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论文(6篇)

我国企业经济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一、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

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开展的各种活动,都是为了能够用最小的资金投入,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在现如今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获得经济效益,就必须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俗话说,创新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企业进行经济管理创新,不但能够确保自身资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利用率,还能够降低运营过程中的成本,进而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因此,新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可以说是最亟须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能够充分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并朝着多元化、市场化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更多市场资源,以便在未来的市场环境中有着强烈的竞争优势。

二、企业经济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要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就必须要采取一定的行动,制定很多有利于经营的规章制度,这个过程就是管理。为了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通过日常运营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让企业朝着一个明确的、有良好前景的方向发展,就必须进行经济管理。要让企业员工积极为企业工作,不仅仅是迫使他们死板地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更是希望他们能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最大程度地提升企业的利润,这更需要有效的经济管理。企业有很多种管理方法,包括了行政方法、法律方法、经济方法以及制度方法等等。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对于企业的正常经营与发展来说,有效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影响,意义重大。企业的血液就是企业的资金,而一旦堵塞了血液,整个系统都无法进行正常运作。资金支持着企业所有的生产与经营过程,但是企业的正常运行也不仅仅是依靠资金来保障,还要求能够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好资金。因此,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和配置仅有的资金,使企业实现既定的利润和经营目标,就必须要有有效的经济管理。除此之外,我国目前实行的是市场经济机制,这就要求有更高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也要对企业的物质资源进行更好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经济管理对企业其他管理活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决定作用。

三、企业经济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管理理念落后的毛病,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不能准确用他来指导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活动。很多企业管理者以及领导者都以传统的经济管理理念为主,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思想落后。就算少部分企业有了一定的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其也没有从本企业的具体实践出发进行综合利用,更没有发挥出企业经济管理应有的水平和功能。

2.管理制度欠缺。

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是我国目前很多企业面临的另一个经济管理问题。很多企业管理制度在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只是一个摆设,没有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以及得到具体落实。很多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效益,并不注重建设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此外,还有很多企业在落实管理制度,但是其管理制度并不完善,存在着各种缺陷,无法适应目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甚至还造成资源浪费。

3.内部的控制管理缺乏。

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缺乏内部的控制管理,由于没有很好的危机管理意识,很多企业根本无法面对变化万千的市场环境,很多企业推出的全面的经济管理更是纸上谈兵。多数企业为了有效控制成本,多是采用财务审计的手段。而通过总结经济管理的实际经验发现,单纯的财务管理并不能完全有效控制成本。举个例子,就拿加盟公司的经济管理来说吧,很多大公司有了一定的品牌和名望后都会有相应的加盟公司,但是,大多数是加盟项目部总部来管理这些加盟公司,其本身没有设立专人专岗来进行经济管理,这并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总之,企业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果不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解决,不但会影响到市场地位的获得,甚至还会导致其存在倒闭现象。

四、新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策略

1.创新企业管理观念

企业要想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就必须首先对其管理观念进行相应的创新。因为,只有掌握了较为先进的管理理念,才能在运营过程中引导员工进行各种创新性活动的开展。这就需要企业领导在内部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采取各种措施让员工具备创新意识,并充分掌握创新内容。新形势下的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因此,企业还应该建立一套现代化管理机制。当然,现代化管理体制的建立并不是盲目性的,必须在建立该体制时从全局出发,进而有效避免严重影响企业发展现象的出现。同时,通过对管理观念的创新,能够很快在该新型观念的带动下,促进企业发展,快速适应现在的新形势,并在市场环境中占据自己的一席之地。

