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分析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对策

研究分析我国高职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及对策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将更加激烈。高职院校毕业生是大学毕业生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一个群体,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如何应对就业压力现状与解决对策,是高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激增,从2001年的115万人上升到2009年的611万人,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需要用科学系统的方法,从多方面寻求对策。高职毕业生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威胁中既有优势,也有劣势,同时外部环境也给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机遇与威胁,现以高职药学专科毕业生为例。

一、高职学生自身优势因素

1.高职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

高职院校注重与企业联系紧密及时了解当前和近期社会和企业的人才状况和人才需求,且围绕培养目标进行专业设置、教学安排、毕业实践,因此所培养出的毕业生基本切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

2.专业技能优势。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大都选用既有教学经验,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为学生授课。由于这些教师都有社会实践经验了解所教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并把最新的信息和动态带到课堂上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与当前社会要求紧密相连。

3.高职院校普遍实行毕业生多证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主要依据。高职教育中学历与职业资格并重这一趋势已然形成,在就业市场中,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往往体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学院要求高职学生在毕业前就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例如高职药学专科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考试获取职业药师、营养师、职业等级技能等证书。

二、高职学生自身劣势因素

1.学历层次劣势。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是否接受过高等教育已不再像以往那样起决定性作用,用人单位更加看重毕业生接受的是什么层次和类型的高等教育。在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争夺重点院校、热门专业的本科、研究生、博士人才已属常态。例如,药厂、药房、医院药局、药类质检部门在招聘人才时要求应聘人员至少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有的还要求是“211”、“985”等重点高校毕业生,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就业竞争初始阶段就处于一种明显的弱势地位,其文凭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了“弱势文凭”。

2.专业知识劣势。

高职院校学生的学制比本科的大学生学制较短;同时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与本科院校不同,如本科院校侧重专业理论,而高职院校则侧重于专业技能;此外教师队伍素质高、设施条件好、学习环境好等,相比之下高职院校学生在专业知识的掌握上处于劣势。

3.学习能力、可挖掘潜力等劣势。

高职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想取得更高层次的发展,必须具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创新能力。但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入校前的起点不高,与本科毕业生相比,总体上来讲基础要差一些,学习过程中理论方面的要求也相对较低,因此可挖掘的潜力、可提升的空间都不太大。

4.就业心态不平衡

就业是每个毕业生所面临的重大抉择,是人生的重大转折。大学生作为一群高智商,高文化,高自我价值的社会群体,其理想与追求自然有明确的目的性,面临着更多、更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学生,他们在学校学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技能,心理期望值过高,想毕业后可以发挥自己才能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然而有些人却在就业上处处碰壁。学生在就业上理想化的东西比较多,大多数学生不能吃苦,不能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就业。“学生看中的单位,单位却看不中学生;单位看中的学生,学生却看不中单位。”

三、解决当前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对策:

1.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产业结构升级与加快经济增长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政府就业政策应该持续优化,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实施大学生自由就业制度;鼓励大学毕业生到特定的地区就业或从事特定的职业,继续加大实施高校毕业生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补偿机制。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是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2.有计划地开设就业指导和增加社会的实践活动

高校应该主动加强对学生就业指导,将其纳入教学计划中,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课时,使就业指导与服务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长远规划,提升就业指导的教育职能。

3.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对金融危机的挑战

金融危机迫使现代企业更讲究用人求“实”不求“高”。“学历并非越高越好,企业看重的是个人的实战能力,宁可选择大专甚至更低学历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没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在综合素质中,文化素质是基础,是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其次为创新教育。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必须突出创新教育,高校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唤起学生的创新冲动,鼓励学生的创造尝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想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4.思想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应与择业观的教育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决定学生成长的方向,是大学生成才的根本、关键的要素,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供价值导向。选择职业要把事业放在第一位,要考虑自身的素质和特点,选择能够发挥自己最大优点和潜能的职业,而不要以金钱为准则。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把个人的兴趣、爱好、特长等主观愿望和条件与国家、社会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主动地去基层、去西部就业、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