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现状(5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现状(5篇)

第一篇: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与疏导研究

逆反心理是指人所处客观环境与其自身的观念相悖时出现的一种令之产生反感的心理活动,是人的一种违反常规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也常常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疏导,必将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消极影响,也不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表现

1.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盲目的抵触心理

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灌输抽象的理论,讲空话,其内容枯燥无味,方法教条死板,甚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约束了人的个性发展,并不能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和教育活动也只是应付、得过且过,从而导致一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冷漠、厌烦、抵触等消极情绪。

2.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反感心理

一些大学生固执地认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都是思想僵化、行为迂腐的人,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敬而远之”,表现出不信任甚至产生反感情绪。这些心理不仅导致部分大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存在严重障碍,也导致有些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不愿听课,或者做与课堂无关的事,甚至无故旷课。

3.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排斥心理

一些大学生不认同、不信任、不接受教师在思想政治课堂讲授的内容和正面的宣传、引导,如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和评价产生抵触和否定情绪,甚至对先进人物及其事迹盲目地排斥和曲解。不遵守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和要求,不配合,不参加集体活动;而对学校不提倡、禁止的事情却想去“尝试”,然而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和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思想政治教育难以满足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方法难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有的教育者只是讲授抽象的理论,脱离社会生活和大学生实际,联系大学生成长关注的问题较少,忽视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心理需求,因而不能有效解决大学生面临的思想和实际问题。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沿用原有的满堂灌、简单说教的教学方法,只强调老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的接受效果;运用多媒体技术等现代教学手段,限制了课堂的信息量,也难以吸引大学生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更加重了大学生的逆反心理。

2.社会不良思潮

对大学生思想的冲击西方一些国家企图对我国的思想和文化进行全盘西化,用所谓的“普世价值”麻痹我国青少年,干扰和影响大学生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进而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网络的“低门槛”和大众传媒的“轰动效应”,使得大学生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当这些信息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发生冲突时,就会给大学生的思想带来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其逆反心理的产生。

3.家庭教育对大学生正确思想和健康心理教育的缺失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家长过分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不关注子女成长期的心理需求,导致子女对家长的管理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多数家长在情感表达上比较含蓄,在处理问题时也多是采用简单、粗暴的说教,甚至暴力,无形中影响了孩子真实地表达情绪和感受,也容易导致孩子形成逆反心理。更有生活在单亲家庭、留守家庭的学生,他们的心理较为敏感、脆弱,当他们离开家庭走进相对开放的大学时,这种心理上的失衡也会加剧逆反心理。

4.大学生自身认知尚处于发展阶段

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大学生活使他们有了自己独立思考和生活的空间,极大提高了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极力摆脱外界的束缚,排斥和抵触来自外界的管理。从思维发展来看,在这个阶段,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不断提高,他们更乐于独立思考,而不只是被动接受外界的信息。他们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但由于自身能力和认识的局限性,看问题带有很强烈的主观主义和感情色彩,缺乏理性思维,当他们的某些想法得不到理解反而遭到批判和否定时就极易产生逆反心理。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有效疏导的重要性

1.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有效疏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真正接受、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并能够积极、主动配合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知,进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以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更好地达到教育目的。

2.有利于培育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效疏导其逆反心理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乐观积极的人格品质。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够积极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及时与老师互动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真正愿意和教师做朋友。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扰时,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与教师述说,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有针对性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干预,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疏导

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可以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个人修养,促进同学之间形成互助、互爱的良好氛围,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避免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概率,保障了校园安全,从而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同时,也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爱国、爱党、爱校的情怀,增强学生学校主人翁的意识,进而保护校园基础设施,美化校园。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大学生自身思想觉悟的同时,又有助于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为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

四、消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对策

1.积极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并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建设,努力营造积极、友爱、进取、和谐的正向校园文化环境,减少大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外在因素。同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拓展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认识和思想水平,从而真正理解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发挥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宣传大学生关注度高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引发大学生的兴趣,进而达到教育效果。

2.不断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传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观点时要广泛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并以此为切入点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关心的时政热点、社会问题和现象,结合学生们的所思所想为他们答疑解惑,既要做到材料新颖、例证充分、说服力强,又要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阐释现实热点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真正入脑入心。

