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一、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现阶段各高校在国家研究生发展战略指导下,积极主动做出调整,使研究生教育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和规模,逐渐转为注重知识结构和创新能力培养,提升了学校的竞争力和文化地位。在历史机遇下,遵循校园文化建设一般规律,不断积极探索研究生文化的建设,突出研究生文化的优势和特色,创新性地开展实践与探索,逐渐积淀形成特色鲜明的群体文化,极大促进了校风建设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以石油石化特色为主线,通过石油文化论坛、大庆精神与铁人精神报告会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既加强了校企之间的战略合作,同时又是对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主要内涵的石油精神的传承,对大学文化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凸显很多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普遍关注研究生的学习与科研,而往往忽视了对研究生文化的整体规划,缺少深入系统的研究。近年来,研究生群体中学术不端、心理疾患、生命漠视等不良现象日益增多,阻碍了研究生教育和培养质量的提高。研究生文化状况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性偏低,由于学业的压力和学制的改革,可支配时间较少等导致研究生在文化活动方面积极性降低;二是学术性较强,研究生以学术研究为主业,学术成为他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三是个性不鲜明,研究生目光多关注于就业实习和出国信息等,在校园文化诉求方面与本科生相比并无显著差异。

二、推进高校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途径

1.学术文化活动是高校研究生文化建设的中心内容

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就是学术领域取得的成果及创新。2010年教育部开始推行研究生培养方式改革,根据培养方式和侧重点的差异将培养类型划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前者注重科学研究素质培养,后者注重工程实践能力提高,两者共同的目标是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的创新,学术创新能力是衡量研究生专业素质的核心指标,学术文化活动是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中心和关键。学术文化建设的一方面要求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学和科研优势,充分调动研究生参与学术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学术能力。学术文化活动的一方面是研究生学风建设,学校通过开展研究生科学道德主题宣讲、学术人生主题交流活动,不断引导研究生树立崇尚科学的学风,把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放在突出位置,积极探索、勇于思考、不断实践,学风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术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还要求加强研究生学术活动的交流,研究生在课堂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而第二课堂则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包容性,我校石油工程、化学工程等主干专业,通过每年举办研究生暑期学校、博士生学术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将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研究生聚在一起,交流科研,探讨学术,加强了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传播。

2.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研究生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体。它的存在和发展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具有导向、教育、凝聚、激励等功能,它主要包含文艺、体育、心理等第二课堂活动。由于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新颖,主题现实,内容丰富等而深受学生青睐,成为当前各高校建设校园文化的重要途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发挥了良好的育人作用。我校通过开展“理论之光照耀青年一代”主题宣讲、“红色的中国”演讲比赛、“重走长征路”主题等特色鲜明的文化活动,切实提升了研究生的理论修养,强化了其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开展“石油杯”球类比赛,引导研究生走出实验室,提高了身体素质,培养公平意识、团队意识和拼搏精神;通过开展“英文歌曲大赛”、“假面舞会”、“非诚勿扰”及新生毕业生晚会等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放松心情,陶冶情操,避免了学习、生活、情感等压力引起的心理疾患,为研究生交往和交流搭建了桥梁。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利用文化活动这一重要载体,注重文化活动的方向性、学术性和生动性,充分发挥其在研究生文化建设整体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3.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研究生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

研究生社会实践是研究生群体围绕高校总体培养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主要通过暑期社会实践、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认知社会、参与生产实践、增长知识技能、提升能力素质的活动过程。通过社会实践有助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我校每年暑期选拔研究生组团开展“学石油,爱石油,献身石油”、“重走红色革命路,寻访优秀共产党员”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研究生从感觉体验到参与实践,再到服务社会发展,使研究生一方面开阔眼界、了解社会风貌,提高了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及沟通能力;另一方面使研究生加强了自我认知,不断发现自身不足,完善知识结构,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再一方面使研究生更客观地感受社会,强化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补充,学校、社会和研究生自身方面都要提高对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视,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专业和年级特点,合理安排实践内容,科学设计实践形式,积极参与实践过程。同时,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在校内外整合资源,为研究生科研、实习、实践等搭建平台,逐步建立起社会实践相应的激励措施和评价制度,以确保研究生社会实践工作的实效性。

4.科学管理工作模式是研究生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工程的实施不是离散工作内容的简单集合,而是要在正确把握研究生文化建设现状和深入分析问题本质的基础上,从研究生专业、年级等特点出发,精心设计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案,兼以研究生导师、辅导员和学生组织“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从而推进研究生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和工作实效。科学管理工作模式首先需要强化导师的导向作用。高校研究生管理方式普遍实行导师负责制,导师的丰富学识、治学态度、人格修养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形成一种精神的鼓舞。我校通过推行研究生科学道德主题宣讲、“学术人生”导师沙龙等交流活动,一方面切实强化了导师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对于不断加强师德建设,明确导师育人职责,严格遴选考核制度,发挥言传身教效应起到促进作用。科学管理工作模式,其次需要加强辅导员的管理职能。由于研究生招生规模的剧增,导师负责制的单一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研究生的发展需求。导师由于教学科研任务繁重,难以对研究生进行深度辅导,研究生学业适应、学术压力或者师生关系的紧张等都会导致研究生心理方面出现困惑甚至疾患。我校近年来通过学习培训、专题研讨、参观实践等,不断提升辅导员深度辅导和班级精细化管理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指导作用,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积极指导研究生开展文化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群体凝聚力。科学管理工作模式,还需要建设好研究生基层组织。研究生组织是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学生组织和锻炼平台,它反映研究生的要求,维护研究生的权益,及时解决研究生的困难,成为学校和研究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在研究生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研究生组织的重要作用。我校通过建立研究生网上党校学习系统、党员先锋示范岗以及优秀学生党员评选等形式,从制度建设、支部活动、交流合作和支持激励等方面入手,大力加强研究生党支部建设,积极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引导广大研究生党员做先进、争表率;通过“传帮带”、重培养、压担子,加强研究生会建设,组织研究生学术交流、校园文体、社会实践等主题活动,发挥了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研究生群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本文来自于《中国地质教育》杂志。《中国地质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张延港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