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阶段 现状 策略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年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7%,外商直接投资毫无疑问地对其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经济的快速发展、廉价的劳动力市场、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外开放广度与深度的不断提高和投资环境的日益完善,已使我国成为了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据统计,截止到2013年12月,我国每年新批的外商投资项目多达36406个,外商直接投资总额高达1657.35亿美元,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含义与不同发展阶段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亦即国际直接投资(International Direct Investment),它与国际上的间接投资相对应,是以直接投资为主要特征的国际投资形式之一,这种投资方式主要是为了赚取经济利益,同时采取各种措施以便达到能够掌握公司的各种管理权与经营权的目的,这正是FDI的关键所在。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一共经历了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1、探索发展阶段(1978―1991年)

改革开放之初,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大都较为谨慎,同时我国以借外债的方式吸引外资,导致我国吸引的FDI的规模都较小。统计资料显示:1978―1991年13年期间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仅仅为251亿美元。其中,从1980―1983年的FDI值约17亿美元,1984年我国的FDI值得到了较小的增长额,这主要是得益于我国刺激FDI的种种有效的政策。到1988年达到了约32亿美元。但是由于1987―1988年我国的经济发展过热,央行实施紧缩的财政政策与紧缩的货币政策,以达到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物价的目的,这使得刚刚有所提高的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速度又缓慢了下来。

2、加速发展阶段(1992―2001年)

自从1992年开始(FDI值约为110亿美元),我国的FDI实现了创新式发展,1994年,飞涨至338亿美元,到1997年高达450亿美元。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方面,1992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以及我国国内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另一方面,世界各国都处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这使得我国成为了国际过剩资本的最好投资场所和投资目的地。我国人口居世界首位,全国的劳动力资源相当丰富,可以说是最好投资场所和投资目的地。

3、创新发展阶段(2002年至今)

2001年,我国正式地加入了WTO,入世以后,我国多措并举,提供了种种优惠政策与较好的各种投资的软硬件环境及刺激性措施,到了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在我国采取的各种政策措施的刺激下,进一步导致了FDI的提高。与此同时,外国投资者大都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这使得我国吸引的外资金额从2002年以后开始呈突飞猛进的态势,尽管这里面也包含着一些热钱。

二、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分析

1、外商投资生产与投资规模的扩大化

2006年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到我国的项目呈现持续增加的态势,而且外国投资者不断注重规模化生产,这样一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的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在外商直接投资者中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加,越多越多的跨国公司逐步视我国为他们投资的关键与重点领域。

2、外商投资独资化

由于我国的开放性政策在最初不被外商广泛地了解并且掌握,因此他们对在我国投资资金的安全问题方面考虑得较多,外国投资者较多地选择和我国投资者共同投资的合资方式。然而,近几年来,在我国建立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不断提高,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国内改革的不断深化与不断改善和采取的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优惠的投资政策。1990年我国的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比例开始超过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比例,2000年外商独资经营开始成为最大的外资投资方式。到了2011年,我国的外商独资企业的FDI值约为910亿美元,这一投资额大约是中外合资企业与中外合作企业两种方式之和的4倍,占2011年我国全部FDI值比重的80%左右。

3、研发投入加大,外商投资资本与技术密集程度深化

由于经济发展的客观水平的限制,过去我国只能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商直接投资,而近几年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劳动者的素质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改善,使得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地位与重要性日益突出。同时,国际上各大跨国公司陆续地把资金与技术投入到我国外资企业的各个生产过程中,这样,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的外资企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地提高,生产性的资本不断密集的结果。而且,由于外商直接投资我国的企业数量急剧增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与我国实施的鼓励外商投资的种种政策,各大跨国公司也在不断调整他们在世界各国的经营战略,这也使得他们在我国分设的研发中心与地区总部逐年提高。

三、对外商直接投资合理利用的策略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推动了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就业质量的提高、就业机会的扩大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然而,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有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进一步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引进来 走出去

