用,并且从回收物资销售中获得了46.3万美元的收益。公司宣布,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实现零垃圾掩埋,对所有产品进行回收。

3•2•5销毁处理(Incinerate)如果企业没有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法对回收产品进行处理,这些回收物品要么在垃圾场进行掩埋处理,要么进行焚化。即便如此,这也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处理方法。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里,被认作危险品的产品必须与其他物品区别开来,并进行负责任的处理。如果不这样做会导致高额的成本,因为处置者仍然要对这些废品负责,即便是经过了处理。目前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研究处理计划,确保他们的产品能够被负责任地处理掉。例如,美国巴斯夫(BASF)毛毯事业部有一套处理程序,可以自动地对用过的地毯进行负责任的处理,同时公司免费回收任何经过化学处理的毛毯。

由于法律会越来越仔细地关注产品的最终责任问题,像巴斯夫公司如此主动承担废品处理的责任,避免了执法者甚至立法者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

参考文献

[1]周娣,涂志玲,彭磊.逆向物流浅析[J].管理现代化,2003,(2).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第3篇

通过降低物流成本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是绝大部分企业加强物流管理的初衷。实践当中,企业选择物流外包虽然在短期降低了公司的营运成本,但却丧失了对物流的控制,并伴随管理风险的提高,从而使公司总成本上升。因此,企业建立自身的物流管理体系,或强化对物流的控制,成为有效降低企业长期物流成本的途径。其中,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则成为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重要要素。

一、企业物流人才现状

近年来,我国现代物流迅猛发展,物流业的交通设施及工具、仓储设施、商业网点、配送体系和信息技术、配套服务设施等方面均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物流属非核心业务,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调查,企业有18%的原材料采购和16.1%的产成品分销物流是借助专业物流企业进行。企业实行物流外包,从现实来看,既是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和物流业快速发展的结果,也是企业缺乏专业物流人才的无奈之举。

随着物流业整体技术的提升,特别是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专业物流人才缺乏的问题日益凸现。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权威预测,中国的物流人才缺口为五百万左右,其中高级物流人才缺口约为四十万左右。以上海为例,尽管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已达80万,若按香港目前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占总人口13%的比例计算,到2010年前后,上海物流及相关从业人员数量至少要达到180万?。

从企业物流人员的构成上来看,虽然我国物流从业人员群体数量具有较大规模,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上海和北京是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较快并且相对领先的地区,大专以上学历的物流从业人员占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不过是21%和19%,国内其他地区的比例更低。而其中具有物流专业教育背景的更是微乎其微。

二、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战略

结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及物流人才供需状况,加强企业基础物流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和健全物流人员管理制度,成为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重要要素。

1.物流高级管理与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两者并重

物流是一个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既需要高级物流管理人才统筹规划,也需要中层物流人员的技术革新,更离不开一线物流人员的实际操作。目前,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基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发展,电子商务将与物流紧密结合,最终实现商品实体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企业吸收中、高级物流人才,能促使企业物流管理适应物流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发展。

同时,物流业属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在物流从业人员中,75%~85%的人员是在从事操作岗位的工作。随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企业提升物流服务质量的要求,对物流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迅速提高。因此,企业对现有员工,特别是企业一线物流操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无疑是一条必要的途径,这样就既缓解了物流人才严重缺乏的瓶颈,也给企业的物流的可持续发展铺平了道路。对许多传统模式下的物流工作人员,企业首先应利用他们多年从事本部门工作的实践经验,从一线培养基层的现代物流人才。另外,企业可以对员工进行在职物流从业资格认证的培训。必要时,还可以把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员工送出去进行较长一段时间的培训,接收正规的物流学历教育。

2.健全物流人员管理制度

物流工作诸多环节是一些基础性劳动,基层职位的要求不高,人员供应量大,致使在人员招募过程中,常常选择能力高于职位需求的人员。而中高层职位要求较高,人员供小于求。在薪酬方面,很多人对加入物流企业获得的回报拥有比较高的期望。然而,不少公司薪酬结构单一,缺乏长期激励措施。物流人才的短缺、物流人员构成的特殊性以及物流人员薪酬制度的特点,使得人才的争夺尤为激烈,尤其是那些拥有多种专业技能和丰富经验的人才流动性更大。因此,企业加强对物流人员的管理,特别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企业物流人才的稳定至关重要。

