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途径

摘要: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有着重要作用意义,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通过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平台,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的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提升

中共中央国务院第16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明确指出大学生社会实践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顺利进展。为此,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着力解决大学生社会实践不佳的状况已成为了刻不容缓的课题。

1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概念界定

厘定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的概念可以从内涵、本质与外延、现象及特点和功能、作用等多角度进行界定。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遇事有主见,对事能负责的能力,并最终完成社会实践项目,取得良好的成绩。

2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可以从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和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就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问题而言,可以分为认识层面、指导层面和管理层面三个层面。[2]在认识层面上,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大学生在接近社会时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接触到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和不足时,就感到与自己长期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差异,也没有做好角色转化。[3]在指导层面上,大学生社会实践依赖于学校的指令性要求,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着慵懒,主观能动性低,实践流于表面的状况。在完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或者发表实践论文上,依赖导师,推诿责任,并没有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在管理层面上,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建设不健全,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保障支撑有待加强,社会协同有待提高;缺乏配套的、有机联系的科学管理体系,严重阻碍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进展。[4]就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意义而言,可以从学生、学校以及实践单位三个对象加以分析。从学生的角度上,社会实践可以促进个体知识素质、能力素质、思想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素质,从而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价值。[5]从学校的角度上,大学生社会实践可以加强学校的宣传,提升学校的名气,并为实践单位提供有益的实践劳动,有利于加强学校和外界的联系,促进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从实践单位的角度上,大学生运用自身的专业特长,为实践单位出谋划策,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实践单位问题的解决,沟通了实践单位与学校的联系,密切了两者的长期合作。

3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3.1构建政府、学校和社会共同发展平台,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能力

3.1.1善于利用优惠政策、培养与时俱进精神,切实贯彻中央精神、增进社会实践意识。政府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有力倡导,对于大学生社会实践给与着强有力的支持。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中指出:“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6]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要善于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结合时政,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搭建与政府互通有无的桥梁。立足社会发展,与时俱进,在培养思维品质上下功夫。

3.1.2立足学校实践开展实际、把握学校实践发展动态,树立实事求是精神、发挥协调应变能力。着重了解学校的实践开展实际,立足学校组织社会实践的规模,科学分析自身社会实践团队组建的优势与劣势,树立实事求是的精神。把握学校实践发展动态,根据所在高校确立的实践发展项目指南,制定合理的实践目标。

3.2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提升大学生自主社会实践的能力

3.2.1确立实践项目详实实践计划、提升社会实践预见性能力。大学生实践项目的制定,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水平的先决条件。这就需要大学生及时把握政府政策信息、高校实践动态和社会实践单位需求,积极寻求导师帮助与指导,立足自身实际情况,确立有价值的实践目标,从而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先决水平,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直接影响实践的过程和后期的总结、评估。在对于制定社会实践计划上,应当做好前期的科学预判,减少实践过程的困难阻碍和干扰因素,做好实践过程的合理安排,推动实践的顺利开展,做好后期的工作总结和评定,有效完成社会实践目标。

3.2.2组建社会实践研究团队、培养实践成员个体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这就要求每一位参与社会实践的成员必须树立相对自主和通力合作的实践意识,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的每一个环节。参与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培训,在实践过程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和提升自我能力。组建研究性的实践团队,在结构上确立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定位,发挥成员各色优势。在领导机制上,确立团队领导队长,规范成员实践活动职责,加强团队组织建设,统一社会实践最终目标。通过广博阅读、涉猎学术,积极与导师、学术大师沟通合作,吸取经验和能力,创建研究性的团队,提升每一个成员的研究性能力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高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效性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5月.

[3]刘春燕.阳泽.赵婷.李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其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12月第4期.

[4]邵朋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11月第6期.

[5]石艳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高教论坛.2008(2):45-47.

[6]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J].人民日报,1999年6月,第一版.

作者:阮芳泽 王雅 单位:南通大学政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