一、前言

自2008年美国金融次贷危机以来,外商直投资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冲击。“十二五”时期全球的经济正处于曲折的发展阶段,FDI能够缓解技术创新和融资难的压力,外商对华投资已经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截至2006年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资企业近60万家,实际累计吸收外资金额7040亿美元,当年实际利用外资369亿美元,同比增长12.9%,[1]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吸引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商直接投资是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商在河南、安徽、湖南等中部地区进行投资,以寻求市场,利用中部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加以引进的新技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

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省市,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经济发展迅速,近五年来尤为明显,2011年GDP达到2.7万亿元,同比增长11.6%,位居全国第五。但是,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与沿海城市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2011年全国外商直接投资总额为1160.1亿美元,而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仅为76.8亿美元,仅占全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6.6%,居于第十五位。[2]

二、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

河南省首次打开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门是在1979年,30多年来,我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上呈上升趋势,但其间也有一些曲折,我们可以把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萌芽阶段(1979~1984)

1979年7月1日,在我国召开的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国家领导人第一次颁布了关于利用外资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有关利用外资的法律,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地位,拉开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序幕。

第二阶段:初步发展阶段(1985~1990)

改革开放后,为了吸引外资弥补国内资金需求,国家又颁布了一些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使外商在我国国内投资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但是,改革开放的政策首先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特区实行,河南省作为一个内陆省份,在区位选择和政策上不占优势。而且,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对行业和地区进行限制,所以制约了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在这一阶段,我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缓慢、规模小,外商直接投资的形式主要以借款为主。

第三阶段:稳步增长阶段(1991~1997)

这一阶段,全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局面进入的崭新的局面,河南省也对外商直接投资作了新的部署。1991年4月,河南省首次对外开放会议在郑州举行,大会确立了“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四面辐射、梯次发展”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战略。1994年5月,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经历了3年的起步阶段,河南省委会五届九次会议又集中研究了对外开放工作,这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没有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并且存在利用外资质量不高,资金到位率低等问题。

第四阶段:滑坡阶段(1998~2001)

自1997年下半年以来,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动荡。亚洲金融危机伴随着国内的有效需求不足和通货紧缩,不但使世界经济整体滑坡,我国利用外资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至2001年,外商直接投资跌至谷底,当年的利用外资35861万美元,仅相当于1998年的55.39%,合同利用外资从1998年的353项减少到2001年的224项。[3]整体来看,这一阶段,外商投资规模有所波动,协议金额下滑幅度较大。

第五阶段:快速增长阶段(2002至今)

这一阶段,我国对外商投资采取的鼓励机制,比较倾向于外商对中西部的投资,鼓励外商投资的企业由沿海向内地延伸。河南省为了吸引外资,利用特有的区位优势,努力营造外商投资的环境。例如,促进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举办经济贸易洽谈会、成立外商投资中心等,在2012年,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的状态。

三、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虽然处于增长阶段,但仍存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来源地过于集中、区域分布不均衡、外商投资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发展的进程。

(一)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偏小

自1978年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虽然曲折发展,但总体上发展比较迅速,河南省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居全国第五。同期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达到了1160.11亿美元,河南省仅占全国的8.69%,说明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总体偏小,与河南省整体的经济状况不相符。因此,总体规模小是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必须面临的问题。

(二)结构不合理

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投资于河南的劳动密集型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投资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比例相对较小,制造业的产业链条相对的短,而且深度低、配套能力弱、项目单一,属于初级发展类型,难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更不能形成较强的产业群,不利用第二产业的发展。在第三产业中外商主要投资于房地产业,而不是投资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的新型产业以及金融业等服务业。可见,外商直接投资到河南主要是为了利用大量的廉价的劳动力,这不利于河南产业的发展,不利于河南形成良好的“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形式。

(三)来源地过于集中

根据分析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的分布状况,发现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来源于香港、台湾等亚洲地区,尤其是香港。来源地过于集中说明了河南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范围较小,应该在以后的吸引外资的过程中,加大对河南省形象的宣传力度,让世界人民了解河南,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家和地区来到河南进行直接投资。

(四)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区域不均衡

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河南的郑州、洛阳两个城市,郑州、洛阳两个城市占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49%左右,而其他16个省直辖市仅仅占了全省外商直接投资的51%,说明河南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的不均衡。郑州市占到了全部的31%,而开封等几个城市仅仅占到了全部的2%左右,差距很大,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异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了能够缩小地区的差异应该在外商直接投资较少的地区加强吸引外资进行投资。

