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内涵评价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构成内涵评价

摘要: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的综合体现,是教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性品格与教育理念等各种心理品质的集合体,其内涵的诠释既要体现教师的教育实践,又要符合教师自身的内在认知。分析表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基本特征,可分解为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基本维度。知识是理论基础,具有技术和行为特征的技能是核心,而蕴含理念、价值的情感态度则是发展动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呈现出测评内容综合化和测评方法多元化的主要特征,需要多角度、多样化地测评,以增强测评的科学性。

关键词: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内涵;构成;测评

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教学依赖于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专业品质,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有必要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构成与测评进行分析,这不仅是深化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研究的需要,也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在我国,教学设计能力最初是作为教育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之一而被提出的,但随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以及新技术的发展,教学结构的要素发生了新的变化[1]。这种变化导致了对教学设计能力新认识、新要求的产生,关于教学设计能力的主体,也超越了教育技术人员的层面,逐渐转移到中小学教师身上,教学设计能力被视为教师必备的一种专业素养。

(一)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

要了解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就必须先认识什么是教学设计。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可将教学过程本身视为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的系统,而教学设计则是由一套系统的步骤构成的过程。国内外大多数教学设计专家都认同这一观点,如:迪克与凯瑞(DickW.&CareyL.)认为,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系统的开发过程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所有阶段[2];乌美娜教授指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3]。这种观点下的教学设计具有一个特点“全”,即“全要素”与“全过程”。一方面,认为教学设计应包括教学系统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部分,体现了教学设计要素的全面性;另一方面,认为教学设计涵盖了教学方案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多个环节,体现了教学设计流程的有序性。简单来说,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就是教学设计,它以教学目标为导向,旨在开发最优化的教学系统来提升教与学的效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基本能力。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就是教师设计教案的能力,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下,教学设计能力的定义发生了变化,但至今仍未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有的研究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来描述教学设计能力,如秦政坤指出,“教学设计能力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来分析教学问题,设计教学问题的解决方案、检验方案的有效性并做出相应修改的能力”[4]。有的研究则从“教学设计的流程”入手,如张景焕等人将教师在教学任务的分析、教学对象的分析、教学目标的编制、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这六个方面所表现的能力被看作是教学设计能力[5]。还有的基于胜任力理论,认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就是使得教师能有效完成教学设计的一系列个人特征,如知识、技能、情感、动机、自我概念等[1]。由此可见,学者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认识已经突破了教案设计的局限,认为教学设计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前、中、后,教学设计活动也要经过分析—设计—评价—修改的流程。虽然这些多角度的界定有助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概念的厘清与完善,但是这些定义并没有充分重视教学系统中各部分的功用及部分间的有效互动,都在不同程度上割裂了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特征,无法兼顾要素的全面性与过程的有序性。实际上,教学设计能力应是一种综合能力,是设计教学方案、解决教学问题、组织教学设计要素、安排教学设计流程的能力的综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所需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个性品格与教育理念等各种心理品质的集合体,既要体现教师的教育实践,又要符合教师自身的内在认知。

(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基本特征

1.专业性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有着较强的专业性和标志性,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专业所特有的能力,是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专业性体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有序安排教学活动。这种能力仅在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发挥作用,制约着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与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其他品质无关。一名好的教师,必定有着专业的教学设计能力,能通过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生成能力、学会方法、养成品格来实现其作为一名教师所特有的专业价值。

2.系统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活动涵盖了教学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所有阶段,教学设计的要素也包含着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多个部分,“教学设计”具有鲜明的系统化特征。教学设计能力作为教学设计的下位概念,指的是分析与设计各个要素,形成教学方案并对其进行评价、修改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教师运用系统的方法,将各要素合理组合,对相关流程进行有序安排,以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3.实践性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是在学习、生活、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也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加以评估与改进,离开了实践,教学设计能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研究表明,与职前学习相比,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更多的是在在职教育教学的经历中发展起来的[6]。教育实践是发展教学设计能力的基础,教师必须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及时评价与反思教学方案,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二、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教学观念与思路的表达,影响着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能力的关键部分,制约着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因此,有必要厘清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要素,为识别教师教学设计行为中存在的问题,发展教学设计能力指明方向。

(一)回顾与反思:已有研究对教学设计能力结构的认识

对于教学设计能力结构的认识,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结构模型,其中,维度是划分教学设计能力结构的重要工具。从划分的原则来看,已有研究大多遵循教学设计的整体流程来对教学设计能力的维度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分析、设计、评价三个阶段,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六个方面的内容。从划分的具体结果来看,大致可将已有研究分为以下两大类。

1.单因素说

单因素说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等同于教学设计技能,重视对于教师外显行为的考察。如,王玉江、陈秀珍将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划分为分析教学任务的能力、分析教学对象的能力、设计教学目标的能力等六个维度[7];杜萍认为教学设计能力由六个部分构成:理解分析学生能力、教学目标编制能力、教学内容重组能力、教学过程设计能力、教学策略选择能力、弹性设计能力[8]。单因素说以教师的具体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以标准化的行为操作模式来规范教师的教学设计行为,属于行为取向的教学设计能力。虽然这一类别简洁、清晰、易测量,但是却停留在技能与操作层面,忽略了教师自身的知识、情感、态度等内隐因素,不利于对教学设计能力进行立体的、全面的评估。