激励机制是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强员工忠诚度,留住人才必不可少的要素。对物流工作人员员工激励机制的建立,企业可统筹兼顾、分而治之。即在形成物流工作人员整体激励机制的同时,针对不同岗位建立有针对性的激励制度。整体激励机制的建立应首先建立按岗进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另外,包括公平公正的竞争性薪酬福利计划、科学适用的绩效考核、有针对性的持续不断的培训、清晰的职业发展道路、规范化的管理、多样化的工作设计、良好的企业文化等,努力为物流人员创造内部发展空间满足其职业生涯不断延伸向上发展的需求。其次,对物流高级管理人才与物流一线操作人员进行需求调研,合理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和采用不同的激励组合方法。对高层次物流管理者,可在一般薪酬福利的基础上结合股票期权等激励手段,使之形成与组织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减少员工的流动性。对一般物流操作人员而言,通过充分的授权,根据其完成规定任务目标、履行岗位职责、管理水平等不同的管理服务效果,给予奖励,并在薪酬奖金上反映出来。超级秘书网

三、结束语

企业物流人才的发展,是企业物流战略实施的关键要素。基于当前企业物流人才及物流人才市场的供需现状,加强对企业物流操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物流人员管理,是企业当前物流人才发展战略的可取之径。

参考文献:

[1]史长银.第三方物流的尴尬[J].物流,2006,10:21-24.

[2]刘小红.物流企业人才现状和需求调查[J].江苏商论,2005,12:56-57.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第4篇

物流业是现代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其对于经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当前我国物流成本管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具体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1.物流核算不准确。

在很多企业中,都存在着核算不够准确的问题,其财务报表中一般物流核算只是对企业对外运输业或者向仓库支付对外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用,对于企业内部物流中心相关人员的产生的费用、设备折旧费用、固定资产税等各种费用并没有单独计算,而是与企业的其他经营费用统一进行计算,这就导致很多企业很难掌握企业的实际物流成本,并不符合现代物流管理的要求。

2.企业物流核算标准不统一。

多数企业在进行企业成本计算和控制的过程中,一般都是根据自己企业不同的理解和认识来进行把握和进行的,企业之间很少对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对比和分析,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一个横向的成本比较,很难算出产业平均物流成本,使得企业物流成本计算和控制缺乏一个基准,很难达到物流成本控制的效果。

3.企业物流成本责任不明确。

由于很多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只是简答对各项经营成本进行统一计算,并没有单独的将物流成本进行必要的计算,这就导致很难对企业的各项物流费用做出很明确的计算和分析,企业的物流部门也不能全面的掌握其中成本成分。举一个突出的例子来说,就像物流成本中的保管费用,很多都将进货过量和一些销售残留品放在仓库中维持,很多也将紧急输送的产品也纳入其中,这就给物流成本的管理增加了很大的难度,也使得物流过量服务产生的成本及标准服务混杂在一起很难区分。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述

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间较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由美国的会计大师埃里克.科勒教授提出的。其发展一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强调产品成本的计算,其将产品的动因分为数量成本动因和交易成本动因,通过不断改善基本消除了不增加价值的成本动因以及不增加价值的作业,相对以外的成本计算方法要科学准确很多,但是其还没有做到将各种动因成本联系起来,也很难满足企业长期的发展决策的需要。第二个阶段,除了重视产品成本外,还更加重视对成本形成过程的分析,这一举措极大拓展了企业内部的作业范围,虽然还没有深入到企业外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但是对于企业内部作业及其成本动因的分析就要科学很多。第三阶段的发展,主要针对的是整个企业本身,而并不是某一特定的程序,有效的将企业的整个作业链包括如何利用辅助作业来取得竞争优势,这种分析方式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以及作业管理相结合起来,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具有着非比寻常的战略意义。当前,在很多物流发达的国家,作业成本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被认为是加强物流成本控制的最有效方法,运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物流成本管理,可以通过不同作业的间接成本使用差异性的间接费率进行必要的分配,更加强调成本的功能和结构性特点,可以有效的弥补现代会计制度的各种缺陷,适应了现代成本管理的新思想。

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的必要性

基于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中的巨大优势,加之我国物流行业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将作业成本法运用到物流成本核算中就显得非常必要,具体分析有以下几点。