(五)外商直接投资的投资方式单一

由2007~2011年之间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可以看出,河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以独资和合资经营方式为主,其他投资方式很少,外商股份有限公司的比例越来越小,故河南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单一。

四、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的建议

从1978年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到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又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中国在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但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增加的同时,也给外商直接投资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一)改善投资环境

为了吸引大量的外资进入河南,河南省必须对外商投资的基本环境作调整。改善河南省的投资环境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硬环境(能源、通讯、交通及其他基础设施)和软环境(政治、法制、政府效率与服务质量)。一方面,必须加快硬环境的改善,尽可能的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加快交通、通讯及基础产业的建设,突破基础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硬环境。另一方面,改善投资环境的软环境,就要迅速转换政府职能,加大开发力度,尽快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要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压缩重叠的行政机构,简化审批程序,放宽限制,缩短审批时间,改进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

(二)扩大引进外资规模

河南省近几年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投资总额仅占全国的不到10%,这与河南省经济发展情况极不相符,为了扩大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必须从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和加强产业集聚效应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必须利用本省的比较优势,着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与外商引进的技术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自身的产业与世界接轨的能力,合理开发资源和能源,使其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产业集聚效应,向外商投资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加快外商直接投资与本地企业的关联效应,使外商更快地融入产业集聚中,加强本地产业的集聚效应。

(三)加大吸引外资的产业导向

外商直接投资在河南省内的产业流向第二产业占据70%,第三产占据24%,第一产业仅占6%左右,而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二产业中的产业流向主要是制造业。外商直接投资于制造业主要是一般加工,一般加工业已经趋于饱和状态,若外商继续投资一般加工业会导致产能过剩的状况。所以,必须将外商直接投资由资源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相对于劳动密集型来说,技术密集型更有利于地区的经济发展,能更好的推动河南省经济的发展。

河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第一大省,而外商投资在农业的比例相对较少,我省农业的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资源比较充足,但缺乏合理种植的农业技术人员,没有足够的金融支持,这就要求外商应扩大对第一产业的投资力度,改变农业效率低下的状况。政府应给予外商相应的补贴促进外商对农业的投资。

(四)优化外资来源结构

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主要来自于香港台湾,而来自于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的相对较少。河南省应该在稳定港台等亚洲地区的投资来源的同时,加强对来自于欧洲、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地区和国家的外资的吸收和利用。在加大对外宣传的力度与范围的基础上,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方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河南、宣传河南,让更多的人愿意到河南来进行投资。其次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固定的招商引资机构,处理日常的招商工作,接收外商对相关政策的咨询了解,定期在当地举行招商引资会、贸易会、文化节之类的活动,吸引外商来河南进行考察投资,形成一个招商引资的良好机制。再次,增加与国际知名企业的交流合作活动,充分利用当地的留学生以及华侨为河南的招商引资牵线搭桥。

(五)协调省内地区引进外资

从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向来看,郑州、洛阳两个城市占了外商直接投资的49%左右,而郑州就占了31%,其他省直辖市最少的仅占2%。由此可见,外商在河南的直接投资分布极不均衡。为了协调省内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平衡发展,政府应该根据直辖市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情况,充分运用当地的比较优势,尽可能协调省内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分布。例如,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轴心,应该在对外的经济开放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使得“中原城市群”成为全省对外开放和引进外资的主要平台,充分发挥郑州的外商投资的龙头作用;开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应该充分发挥在旅游方面的优势,大力吸引外资到旅游产业进行投资,通过外资的引入达到发展本地的旅游业的目的等。

(六)拓展外资进入方式

河南省的外商直接投资方式主要是独资和合资经营,这是限制外商进入的一个重要原因。河南省应该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上拓宽原有模式,如引进外资金融机构包括银行、保险公司和财务公司等。这些金融机构的进入不仅拓展外资投资方式,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外商投资环境,加强河南与世界的联系。同时,应该引进现在国际通行的跨国兼并收购等投资方式,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参股、收购、兼并参与到河南省的国企改革中,对原有资产的优化重组,通过这个过程不仅可以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能够很好的解决国企改革中存在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促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和规范化发展。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要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的管理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结论