2.创新管理制度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其日常经营与经济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制定明确的规章制度。因此,企业的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就必须受到经济管理制度的约束。要想真正实现创新的经济管理模式,就要对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变革。从这些分析出发,企业应该综合考虑当前市场的发展形势,同时考虑到自己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然后对现有的经济管理制度进行优化,使其更加完善"更具有操作性。如此一来,就能够为企业开展的管理活动提供基础,从而保证企业的经济利润持续增长!在实践操作上,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管理制度要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为员工的实际着想,为员工的个人发展提供机会和条件。举例来说,员工在企业工作,最看重的就是薪资酬劳,企业可以对薪水制度进行改革,引入绩效考核的概念,并且制定可行的奖惩措施。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个人和企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第二,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的用人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工作不能带有随意性,企业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在加强监督的基础上进行不断完善。第三,为了企业在工作中倡导民主,就要加强监督和决策机制。通过所有员工的共同参与,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提供忠诚度,能够和企业共进退,全心全力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不仅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利润,同时也为自己获得了更多的报酬,所以是个两全其美的措施。另外,还应该在过程中格外重视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对各类人员的培养力度,适当地对其进行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以便为员工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总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需要依赖员工,只有通过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才能为员工营造民主的工作环境,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提供保障。

3.创新组织模式

经济管理的组织形式,在企业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实践表明,凡是那些发展较好的企业,一定有着独特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如果经济管理组织的制定是有效的,那么就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反,如果经济管理的组织模式不够科学,就会阻碍企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制定的经济预期就永远实现不了。具体来说,对企业的经济管理组织模式进行创新,要求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建立相对柔软性的管理组织,使企业的管理组织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第二,经济管理组织要向扁平化发展,对管理组织的层次进行简化,确保组织结构的紧缩性,从而不断提高经济管理工作的效率,最终的目标是加快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反馈速度。第三,建立虚拟化的管理机制。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延伸、渗透。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在先进的信息技术之下,对管理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对管理数据和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从而逐步建立起无形的管理机制。

4.创新内部控制方式

企业经济管理的重点就是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为企业营造良好工作氛围,这种工作氛围针对企业内部管理来说,首先就要对其内部进行控制方式上的创新。因为,只有将自身企业内部管理到位,才能为市场环境的竞争提供保障,即企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企业内部创新控制方式。企业运营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单纯地对财务进行管理,随着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应该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将财务控制作为出发点。并且,还应该包含其他方面的管理。企业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在这种全新的经济背景下,企业只有不断对其内部控制进行创新,针对各种经济性的活动实施全面监控,才能建立其全套的经济管理制度,为经济管理创新奠定基础。总而言之,新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策略还有很多,这就需要在以后的工作过程中相关人员可以不断对其进行研究,从而借助更多创新策略促进企业经济管理,进而实现市场竞争目标。当然,创新策略并不能盲目性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促进自身企业经济管理创新,赢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五、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经济管理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创新是企业得以快速发展的动力,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对经济管理进行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途径,企业要想在市场环境中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从全局观的角度出发,对经济管理进行深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经济利用率,在促进自身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给国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作者:孙嘉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第二篇:企业经济管理创新分析

一、企业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观念落后

思想观念直接关系到管理工作的方向。现如今,许多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缺乏先进的管理观念,认为经济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只是企业管理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对经济管理工作并不重视。而在新形势下,企业的发展需要经济管理作为坚强的后盾,只有在先进的管理观念的指导之下,进行有创新性、战略型的经济管理工作,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够应对新形势之下经济市场中的种种挑战,才能够使企业有足够的力量去预防和应对发展过程中的风险与危机。

(二)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

经济管理制度是实施经济管理工作的依据和保障,而目前,许多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在经济管理工作方面很难发挥到应有的作用。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落后于企业发展的速度,使得企业发展程度与经济管理制度不在一个层面上,经济管理不但未能发挥指导企业发展的作用,反而抑制了企业的经济发展;二是企业所制定的经济管理相对比较完善,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缺乏强有力的监督,这就使得企业经济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工作实践中去,造成了企业发展偏离制度的指导方向,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内部控制管理不到位

