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讨2篇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研讨2篇

第一篇 一、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

文化是指群体所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总和及其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是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职工为主体,以课堂和课外活动为载体的一种群体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既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高职院校是直接服务于地方、行业性强的职业院校,其办学宗旨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其目的是培养面向社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校园文化应服务于办学宗旨,以人为本,要能够反映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具体体现在其独特的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的文化形态,是校园文化的外壳,是最直观的文化载体,是校园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体现着一定的价值目标,审美趋向等;校园精神文化包括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歌、校风、教风、学风等,校园精神体现了校园文化的本质,反映了广大师生的奋斗目标、学术氛围等价值取向;制度文化建设包括法律法规、行规、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及长期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制度文化是院校发展的保障,是一种强制性的、特殊的文化氛围。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

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校的协调发展宏观上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微观上取决于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各项文化中最丰富的一种环境文化,是一所院校的办学特点、文化氛围、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关乎高校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校园文化所起到的育人功能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是契合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有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环境。

(二)校园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职

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多元化经济形势下,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能迅速适应并融入企业文化、管理的学生,既要具备从事一线工作的能力,又要具备复合型的管理能力。职业能力可以概括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是现代技术工人所必备的,职业能力的提高不可能只靠单一的课堂教育,其往往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多层次的立体教育才能达到效果。校园文化教育是课堂教育的延续和完善,能满足多层次教育的要求,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德育功能,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就业观,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一)把握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

职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于职业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近些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数量急剧增高,但各项文化建设相对滞后。许多高职院校是由中专直接升级或几所中专院校合校、并校而成,对于这些高职院校而言,完成自身校园文化的过渡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没有高职办学经验,常处于摸索、实践、再摸索的过程之中,中间难免会出现偏差。所以,高职院校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握几个原则。

1、方向性。高职院校培养的是社会主义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其指导思想应是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弘扬爱国主义,体现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引导学生对思想观、价值观的改造,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以更好地为创建和谐校园文化服务。

2、制度性。在遵循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高职教育发展方针。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建设,抵制照抄照搬的教条主义,践行适合本校特色的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学生的各项行为,科学合理地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充分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推动作用,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设监督、评估系统,将专家评估、教师评估、学生评估结合起来。

3、职业性。力求让学校教育与企业教育相融合。企业制度是规范员工生产、经营的准则,是企业文化的最直接反映。院校规章制度是规范师生教学、管理的原则,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在育人过程中,通过校园文化和顶岗实习去渗透企业文化,使学生在进行校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接触和不断适应企业文化,以便毕业后顺利地适应岗位环境。

(二)提高师生的素质

校园文化与课堂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课堂教与学需要师生有相应的文化沉淀做基础,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课堂的人文教育。教育和文化活动应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学中作乐,乐中而学。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的主体是学生和教职工,教师要破除旧的教育理念,废除职业教育不是正规教育的错误观念。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学术功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增强敬业爱岗和奉献精神。采取学校监督、学生自治的方式管理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主人翁的地位,将被动、毫无生气、灌输式的管理方式改造成积极主动、宽松、积极向上的模式,最大程度地发挥其学习、生活的主动性。

(三)立足区域,建设现代意义的校园文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革,多元性的社会文化普遍存在,冲击着学生的思想,他们在选择价值取向时面临种种困惑,有时感到传统价值落伍了,但自己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形成,没有明确的判断标准,各种不同价值观同时存在。现代意义的校园文化,不仅表现为面向未来的教育观,在价值取向上也要多元化。许多地方性高职院校,办学历史悠久,专业特色鲜明,文化积累厚重,在某一地区有相当好的口碑。这些学校应将区域文化同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发掘区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连带作用,打造区域文化的闪光点。从文化传承角度讲,我们不仅要吸取传统文化,还应拓宽思路,借鉴和吸纳范围更广阔、内容更丰富的文化。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用批判的眼光选择过去、现代或外来文化中有利于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容,因地制宜,消化吸收,使传统文化和当代校园文化融合、共生、发展。

作者:娄渊根贾彦杰单位:商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食品工程系

第二篇 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是指既可以使师生在心理上形成一种向心的集中力,又可以使师生在思想上与学校教育目标一致,在行为上共同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发挥各自力量的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教师认真教学,在教学中体现教师应具有的师德,学生诚实守信、努力学习,积极参与技能训练,体现学生应具有的学风。建设高质量的高职校园文化,一方面要遵循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原则,另一方面要实施有效的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措施。