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外商直接投资开始慢慢渗透中国内陆,但在中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的现象。外商直接投资入驻河南省,投资偏向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忽略了技术进步和管理经验的引入,这将导致我省对外的经济竞争力增长缓慢,城市综合竞争力不强。人才的培养应是省内引进外资的一大重要方向,在引进外资的同时,政府应采取措施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使用环境,培养一批本省特有的高科技人才,发展本地的特有产业,增强同他省的竞争力,促进经济的发展。河南省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充分利用FDI促进经济增长,是实现经济腾飞的重要手段。

(作者单位为云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作者简介:谢玉颖(1991―),女,河南周口人,云南民族大学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贸易学专业2014级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希望海外华商投资中西部和东三省[DB/OL] . http:///?action-viewnews-itemid-12795,2007-09-08.

[2] 朱志鹏.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基于中部六省的比较[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7.

[3] 尚晓霞.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8.

[4] 洪志鹤.新时期河南省利用外资的思考与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3).

[5] 李宁宁.河南省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6] 郑娇娇.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区际差异比较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4.

[7] 刘中杰.河南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 201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国内生产总值;现状;影响;应对措施

一、外商直接投资现状

根据FDI在中国的发展情况,我们可以将整个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79-1991年、1992-2000年、2001年至今。

1、1979-1991年为开始阶段。改革开放后,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成为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阶段利用FDI仅有233.5亿美元,FDI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也很低,投资区域基本上集中于广东、福建两省及沿海城市。

2、1992-2000年进入成长阶段。第二阶段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加速,国内吸引了大量的FDI,加快了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掀起了经济发展的新高潮。FDI比1991年增加一倍以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投资区域分布开始由沿海向广大的中西部地区辐射。

3、2001年至今进入了稳固回升阶段。2001年起,由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外商投资显著增加,当时中国的FDI为468.8亿美元,占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94%。2002年,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首次超过了美国而跃居世界的首位。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跨国公司。如今中国已经是许多跨国公司的制造中心,而且也正在成为一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

20世纪80、90年代中,中国是世界上吸收国际资本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中国从建国初期的完全自力更生到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发展成为居全球第二位、发展中国家第一位的吸引外商投资国。截止至2002年6月底,中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05180个,合同外资7892.81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198.02亿美元。中国利用外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FDI是主要的引资形式。

二、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影响

(一)积极影响。1、加快了国内资本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经济持续快递的增长。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促进生产力提高、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方法,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增长。2、增加了国内就业和财政收入,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了国际收支。在FDI的作用下,我国国内就业机会得到增加,吸收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会产生三方面的就业效应:(1)扩大就业(2)转移就业(3)扩大失业。另外,外商投资企业对国内从业人员不断增加的教育和培训投资对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促进了国际收支状况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推动了我国的市场经济改革。3、促进了技术和产业结构升级,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后,我国的技术进步得到积极的推动,技术和经验比以前大有进步。促进了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依据经济增长理论来考察,一国想提高其经济业绩,则必先提高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效率,而其前提条件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各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在不断变化、不断更新。4、优化了进出口商品结构,提高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FDI对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的影响存在双重效应:即贸易的创造与补充效应或贸易的替代效应。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国际贸易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对进出口规模及结构的影响上。由于我国实行鼓励出口的政策,出口加工型外商企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我国进口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二)消极影响

1、削弱了我国企业自主进行技术开发的能力,抑制了我国幼稚产业的成长。外商在我国处于幼稚期的产业中建立大企业,对我国相似的产业造成很大的威胁。FDI的加入,对我国企业日渐进行操作控制,我国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受到限制。我国幼稚产业相对还很薄弱,没有足够的能力与外商的大企业竞争,往往造成很大的威胁,渐渐的使我国对外依赖性越来越强。

2、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各地区经济的不均衡发展,破坏了产业结构。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产业,这种情况和我国政府提出的地区发展战略不一致,容易导致我国各地区之间和各产业之间的发展失衡,使产业结构遭到破坏。