面对经济市场中不断变化着的局面,企业必须进行有力的经济管理,才能够应对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和危机。目前,许多企业为了防止企业资金被浪费或流失,而采取财务审计作为最主要的内部控制手段。然而,在实际的内部控制工作中,由于财务管理的权利有限,无法做到全面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这就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力度不足,企业经济管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企业中依旧存在物质和资金的流失,为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

(四)经济管理职责不明确

目前,大部分的企业已经设立了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并且拥有专业化的管理人才来应对经济管理中的各项工作,然而,由于企业领导和管理者受到传统的企业管理观念的影响,使得企业中各个部门之间以及不同的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不够明确,并且交流沟通不及时、不到位,大大降低了企业经济管理的效率,而一旦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相互推诿责任,导致企业经济管理中较为混乱的现象,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五)经济管理组织建立不完善

其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企业经济管理组织虽然规模较大,但模式相对比较单一,无法发挥多样化的职能;二是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相关管理工作基本都是由部门经理等相关人员来负责,而企业中的主管或者高层领导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经济管理工作,使得企业领导对于经济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三是企业中不同部门和组织之间的权责交叉较多,在权利、利益、责任方面存在一些矛盾,导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容易受到阻碍,无法进行合理的管理;四是企业经济管理组织难以适应企业的工作项目,尤其是成立初期,其工作效率过低。

二、新形势下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建议

(一)转变企业经济管理理念

要想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就必须要从思想观念上重视经济管理工作。针对于目前我国企业领导者对待经济管理的态度,必须要转变企业领导的管理观念,使企业领导能够认清新形势之下经济市场的现状,树立起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企业领导者要及时地意识到管理观念中的不足之处,并及时地革新管理理念,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工作,并且将创新性的管理思路与手段运用到企业经济管理改革中去,不断地开辟新型的企业经济管理道路,强化企业经济管理,将企业推向更高的发展位置。

(二)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方向

明确企业经济管理方向指的就是要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关键,并且将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局势作为企业发展的根本依据,紧抓发展机遇,快速提升企业实力。在新形势下,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增强企业的发展实力,就是在为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奠定基础,因此,企业要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向,以发展性的眼光,掌控整个市场的经济发展动向,以更强的实力应对市场中的挑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力的地位。具体来说,管理方向的创新可以从加快技术研发、加强营销宣传力度、提升品牌价值等几个方面进行。

(三)调整和完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

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一是要摒弃传统的垂直管理的组织结构,从而减少企业经济管理涉及到的层次,从而使企业管理效率得以大幅度提升;二是要建立更具有灵活性的企业经济管理组织,破除传统的管理组织结构所带来的束缚,使管理组织具备更高的灵活性,能够更快地适应经济市场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环境;三是建设具有虚拟性的组织结构,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与网络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将企业经济管理的各项数据录入网络数据库,执行数字化、自动化的管理,更快地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目标。

(四)实现以人为本的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中的人力资源是推动企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关键性动力。如何通过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来实现更优人力资源配置,成为企业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新形势之下,企业必须重视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将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从企业员工的角度出发,尊重员工的劳动,保障员工的基本权益,并且能够为员工提供更多接受培训与深造的机会,同时,以科学合理的激励手段来鼓励员工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够充分地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才更有助于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

(五)建立健全企业经济管理制度

制度是一个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的依据和保障,健全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能够为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实现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能够为经济管理工作开辟一条新的道路。一方面,企业应当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工作进行规范和制约,使企业的一切工作都能够按照规章制度而进行,从而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提供更大的动力。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制定,要以企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出发,才能为推动企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动力。

(六)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是维持企业内部稳定的重要手段。在新形势之下,企业只有不断地加强内部控制,才能够保证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稳定地运行,才能使企业有足够的物质和资金来进行各项运营工作。要想进行创新性的内部控制管理,就要不断地完善企业财务方面的审计工作,加强对财务内审的监督与管理,将财务内审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核心,从而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更为可靠的保障。

