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院物流管理论文2篇

高职院物流管理论文2篇

第一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研究

一、为什么要培养商务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现行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上都要求比较宽泛,人才培养宽口径,但企业用人的时候却发现人才与实际不符,口径太宽。一般企业要求人才的适应性要好,与工作的岗位匹配程度高,而学校人才培养要针对某一岗位,或者相近岗位群进行培养,这样学生就业后企业才愿意投入精力培养,使其在工作一定时限后成为中层领导。现在的物流企业大多数与电子商务接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商务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谭波学生毕业后基本上虽然刚开始从事一线工作,但基本上3~6个月后均以商务物流活动为主,而且他们进入到第三产业企业就业的比率会更高。虽然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仓储、配送、运输在大多数企业中都需要专业人才,但大多数企业属于商务类企业,所以培养的人才多面向这些企业培养物流管理商务型人才。

二、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工作后上升空间比较有限

从具体情况来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基本上是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设的,发展了近20年后,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走管理为主的路线,学生就业基本上面向物流企业,进行仓储、运输、配送管理居多,在对毕业生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上升空间并不大,工作3年后转行的学生比较多,物流行业是一个流动性非常大的企业,物流企业发展过程中以仓储、配送、运输为主,物流技术应用占重要的部分,而在学校的培养过程中,物流信息技术仅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如何寻求学生的发展空间,适合企业的用人要求,走商务型人才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

(二)实验实训条件较差,实训基地难以满足教学要求

长期以来,在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不够紧密,虽然有实验实训室,但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相较于理工科专业学生来说,他们进行相关实验实训是很少的,所以采取“2+1”培养模式,但在前两年的学习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实践机会少、操作能力弱、能力训练不足等现象。第五学期的实习也存在着老师跟踪少,多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情况,这些也影响了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实施校内的实训设施设备陈旧、落后,实训软件与现行的企业运营差距达大,条件亟待解决。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主要问题是企业的实际操作岗位有限,学生的实际操练比较少,看着师傅操作比较多。因此,如何强化理论与实践教学,探索构建富有创新性、开放性、复合性、应用性的商务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重要课题。

三、物流管理专业商务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一)定位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行业企业特点,以会操作、懂管理、可提升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培养具有创新品质的、可塑性比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根据行业发展的特点,主要培养品行优良、综合能力强,能够在企业一线进行技术工作,又能在岗位上进行创新,提升自己的能力具备走向管理岗位,能够胜任管理工作的应用型商务型人才。品行优良,要求毕业生德行合一,思想素质过硬,因为物流企业从事一线工作的员工,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劳动强度比较大,需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展现良好的职业素养;综合能力强,要求毕业生具备从事操作工、技术指导、管理业务等部门实际工作的职业能力,学生既熟悉企业的基层业务工作,又可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为企业的运营创造价值,成为企业愿意重点培养的中高层管理人才。

(二)教学示范

以能力为本位,优化课程体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岗位要求设计教学环节,特别是注重学生的商务能力的培养,因为培养的是商务型人才,所以以“商”为主体来构建。让学生具备商业特质,善于与人沟通交流,熟悉企业运营,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基于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和学生分步学习的过程,教师进行课堂示范,重新来构建课程体系。打破原有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以示范为主,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学习。

1.夯实企业运营管理基础。改造原来的物流管理专业中课程设计,加入运营管理知识,市场营销、市场预测和市场需求等情况以实训课程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完成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到企业中去走访调研。现在的学生文字功底相对比较弱,因而在课程建设中应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虽然物流管理是操作性比较强的专业,职业技能需要突出,仓储、配送、运输等实操能力的培养也不可忽视,但在夯实学生的运营管理基础之上,着重培养学生的商务能力。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对运营管理等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这种能力在就业后不能立刻体现出来,但可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能站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战略角度去思考问题,对待岗位工作。企业以利润的增长为出发点,在人才的使用上也要看人才能否成为企业可用的人,而学生所具备的商务能力正是很多企业欠缺的,与企业的需要不谋而合。