3、对环境有污染的外国行业进入,对我国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威胁人类生命。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已经淘汰的产业,是不利用经济快速增长的,会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那些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投资国不在自己国家进行投资,将污染物排放在他国,间接的破坏东道国的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生命的安全。

三、我国采取的主要应对措施

(一)深化市场机制改革,加快法律法规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市场机制已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法律法规已显得不够完善,应进行相应的体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规。在国际上,要占据经济的重要地位,获得更加公平的待遇。加强国内反倾销反垄断立法和执法,保护我国的产业,防止进出口对我国的消极影响,减少国外倾销垄断造成的损害。同时,加入国际一些重要的经济组织,积极的参与有关协议的制定与修改,维护国家的声誉及权益。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下,政府适当的进行干预,使外商直接投资带给我国更多的积极效应。

(二)考虑环境问题,防止环境的污染。外商的直接投资,或多或少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新技术引入的同时,无意中对环境造成了威胁,可能存在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在FDI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所以,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应考虑环境问题,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危害消灭在污染源处,使经济高效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控制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外商直接投资形式越来越多,跨国并购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进入国外市场的主要方式。随着市场准入条件的进一步放宽,外商直接投资迅速增加,应在适当范围内控制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避免超过自身能力范围,对我国某些行业造成威胁。另一方面,应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外商直接投资质量,更加合理、高效率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给我国带来更多的经济效应。

因此,当前应通过制定或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协议,系统全面的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对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的调整,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外商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凭借中国自身的魅力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争取我国经济发展与外商企业发展的多赢局面。

【参考文献】

[1]杨宏恩,王晶.日本对中国投资的变化与影响[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佟东,李孟刚.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产业结构演进问题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

一、外商投资及产业结构分布状况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的规模不断扩大。截止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55万家,合同外资金额约1.2万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约60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12年位居发展中国家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首位。大量的外商直接对华投资为我们提供了必要的资金,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体来看,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中已经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外商直接对华投资金额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是随之而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而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间分布的不均衡加重了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而且投资在各产业内部的分布也是失衡的,主要表现在投入在制造业的比重过大,上述情况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产业结构出现问题原因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多以小型化、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一般而言,具有先进技术和长期竞争力的投资项目,都必须具有较大的项目投资规模。世界跨国公司海外直接投资的项目平均规模约为600万美元,而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的平均规模与之相差甚远。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外商对华直接投资70%左右的项目均在100万美元以下,而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项目仅占投资项目总数的4%-5%。在投资项目中资金密集与技术密集往往是紧密联系的。外商投资项目规模偏低既不利于规模经济形成,也制约了投资技术含量的提高,严重削弱了外商投资的技术转移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其突出表现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中劳动密集型项目居多,技术密集型项目较少。在我国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中,外商投资企业绝大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在第二产业中轻纺、加工工业又占很大的比重。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看,90年代以来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比重升幅过大,第三产业的实际比重不合理下降,使结构偏差变得突出起来,并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较大影响。我国的产业结构偏差的加深,与外商投资过多地向工业部门倾斜有一定关系。我国吸收利用外资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设施发展不足的问题比较突出。

(2)外商投资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外商投资在制造加工业过多。投资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而资金密集型产业少;投资于一般技术多,甚至存在低层次的重复引进,而高新技术产业少。

(3)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是50%左右,发达国家是60%—70%,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在40%以上,我国是第三产业比重过低的为数不多的国家之一。

外商直接投资在产业结构上分布不合理的状况主要是由于外商与我国的目标与价值取向存在偏差。外资公司长期投资回报率高的产业,造成我国产业结构新的不合理变化。目前,跨国公司来华主要在制造业领域。由于绝大多数公司不向中国转让先进技术,所以所谓"世界工厂"只是"世界加工厂"。外资的进入并未直接地带动我国自主研发能力。并且,外商投资企业往往严密控制其技术尤其是高新技术的扩散,我国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并没有很好的实现。多年以来,我国主动让出市场份额换来的往往是二流、三流的技术,如果我国在技术上特别是具有战略意义产业的技术总是处于落后地位,我国将无法和国外竞争,也将危及到我国的产业安全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最后,外国直接投资很多是将其母国已经淘汰的产品生产或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中国,给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三、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性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是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提高国际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以电子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日益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这已经使得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内容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必须在工业化的同时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国际竞争中,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和知识供给的有利地位。他们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以保持竞争优势。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承担劳动密集度高、资源和能源消耗高、污染高、附加值低的“三高一低”类型产品的生产。这是对我们十分不利的垂直分工。不加速发展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就无法摆脱在国际竞争中的这种不利地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会不断扩大。