1.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存在重大的缺陷。

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服务环境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导致很多间接费用的产生,骑在总成本中的比例也大幅提高,致使很多简单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核算方法产生的核算信息失真,影响企业的决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存在的弊端具体有:首先就是以单一的时间或者数量作为分配基础或者产生的间接费用,极大的扭曲了物流服务的最终成本;其次,传统的物流核算方法在按标准或者一定比例抽取成本或者区分物流和非物流活动的时候,人的主观性过强,缺乏必要的科学性,不够准确合理;再次,其管理的层面主要集中在外部物流费用,比如物资的储存、运输或者采购等方面的计算和管理,但是对于内部的物流费用计算和管理就非常的模糊,缺乏精确性,例如物资的搬运费用、保管费用或者管理人员的费用方面;另外,传统的物流成本核算对于物流的划分、核算以及最后的评价都比较不足;最后,其以生产或者流通部门作为核算的对象,不考虑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产生费用的关联性,也使得企业物流成本管理很难深入下去。

2.这是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也迫切需要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方法,而一种全新的管理方法和工具的使用,就意味着要接受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物流业的发展,以及物流思想的提出,就必然要求物流企业运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更加彻底的对企业的作业流程进行改造,具体的表现就是作业成本法的革新。加强物流成本管理,降低物流成本,从微观角度上看,可以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增强竞争力;从宏观角度上看,降低物流成本对提高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质量和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支撑新型工业化,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3.物流成本核算的困难性使得实行作业成本法非常的必要。

在现代会计核算体系方面,最困难的成本分配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物流活动的成本预算也是预料的,这种困难就导致作业成本法核算的运用是为了适应物流服务过程的特点。并且,在实际的工作之中,作业成本法也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可以有效的弥补现行的会计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提高物流行业成本核算水平和质量,促进物流行业的发展。

4.实行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当前,在国际上,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也是非常广泛的,其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例如:美国在1991年,就有11%的企业应用了作业成本法,而这一数据道1993年就增加到36%,1996年增加到55%,而目前,美国大部分企业都运用了作业成本法。除了美国,作业成本法已经迅速扩展到澳洲、亚洲、欧洲以及美洲的各个国家。因此,逐步推广和应用作业成本法也是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四、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全面广泛的,主要体现在物流成本核算方面、物流服务定价决策方面、供应商选择和评价决策方面、物流成本预算体系以及物流基础绩效评价中应用五个方面。具体有:

1.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成本计算的精确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是物流成本的汇集过程,另一个就是物流成本的分配过程,这是一个先后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是建立在作业成本思想为指导的作业成本核算系统,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对于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和方法的建立以及选择,其关键制约点是动因的选择,这主要包括动因的数量和类型的选择;另外,就是对于作业分析及其确定、数据的收集和动因率的确定。

2.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服务定价中的决策应用。

相对于产品的定价,物流服务定价过程要复杂的多,这是因为产品的定价一般其定价对象比较固定,只是产品本身,但是物流服务定价却会随着定价的对象的不同有着很大的服务,而且物流服务是多样性的,其包括采购定价、运输定价、仓储定价以及各类的综合性物流服务定价。这种内容的不同,可以将物流服务分为较单一的物流服务和综合性物流服务,这两种物流服务由于固定成本长期保持不变,使得物流服务的定价不能简单的使用变动成本加成定价法,也不适合成本加成定价法,也应当采用变动与作业成本的加成定价法,而需要把计算得到的价格作为一种定价基础,最后实际价格围绕这个价格并根据市场的情况上下波动。另外,根据不同物流服务应该根据服务特性以及市场情况,并且考虑使用不同的加成率。

3.作业成本法在供应商选择与评价决策的应用。

一般来说,供应商包括产品及原材料的供应商和物流服务供应商,而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原料、产品的供应还是服务的供应都属于供应物流链,导致供应商的选择仍然属于物流的范畴决策。从实践来看,对于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其变化趋势经历了由价格到标准,再由购买价格为主,并兼顾质量、送货及时性以及物流售后服务等一系列的标准,从中选择最优者。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评价供应商的主要思想是指通过作业成本法计算供应商引起的各个总成本,并根据各个供应商的总成本对其评价。其应用的主要步骤是:首先可以对初步要参加的评价供应商,以此来确定购买的数量和供应商供给净销售价格,并确定客户企业的对于供应商基本作用、计算成本的动因率及其成本动因的各类数量的计算,以计算出额外作业成本动因率以及成本动因的数量,最后根据作业成本法计算出最优的供应商。

