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育管理人本范式多元范式发展趋势

教育管理人本范式多元范式发展趋势

摘要:

教育管理范式整合了教育管理理论和相关的教育实践活动,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个重要阶段,整体发展倾向于整合与对话的趋势,这其中蕴含了一种新式的教育管理范式,该范式的应用能够形成与之配套的新的教育管理理念,并引发一系列新的理解模式,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打磨。

关键词:

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范式;科学管理;人本管理

教育管理范式结合了教育理论和相关实践,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范式能够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特点。对教育范式的研究有助于深刻全面地了解教育理论,有助于对教育行业有全局的把握,掌握其普遍性特点。新的教育范式的出现需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能够指导具体的教育理论建设和教育实践。

1教育管理科学范式

教育管理范式实质上是科学理性思维在教育学上的应用,该范式从起源至完善结合了不同相关学科的理论,并逐渐发展壮大,逐渐影响教育实践。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作为一种相对完整的管理思想体系,使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而能够应用到不同类型的管理过程中去。该理论提出两年后被应用于教育学当中。与泰勒的理论不同,法约尔的理论更加宏观,注重整个教育管理形式的科学化和理性化。他认为管理这种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和各种活动之中,人们需要对这些管理行为进行规律的总结,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然后可以反过来指导人们的活动。马克思•韦伯的科层组织理论之核心是建立科学化、理性化的管理模式和阻值模式,应该把制度放在首要位置,任何进入集体的人都应该遵守制度。

2教育管理的人本范式

具体是指人本思想指导下的教育管理范式。该范式从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发展而来,通过教学实践和理论的增添逐渐扩大其接受范围,该理论中的“激励理论”被广泛接受并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中,能够适应不同的教学需要。在20世纪80年代后,该理论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

2.1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该学术主要包括对人的定义以及对组织和领导能力的分析。与科学管理的理念不同,该理论认为生产效率最终取决于员工各方面需求的满足程度。因为员工需求的满足程度决定了员工的态度和积极性,这又会决定员工的工作行为,最终影响到工作效率。该理论要求管理者在具备基本经济方面管理能力的同时还应当具备良好的人机交往能力,能够与员工进行良好的互动,能够满足员工的人际交往需求。该理论与科学管理理论不同,将人本主义思想融入管理学中,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进行研究。该理论的应用是教育管理领域对人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逐渐抛开对外在的物质条件的关注,而更多地加入对人的关怀。在该理论产生时期,恰逢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该理论与运动的具体主张不谋而合,该运动中强调民主参与、民主管理的理念也是在强调人的权利以及人的重要性,与该理论相互渗透,并在一段时期内相互影响,最终这两者合二为一。

2.2行为科学理论的发展及其对教育管理的影响

该理论在梅奥理论提出之后出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各方面都已经完备,包括人的需要、激励等等各方面的理论,构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可以嵌入该理论之中,该理论强调对人的各方面需求的满足。需求层次对人的需求进行了划分,按照不同的层次有重要性的区别,越是底层的越是基础,也就越需要得到满足。应用到该理论当中,可以对员工的需求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满足,可以更好地掌握员工需求,把握整体满足的节奏,最大范围利用满足需求带来的效益提升。之后赫茨伯格、斯金纳等理论家提出其他相应的理论,将行为科学理论进一步细化,对影响人行为的因素进行了不同标准的划分,对于划分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如斯金纳认为管理者可以利用表扬、升值等正向的反馈来鼓励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对员工一些不利于组织发展或者对于组织发展没有正面意义的行为采取批评、惩罚等反馈,使员工杜绝类似的行为。能够最大程度节约员工的时间、精力,能够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该理论应用于教育管理中,强调管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用经营企业的方式进行教育管理。认为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注重对最终结果的考核。认为应该加强对校园工作的考核,尽量减少过程中的浪费。斯波尔丁提出了教学成本概念,认为在学校的教育管理活动中同样存在着总效率以及个体效率,每个教学人员的工作效率会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总效率,应该通过机能培训等多种方式提高员工的个体效率。该理论还将教学中投资的经费同教学成本相联系,以经济学的运作理念解释学校的运营,学校可以通过合理预算来减少教育投资,降低成本,从而提升整体效益;也可以通过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方式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提高最终收益。博比特提出了学校行政的效率,在这个理念下提出需要对整体运营中的几个要素规定一定的标准,比如对于学校产出从产品(学生)应该有理想标准,同样的,对于教师的教学范式也应该有一套标准。因此,为了达到理想标准,并且能够平衡各方面因素保证整体效益。