而且我国2000年的人均GDP已达到八百四十美元左右。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这样的发展水平已开始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和产业结构大变动时期。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大量过剩而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品又需要大量进口的问题,必须靠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来解决。国际经验表明,经济增长的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与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对任何一种产业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极限。当一个产业的市场需求达到饱和以后,增长速度就会随着需求下降而下降,直至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如果不通过发展新的技术开发新的产业,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当现有产业的需求都达到饱和以后,整个经济就会出现停滞,直至萎缩。我国传统产业生产能力巨大,但生产手段和产品质量还较为落后,目前我国的大部分传统产业都基本达到了市场饱和的阶段,增长速度普遍下降,经济效益不高,因而只有加大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力度,加速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才能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满足市场需求。

有关资料显示:美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高达75%,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33%。制造业在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只占产值的14%,吸收11%的劳动力;而服务业的份额,占美国经济产值的60%,吸收了美国三分之二的劳动力。比起制造业来,服务业属于智能产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利润丰厚。而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科技资源不足,科技进步不够快,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的瓶颈、制约,也是结构调整必须加以克服的关键因素。发展高新技术,发展第三产业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四、利用外资调整产业结构的建议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评判投资是否成功的标准由单纯的按数量转变为是否增强我国的技术竞争力。我国是否能够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至关重要。而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业结构层次低、竞争力弱。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提高产业竞争力。因此要积极调整现行的外资政策,加强外资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外资产业结构的优化。在制造业中促进高科技新型制造业的外资投入,加速外资对传统制造业的改造;鼓励外资向第一产业流动;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主要有以下建议:

(1)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我国农业,能源交通能基础产业发展滞后,严重困扰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因此,引导外资投向基础产业和设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此,我们可以采取税收减免,适当补贴的方式刺激外商投资。

(2)提高对FDI的要求。根据《指导外商投资方向暂行规定》,可分为鼓励类,限制类,禁止类和允许类外商投资产业项目。对于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我们应该鼓励外资进入,而对于技术含量低的对我国经济没有促进作用的项目,我们应该加以限制。一是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不再向一般制造业倾斜,如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彩电、空调、洗衣机、电冰箱、电视、手机、电话等家电和一般电信设备行业;二是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对于我国现阶段水平与世界差距较大的计算机、电子通信设备、航空航天、生物制药等高科技的新型制造业应鼓励外资进入。对这些行业可以实行幅度较大的税收减免和优惠,同时,政府可给予相应的科研补助,放宽外资政策的限制。三是鼓励外资参与传统产业的改造。对于汽车、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应该以促进其核心技术转移为目标,加快对技术的引进和改造。四是对于目前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较快的重化工业则应以注重产品的资源节约和环保为原则,对于生态资源环境形成负面影响的行业,如造纸和一些重化工产品行业应提高外资进入门槛,加大税收征管,限制外资流入。

(3)调整外商直接投资在第三产业内部的结构。加速外资向第三产业流动,尤其是促使外资向知识型现代服务业流动将是现阶段我国吸引外资的首要任务。一是加快对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的全面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零售集团的投资;鼓励外资对国有商业企业的并购重组。二是加快对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的开放,鼓励大型跨国金融财团采用合资和开设分支机构等形式的投资;鼓励跨国公司参与国有商业银行以及保险、证券业的改造。三是逐步加大对文化、教育、影视服务等行业的开放力度。

参考文献

[1]BarroLee:《经济增长》,中文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杜江:《FDI与中国经济发展的经验分析》,《世界经济》,2002年第8期。

