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对意义

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对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的研究及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汲取有益经验,得出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创新的启示,提出为了适应国家“十五”科技计划管理的要求,农业科研管理必须在管理思路上进行创新,与时俱进。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是农业科学研究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环,是管理学与农业科研、农业经济有机结合的调控系统。人类科学发展步入21世纪,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理论、方式、方法正接受着知识经济浪潮的洗礼和冲击,旧的模式、形态、思维不断被打破,新的框架、理论、观念如潮水般涌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业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对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运作良好的农业科研管理机制及体系,向管理要效益、要成果、要人才,进行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摆在农业科研单位决策层和管理部门的重大课题。本论文通过比较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与本国农业科研管理的特点,汲取有益经验,得出有益于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创新的启示。

一、国外农业科研管理改革创新的特点

1、政府主拨科研经费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都把农业科研作为国家公益性事业,从资金方面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2001年美国各州农业实验站的85%经费由联邦和州政府提供;法国的农业科学研究主要由国家经办,农业科研投资的90%由农业部拨款;印度、泰国、印尼等国的农业科研投资中政府拨款比重分别为93%、95%、97%。日本文部省将科研经费主要使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国立科研费约占77%;(2)私立科研补助费约占17.8%;(3)农业大学科研补助费约占4%。文部省所属科学研究机构,每年根据上述科学研究费补助金,研究项目类型,将研究人员呈报的科研课题及申请研究费用情况召开评议员会议,筛选后汇总至文部省,一般能审批的科研课题为50%。其经费额也不是报多少批多少,一般只够所需开支的80%左右,所缺基金由其它基金会和支助单位解决。

2、重视制定本国的科技计划

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制定本国的农业科技计划,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六大跨部门综合性科技计划以及九大农业科技战略计划和由一个部门牵头,联合一到多个部门共同主持的科技计划(如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日本政府建立在各省厅的“研究开发制度”和“应用促进事业”两大基础上的科技计划体系和欧盟的第五个研究与技术开发框架计划等。

3、根据新学科、新技术的发展,改革农业科研机构、科研机构的研究方向和任务,以适应新学科、新技术的迅速发展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1999年集中500名科学家和其他有关人员,制定了2000~2010年农业研究的纲领性计划,对研究课题和研究机构进行了调整。该计划包括6个战略目标、24个研究项目和98个研究课题,建立一批各专业全国一流的研究中心,并按任务要求,有的研究机构要移交、撤消、转让等。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于1999年进行了一次重大调整,重点加强了农业食品工业、农业能源和自然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按学科和科研目标设置的研究部和按行政大区设置的研究中心都比以前增加了很多。

4、建立适度规模的研究室和灵活的运行机制

从日本20多年来研究单位的农业科研单位的数量变化看,国立农业科研机构单位从1990年的700个增加到1996年的800个,到2000年又减少到691个。同期,研究人员减少13%。为了有效地推进重点研究、着手紧急的课题和综合性研究,一方面确保研究室的适度规模,同时,在运行机制上要具备灵活性,因此,研究单位的大型化与确保机构的灵活性与机动性成为当务之急。

英国农业研究机构由于政府削减科研经费,纷纷采取精简机构、裁减人员、缩短研究战线等相应措施。英国政府采取这一做法,目的在于减少政府负担,促使科研机构提高效率,开始创收。90年代以来有一个共同趋势,许多国家增加了对生物技术、农业资源保护等优先发展领域的投资,匈牙利政府科学政策委员会决定,从90年起,把生物技术的研究及其在工农业中的应用作为首要任务,在1999、2000两年从国家预算中拨出2.4亿福林用于此项研究,并在下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再拨出6亿福林。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均大幅度增加生物技术研究的投入,大力发展生物技术产业,到2000年,美国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经费将增加到约15亿美元,政府对生物技术的总投资,1999年为57.6亿美元,2000年达80.3亿美元。英国政府最近也调整了科学技术发展战略,决定优先发展生物技术科学。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泰国,每年用于生物技术的研究费用也达6000万美元。为了加速生物技术的研究工作,泰国专门成立了遗传基因工程学与生物技术中心。

二、目前我国农业科研管理存在的问题

1、基础研究薄弱,重视程度不够

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改革10多年了,在体制改革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开发区热”、“工业热”、“商业热”,忽视了农业这个基础,甚至不顾农业科研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使农业科研机构盲目地“放开”、“断奶”,出现了农业科研机构网破人散的局面。在研究机构内,由于研究与开发两方面经济效益差距拉大,使研究受到不良影响,有的科研单位处于“一心一意搞开发,凑凑合合搞研究”的状况,基础研究还受到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等因素,以及市场经济中短期行为等消极行为的冲击,近年来有明显的被削弱的趋势。必须清楚地看到,基础研究是当代科学的前沿,也是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赖以发展的基础。不重视基础研究,将会导致农业科研的后劲不足,也将拉大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我国农业科研力量分散,管理力度不够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因素。其一,科研机构重叠,科研课题多头下达,缺乏统一的宏观调控,使本已十分有限的科研经费不能相对集中使用,造成经费投入的效益低,试验材料、设备不能集中使用,研究力量分散。其二,成果奖励直接与职称、工资、住房等切身利益挂钩。而且与成果排名密切相关,加上高新技术研究的难度大,出成果慢,影响晋升,因而纷纷争作第一主持人,科研课题越分越小,研究难以深入。近年来虽然科研课题较多,通过鉴定的成果也不少,但高水平成果并不多。