(一)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原则

高职校园文化在高职学校师生发展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德育作用,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与生活中自觉地接受教育、乐于接受教育,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努力转变观念,形成正确的爱国成才观、正确的恋爱观、择业观。要达到上述目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教育性原则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构成高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高职学校师生活动与发展的重要平台,必须突出其教育性特点,即在建设过程中时刻把握教育性原则,从校园物质环境、校园氛围、课堂教学气氛、食堂饮食文化到师生精神面貌、学生社团活动等方方面面都应该发挥其显性和隐性教育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引领师生精神的功能。借助各种喜闻乐见的符合高职师生身心发展特点与兴趣爱好又具有职业特点的形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所在,探求高职学生在职业教育中逐渐成才的规律,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培养学生热爱职业教育、热爱本专业,树立参与职业教育的学生也有光明的未来的思想是高职校园文化的根本目的,也是其与其他校园文化相区别的本质。

2.科学性原则

高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科学性原则是指校园文化的建设应遵循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高职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反映未来市场对职业人才的需求方向和学生的就业趋势。科学性原则在建设高职校园文化工作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组织高职学校教育活动应体现组织系统的科学性。学校教育活动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组织高职学校的教育活动,应从学校党委、团委、学生会等领导组织到系学生会、党团组织、辅导员和各专业理论与实训辅导教师,再到每一个学生,层层落实、严密组织,体现活动组织的系统性。二是组织高职学校的教育活动应发挥高职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创新性。教育活动应以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专业特点为背景,以满足不同专业和不同就业与升学需要的学生发展的需要为目的,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施展其所长、补充其不足,通过活动达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三是组织高职学校教育活动应加强校园文化的理论研究。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意义及建设途径,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建设本校的校园文化。

3.人本性原则

以人为本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它体现了教育应遵循人的主体性的原则。学校中的以人为本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和教师的专业特点和心理发展水平、兴趣爱好为建设的出发点,在建设中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以师生共建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服务师生为建设的终结点。

(二)建设高职校园文化的有效措施

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举措是树立校园精神。校园精神在内是指一种精神、意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的价值认同和奋斗趋向,这种精神成为指引人们行动的力量源泉;校园精神在外表现为一定的文化设施、文化行为、文化成果。校园精神在高职学院这种特定的物质与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渗透下形成一种意识形态,将千百年传承下来的思想和精神不断发展,构成了这一环境内人们共同的价值标准、信念、追求和行为规范。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社会意识的更新以及价值观、人生观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建设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应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问题

构建高职学校校园文化有效举措之一就是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发挥校园文化的精神凝聚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首先,在宏观方面,学校要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中体现的文化建设对师生的指导作用的精神。掌握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其次,在微观方面,学校要加强师生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就业观教育。全校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教育学生树立爱岗敬业、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思想观念。以正面力量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择业观和恋爱观、价值观。在建设中,一方面,学校要构建校园文化的思想导向机制,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过程中的精神导向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五观”;另一方面,构建高职学校校园文化的精神载体,积极开展各种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特点的校园活动,利用校园广播、校园微博、校园刊物等多种平台端正学生的思想意识,发挥校园文化的正向作用。这是建设校园文化所倡导和追求的,是建设校园文化的根本。校园文化正是通过从精神层面对学校教职员工的思想进行潜移默化的熏染,才使全校师生的“五观”及思维方式和精神追求与高职学校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并轨同行,共同融于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品牌的效应。优秀的校园文化既能够以各种方式沟通人们的思想感情,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使人与人的情感相通无阻,又能够使教师和学生的信念、情操融为一体,使教师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共同的意识,在思想上紧紧团结在一起。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全校师生为自己成为一个高职学校的教师或学生而感到自豪,可以形成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奋斗的动力,促进教师和学生自身和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让每个人在轻松、和谐、民主的背景下,将个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与整个集体紧紧联系在一起,使教师和学生与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形成唇齿相依的关系,发挥师生教学和学习的自觉性,积极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真正达到校荣我荣、校损我损这一境界。

2.把握校园文化中的批判、继承与创新问题

校园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一样,是在不断更新与变化的,要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导向作用,必须时时体现校园文化的时代性,让校园文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使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要,满足市场对就业人才的需求。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高职学校是一个缩小的社会,但是它具有和大社会一样的内容,发挥大社会的教育作用,并随着大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校园文化也可以叫做社会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植于社会文化,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反过来也影响着相应的社会文化。社会文化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积极的、有益的、科学的理论和经验,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建设校园文化中认真学习和借鉴,并将其发扬光大。但是,社会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校园文化从社会文化汲取营养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意排斥和抵制社会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对校园文化的不良影响,发挥其对师生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教育作用。然而,要想让高职校园文化远离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在高职学校与社会之间人为地建立隔离带,那是不可行的。但是,优秀的校园文化能成为一个庞大的过滤器,把社会文化中的毒性因素过滤掉,将积极向上、文明高雅的因素发扬光大,形成一条校园文化净化带。

作者:李红梅单位: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