[3]国际经济学(第五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4]江小涓:《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管理世界》,1999年第2期。

[5]赖明勇、包群:《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收能力研究》,《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6期。

[6]王元龙:《外商直接投资宏观调空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薛荣久:《国际贸易》[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现状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历程现状对应策略

一、辽宁省宏观经济简介

辽宁省地处我国东北地区,内陆与河北,内蒙古,吉林接壤,东邻渤海,与日本和韩国隔海相望,处于重要的海陆交通枢纽。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省份辽宁省以大连和沈阳为主要代表在改革开放的初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辽宁省位于环太平洋矿带的北部,矿产资源丰富,有66种已经探测出的矿产,位于世界前列的有,铁、金刚石、玉石、硼、石油等矿产资源,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原料基础。

二、辽宁省利用FDI的进程

(一)初期阶段(1979―1986年)

1979年下半年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标志着我国开始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经营管理企业。这也就是辽宁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开始进入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由于没有利用外资的经验主要利用“三来一补”、“以进养出”的形式,所以实际外资的利用额较小,总计0.5573亿美元。虽然这一起步阶段发展并不十分如意但仍然为以后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二)发展阶段(1987-2005年)

自1987年以来辽宁省在之前的经验和基础之上成功的进入了利用FDI的发展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辽宁省扬长避短取得十分优越的成绩,这一阶段还可细分为慢速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及波动发展阶段。

1.低速发展阶段(1987-1992年)

在这一间断“三来一补”的利用外资形式逐渐减少,外商直接投资主要在工业,年平均FDI实际利用率一直低于5亿美元,总量大约为12.64美元。在1989年外直接投资的“三资”企业开始迅猛发展,成为辽宁省企业发展的支柱,这些企业充分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技术。这一阶段辽宁省在探索中低速发展。

2.快速增长阶段(1993-2002年)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讲话对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93年与1992年相比辽宁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猛增8亿美元,到1997年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达到22.14美元,与1993年相比增加近10美元。这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以“一年上一阶台阶”的形式迅速发展

(三)波动发展阶段(2003-2013年)

随着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时间加长政策完善以及企业的经验丰富,辽宁省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越来越驾轻就熟,实际利用额不断增长,但在2005年出现降低情况外资的实际利用额回到2000年的水平。但自2006年开始不断增长,直至2013年实际利用外资率一跃增长到290.4亿美元。

三、现状分析

自2014年以来,由于国外原因:世界性的经济下滑,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停滞,国外政治局势的变化,及国际间汇率的变化;国内原因: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跻身于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随之而来的辽宁省的劳动力成本增加,产业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人才不断向北上广流失和土地成本的上升,辽宁省的经济成长出现下滑趋势,近几年在各省的GDP排行中处于落后地位,外商直接投资额不断降低,在2014年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为274.23亿美元,仅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二,较之2013年的290.4亿美元降低了接近16亿美元。在2015年辽宁省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87万亿元,出口额为508.4亿美元,出口总额为452.5亿美元。可见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也出现了瓶颈,与此同时在2015与2016年外商直接投资利用额下降的趋势不但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甚至出现“跳崖式”下跌,在2016年外资实际利用额仅60.2亿美元,回到了初期阶段的发展形势。辽宁省从1979年开始利用外资经历了起步,发展和衰退阶段,是符合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

四、面对现状的应对策略

(一)利用技术创新推动第二产业转型升级

无论是在遥远的工业革命时期还是现代化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无疑都是第一生产力,众所周知我国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和原材料密集的制造业,所以面对我国劳动力价格的增长利用外商投资的企业遭到重创,对此企业应充分利用当中呀政治局颁布的《关于重建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建议》不断加强技术创新,引进新技术,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完善升级产业技术平台。结合自身特点不断融合外来的新技术,不断提升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努力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创造。从而增强自己的企业竞争力,在世界性的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二)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想要提高辽宁省的外商直接投资实际利用率,必须改善投资环境,才能吸引外资,尤其是在北上广等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的情况下,辽宁省想要吸引外资就要求政府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建设,政府应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外商投资优惠政策,加强外商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5-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