三、结语

企业经济管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推动企业的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经济管必须进行创新,摒弃陈旧的经济管理观念,树立明确的经济管理目标,制定创新性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才能保持企业始终走在市场的前端,增强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谋取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者:刘承莉 韩军辉 单位:太原市节能协会 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第三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探究

一、企业经济管理的概念

企业经济管理是以企业内部的资源为根本管理对象,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经济行为,实现对自身经济流通过程的有效掌握与合理控制,不断的为企业创造利润提供管理上的支持,最终实现企业的有效发展。企业经济管理是一个系统的企业管理行为人的过程总和,所有与经济流通相关的活动都是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在经济管理行为中,一切行为、决策、原则都是以保证企业有效的生产经营为根本,从生产规划的制定、投入的资产比例、成本核算、价格策略,到后期的市场供需分析、生产经营规律、员工薪资设计等,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完成。

二、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理论

企业的经济管理规范化是指运用模式化的理论作为依据,实施企业各项经济管理行为,模式化包括经营理念、管理模式、发展规划、财务管理、资金运筹和资本管理等内容。模式化的经济管理应当能够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进行具体工作模式与流程的建立,根据生产经营情况不断的完善这种模式,并最终形成管理定式,实现企业的长久发展与有效经济管理。企业的经济管理不仅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发展相关,更关系着企业的根本经济利益,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应当能够规定和约束各个经济管理任务的具体落实。

三、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问题分析

(一)企业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企业基本上是以生产经营的管理作为重点管理内容,过分关注投入产出比例。而没有放眼长远发展,寻求科学的提供企业利益水平的方式,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

(二)缺乏经济管理经验

经济管理是一项市场化经济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我国企业受传统管理思想影响,即使加入了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但严重缺少管理经验。进而使得具体的工作落实困难、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任务与长远利益。

(三)缺乏专业人才资源

在经济管理行为中,专业化的人才是完成管理任务,并建立科学发展观点、规划与投资策略的决定性因素,由于我国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的意识建立较晚。同时关注度也较低,使得专业经济管理的人才也极为缺失。同时,由于企业的经济管理所面临的任务重大、工作内容复杂,使得综合素质水平能够满足工作需要的人才数量很少,造成了整个市场环境中,企业的专业经济管理人才缺乏。

(四)管理措施不完善

也不够全面和科学,在进行经济管理措施的制定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直接造成管理措施的不完善,影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企业发展。另外,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没有科学性可言,缺少对经济管理工作的全面规划与明确分工,在经济管理工作中造成许多问题存在。

四、现代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策略

(一)以完善的管理体系支持规范化经济管理

在企业生产经营行为中,所有与经济相关的管理都可以说是经济管理的内容,无论是企业的投资决策还是生产规划,无论是价格定位还是经营策略,都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完善的管理体系就应当结合这些经济管理的工作内容,科学统筹、合理安排,建立起完善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根据不同生产经营阶段的管理任务,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使整个管理体系规范、明了。在建立完善经济管理体系的工作任务中,企业所有者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也是各项工作开展的基本前提条件,从领导自身做起加强对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视,才能有效的提升整个企业对于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起到有效促进工作顺利开展的作用。

(二)科学配置企业经济资源

企业的资源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首要任务,在企业的各项管理行为中经济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根本,是企业追求利益的根本物质条件,科学配置企业经济资源首先需要领导者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安排科学的生产行为。还要有足够专业的技术水平、生产经济、人员管理和教育等能力,才能将科学合理配置企业经济资源的任务落实到每一位管理工作人员身上,进而实现企业整体性经济管理水平的提高。另外,还应当将经济资源管理的责任明确化,使所有与经济资源有接触的人员都能够被掌握自己的行为准则,提高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

(三)建立合理的企业经济目标

企业经济发展规划是经济管理工作的又一重要内容,只有设立了合理、科学的发展目标,才能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企业的各项经营行为都有一个基本的发展规划,经济管理人员需要以合理的目标定位来寻求企业经济任务实现的途径,在建立合理经济目标的工作中,首先要以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数据为参考,计算出企业的准确生产效率。再结合市场的信息与发展形势,分析未来的市场环境变化,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经济目标,再实施其它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

