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医学生医德修养中社会实践的影响

医学生医德修养中社会实践的影响

1实施方法与过程

1.1医德医风教育要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

教育初期,需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实践目的,树立职业道德为患者服务的意识.

一是确立医学生的医德信念.确立医德信念是医德教育中的中心环节.在新生入学教育中我们就组织学生宣誓仪式,通过学习讨论《医学生誓言》,让他们了解“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内涵,在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对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让他们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等课程,把医德教育贯穿于整个医学专业知识教育之中,并根据医学的发展和社会道德观念的进步,不断加强新医德医风教育的内容,使医德医风教育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并定期举办医学生读书节活动,推荐以红色作品为主的课外读本,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念,把医德修养贯穿在医德教育的全过程中,达到确立医德信念的教育目的.开展如何做好一名合格医生等专题讨论,并就实现问题学生与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与探讨,使他们明白社会主义医德的丰富内涵,明确其职责所在,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实践中面对纷繁的社会现象和医疗过程中的不良风气,教育学生正确分析当今社会上存在不良现象,让学生正确的看待当今存在的问题.

二是医学生医德情感的培养.主要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志愿者、献爱心、革命先烈纪念馆的参观、太平间、生命教育基地的参观等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同情、分享、捐献、友情、奉献、合作、关爱、助人等各种社会行为,使学生获得医德情感的体验.组织医学生深入农村开展实地调研活动,开展了“学习雷锋,我们在行动”进社区主题教育活动,使他们的理想信念在为人民服务理念的奉献中得到深化,并达到很好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是让医学生养成良好的医德习惯.在实践中让学生自觉的养成良好的医德行为习惯,医德教育的最终目标就实现了.邀请三级甲等以上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以及考研同学返校进行面对面交流、用身边的现实事例来教育身边的人,邀请优秀校友回学校座谈,通过校友在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激励和感染学生,学院要不断创新医德教育形式、方法、内容和途径,不断增强医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感染力、渗透力和推动力.此外,通过学院网络建立“医德论坛”,指定相关专业的老师引导学生从正面的导向观点出发进行论坛,用多种形式及时解决学生在实践中遇到的道德困惑等,使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严谨工作的作风,将医生的职业就是治病救人的观念形成为职业道德习惯.通过多种渠道的理论学习、活动参与、实践体验等方法,加强第一课堂,在课堂教学全过程,在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核中全面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各类课程全方面渗透的教学模式.利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把职场环境相互衔接、相互融合的职业道德培养,从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职业道德情操的陶冶,职业道德意志的锻炼,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举办“医生的责任与医学人文素质”讲座,“重温经典,感悟人生”读书活动、“医德医风大讨论”、“医者仁心”签名活动、“讲诚信、树医风”主题班会等活动“.健康卫士工程”、“名医起航”“、人性的温暖”主题教育等活动,并让学生深入社区、医院广泛开展医疗实践服务,使学生体验患者的疾苦,学会尊重与沟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1.2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强化医学生医德教育