3.努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科学的教育方法能够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有效预防和缓解大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投入个人情感,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师生双方在情感上产生互动、在思想上产生共鸣。以此激发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精神上的鼓励,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偏见。优化教育方法尤其是要改变以往思想政治课“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既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新的教育载体来开展教育活动,如网络、多媒体、QQ、微博、手机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使大学生更乐于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4.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素质与修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言行一致、品德高尚的教师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和形象感染力,学生较容易对其产生好感与信任,并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有利于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首先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用实际行动感染和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同时,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善于接受新生事物,运用多载体、多方法教学,做到言之有理、有据、有物,以自己的真才实学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5.加强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和人格塑造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缓解或者消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重要途径。首先,大学生对自己要有充分的自我认知,能够正确分析自己优点和不足,做到不自卑、不自负。教师要引导大学生多思考、多观察,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并采取措施进行耐心的疏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学生消除对教师的“成见”,进而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触情绪。此外,教师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和心理适应及调节能力,帮助其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要准确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心理存在偏差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对其进行疏导。对思想偏激、批判意识强的学生,应与其多交流沟通,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提高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使其能够正确客观分析问题。教师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喜好尽可能开展有意义、有吸引力的实践活动,采取积极措施,创新活动方式,努力使实践活动取得应有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同时,要调动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大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进而消除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观偏见,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耀灿,郑永廷,吴潜涛,骆郁廷.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64-69,227-232.

[2]杨春燕.十六大以来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D].黑龙江:东北林业大学,2011.

[3]张文.大学生的逆反心理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2,[8]:32-34.

[4]刘冬.略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9]:120-121.

[5]魏成芳.“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人才开发,2011,[9]:21-24.

[6]张海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途径探析[J].学理论,2013,[4]:358-359.

[7]翟雪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及其解决对策[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

[6]:137-140.[8]占江.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及其消解[J].教育探索,2014,[5]:114-116

第二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分析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网络沟通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网络沟通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体现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模式、促进了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识能力的提高。消极影响体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对策: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主体的综合素质、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能力,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现实性、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正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生是使用网络的主要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网络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教育主体如何通过网络与大学生实现有效沟通,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对更好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现状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之间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互动,有益于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等。网络沟通适应时展要求,以全新的沟通方式促进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丰富了教育内容,拓展了教育模式,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另外,因为网络的开放性、复杂性、多样性等特点也在不同程度上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不利影响,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弱化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性,影响了部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积极影响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首先,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通过网络沟通,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引导其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乐于奉献、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精神,树立当代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学生的政治素质,使大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和道德认知能力,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提高大学生的法制和纪律意识,培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维护学校规章制度的良好习惯。增强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坚强意志、鲜明个性和高尚情操。其次,促进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网络沟通营造出民主的政治氛围,高校教育主体和大学生之间在沟通中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大学生通过网络畅所欲言,在高校教育者的正面引导下,在沟通中营造出活跃的思想氛围。

通过网络沟通创造高雅的文化氛围,弘扬主旋律,抵制和消除各种不良文化对校园的侵蚀和渗透,营造出高品位的健康文化氛围。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来源的广泛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开放的网络平台使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各种不同类型的原创和转发信息通过网络渠道进入校园。多样性的网络沟通内容包括方方面面,既有有关大学生学习、生活方面的专业知识、生活知识、爱情友情、健身养生等信息,也有社会生活领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为大学生们答疑解惑、增进情感交流、维系人际关系。增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互联网和现代电子技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出了新途径新方法,高校通过积极开辟和占领网络将其变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高校在坚持正面导向的同时,为大学生提供各种信息和服务,通过网络平台的沟通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学生交流思想,以积极、正面的思想言论引导学生的思想动态。

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网络沟通对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网络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向大学生们生动讲解和灌输重要的政治理论,以及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网络沟通使大学生丰富了获取信息的方式和知识结构,培养了科学的思维方式。大学生在广阔的网络空间中思维得以扩展,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先进的信息和技术,有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第三,网络沟通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确立科学的行为方式。通过网络沟通教育主体可有效遏制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过程中有违理性、不符合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行为,科学引导其养成社会发展所需的网络行为习惯。第四,通过网络沟通可及时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情感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困惑。网络沟通使大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可以更好地缓解他们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更好地学习和生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消极影响