(四)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由于经济管理对专业性人员要求较高,企业寻求规范化经济管理只有先提高专业化人才的培养。专业的经济管理人才应当能够明确企业管理的目标,认识规范化企业经济管理的流程与步骤,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起适当的长远发展规划。人才的培养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针对企业自身拥有的优秀人才进行经济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这些人员不仅对企业有着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更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管理习惯,能够尽快建立起适合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目标,并制定出可实施性的计划。另一方面,企业需要从人才市场上选择聘用一些具有专业知识水平的优秀人才,新鲜血液的加入才能促进企业现有人员的更加努力工作,实现企业良好的发展态势。

(五)创新管理理论与科学的管理方法

企业经济管理规范化理念毕竟只是书面上的理论,具体到企业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大量的变通与调整,而这项工作仅仅通过经济管理人员是无法完成的。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注重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创新,同企业建立新的发展规划一样,建立科学的经济管理目标,再将这一目标细分为不同的工作职责,交由具体的工作岗位人员来完成。有了好的企业领导,才能使企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推进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目标。经济管理方法还包括对经济管理行为的评价,企业的经济管理体系应当包括管理评价体系,将规划好的数据、目标、生产投资比例等信息予以全面的审查和运算,取得合理的效益预期,再决定企业行为,必然能够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

五、结束语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已经面临着越来越的挑战和竞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不仅仅是生产和销售,更多的是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策略,影响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规范化的企业经济管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重要的企业管理内容,不仅要加强对工作的重视程度,更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专业化的人才保障,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经济管理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并寻求发展。

作者:彭丽娟 单位:山西焦煤集团汾河物业管理有限公司

第四篇:企业经济管理中成本管理研究

1成本管理环境是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起点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企业成本管理理论逻辑起点问题的研究较少,并没有形成一致观点。笔者认为成本管理环境是成本管理理论的逻辑起点,而成本管理本质、假设、目标等均不能成为逻辑起点。主要原因在于:第一,先来分析为何成本管理本质、假设、目标均不能作为逻辑起点。成本管理本质虽然体现了成本管理的内在规律性,并具有稳定性和客观性,但是成本管理本质只能解决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成本管理这些纯理论的问题,不能解决为什么进行成本管理这一问题,也就不可能有效地指导成本管理实践。而一种理论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有效地指导实践,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那么理论的存在就是苍白无力的。因此如果以成本管理的本质作为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起点,会阻碍成本管理应用理论的发展,不利于成本管理理论体系的完善。第二,从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沿革角度进行分析。每个发展阶段的开始时期以及每种具有影响的成本管理理论产生时期都是世界政治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革,从而推动企业组织结构等内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时期。20世纪初,是成本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些企业的生产部门采用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工业发展水平、经济实力迅速提升。伴随着环境的变化,成本管理理论研究进入了新的时期,并取得了新的进展。20世纪40年代,成本管理理论研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二战后的五、六十年代,各资本主义大国经济开始复苏,发展迅猛,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竞争也日益激烈,全球化趋势明显。在这种环境下,对企业成本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种成本管理理论在这一时期应运而生,适应经济发展形势以及企业内部成本管理的要求。并且,在这一时期,成本管理的目标、观念、假设、方法等与之前的成本管理理论有所不同。进入20世纪七、八十年代,经济发展更加迅速,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加强,要求企业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争取长期竞争优势,加强战略管理意识。因此,这一时期出现了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等先进的成本管理理论。其成本管理的目标由追求短期利润转移为追求长期战略优势,成本管理的方法也更加先进,利于决策,成本管理观念随之更加科学、先进。从成本管理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对象、成本管理方法的变化,都是以成本环境为起点,是成本管理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第三,从不同国家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差异来分析。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国家的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存在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成本管理环境不同所致,不同的内外部成本管理环境使不同的国家对成本管理研究的时间长短不一,取得成果不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可谓是各具特色。综上所述,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直接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中其他基础性问题,任何一种成本管理思想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有什么样的环境,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成本管理思想,也就会产生相应的成本管理理论体系。在任何时候,成本管理问题的研究,都应以外部环境为立足点、内部环境为出发点,这样才有价值。脱离了环境来研究成本管理理论,就等于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将成本管理环境作为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2成本管理目标是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导向

