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艺术涵养的重要性

大学生艺术涵养的重要性

一.开展民歌课程是了解和传承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途径。从体裁上来看,我国各民族的民歌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山歌、劳动号子、信天游,回族的花儿、蒙族的呼麦、侗族的大歌等,这些民歌都各具独特的形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从内容上来看,我国拥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民歌,这些民歌不但表现了劳动人民日常生活中的情感,更将不同民族的生活、文化背景展现无遗。如,汉族民歌《打夯歌》、湖南潜江民歌《催咚催》、藏族民歌《打阿呷》等,都生动的描写了各民族的生活,歌曲中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使人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从内涵上看,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和人民生活有着紧密地联系,更有着悠久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博大的文化背景。如民歌《绣荷包》,在全国很多个地区都流行名为《绣荷包》的民歌。近代民间“绣荷包”除了指一种用绸缎布料缝制的袋状物和剪纸外,还是民歌的一种形式。特别在北方,多以叙事手法,通过绣荷包表达男女爱性。绣荷包民歌的流行,加强了绣荷包本身独特的文化意味。民歌通过旋律和歌词描绘了一个个小小的荷包,描绘了荷包中附带的深情。通过学习民歌,可以了解到荷包在中国民间的意义,更深入地了解相关的民俗文化。民歌伴随着人类社会劳动,积淀着一个民族的心理境界、审美情趣、文化特质。大学生作为未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理应坚守和发扬我们自己独特而优秀的文化,这是维护民族的生存根基、捍卫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通过学唱中国各民族民歌,将会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传播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培养爱祖国、爱人民的博爱情怀。

二.学习民歌是体现艺术教育与时俱进的保证大学生们年轻、充满朝气,同时也易于接受新事物,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播放的大部分都是流行音乐以及外文歌曲。很多学生对音乐的了解仅局限于周杰伦、王力宏、SHE、布兰妮等“流行大家”的范围中,不知民歌是何物。难道流行歌曲和民歌是水火不相容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源于80年代,那个时代的发展特征是拷贝欧美及港台的音乐元素。到了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生产力的逐步解放和发展,我国流行音乐开始了原创的探索,近十年来,中国的流行音乐既具有浓重的民族意识,也具有包容世界的胸襟。一些著名的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歌手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歌曲要想在中国的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歌手就是王力宏,他首创了“Chinked-Out,”即中国风的嘻哈音乐的说法;虽然过去流行音乐界也有许多使用华人音乐元素的作品,但多半是将中国风当作一种“特色”或“花絮”,而不是完全融为一体。王力宏的作品则是更进一步的跳脱跨越原有的藩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更引用了这首素有我国民歌之王之称的王洛宾的同名民歌,当中反复出现的陶笛、扬琴与钢琴如风般的对话,听起来就像这些乐器与元素本来就是一体的,没有什么东西方之分。本世纪初,台湾歌手周杰伦在他的作品中融合多种音乐素材,他的歌曲大量巧妙的融合了中国音乐元素,将中国民族音乐文化与现流行音乐的完美结合发挥到极致。他的《东风破》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宫调式,并大量使用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为歌曲打上了鲜明的中国烙印。周杰伦后来的作品《青花瓷》、《本草纲目》等歌曲都颇具中国特色。民歌课程的开设不能固步自封、墨守成规。在实际教学中可将传统民歌和流行音乐相结合,用流行音乐的形式吸引学生的目光,将唱和用相结合,通过民歌素材的不断积累,引导学生在欣赏流行音乐的同时去主动捕获民间音乐的元素,从而实现艺术教育课程的与时俱进。

三.进行民歌教学是提高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手段培养大学生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普通高校要以音乐活动为手段,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大学生只有经常聆听音乐,才能切实的增强艺术修养。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曾经说过:“民歌是人类生活和思想感情最直接、最真切的艺术反映”。通过历代的口口相传,民歌逐渐形成了短小精悍、朗朗上口的特征,因此,民歌尤其容易被人们掌握。一个不懂音乐的人,可以通过最原始、最本真的艺术形式—歌唱来接近音乐。学校音乐教育中的民歌,即成为了每个学生理解、感悟音乐之美的对象,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于无声中润物的教育目的。各高校可根据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利用广播站、校园网等有利条件,播放和宣传民歌,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一系列民歌欣赏的讲座,还可以邀请当地有名的民歌手举办专场音乐会或者开设专题讲座,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接近音乐、了解音乐、学习音乐、欣赏音乐、提高艺术修养的氛围。民歌即人,是历史的纪念碑,也是未来的基础。民族的文化,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盛衰,让大学生喜爱和热爱民歌是提高民族自尊心,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方式,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工作者,更要深入思考民歌进入艺术教育课堂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民歌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了解民族文化,继承发扬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