网络的开放性及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会影响高校思想教育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干扰,各种不良信息会降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对大学生“三观”的形成构成威胁,滋生拜金主义、享受主义、崇洋媚外等不良思想。网络沟通的多向性降低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流效果,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也容易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反馈,网络的虚拟性导致教育者难以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削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网络信息的多样性加大了大学生甄别和选择的难度,巨大的网络信息流良莠不齐,大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各类不良信息甚至反动的思想。由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太成熟时期,知识水平和社会阅历有限,网络信息的多元化使大学生难以做出科学理性的分析和判断,难免与主流价值观形成冲突,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近年来大学生网络成瘾和网络犯罪的问题逐年增加,导致出现各种精神问题、心理障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网络的错误引导整个人生规划产生错误选择。弱化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讲解、正面交流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来进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有意识地选择教育材料向大学生进行集中、持续、高强度的传播,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教育主体意识体现明显。

网络的开放性和信息的高速传播导致网络的可控性低,庞杂的网络信息和高校教育者所提供的信息可能产生较大差异,甚至截然相反,导致大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和混乱。网络的匿名性降低了教育主体对客体的可控性,导致无法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部分大学生网络成瘾,身体健康素质下降。网络世界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对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诱惑性。部分大学生无法抵制网络的诱惑,不同程度地沉溺于网络,每天花费大量时间用于上网,打乱了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这样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导致睡眠不足、体质下降。其次,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网络的开放性和可控性的缺乏,导致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的作用弱化,大学生极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出现道德感模糊、伦理法律观念淡化的现象,在出现情感问题、学习障碍、就业问题、人际关系等诱因之后极易产生心理问题,严重者可导致心理疾病产生。

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实效的对策

(一)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教育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坚定的政治立场,坚持正确的政治观点,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旗帜鲜明,具有较强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加强教育者的思想道德修养,有高度的责任感,坚强的毅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从而在网络沟通中率先垂范,以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其次,提高教育者的知识素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熟练掌握网络知识、技术知识和传媒知识,了解大学生思想的发展规律,具备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教育主体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网络沟通所需具备的辅助知识,准确掌握大学生思想行为发展状况。第三,提高教育主体的能力素质。培养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使其在网络沟通中具备大学生乐于并易于接受的沟通方式,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教育者的观察思考能力,掌握科学的观察思考方式,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并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育者网络沟通的表达能力,使其能运用流畅、简洁、朴实、风趣的语言与受教育者进行沟通。提高教育主体的组织协调能力,形成学校、社会网络沟通的强大合力。强化教育者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有效分析大学生的思想发展动态,从而开展有效的网络沟通。

(二)强化大学生网络沟通的参与意识和沟通能力

首先要激发大学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积极性,使其主观上具有参与沟通提高思想行为境界的愿望,形成“我要沟通”的心态。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网络沟通中,使其对沟通内容进行内化和吸收,并理解沟通内容的内涵和本质。其次,帮助大学生对网络沟通效果及时进行反馈。及时有效的反馈将有助于教育主体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及沟通效果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下一步解决方案,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增强网络沟通的实效性。第三,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能力。培养大学生运用网络的能力、信息鉴别及应用能力、网络操作能力及软硬件知识,进而确立网络沟通目标,选择沟通方式和沟通内容。

(三)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的现实性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内容要具有现实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主流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但不是死守教条,而是用马列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来解决大学生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使之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如实反映时展的要求,实事求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思想观点,言行适应时代要求。如实反映社会热点,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公平、收入差距、环境污染、腐败等现象。

(四)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的校园环境

首先要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物质环境。浓郁的学术气息、文化气息、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益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强大的感染作用。怡人的校园环境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园精神环境。以正确的价值观在网络沟通中引导大学生,规范大学生的网络交往行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网络沟通心理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网络沟通行为。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经常性的校风建设,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深师生间和学生间的沟通和了解,形成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积极心态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娟.论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本质[J].湖北社会科学,2008(03).

[2]孟庆涛.网络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力军”[J].科技信息,2007(31).

[3]刘晓伟,杨智勇.寓大学生思想学校教育于沟通交流之中[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12).

[4]闵绪国.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沟通应坚持的原则[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07).

[5]魏丽芬.高校师生网络沟通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12(04).

[6]王伟.网络沟通法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刍议[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7]纪海英.网络沟通对青少年社会性发展的影响[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2(03).

[8]王波.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沟通新平台——以长沙民政学院使用世界大学城为例[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2(03).

[9]刘书静.思政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应用探析[J].科技资讯,2014(01).

[10]衣雪.思政教育中网络沟通法的应用分析[J].读书文摘,2015(09).