目标是系统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根据不同系统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可以确定不同的目标。成本管理的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评价成本管理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成本管理的目标规范着成本管理的思想体系,制约着其方法体系的建立,决定着整个成本管理过程和发展的方向,是成本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成本管理目标并不是单一的目标,而是一个由不同层次的系列目标所组成的目标体系。确立了成本管理环境为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成本管理目标就是根据逻辑起点而确定的,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成本管理目标,进而指导不同时期的成本管理实践。成本管理目标与成本管理理论其他方面问题的关系就是要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逻辑关系。因此,确定了成本管理目标,才能提出成本管理假设、确定成本管理原则,而后进一步确定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目标体系将成本管理目标分为基本目标、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确定基本目标提供了成本管理的基本方向,基本目标的确定就是在最本质、最基本的方向上指出了企业活动想要达到的结果,明确了这一点,企业在大的战略方向上才不会偏离,才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总体目标是企业成本管理通用的目标,每个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总体目标都是一致的。而具体目标的确立,是落实到企业应该达到的更细致的结果。

3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是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线索

贯穿成本管理理论框架的基本线索是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贯穿理论结构的基本线索是指将理论框架中各个元素有机贯通为一个紧密整体的主线。如果缺乏明晰的主线加以贯穿,各个元素之间就失去应有的联系,而是松散的拼凑在一起,无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也就无法形成具有逻辑关系的理论框架。企业成本管理各环节的实践活动不仅是建立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贯穿理论框架的基本线索。这是因为:首先,实践是理论的基础,任何理论都来源于实践,理论对实践具有“依赖性”,实践活动促使人们进行理论概括和总结。理论是系统化的理性认识,是对研究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及其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理性思维和高度抽象概括的结果。从成本管理理论研究的发展也可以看出,成本管理实践活动早于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其次,成本管理实践活动实际运用着所有的要素,只有运用这一线索才能将这些要素有机联系起来,并在这一主线的引导下,对每一个要素进行较为全面而又透彻的分析。

4结束语

总之,成本管理一直是企业管理的核心之一,其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成本费用的高低和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技术变革加速、制造模式的革新、企业成本结构的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已不能产生足够准确可靠的信息,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方面越来越力不从心。所以进行企业成本管理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春花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水产研究所

第五篇:企业财政经济管理创新对策

一、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理念的束缚

现阶段,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已经不适应当前经济时代的投资需求。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现代化建设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知识经济极其重要。因此,在企业结构中,以知识为基础的专利权、商标权、人才素质以及铲平创新等无形资产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但是现有的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并没有重视这些无形资产,甚至视而不见。这导致在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由于低估无形资产的价值,降低了企业的利益。

(二)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很多企业都将追求利益最大化最为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我们不得不承认员工在企业的财富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果再按照传统理念的目标定位去执行财务管理,就会忽视员工的利益,从而加剧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最后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因此,如何化解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冲突,就成为了当前我国财务管理创新必须尽快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管理水平过低

在现代企业的发展过程来看,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总量日益增多,若仍被传统理念束缚,从长远的角度看,企业对经营状况的把握难度会越来越大,因此,这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目前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尚处于较低水平以及管理手段单一和管理方法落后,就导致无法满足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需求,从而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工作的进行。

