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党政干部媒介素质的培育

党政干部媒介素质的培育

网络信息时代下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现状

1.在媒介认知上,对网络媒体的重视和认知程度有待加强。随着现代化办公的推进,大部分党政干部是互联网的熟练用户,主要应用于搜索引擎、收发邮件、浏览新闻等,具有鲜明的职务性和工作需要,而对微博、论坛、QQ、博客、电子商务等应用和关注较少。在日常媒介的选择和认知上,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工作中的首选媒体和强势媒体,一些党政部门还对每年上送中央和省市电视、广播、报纸媒体的稿件数量提出考核要求,对传统媒体的宣传工具功能非常重视。对网络媒体,大部分党政干部持积极心态,但对网络媒体传递信息的内在规律和特殊趋向了解得不够深入,对如何充分运用网络媒体这一平台及时与群众沟通协调,如何统筹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力量,树立政府良好形象等问题认识不深,在网络媒体建设方面一般只注重当地政府门户网站的管理。2.在媒介应对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加强。我国已进入公共突发危机高危期。频发的公共突发事件不仅是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同样是对党政干部危机应对能力的挑战,而应对媒体的能力就是应对危机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当前,党政干部基本认识到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隐瞒信息并不能够解决问题,但对于如何处理危机事件及在危机事件中面对媒体的策略还不是很了解,介入迟缓或干预不当,尤其是基层干部在接受采访时往往显得不知所措,或者不经思考随口说出“雷语”,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权威和信誉。3.在媒介使用上,利用网络引导舆论的能力有待加强。我国社会舆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互联网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舆论场,在网络世界里,原有的单向传播向互动传播转变、舆论控制向舆论引导转变。但一些党政干部还不熟悉网络舆论的规律,不能对社会网情、舆情作出科学而准确的分析判断,面对正常的网络监督、投诉和批评采取敌视态度,不懂得利用网络优势,为民众诉求和信息流动提供充分的空间,而是千方百计封杀围堵,把网络民意推到对立面,缺乏在全新的舆论格局内进行正确而有效的舆论引导的本领。

网络信息时代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

1.建立分级培训体系

(1)加强骨干队伍培训。各级党政机关在与媒体的交往过程中逐渐呈现出专门化的特点,即由新闻办、外宣办等专门部门或人员负责与媒体交往,这部分党政干部具有较高专业水准和媒介素养,是应对媒体的骨干力量。对这部分干部的培训应突出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特点,可在国内或者国外知名高校进行短期的集中培训,邀请传播领域顶尖学者,重点围绕媒体关系管理与突发事件处置、微博传播解析、社会化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和全媒体舆论监测的技巧与应用等内容授课,并定期组织前往国内外媒体参观交流,与媒体建立良好关系,特别要注重模拟练习,在电视演播室、网络直播室内进行一对一访训练,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现场控制能力。(2)实行全员队伍培训。统一培训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强和见效快的优点,是提高政府官员媒介素养的重要办法。应充分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作用,在党政干部上岗前,把媒介素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引入培训内容,设置关于新闻传播理论、危机管理和新媒体挑战等课程,由传媒院校的专家、教授和一线媒体工作者以及新闻发言人等对党政干部进行媒介素养的培训。其次,经常性举办媒介素养短期培训班、进修班和专业讲座,根据媒介发展生态日新月异的特性,采用最新的媒介知识和媒介现象进行教授,并针对各级党政干部的实际情况,“进行纠错式学习和教训式学习,诊断出工作中的失误,往往可以达到比较满意的学习效果”①。(3)完善基层干部培训。基层党政干部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其媒介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政府形象的好坏。虽然目前有一批大学生充实到“村官”行列,但大量基层干部未接受过高等教育,整体媒介素养水平偏低。因此,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广播电视等已有资源在基层干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各地区还可建立基层党政干部教育培训师资库,从基层工作和基层干部队伍的实际出发,采取巡回宣讲、流动课堂、送教上门等方式,深入农村、社区、街道开展培训,通过“帮带”培训、现场观摩、案例教学等途径,让基层干部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2.建立完整的学习系统