2.多因素说

为了弥补单因素说在认知层面的不足,在后来的研究中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多因素的分类:综合了包括教师知识、技能、情感、意识态度在内的一系列个性特征。如,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IBSTPI)公布的教学设计能力标准(第4版),将教学设计能力划分为以下五个维度:专业基础、计划与分析、设计与开发、评价与实施、管理,包含了这五个领域22项大类标准及105个子条目,总体上,这些条目涵盖了教学设计者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及态度。李孝诚等人将初中数学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分为两个一级维度:数学教学设计的观念、数学教学设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又细分为数学教学设计重要性的意识等九个二级维度[9]。多因素说着眼于教学设计的系统化特征,既考虑了教学设计的流程与要素,又将教学设计能力视为一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综合体,体现了教师从事教学设计实践所需的各种心理品质。但是,IBSTPI的标准是为专职的教学设计师量身制作的,有些子条目超出了教师教学设计的范畴,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一线教师。因此,在借鉴国外经验时,应明确我国教师与国外专职教学设计师的异同点,结合我国教育领域的实际情况而有所取舍。

(二)解构与建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构成要素

单因素说认为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表现为一系列外显的教学设计行为,没有触及到更深层次的认知因素,不符合现代职业的能力观。多因素说虽然考虑了认知因素,但是却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扩充为宽泛的个人特征,致使能力的测评工作困难重重,子能力与教学设计的关联性亟待加强。为科学地判定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结构,本文结合单因素说与多因素说对教学设计能力的内涵、构成进行分析,并对20篇相关文献进行了统计,包括14篇CSSCI期刊,4篇CSSCI扩展版,2篇博士学位论文。将20篇论文对于教学设计能力结构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类与统计,各个子能力的重复概率从多到少依次排列为:学情分析能力(14次)、教学内容设计能力(11次)、教学目标设计能力(10次)、教学策略设计能力(10次)、教学过程设计能力(9次)、教学评价设计能力(9次)、教学媒体设计能力(9次)、情感态度(7次)、知识(4次)。基于文献统计,认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一个由知识、技能、情感态度构成的三维要素空间。其中,知识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理论基础,具有技术和行为特征的技能是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而蕴含理念、价值的情感态度则是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动力,三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作用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1.知识维度

知识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理论基础,教师在内化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生成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是教师为支持学生有效学习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以教师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前提。一方面,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内容知识与一般教学法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内化教学设计的原理性知识。学科内容知识指的是特定学科的专业知识,也是教学设计的对象;一般教学法知识是关于“如何教”的知识,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的基本教育理论与知识;而教学设计的概念、流程、模型等则属于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的范畴,教师应在教学设计原理知识的支持下,将特定的教学内容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组织起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

2.技能维度

技能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核心,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活动的外在行为表现,与教案的撰写密切相关,是影响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从教学设计的一般过程模式来看,教师教学设计技能包括三个方面,即分析技能、设计技能与评价技能。首先,分析技能是教师教学设计技能的基础,分析是教学设计的起点,任何教学设计都应始于对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分析。其次,设计技能是在前期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学情及具体学习内容,设计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要素的技能。最后,评价技能是在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结束后,对教学设计及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技能,评价并不意味着教学设计的终结,教师应根据评价结果,诊断原有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阶段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实现学习效果提升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双赢。同时,为了更科学地理解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有必要将技能维度进一步细化为分析学情的技能等9个二级维度。

3.情感态度维度

情感态度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的动力,支持并调节着能力中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确保教学设计工作的效率,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教学设计知识与高超的技能,还应养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要涉及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意识、教学设计过程观及自主学习意识。其中,教学设计过程观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教师对教学设计的认识要超越课前预设教案的束缚,做好课中的实施及课后的评价与改进;自主学习意识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备要素,教师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与技能,才能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胜任教学设计的工作,实现教书育人的崇高理想。

三、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的职业能力,内在表现为教师本人关于教学设计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等个性特征,外在表现为有效教学方案的设计、实施及评价,是可操作、可测量的。在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研究中,厘清内涵和构成要素是研究前提,而促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发展是最终目标。要想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必须以具体测评结果为基础。

(一)测评内容的综合化

回顾已有研究成果,大部分研究将落脚点放在对教师外显的技能与行为结果的测评上,而忽略了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更深层次的知识、情感态度的评价。结合上述结构划分的结果,可以认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测评内容应是一个综合化的整体设计,能力的15个二级维度的核心测评内容如表1所示。通过全面地考察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就能对其能力水平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二)测评方法的多元化

随着对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结构认识的更新,测评方法也不断丰富、完善。目前常见的测评方法有以下四类: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本分析法。其中,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都是需要被测教师进行及时应答的直接测评,而观察法和文本分析法可以借助视频、文字、图片等资料,由施测者自行分析,属于间接测评的范畴。现将这四种测评方法的性质、常用形式、数据来源和优缺点进行归纳。每一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适用的条件与范围也有所差异。为保证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测评的效度,应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研究的经费、时间、已有准备等内外部条件,灵活地选取一种或多种方式综合使用。建议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测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评估。通过不同测评方法间的优势互补,增强测评结果的科学性,助力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成长。

四、结束语

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是教师胜任教学设计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的综合,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应从系统论的视角出发,牢牢把握教学设计的全过程与全要素,既要关注教学设计的外显行为技能,又要重视教师的内隐心理特征。在测评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时,要立足于综合化的内容体系,采用多种方法,科学评估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提高教师教学设计能力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19(1):43—46.

[2]DickW.&CareyL.Thesystematicdesignofinstruction.4Ed.NY:HarperCollinsCollegepublishersInc,1996:4—5.

[3]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9.

[4]秦政坤.浅析高师生的教学设计能力及其结构[J].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4):16—17.

[5]张景焕,金盛华,陈秀珍.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1):59—63.

[6]张景焕,陈秀珍.小学教师关于课堂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反思[J].当代教育科学,2006(17):30—32+35.

作者:管民 单位: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