(四)财务人员不具备专业知识

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人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现有的财务机构设置和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严重阻碍着信息化和知识化理财。由于财务人员的理财观念落后,对理财知识缺乏专业的技能以及习惯性地听从领导的命令,从而导致企业财务管理效率低下,更由于财务人员缺乏掌握知识的主动性以及缺乏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得财务人员没有能力为领导提供好的建议和对策,这些原因都给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五)企业财务风险日益增大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经营出现了高风险性和风险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征。不仅知识产品价格中物质材料的比重较小,而且研究开发的成本却一直上升,是经营风险更为严重。同时,金融市场和内部财务结构的变化导致财务风险更为复杂化和多样化。除此之外,随着知识资本的不确定性水平提高,更扩大了投资风险。

二、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存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一)改进财务管理理论

在当前的经济运营模式下,无形资产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投资对象之一。因此,企业必须要改进财务管理理论,挣脱传统理念的束缚,接受新时念的洗礼。不仅如此,还要调整财务管理中忽视无形资产投资的现象,建立起切实反映无形资产状况的制度。企业应将无形资产作为投资决策的重点,并作为企业积累人力资源、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增强企业创新能力以及可持续发展效益评价的标准之一。

(二)明确财务管理目标

由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就导致这一目标的确立总是随着经济形态的转化而不断地改变,在目前的经济条件下,员工已成为企业的重要财务,在为企业创造财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将解决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综合管理目标。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员工对企业的抵触,防止企业不顾员工利益而去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效果,还能达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目的。从而为企业创造财富,实现企业利益和员工利益的双赢场面。

(三)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企业如果想在新的市场经济中提高自己效率,必须要全面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首先最重要的是拓展财务管理内容。除了传统的资金管理和财务管理外,还要进行金融风险管理、保险管理以及知识资本管理等方面的拓展。不仅如此,还要改进财务管理方法。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因此,现代量化的财务管理方法应该得到更多的应用,比如定量预测、风险决策以及不确定性决策等。除此之外,还要改良财务管理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计算机技术也在逐渐进步,企业可以运用网络财务管理系统,以此实现财务信息快速的传递和处理。这些新的管理手段不仅具有方便、准确和节约资源等优势,还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企业可以利用当前的信息化技术,可以使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联系更加直接和及时,还可以使财务管理机构更加富有弹性以及高效快速。但是推行这种财务管理,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变得更高,这就需要财务人员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技能。因此,企业可以适当深化高等教育,对财务人员实施创新教育,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财务人员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能加强财务人员的职业技能,让财务人员可以更好地为领导提出有效的决策,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益。

(五)加强企业财务控制

在现阶段,企业应该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财务管理监测制度,以此避免不必要的财务风险。不仅要提高,将强化资金管理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还要使企业经营者转变观念,在各个环节层层落实,为企业资金的管理做出贡献。更重要的是,为使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得到有效的配合,企业应该合理地进行资金分配,是流动资金和固定资金比例相当。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存货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并以科学合理的方法确保存货资金的最佳结构。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定完善的收款管理方式。

三、结束语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经济也在快速的进步,因此,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上,企业必须要抛弃传统的管理理念,引进适应于现代经济的理念,提高创新性理论的研究,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在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得到生存的保障。

作者:车丽 单位:四川万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第六篇:国有企业经济管理成本控制研究

1成本控制观念创新

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根据市场变化改变“等、靠、要”的思想,进行企业成本控制的心理调整,按照成本控制战略的要求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本控制观念。

1.1树立企业是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

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后,国企作为一个独立市场竞争主体,在参与市场竞争过程中,与其他类型企业面临着相同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没有政府的呵护,担负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责任,企业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利润的多少。因此,企业各层次管理者以及广大员工应该抛弃政府负责观念,共同关注成本控制、降低营运成本行为,要树立企业自身是成本控制主体的观念。

1.2树立企业成本经营的观念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企业逐步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进而向“资本经营型”和“经营效益型”转变,在成本控制方面,国企应该树立成本经营的观念,建立起完善的成本控制系统。成本经营观念是成本控制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内容是如何处理好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成本控制与企业经营战略进行相互抉择的关系。从投资方案的选择、产品功能的设计、工艺流程的安排到经营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每个环节都应该把企业长期经营目标与短期经营行为同成本控制工作和紧密联系在一起。