作者:万洪莲,李婉君 单位: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篇:多元文化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摘要: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多元文化的发展和更新体现了新的发展趋势。随着多元文化视野的不断更新和创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文化发展中面临多种挑战。不仅仅是主流文化的淡化、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不同,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和认识也体现不同的发展形势。所以在本文中,在多元文化视野发展形势下,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挑战性问题进行分析,从而给出相关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多元文化;大学;思想政治

引言

在多元文化思想创新形式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在表现形式上体现一定的挑战性,由于大学生是文化创造和文化创新的主要传播者和建立者。对社会发展和建立具有积极作用,也影响了学生在价值观的体现方式上。所以在多元化形式发展下,就要形成一元与多元文化的辩证统一,开拓思想文化的统一性和科学性,从而形成正确的发展模式。

一、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问题

(一)主流意识形态的挑战。在网络文化传播下,一元文化已经得到束缚,特别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的融合形成较大复杂性。在意识形态发展下,由于西方思想的不断变化和渗透,我国文化在自身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诱导性,并没有形成正确的理想建设。在我党相关政策建设中,由于西方分化战略的体现,降低了我国的文化创建模式。在网络建设期间,西方在传播形式上降低了文化价值的体现,导致我国人民在认识西方文化的同时,否认了我国文化的自身发展。虽然大学生在发展形式下体现多样性发展,但在社会主义发展下并不能实现积极的价值观,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对意识形态发展具有一定局限性。

(二)思想教育主动权挑战。思想教育的主要目标和发展形式就是根据教育者发展相适应的教育活动,使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思想以及党的方针政策都能保证受教育者的接收方式,从而在社会实践方式中实现正确的价值观创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话语权,但由于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社会文化的传播方式也不断丰富,新兴媒体形式下的信息传播参差不齐,思想教育的主动性体现消极的影响形式,冲击着主导性的发展和创建,从而产生误导性。

(三)思想教育权威性挑战。在社会多元化文化形式下,文化体现更大的繁荣性,但由于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推动了繁荣性的创造和发展。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比较广泛,接受的信息知识不仅多样,而且更复杂,导致大学生在信息了解和掌握能力上存在较大误差和改变,从而降低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大学生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个性化的发展形式和独立的创新思想,他们选择的网络资源更形成更多的认同点,但思想价值的体现形式并不能形成规范性,从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发展。

二、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一)实现文化工作自觉性。文化工作的自觉性主要是在自身文化生活发展中实现的,如文化行为的历史发展、形成条件以及发展特点等形式。在多元化视野下,大学生在当展中的自觉性主要是主体的意识发展和创新精神发展形成的,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3]。在实际教学期间,要发挥自觉性,首先,提升教学文化的发展水平,将理论教学中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挖掘,以实现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在教师自身发展期间,要提升教师的基本素质和文化水平,使他们以自身发展作用实现教学模式。然后在校园中创建良好的文化环境,不仅要体现思想性、学术性的校园文化,在构建方式上还要具有一定的创新模式。最后,保证校园文化的持续发展,不仅要促进该学科教学的和谐发展,还要保证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开展文化德育工作。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在社会经济、社会政治以及社会生活发展中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的融合方式,就要展现文化的先进性和教育工作的统一性。在发展期间,就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校园文化展现健康、和谐的发展形式。在文化环境建立下,还要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在文化素质与精神素质建立下实现良好发展。高校根据学生在文化发展形式上的创新模式进行宣传,根据实际的教学目的实施深化方式,从而实现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创新发展。

(三)以网络为载体形式。在网络媒介发展形式下,大学生接触的信息不断复杂化,而且大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和发展,大学生的思想发展也不断复杂化[4]。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以网络为主要媒介方式进行发展,不仅增加了大学生在发展中的兴趣来源,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网络媒介方式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培养大学生的道德理性,明确网络信息的优劣势,形成正确的社会发展观。而且,在这种新模式下,也赢得了主动权和权威性,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引导地位,从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结论

在多元文化视野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文化一元与多元的融合方式,从而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期间的民主性和开放性。大学生在实际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认清多元文化在社会发展中要面临的挑战性问题,还要将该学科中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在网络媒介发展形式下,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思想,建立科学发展观,从而培养大学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吴惠.多元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高校理论战线,2012,08:52-55.

[2]张云雪.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贵州财经学院,2011.

[3]王瑞.多元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3.

[4]郑清一.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探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4:74.