3教育管理多元范式

该范式是前两种范式的结合,但又超越了前两种范式,具有前两种范式中的一些倾向,同时具备两者的一些优势,又并不与它们完全吻合。该范式超越了单纯科学或者单纯人本的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能够将两者的合理范围融合进一个体系。其中的“多元”并不是指存在两种以上思想,而是指该理论的思维方式是多元的思维方式,能够允许不同维度和方向的管理模式并存,为教育管理模式开拓了理论宽度,更具有现代性特点。其发展过程经过了两个历史阶段。

3.1管理理论丛林与教育管理多元化

二战后,各学科理论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断出现创新和发展,在管理学内形成了众多的理论和流派,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这段时期被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时期。该时期多元的管理理论应用于教育学中,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教与学理论。使教育管理理论也随之摆脱了科学和人文二元对立的模式,开拓了教育管理理论的宽度,使得教育管理理论更灵活。该理论体系在20世纪60年代受到普遍认可,是系统理论与管理理论相结合的产物。该理论的主旨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以系统的观点对待教育组织,在整体思维的指导下形成教育管理的系统思维,并产生相对应的分析方法。区别于之前两种理论,运用经营和管理企业的方法来指导教育管理,将教育的各个部分割裂开。在教育投资部分,需要合理预算以减少教育投资,做到降低成本。在管理环节,注重提升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在最后的产出也就是教育成果展示在学生身上这一环节,要求最终产出能够与之前的投资和管理过程相符合;第二是将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教育组织依赖于教育整体。而不是以分析系统为基点。在前两种理论中,都注重分析和讨论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个别部分,认为在教育的不同环节存在着不同的效益,比如管理环节存在管理效益,学校整体效益的实现与各环节效益的实现有直接关系。应该将教育管理落实到各个部分的效益争取上;第三是注重教育体统之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互相之间的联系,认为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认识到其中各个环节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联系,通过调整整体结构最优,在结构最优的前提下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一点超越了之前局部的、片面的教育观,新增添了结构意识。前两种理论都存在同一问题,割裂地看待教育中的各个环节以及各个组成部分,忽视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为教育整体的效益和成就是各部分效益和成就相加的和。忽视了教育系统的结构性,忽视了结构优化后总体效益大于各部分效益之和;该理论起源于一般管理理论,更加注重教育的内在要求。其基本主张是:首先,注重对教育过程的把握。通过坚持过程思维来把握整体过程以及关键环节。能够动态地关注教育过程,而不是孤立、静态地管理其中某些部分;其次,教育过程管理需要具体落实到达教育过程中的领导、组织等各个具体要素上,使各要素协同运作,发挥更大作用;第三,体现在教育评价上,不止针对最终教育结果对学生和整个教育过程做出评价,还应当注重评价整个实施过程是否科学、合理,将各项评价指标转移分配到具体的教育过程中。

4教育管理范式的发展趋势

在多元范式阶段中,教育管理呈现出整合与对话的趋势,呈现出更加动态的表现方式,促使教育管理整合论产生。该理论与多元范式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更加包容,它将不同历史阶段的各种范式理论都囊括进一个巨大的理论结构中,使各种理论能够在其内部进行对话,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管理范式。该范式体现了当前的时代特征,即最大可能的包容和多元化。教育管理范式在不同历史阶段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其实质是时代特征在教育管理领域的投射。目前,我们处于一个尊重个性、提倡多元的新的时代,也就为教育管理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性。才能够以更加开放的视角看待教育管理范式,能够包容不同范式的不同特性,使之连结成一个整体。

参考文献:

[1]安世遨.教育管理范式的历史发展与趋势[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25-132.

[2]丁福兴,李源.大学服务型教学管理范式构建的内动力障碍分析——人性假设、身份区分及心理契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11):35-38.

作者:练硝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