2.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一个专业夯实、两个模块强化、三个能力突出”式教学体系。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渠道比较宽泛。主要的就业渠道还是小微企业比较多,大型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毕竟是少数。因而,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根据学生就业的主渠道,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夯实专业技能,强化职业素养,拓宽职业能力,突出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高职院校的培养模式中推行项目化、模块化教学,职业岗位要求是进行设置课程的首选条件,按照岗位工作过程推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一毕业就比较适应企业对岗位的要求,符合企业发展需要。“一个专业夯实”是指在培养定位上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主线就业岗位群是从事物流的商贸类、管理类企业;“两个模块强化”是指在培养过程中要强化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职业能力的实操能力;“三个能力突出”是指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比较突出,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体现出教育的特色化、复合化。

(三)指导学生训练

以学生训练为主导教学形式,教师在课堂上起辅助作用,对每位学生的操练提出中肯到位的点评,指导学生提升技能。学生不仅仅在课堂上练习,下课后也可由自主练习,让学生在课后能不断地充实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就需要不断地提升业务水平,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以训带学,课堂讲授转变成为学生训练服务,这种训练过程需要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充分掌握、对操作过程充分认知,所以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推进学生的训练效果。除此之外,教师的适时点评也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学生训练过程作经典的点评,指出学生操作错误之处,便于学生的改进,这样形成良性循环,使得学生的学不再是简单的听讲与备书,而是实操训练为主的学习过程。而这样的学习学生记得牢,持续时间长,在工作中能够不断重复与改进,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四)学生顶岗实习实践:立足产学合作,拓宽培养途径

1.现在很多高职院校推行“2+1”教学模式,两年的在校学习和一年的校外实践锻炼。这也是体现高职学生的动手是非常重要的,一般在第一个实践学期,可以安排一至两周的学生专业认知实习,学生将在企业进行为期一至两周的认知实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用眼睛看,近距离接触企业,产生感性认识,知道自己今后工作的地方和工作的内容,这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在第五学期通过12周的专业实习实践,让学生将掌握的岗位知识、工作技能运用到具体的岗位工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有一对一导师跟踪、企业有一对一导师现场指导,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感受,让学生真正了解到企业的实际运营管理情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来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其对专业技能操作的熟练应用能力。通过半年的学生专业的毕业实习实践过程,学生不仅仅在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方面得到了更多的锻炼,更加巩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对今后的真正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创建科学的校内外实训条件。物流管理专业现有的校内实训设施设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要不断地进行结构优化调整、及时进行设施设备更新换代,特别是寻找适合学生操作的实训软件。学校应进行实验实训室的全面升级改造,不断强化、优化校内外实验实训教学场所,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横向课题,解决企业实际问题,安排专业教师到管理类、商贸类等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师”能力。同时,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教师对企业可提出技术改造,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解决学校在实训条件上不足的难题,使企业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作者:谭波单位: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策略

1、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意义

1.1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升专业内涵

物流管理专业是高职院校适应现代物流行业需求而建设的一门新兴专业。它与其他专业相比,发展历史短,专业建设内涵相对薄弱。通过资源库建设,可以促进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必将极大地丰富教材建设、教研、课程资源、课程文化等,它是提升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有效路径。

1.2资源库建设有助于提升师资力量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是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由于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发展历史短,教师专业知识与技能得不到保障;且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普遍认识到教学资源匮乏,课堂内容不丰富,在资源收集过程中浪费了较多的时间,制约了教育教学研究。资源库建设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教师的教学相长,触类旁通,提升自身专业素质,也有助于教师节约时间,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到教学研究中。