3、科研经费短缺,对农业科研的投入有限

农业科研经费主要有两大部分,一是事业费,一是科研费。目前这两方面都很短缺。有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国农业科研投资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大大低于同期世界平均水准,而农业科研单位的支出却大幅度增加。农业科研经费来源不稳定。许多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只能集中精力抓创收,不少科研人员成年为课题的立项和科研经费而疲于奔波。既便立了项,经费也到位很晚。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既无钱养兵,更无钱打仗”。经费投入少,资助强度低,科研条件较差,已成为困扰农业科技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4、科研队伍不稳,科研队伍创新不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使各阶层、各行业人员的经济收入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国力不足,有关政策没有配套等原因,使许多农业科研人员的收入与其他的行业的差距越来越大。于是有的农业科研人员跳入“商海”;有的无心搞科研,而去谋求第二职业。某研究所反映,170名科技人员中,只有30人潜心于研究。全国有94个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的人数已不足20人,且非科研人员比重大,科研无法进行,农业科研队伍的严重不稳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其后果不堪设想。

三、国外农业科研管理的创新对我国农业科研管理的启示

1、创立创新型的科研队伍

人才是科研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在农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中,一方面要选拔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其中包括管理人才、科技开发人才,以及科学研究前沿上的人才,建设起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将管理的重点放在项目小组上,而非以前那种放在整个科研机构或单个个人上的方式。

项目小组式的团队是当前我国农业科研、研究中一种重要的执行方式,其规模的大小有利于实现我们长期以来所追求却又一直没有达到的“管得好,管得活”的科研管理目标。小团队在提高组织效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为个人之间分享观点、交流经验等提供了场所。从知识转移的角度看,适当规模的科研团队非常有利于实现机构节约、减少交流成本、提高决策能力、从而提高知识创新的水平与效率。

2、鼓励创新研究

长期以来我国的农业研究属于追踪和模仿的比例很高,而具有开创意义的成果较少。信息时代不仅知识和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中成为最重要的资本因素,而且由于创新所付出的巨大的投资,以及可能产生的巨大效益,使各国都非常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模仿和追踪研究只能永远居于人后,无论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还是科研机构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从一个时期的发展来看,受综合国力的限制,在短时间内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不可能超过发达国家。高新技术的研究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这就要求在农业科研管理上要针对市场需求,根据自己单位的优势在项目选择和主攻方向上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从而集中物质条件,形成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传统的农业科研管理和组织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科研课题一旦获得,执行的过程中在监管方面有时存在不足,使少数研究流于形式,最终无法产生创造性的成果。

信息时代许多有前瞻性、创新性的成果大都是在多学科交叉点上产生的,如农业生物技术与医学的交叉,农业高新技术与现代农业管理体制的交叉等。我国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制约,科学研究条块分割,不仅不同地区、不同学科领域间的交流不足,而且,即使在同一个研究机构内也往往没有形成一套科研协作、利益共享的有效机制和管理规范。

3、将常规化工作模式转向高效信息化

信息网络时代是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的普遍应用和网络的迅速发展为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我国政府大力推进国家信息骨干网络的建设,先后实施了“政府上网年”和“企业上网年”等推进性措施。目前农业科研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已经上网。网络的发展为多渠道获得科研资金,迅速便捷地实施科研进程管理,以及科研成果的交易和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注重对信息网络知识的学习,自觉主动地利用网络提高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是信息网络时代对科研管理人员提出的新的素质要求。通过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使农业科研管理工作做到更加有序和高效。

4、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通过定期的科研能力评估,同事考虑地域性等因素,引导科研机构的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一批能真正上水平的,以基础研究为主的农业科研机构。对这些应当稳定的农业科研机构,有关部门应当提供切实可行的保障政策,逐步打破被分割、大而全或小而全、自成体系和分散重复的原有格局,扩大社会分工和专业化协作,实现体系间的功能互补,发挥整体效应。

科研管理的创新要求优化科研机构,调整科研方向。由过去只重视高产研究,转向高产、优质、高效的研究;由只重视产中研究,转向产前、产中、产后研究兼顾,并在继续重视作物研究的同时,逐步加强重视养殖业、加工业的研究。注意发挥地区优势,重视特种作物、创汇作物和野生资源的研究,使农业科研在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中焕发生机,增强活力。

5、将农业科研管理转向国际化

农业科研管理创新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前提,随着研究与开发国际化的趋势明显加快,农业科研管理国际化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问题。只有顺应国际科技发展趋势,按国际共识的准则处理好各类科技活动的实施和协调,才能加快国际科技合作的发展,研究结果才能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此外,大力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也是建立创新型科研队伍的重要途径。加强国立科研机构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立流动人员基金,吸引国外、大学、企业和科技人员到国立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研究,鼓励科研人员在大学、研究所和企业中兼职。通过创造出气氛宽松、管理严格的一套运行机制,促进农业科研人员的流动,以高标准、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应的高收入、高回报,维持一支相对稳定、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研队伍。

参考文献:

[1]李宏,张薇.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国家创新系统比较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3(5).

[2]日本大学的科研管理[Z].教育情报参考(28).

[3]赵醒村,周增桓,王省良,李海燕,史先东.谈科研管理的创新意识[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1,14(2).

[4]邬贤梦.农业科研管理职能的探讨[Z].论苑.

[5]周兴和,于正,李一军.科研管理创新的新视角――科研软环境建设[J].中国科学基金,2002.

[6]府少辉.试论农业科研与“稳住一头,放活一片”[J].湖南农学院学报,2002(2).

[7]刘淑琴,陈桂芬,庄铁成.多媒体技术在农业科研管理中的应用前景[J].农业科技管理,1995(10).

[8]边宝林.面向知识经济的科研管理创新[J].天津商学院学报,1999,19(3).

[9]任蔚.对知识经济时代农业科研管理的几点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01(3).

[10]吕立宁.与时俱进调整科研管理思路[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4).

[11]张皖瑜.从获奖成果看科研管理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