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论述

电影美术的色彩设计论述

电影美术是指电影制片人依据文学剧本对影片的造型、场景等进行的艺术设计,以实现影片的可视化造型。电影美术对影片的总体造型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决定了影片的表达方式和艺术内涵。电影美术的概念与原来传统意义上的美术范畴不同,但电影美术与自己的母体美术之间仍然有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表现为:“色彩”是美术艺术形态的载体,在电影美术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电影美术中的色彩设计

色彩是一种重要的电影语言,电影使用色彩语言的目的不是为了再现事物的自然色彩,而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影片气氛、推动故事的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等,这就赋予了电影色彩美学意义。

(一)电影中色彩的象征意义

色彩心理学认为,从客观上看色彩是一种刺激和象征,从主观上看色彩是一种反应与行为。[1]日常生活中人们观察到的颜色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形成心理颜色视觉感。而这种心理颜色视觉使得色彩具有了象征意义。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色彩的理解有着较大的差异,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红色象征着喜庆、吉祥,有时也象征着热烈的爱情,在西方文化中,人们则认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着冲动和血腥;中国人认为白色多用于祭奠、祭祀场合,所以是不吉利的象征,但在西方文化中,人们认为白色是纯洁的象征,代表着神圣和高贵。色彩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与人们的文化背景、文化修养、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的色彩对人们的情绪和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在电影中运用色彩来表达不同的象征意义是一种常用的表现手法,如中国电影《英雄》以其绚烂的色彩运用被称之为“视觉盛宴”。影片中大量使用了黑、红、白、黄等纯色,单一浓烈的画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影片中以三种颜色代表三个故事,故事交叉,颜色不同,观众很容易识别。影片开始时,场面壮观、气势宏大,画面中充斥着秦国人崇尚的黑色,以此来象征着秦国的强盛和威严;长空与无名对战时,以黑与灰赭红服饰颜色来象征二人的身份和风范。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中,以黄色与红色为主,黄色的菊花铺满血流成河的广场,浓烈的颜色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眼球。影片《呼喊与细雨》中,红、白、黑是画面的主颜色,红色象征着人的心脏,白色象征着对性的压抑,黑色则象征着救赎,这种色彩运用与影片的主题“天性与压抑”相对应。影片《泰坦尼克号》中形象逼真的精美道具使观众产生了身临其境之感。电影中,线条、图案、色彩元素的应用既能够为影片营造一种真实感人的场景,也能够带给观众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产生持久的传播效果和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电影作品中的色彩感受

电影《红色沙漠》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彩色电影。色彩作为电影的重要构成要素进入电影的最初目的只是为了实现对自然色彩的简单复制,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百分百的天然色彩”。伊顿认为,对于色彩可以从视觉、情感和象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影片《红色沙漠》中,以黄色的烟雾、蓝色的大海、绿色的田野、红色的机械来表现导演对当代社会文明的理智思考,同时导演还以色彩来表达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这种以色彩来展现人物内心情感的方法备受其他导演的推崇,并纷纷效仿。[2]影片《英雄》中使用了红、绿、黄等对比色度较高的色彩,而且在服饰色彩上也独具一格:秦王的服装色彩与秦宫宫殿一致,都是黑色色调;而飞雪、如月等人的服装色彩与秦王形成鲜明的对比,靓丽轻薄、鲜亮飘逸;长空、无名虽也身着黑色服装,但与秦王相比颜色渐淡,象征着对秦王的仇视与反抗。电影《英雄》以色彩讲故事,故事感人不在情节,而在于经典的细节刻画和色彩运用。影片《巴黎最后的探戈》中对色彩的运用也颇为耐人寻味。整部影片使用了象征疯狂和欲望的黄色色调,既使得影片画面具有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扩张了影片的思考空间和内涵。影片《爱情故事》中,雪景轻雾凸显的青灰色奠定了影片的感情基调。另外,影片中美术色彩的取舍、变化应与影片中心主题及人物角色内心活动相契合。对展现单个人或者民众的思想感情来说,色彩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文学创作中,色彩有深刻的象征意味,应用色彩展现和映衬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是作家常用的艺术手法,同样也是电影作品用艺术表现的惯用方法。例如电影《红色禁恋》中,在场景、服装以及自然景色方面运用的色彩大致有灰、红、黄、黑、绿和蔚蓝色等,通过这些色彩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下文就对颜色在折射人们内心、渲染中心主题等方面的作用浅显分析。

色彩语言在电影艺术中的功能

不同情景中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而浓淡不同的色彩也表达着不同的含义,各种颜色间的相互转换、相互结合能够形成不同的电影色彩表达。可见,色彩元素在电影艺术中发挥着独特的语言功能,这也是其他艺术元素无法取代的。具体来说,色彩语言的独特功能体现在色彩的象征功能、心理暗示功能和语言符号功能三个方面。

(一)色彩语言的象征功能不同地域、不同习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色彩的理解存在较大差异,甚至还会产生冲突,因而,色彩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性,而色彩的象征功能就是在这种情景下形成的。[3]如中国人对红色、黄色、蓝色较为崇尚,而对白色、黑色等颜色则表现出拒绝的心态。这是由于中国人传统文化中认为红色代表着吉祥、美好,黄色是权力富贵的象征,但由于白色多用于祭奠亡灵、黑色过于压抑,所以使得这两种颜色带上了负面的印象;对于西方国家来说则完全不同,他们认为红色是血液的颜色,象征着暴力和愤怒,而白色则是纯洁、高尚的象征。对色彩理解的差异必定会导致色彩在电影运用中的差异。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和《夜宴》中将中国红演绎到了极致,红色的地毯、红色的衣服等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这种色彩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红高粱》中,色彩的运用更加突出,红高粱酒、红盖头、红肚兜、红色的天空与黄土地交相辉映,象征着原始的生存欲望和顽强的生命力。

(二)色彩语言的心理暗示功能

自然界中每一种事物都有自己的色彩,这既是人们理解色彩的基础,也是人们以色彩来代替该事物的基础。正是由于色彩具有代表性,所以当人们提到某种事物时就会产生与之相关的联想,这就是色彩语言的心理暗示功能,但这种暗示功能只有在下列情况下才会产生:一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某种特质,二是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特质形成认同关系,只有符合上述条件,色彩语言才会产生心理暗示功能。如金子是黄色的,所以一说到黄色,人们首先就会联想到金子、财富和权力;树叶是绿色的,所以,绿色可以暗示着和平和宁静;白色是干净的、一尘不染的,因而白色暗示纯洁。色彩的诱导与暗示功能被广泛应用到电影美术之中,如电影《英雄》中,大侠残剑、飞雪一身白色的衣服,以此来显示两个人脱俗的爱情和超凡的生活理想。

(三)色彩语言的符号功能

色彩语言之所以能够使形象更真实、更感人,关键在于色彩具有形象识别的作用,能够使色彩代表的事物具有稳定性和固定性。电影其实就是一种视觉符号,是影片制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概括后得到的视觉符号。这些符号起着“桥梁”的作用,人们在看到这些符号时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其所代表的事物。由于色彩语言在电影艺术中能发挥出各种独特的功能,[4]所以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我们能够将色彩语言运用在不同的情景、造型中,从而提升影片层次,升华影片思想。色彩在客观世界中普遍存在,它既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又具有多变的形式。色彩在电影中既是构成电影的重要要素,也是电影造型的基本手段。电影艺术要想更好地表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营造故事氛围就必须借助于色彩、灯光等手段,电影只有像美术那样形成和谐的色彩语言,才能使电影更具有艺术造诣和艺术魅力。

作者:孙卫单位: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