作者:冯楠 单位:呼伦贝尔学院

第四篇:新媒体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摘要: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以民办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研究内容,在阐述新媒体环境内涵及作用基础上,指出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进而从树立开放教育观念、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加强新媒体监管等方面探讨了民办院校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媒体内涵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是媒体形态的一种,是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一种新兴媒体。目前,国内学者对新媒体内涵,各抒己见。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体是一种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主要手段为人们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方法;有的学者则认为新媒体是现代高新技术在传媒领域成功运用的文化成果。学者对新媒体内涵的理解虽有差异,但存在一定共性。在总结前人研究基础上,本文认为:新媒体是以现代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同行技术为依托为人们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

(二)新媒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

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生活、学习和思想与观念上。具体如下:1、学习生活层面: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使大学生获取最新知识和资讯变得十分便利,同时也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2、日常生活层面:新媒体环境为大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新途径,使得人际交往更加容易,沟通更加便利。3、思想观念方面:新媒体可以拓宽大学生的关注面,了解不同地区的不同观念差异,价值观,了解社会名人独到的见解,并为大学生吸收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条件。

二、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生的变化

新媒体环境对对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地影响着民办院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心理认知。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变化表现如下:

(一)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学生主体性凸显,但缺乏对新媒体信息的判断和质疑能力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主体性更加凸显,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需求或兴趣来自由选择各种感兴趣的事物,并给与关注。但是,信息时代下,新媒体也将一些负面信息、不良思潮等带到了大学生身边,对他们价值观念以及人生观念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民办院校必须清楚认识到大学生在辨别、判断和质疑能力的重要性,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面临着如何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对多种信息进行解释等工作。

(二)新媒体成为民办院校学生展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在民办院校中各种社交网络环绕大学生,成为他们表现自我的重要途径。同时,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而新媒体作为一种学生展现自我的途径,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样十分重要。因此,民办院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学会整合各种新媒体资源于教育活动之中,借助多媒体实现学生之间互动与积极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为复杂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势更加严峻,这要求民办院校教师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必须注重对大学思想道德层面的引导,通过运用富有趣味的方式来吸引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习,树立诚信的品德。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广泛接触,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以便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三、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

(一)树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民办院校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理论为主,大多时结合当时社会发展实际,以弘扬主旋律为核心,以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导向,对学生开展以灌输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与网络一同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其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也应进行相应的变化,由相对稳定走向多元化。

(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阵地建设在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充分利用手机和互联网两大重要载体来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发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可以从如下两方面入手:1、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可以开设网上党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也可以建立一批传递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爱国精神的专题网站。同时,应当依托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现实”与“虚拟”相结合,同时介入学生之间交流较多的网络平台,例如微信、微博、QQ等方式进行交流互动。2、通过新媒体挖掘与民办院校学生生活相关的教育内容。通过热点问题引发学生的关注,通过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密切关注,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渗透其中。借助新媒体,不见可以增强大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更能使大学生通过参与其中形成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三)充分利用多方力量,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

首先,应使学生学会通过新媒体应学习接受一些正面的信息,宣扬积极向上的东西,自觉抵制一些迷失自我、诱人犯罪的内容。其次,多方形成合力,共同做好网络监管。具体而言,要建立上网实名制,监管网民行为,避免一些匿名言论的出现;同时,高校通过技术手段,屏蔽学生访问一些不良网站,建立校园网自动报警系统,为大学生创造干净的媒体环境,做好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结语

新媒体环境下,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既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也遭遇了一定的挑战。民办院校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并通过树立开放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建设以及加强对新媒体的监管等方面入手,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质进步。

参考文献:

[1]汪晓丽,黄振辉.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某民办院校为例[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

[2]张亚贞.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王建珍.新时期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D].山西农业大学,2013.

作者:董秀莹 单位:长春财经学院

第五篇: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分析

摘要:高校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思想认识上的觉悟,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党员,这将有利于我党基层组织活力与凝聚力的增强。通过党风廉政建设,充实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的内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本文通过介绍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该如何协同整合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党风廉政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党风廉政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协同整合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政治思想观念,有利于未来我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帮助大学生认识我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情操。目前,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思想道德教育的忽视,导致我党出现了很多贪污腐败的问题,为了保证未来我党队伍高效廉洁,需要加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

一、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社会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以及道德规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教育,使被教育人员形成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观念。为了达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学校主要通过课堂,演讲,讲座,辩论以及其他形式影响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教育的重要部分,它与大学生文化教育同样重要。通过思想政治的教育,大学生对我党的发展以及我党的优势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这将有利于为我党培养可靠人才,推动着我党未来的发展。