1.3树立企业依靠成本竞争观念

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供给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国企在市场中居于价格统治地位的情况基本不再存在,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企业只有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才能够在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才能求得发展和壮人。实现“物美”指的是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实现“价廉”则是要采用成本领先战略,不断降低营运成本,形成价格竞争优势。树立企业成本竞争观念就是要求企业将成本控制工作放到一个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获取成本竞争优势,用自身成本优势给竞争对手营造一种新的市场壁垒。

2培养职工的成本意识

企业各项活动的进行,各项战略措施的实施都是由人来进行的。按著名管理学家E•H•Schein提出的“心理契约”,国企应特别注意企业和员工的“心理契约”问题,即企业能清楚每个员工的发展期望并满足这种期望,每一位员工也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做出全力的贡献,因为他们也相信企业能够实现他们的期望,据此企业和员工能够找到各自行为决策的出发点。在这个前提下,国企树立职工的成本意识,就是要让职工改变传统意识,树立这样一种思想,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成本控制需要每个人主动参与,并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节约成本。只有职工具备了良好的成本意识,才能够产生降低成本的主动性,才能使降低成本的各项具体措施、方法和要求顺利地得到贯彻执行。应该明确,成本意识的普遍建立有赖于领导的提倡、强有力的制度约束、管理人员的以身作则和职工素质的普遍提高,需要适当的利益机制、约束机制和监督机制相配合。

3成本控制战略保障措施制度创新

3.1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制度措施发挥积极作用一般通过激励和约束机制予以保证。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为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建立和完善企业成本控制激励与约束机制,是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者成本控制动力的重要途径。

3.2建立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制度

成本控制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和发挥各方而的作用。国有企业一般机构设置、职能复杂,而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同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每个职工都有密切联系。建立成本控制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是责任制是强化国企成本控制的有效措施。成本指标归口分级管理是通过明确各级单位对成本指标的管理权限和责任,将与成本有关的各项指标按照指标的性质和有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分解下达级各级部门,分级负责,归口管理。如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归口产品产量、品种、出产期等;物资供应部门负责归口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材料物资的质量、存货数量、存货储存成本、库存物资的安全完整等。生产部门负责材料的消耗指标和材料利用率指标、设备的安全运转、安全生产、合理用工目标成本,以及技术革新、技术改造等费用指标;劳动工资部门负责归口工资、劳动生产率、工时利用率等指标;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归口废品率、归口损失限额等指标。强化成本控制是全企业各部门、各环节共同的任务,通过成本控制指标归口分级管理,可以将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帮助企业改变成本劣势。

3.3利用业务控制制度强化成本控制

成本的综合性特点揭示出成本受企业各项业务活动和业务环节的共同影响,成本控制责任主体的分散性特点决定了成本控制需要强大的协调能力和约束能力,这些特点决定了成本控制制度在内容上必须涵盖企业的主要业务范围和业务领域,对企业所有业务内容和业务领域中与成本相关的活动进行规范。如采购合同的审批与签订、材料的验收、仓储保管和发出、产品生产工艺流程、产品质量检验、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活动和因素都会对成本发生影响,这些方面都需要通过制度加以规范。

3.4健全成本管理组织结构

企业组织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日标和政策的建立以及企业资源的分配,因此成本控制需要企业各部门共同努力,采取的成木控制措施要体现“融入”思想,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国企应当完善内部治理结构,设置独立履行成本控制职能的部门,该部门的基本职责是制定成本控制的各种具体措施,研究适合企业特点的成本控制方法,协调生产经营过程中与成本相关的各项活动,负责成本的日常管理工作等。公司成本控制中心作为是一级核算单位,主要是制定目标,核定限额,办理内部结算,制定考核到细则,实施奖惩兑现。

作者:刘永梅 单位: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