(1)编写专门教材。近年来出版的关于媒介素养的书籍不少,但面对的受众主要是学生群体和媒体内部群体,如《媒介素养教育论》、《大学生媒介素养概论》等,或针对新闻发言人特定群体的书籍,如《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践》、《党委新闻发言人:理论与实务》,缺乏对政府官员群体特征的把握。2002年,中组部曾编写了一套全国干部学习读本,为干部学习提供了全面系统的教材,但其中没有涉及媒介素养的相关内容,党政干部媒介素养教育缺少全国范围内的长远系统规划和配套教材,影响了媒介素养教育的推进。因此,可以组织专家学者和党政干部,在经过普遍调查、基本了解党政干部媒介素养状况的基础上,借鉴美国、俄罗斯等先进国家的经验,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教育培训大纲和教材。各地区也可根据区域特点,编写符合本地区党政干部特点的补充教材。(2)培养自学能力。网络信息时代变化迅速,党政干部需要发挥能动性,抓好自身学习,随时更新媒介素养知识。在理论学习上,主要加强对新闻基础知识和新闻传播规律等书籍的阅读。在工作中,善于搜集资料,尤其要从党政部门如何在新闻宣传上成功化解舆论矛盾、处理舆论危机事件的案例中学习借鉴积累经验。同时,可以利用党政部门的内部办公网络,增添与媒介素养教育相关的板块,推动部门、行业、区域间的网络教育培训资源整合,方便党政干部在网络上互相学习交流。另外,在每年公务员考试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中,也可增加有关媒介素养的内容,在干部队伍产生的源头上为其媒介素养的提高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日后实践和自我学习提供指导。(3)建立考评制度。组织人事部门应将媒介素养视为现代执政环境中必备的一种能力,把党政干部的媒介素养水平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可将党政干部每年参加媒介素养培训需修满的学时、学分纳入考核指标,设立“开设微博”、“论坛留言”等具体操作的考试科目,更重要的是在选拔干部时,逐步扩展原有的通过组织考察和民意调查提拔任用干部的制度,“将媒介形象和媒介沟通能力作为选拔党政干部的重要参考因素”②,重点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是否能利用媒体获取信息,科学决策的能力,建立选拔适合媒体时代的复合型领导的用人导向,如浙江省竞争性选拔省环保局副局长职位面试实况通过电视和网络现场直播,就是对党政干部媒介素养能力的一次考察。

3.建立日常的实践机制

(1)善于利用高校资源。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和实践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各省市甚至同一省市的不同高校都设立了新闻系,一些专业学院还成立了专门的媒介素养教育的研究协会,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应该成为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培训基地和重要力量。但目前这些研究和资源独立分散,高校与党政部门之间没有形成区域范围内的横向合作,导致媒介素养教育的应用范围窄,造成了教学资源的大量闲置。北京市行政学院在中国传媒学建立了媒介素养基地,由大学教师和学生帮助其组织针对公务人员的媒体实战演练,通过一对一的演练,参加培训的党政干部得以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与媒介运用能力进行结合,是高校联合党政部门在媒介素养培训上进行的有益探索。(2)与媒体建立互动机制。党政干部可以在日常工作中,定期与媒体接触,并通过“走进直播室”、与网民互动等形式,体验节目制作的要求和流程,增强对媒体宣传工作的了解。同时,党政干部可以多与媒体从业人员交朋友,积极主动地提供新闻线索,提高媒体公关能力,利用好媒体反映基层的愿望,宣传本地区、本部门的建设成就,取得双赢,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媒介素养。如条件允许,还可聘请媒体传播顾问,一旦有负面新闻或突发事件发生,及时请教。同时,媒体从业人员也可通过挂职、蹲点或帮扶等办法,利用好“走转改”等活动,增进与党政干部的沟通,特别是与基层干部的相互了解,培养观察问题全面客观辩证的眼光,力求在报道中做到更加公正客观,更有效地化解危机,维护社会稳定。(3)在日常工作中提升。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总理提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对党政干部学会面对公众和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在工作实践中积累应对媒体的经验,是提高党政干部媒介素养最实用的方法。各级党政部门首先要调整执政风格,强化“以人为本”执政和决策的媒介理念,完善党务政务制度,促进政府决策的透明化和科学化,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的党政干部回复留言板,走进直播间,1700多个政府机构微博随时权威信息”③,有助于建立良性互动的党群干群关系。另一方面还要时刻关注公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主动设置、策划新闻议题,与媒体形成“共振”效应,特别要建立和完善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管理与制度和较为完整的公关危机的应对预案,专门应对网络消息,专门回应网民质疑批评,专人监控网络舆情,适时培育一支有影响力的网上评论队伍,培养“意见领袖”,扩大网上主流声音,在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上更进一步。

本文作者:莫红鹃作者单位: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