4.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预算中体系中的应用。

企业物流成本预算管理一般包括制定企业战略目标和业绩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根据市场动态并结合变动与作业成本法制定的企业物流目标价格可以通过企业既定的期望实现边际利润倒推出目标成本,并将上述的目标转化为作业层次的目标,在这一过程可以有效防止出现改进特定作业而造成业务流程次优化;其次,可以有效的进行价值链分析与作业分析,这种分析的作业链可以有效判断最终产品质量的形成是否必要,以消除不必要的作业,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作业的必要性分析和作业有效性的分析;再次可以为每一项流程或者作业制定出一套平衡的绩效标准,即通过作业成本这一财务计量方法,或者作业绩效率、时间差等一些因素定量出各类非财务性的计量手段。另外,可以把企业目标和个部门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分级体系中去,这种分级分层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层就是全公司的范围,第二层就是作业流程,第三层就是各项作业具体过程,最后一层就是每个流程的各项任务;最后,其还可以用于企业预算执行过程的分析和控制,以及其后的评价和考核,以用于监控作业预算的具体执行情况,加强企业有关部门对于成本有效控制和调节,保证企业预算目标的最终实现。

5.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作业基础绩效评价中的应用。

具体来说,绩效评价是指对于企业各项工作以及总结经验和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需要解决的一个最重要问题就是绩效考核的客观化和定量化,虽然,将所有的绩效考核定量化并不现实也不科学,但是将作业成本法有效的应用到物流管理中,可以使得绩效评价指标更加的有效准确,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加全面的理解成本和资本,提高决策的准确性,给绩效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且其在评价效果方面也更加的准确,也得业绩评价符合实际。

五、结语

物流立法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发展第三方

一、我国物流区域划分现状

物流区域的划分根据实际研究需要可分层进行划分。

1.一级物流区域划分。1996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我国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即把我国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环渤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东北地区、中部五省区及西北地区,具体划分方案如下:

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江西、湖北和四川8省市在内的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

环渤海地区(以渤海沿岸为核心,由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四省二市组成)。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福建、广东两省)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西藏和广东西部的湛江、茂名)。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四个盟区)。中部五省地区(包括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西部三个盟市)。

2.二级物流区域划分。物流规划的二级区域划分是在一级经济区域划分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域进行。虽然区域规划领域的学者认.为,经济区、行政区这两类区域在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上彼此不同,不能互相替代,但我国在计划经济时代一直以行政区替代经济区进行经济建设的历史和现有经济区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现状,所以认为现阶段在经济区域的基础上结合行政区划进行物流区域的二级划分是可行的。

二、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状况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铁路在国家交通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以八纵八横铁路通道为路网主骨架加以重点建设(八纵:为京哈、沿海、京沪、京广、京九、大湛、包柳兰昆通道:八横:为京兰•藏、煤运北、煤运南、陆桥、宁西、沿江、沪昆及西南出海通道)。至2002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15万公里。

2.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中国目前与物流相关的年总支出有19,000亿人民币,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0—25%,第三方物流的市场潜力很大。根据中国仓储协会进行的第三次物流市场调查分析:有5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正在寻找新的物流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在逐渐提高。企业目前的物流需求以物流运作为主,更强调物流总的形式,需要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第一次、第二次调查研究结果相比,市内配送服务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同时物流过程管理、物流决策、资料攫取等信息服务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方兴未艾。但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处于发展初期。

3.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由于近年来我国企业生产规模与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设备与物流设备的更新与现代化需求旺盛,汽车、烟草、药品、家电等行业都是物流技术装备的良好市场。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物流技术装备厂商也不断提高产品的水平并且开发出新产品。日本和欧美等国外著名厂家也接连在中国设立办事处以及分公司,也有外国公司为了更深入的介入中国市场,和中国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由于外国企业更广泛的进入中国市场,提供了高性能的技术装备;中国企业的产品也不断出现新品种,质量也不断提高。物流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物流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持。

三、我国物流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

四、提升我国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1.流行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建立科学可行物流产业观念。物流与信息流、资金流一样,应是其运行各环节的相互承接的“无缝链接”,运输、仓储、配送、采购和销售等活动都属于物流不可或缺的构成环节。基于这点认识和理解,我们应当认识到,物流是社会单位设立或承担的,集物质商品采购、存储、维护、供应、销售、运输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多元产业经济服务活动,是社会化经济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应当树立系统化、一体化观念,追求物流整体效益的最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