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物流产业发展思路思索

物流产业发展思路思索

河北省是制造业大省,以煤炭、钢铁、化工等产业为主导,具有明显的资源型重化工业特征。以资源型产业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是一种规模经济,需要更高水平的生产服务业作支撑,而现代物流作为生产服务业的重要分支,是河北省必须做大的产业。在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纲要》、《河北省物流业“十一五”物流规划》和《河北省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具体实施意见》中均提出把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作为重要措施。目前,物流业相关指标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先行指标,有专家预测,未来世界只有三个系统:生产系统、物流系统、技术系统。

1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现状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货代和信息等行业,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新型服务业。物流业与制造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其发展最初是依附于为生产制造业服务而产生的,经过培育发展,逐渐成为与制造业相互依存,互惠互利的支柱产业。从微观层面上看,物流业为制造业的采购供应、分销流通、价格及投资等提供支持;从宏观层面上看,两者在市场体系、社会服务体系、政府支持体系和法制体系等方面相互融合。河北省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1需要进行制造业、物流业务剥离,释放物流市场空间目前,制造业物流业务剥离外包比例很小,主要原因有:仍存在重生产轻管理、重工艺轻物流的理念,缺乏物流革新精神;在进行物流管理创新改革时,涉及资产、机构、利益、人员安置等深层的调整,具有现实的困难;出于对业务控制能力的考虑,或对自营和外包物流缺乏有效深入的对比研究,企业也更多地选择传统自营模式。

1.2物流业发展滞后,影响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物流业沿用的传统作业方式较多,信息化建设滞后,缺乏以信息化为支撑整合各种物流基本活动形成综合性物流活动模式的能力。物流标准化不足,如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信息标准不统一,影响物流衔接和效率,标准推广应用缓慢;专业化、网络化物流发展不足,难以满足制造业的要求,影响制造业剥离物流业务。

1.3物流业与制造业发展不协调,难以形成合作共赢的格局目前,河北省除开滦国际物流、鼎峰物流、河北港口、远大物流等少数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外,其余大多为以仓储、运输为主的中小型企业,行业格局表现为规模小、布局散、竞争乱;而煤炭、钢铁、电力、化工等制造企业大多形成了大集团,物流业与之相比明显规模偏小。在物流业与制造业的供应链中,一方面物流业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服务趋同,竞相压价,同业竞争激烈;另一方面,制造业处于链主地位,对服务能力要求高,与物流业存在博弈和竞争的关系,难以形成共赢局面。

1.4外部环境制约物流业发展的因素较多一方面物流基础设施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服务于钢铁、化工等主导制造产业的专业物流设施不足,尚未形成系统的规划和有效的布局;另一方面,虽然政策支持力度较大,但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如缺少土地、税收、交通运输等方面具体的政策。同时,服务于社会和相关行业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缓慢。

2鼓励制造业

剥离物流业务,推进生产服务性物流社会化、专业化发展河北省作为重化工业省份,制造业物流需求巨大。例如,1t钢材可以带动6t原材料、半成品的物流,即1亿t钢铁产量可以带动7亿t的物流量。在地理位置上,内环京津、外环渤海,拥有秦皇岛、唐山、黄骅等亿吨大港,有巨大的社会物流需求。各种需求的日益扩大,推进了物流向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2.1进一步推进重组整合,提高河北省企业集团化管控力度,为实现大生产、大流通、大物流奠定基础目前河北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积极推进重组整合、淘汰落后产能,涌现了河北钢铁、开滦集团、冀中能源等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资源整合,产业集中,提升了综合竞争力。根据河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冶金、焦化、煤炭等行业的重组整合应进一步深化,逐步形成大生产、大流通、大物流的格局,发展现代物流,支撑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2.2加强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的政策研究,支持推进物流业务剥离开滦集团是河北省“十一五”物流规划中确定的剥离“三方”物流试点单位之一,2007年开展了《开滦集团物流业务剥离税赋问题研究》,提出剥离方案和剥离后利润及税赋变化的分析。应根据本地区制造业发展格局和特点,尽快制定不同产业的专业物流发展规划,特别是要结合相关行业政策进行专业物流政策研究,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依托大型制造企业,培育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2.3企业稳步推进制造业内部物流业务的剥离开滦集团自2002年发展物流产业,先后经历了企业物流、社会物流、专业物流三个阶段,对制造业剥离物流业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首先是整合集团内部物流,对供应、销售、物流业务相关人员、资产进行界定,统一管理,流程再造,实现专业化分工和规模优势。其次是健全管控体制,集团层面成立专职部门统一协调物流相关业务,相对独立运作。第三是建立专业的统计、财务等经营指标考核体系,按照业务内容,形成服务产品,一方面服务企业内部,一方面服务社会,为进一步向社会化、专业化运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