1.3资源库建设有助于产学无缝衔接

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直接与产学结合的效率相关,不少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与学生未来岗位需求脱节,严重浪费了教育资源。资源库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库,使学生通过资源库了解物流管理市场需求,将产学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产学无缝衔接。此外,资源库建设也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高职院校的学生拥有相对充裕的时间,他们具有自主学习的需求,资源库建设为大多数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平台;产业的信息化也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提出了要求,资源库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丰富的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必将推进物流管理专业信息化发展。

2、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

许多高职院校认识到资源库建设的意义,着手于资源库建设。然而我们遗憾地发现,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资源库建设现状不容乐观。高职院校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作为学校资源库建设的一个小分支,重视程度不够,资源库建设简单化,导致资源库资源量严重不够;部分高职院校资源库重数量轻质量,资源库资源数量较多,但是资源缺乏实用价值。“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以科学的管理,高效的使用为前提,才能使其切实有效地为高职教学服务”,①这样的现状与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的策略有很大关系,大多高职院校缺乏区域合作意识,资源库建设闭门造车,不善于与其他院校加强合作;缺乏校企共建意识,不能积极地与企业合作,丰富院校资源库资源;缺乏专业特色与地区特色,不能将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与地区特色结合起来,严重制约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质量的提升。

3、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策略

3.1加强校际联建

“一个好汉三个帮”,尽管我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起步较迟,缺乏丰富的经验。但不乏走在前列的优势院校,也不乏某些高职院校在某一个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只要我们加强校际合作,一定能够互补其短,互取所长。要确保校际合作联建资源库的实效性,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要建立联建组织。在校际联建中,我们要积极发挥优势院校的辐射效应,以优势院校为龙头,以合作院校为成员,成立“高职院校区域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项目组,由院校领导与主要负责人担任项目组主持人,主持日常资源库建设工作,确保该项目组有效运行;其次,制定完善的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方案。只有完善资源库建设方案,才能以制度的形式明确资源库建设各方责任,对资源库组织结构、建设内容、建设进度与联建成果推广等形成共识;第三,落实子项目建设。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不可能由一个院校总负责,我们要根据各成员校的优势合理分配任务,落实子项目建设。对于经验丰富的优势院校可以负责一个或多个重点子项目,相对薄弱的院校可以加强组合,担负起一个或多个子项目建设任务。对于子项目建设情况,各子项目建设院校要定期进行陈述汇报,汇报子项目建设进程,交流建设经验,共同商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建设瓶颈等,确保子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2加强校企共建

“举办高等职业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例子之一是校企联合办学。”②高职院校培养的物流管理人才直接面向市场,因此确保产学无缝衔接至关重要。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必须要以市场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为导向,更好地服务于全体师生需要,服务于学生未来就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建物流资源库除了落实好相关组织结构、项目分配等之外,重点注意下列几个事项:首先,突出校企共建特色。校企结合共建物流管理资源库的特点是双赢互利,只有将校企共建资源库定位在共赢互利,才能充分调动校企双方联建的积极性。因此,在实施项目分配时,校企双方要加强宏观交流,资源库建设要有助于解决双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矛盾。其次,定位好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要改变传统定位观念。一方面,高职院校资源库建设要为全校师生的发展搭建平台。资源库建设要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服务于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自学;另一方面,资源库建设还要将服务企业作为一个资源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资源库建设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理论不足的问题,尤其是企业发展遇到的发展瓶颈。第三,定位好企业资源库建设。企业资源库建设要在内容上突出共建内涵,为院校提供大量的行业信息资源,包括行业动态、行业标准、人才需求现状等,尤其是企业案例。高职院校通过企业提供的企业案例资源,使全校师生从企业案例中获取第一手资源,帮助学生较好地适应未来物流管理岗位需求,形成一体化共建形态。

4、总结

高职院校要努力提升办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对于提升学校物流管理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意义,正视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现状,不断探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资源库建设的有效路径,通过资源库建设提升院校人才培养水平,为社会输送优质的物流管理人才。

作者:庞雷单位:江苏省连云港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