2.党风廉政建设。

2.1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廉政建设是规范政府权力的使用,保证掌管和应用政府权力的公职人员清正廉洁的一种建设形式。党风廉政建设是通过健全法律制度,完善监察制度,加强建设廉政文化等措施来完成。大学校园是纯洁的地方,贪污腐败不正之风进入校园,严重影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正确价值观的确立。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学校要加强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完善廉政文化体系,从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学生个人多个方面进行党风廉政的建设。

2.2党风廉政建设的意义。党风廉政的建设是我党能够长久执政的重要原因。通过我党人员思想上的提高,有利于加强我党执政的高效性,能够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代表大多数人的利益。对大学生进行党风廉政建设可以提高大学生的认识觉悟,能够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做出准确的选择,能够在未来我党的建设中,保持我党的优越性。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推动党风廉政的建设。廉政文化是我国的先进、健康文化,是我国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通过廉政文化的建设,影响社会所有人员的廉政意识,提高人民对执政人员的监督以及执政人员自身监督,推动我党党风廉政的建设。高校是一个小社会,作为学校和社会的过渡地带,通过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有利于将大学生发展成为我党的中坚力量,从而为我党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1.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导向功能。通过对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大学生在社会活动中,能够坚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指导自身做出正确的决定、选择。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为了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落实,需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教育有利于在未来社会生活中,保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保证坚持党的发展道路。

1.2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具有导向作用。社会影响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简单,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规范学生的价值取向,行为规范,在社会实际活动中,具有指导作用。通过廉政建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清正廉洁,保证政府机构高校运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我党的认同感。

1.3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意义。廉政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有效结合,有利于弘扬主流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和促进校园廉政文化的建设。通过两者有效结合,可以为我党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为我党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

2.有效协同整合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党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主要是通过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在高校廉政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优化教育课程,重视教师、领导的模范作用,落实政治教育这四个渠道来实现。

2.1加强文化制度的建设,改善大学教育环境。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的领导权,校长的行政权,教授、教师的学术权、其他职工的民主权相互独立,保证行政权与学术权的分离,加强党委的指导作用,促进其他职工民主的、合法的行使自身的权利。高校内部,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提高工作效率。学校要设立监督机构,保证权利的合法使用,杜绝高校内部出现贪污受贿,赏罚不明,保证学生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的纯洁,杜绝不良风气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

2.2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高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党风廉政建设在高校中是一项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校党风廉政建设最主要的渠道是通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课堂主要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枯燥乏味,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作为主要的教育方式,对学生的影响力小。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课程,采用多样化教学内容,个性化教学方式,全面调动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落实教育方针。教师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当今社会贪污腐败出现的原因以及如何避免,提高学生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提高学生思想上对贪污腐败的防范。

2.3重视廉政建设,加强老师、领导的模范作用。领导在高校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要加强领导队伍的廉政建设,提高其在学校的模范作用。高校领导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提高自身的道德建设,价值观念,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爱岗敬业,通过自身的提高,影响其他教职工队伍的建设。领导的模范作用有利于对大学生形成对模范人物的敬仰、崇拜,这将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加强教师队伍的廉政建设。教师与学生的联系密切相关,由于学生经历,生活环境简单,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社会的认识。目前,教师学风不正,学术造假经常发生。学生行贿,教师在对学生评估时给予高分;教师将的学术论文用于自己评职,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会给学生价值观的形成造成负面的影响。

2.4严格落实政治教育,增强教育的高效性。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规律,改变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从各个方面将廉政工作落实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实现教育的高效性可以通过丰富廉政知识,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的平台,提升廉政文化建设的品味。学校可以针对大学生目前的思想状况,举办廉政演讲,讲座以及其他形式的活动,号召学生积极的参与。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党风廉政建设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党风廉政建设的协同整合,这将为我党基层组织提供可靠的生力军,保证社会环境的纯洁。

参考文献:

[1]徐正飞.关于以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1,28:101-103.

[2]杨文斯.论党风廉政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整合[J].中国培训,2015,12:9+11.

[3]罗鸿.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同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学理论,2013,28:197-199.

[4]刘超.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洁素质培养路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05:51-52+55.

作者:王文凯1,程桂芳2 单位:1.武汉轻工大学2.湖北财税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