抓好信念教育,提高医学生医德水平.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重点放在医德教育.树立一切为病人服务的宗旨贯穿于医德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来强化医德教育.医学院重视社会实践工作,一是把实践育人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医德情怀;对学生利用交通肇事图片、火灾图片、溺水事件、地震等安全教育的现场会等,从多方位教会学生生存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通过对烈士的缅怀活动、亲友的追悼会,加强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教育.二是把实践与所学医学知识相结合,鼓励同学们运用所学医学专业知识,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同时通过实践了解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在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上努力;在实践中特意要求学生和病人进行交流,并和孕妇、绝症病人交谈,了解孕育生命的整个艰辛过程,感受生命是来之不易的,同时感受绝症病人对生命的渴望和眷恋.从而激发自己对生命的热爱,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挚爱.三是社会实践以服务“偏远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城市社区”为主要实践地点和服务对象,促进学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更好的了解社会,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参与针对弱势群体生命态度的社会调查.如特困家庭、孤残老人等,让学生更加懂得珍惜今天的生活.四是把社会实践与专业实习相结合,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到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开展实践和见习体验,组织大一、大二的学生深入社会开展健康宣传、义诊咨询等志愿服务,组织大三的学生到教学医院临床实习,通过全方位的实践,努力探索全员实践的长效机制;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进行一些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宣传活动,也可组织大学生参加义工活动,通过自己的力量去帮助他人,感受自己给别人带来的欢乐与幸福,相应便从中感受自己的快乐.最后开展野外生存训练,增进大学生对苦难的体验,加强大学生苦难意义和耐挫品格的意义,通过各种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更加珍惜自己和他人生命,参加公益活动、扶贫助困、引导大学生学会关爱与施与,从而增强生命的责任感,提高学生医德素质.五是重视社会实践的传承和带动效应,坚持每年举办暑期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和寒假社会实践分享交流会.

1.3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相互渗透、融合

在社会实践中,学生将课堂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使理论在实践中升华是社会实践一个重要目标.社会实践使学生广泛接触基层、深入社区、了解基层及社区,懂得了学与致用、服务社会的重要性.制定社会实践的活动要与医学所学专业密切相关,涵盖了医学基本知识、心理学、伦理学等,让学生们学到了课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使学生受益匪浅.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认识到平时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在接触到临床后,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也非常重要.

1.4多途径加强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就业机会

社会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社会实践是利用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实习.通过发放问卷调查和宣传单,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特点、与病人的交流、勤工俭学、文化服务、社区援助、志愿者行动等形式.对加深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也有些学生希望趁暑假打份零工,积攒一份私房钱.社会实践是加速大学生走向社会化的重要步骤,他可以帮助学生认识社会,树立基本的社会意识,就业信息的搜集,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向用人社会实践单位介绍专业情况,推荐实践学生就业;经常组织学生深入一线,了解病人生活治疗情况并和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耐心询问.在饮食、营养、睡眠、运动等各方面给予细致的建议.对医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进行调研,定期到实习见习医院调研,了解各医院的用人需求情况,跟踪掌握毕业生的质量,撰写调研报告,适时调整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计划,并建立相关专业教学指导机构,聘请相应的专家、教授参与教学改革,修订教学内容、指导教学设计,选聘实践经验丰富,又有一定教学能力的一线专业人员为兼职教师,做到学校及时了解社会需求发展状况.进一步建立实训实践基地挖掘校友资源,加强与用人单位联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主要成效及经验

2.1探索医德医风教育的新体系

把医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引入课堂、引入临床,使医德教育贯穿于医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同时大胆借鉴和吸收外来医德教育的成果,把传统医德伦理和现代医德理论结合起来,探索出一种医德教育的新课程体系.采取课堂讲授、视像教学、案例分析、专题演讲、专题讨论、社区医院实践,以及社会医学服务等双向或多向式综合型教学方法,提高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时效性、知行统一性、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医德教育的目的.

2.2弘扬正气抑制歪风,营造良好的医德氛围

他们大多数人富有爱心和同情心,他们心中有着自己明断是非的标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他们的这一标准具有不稳定性.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讲解,注重启发学生,通过引导学生,让医德教育与现实生活对接,使学生获得道德理论知识,使他们明辨是非,弘扬正气抑制歪风,营造了良好的医德氛围.用学生身边的现实事例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培养他们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用身边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学生,组织学生向那些医德高尚的优秀医疗人员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道德观,树立起“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信念.

2.3利用社会实践活动树立学生早临床、多临床服务社会意识

近年来,学院组织学生开展卫生宣教服务活动和卫生下乡、社区卫生服务调查、每年深入社区、农村宣传预防艾滋病、义务支教、街头义诊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举办“医生的责任与医学人文素质”讲座,“重温经典,感悟人生”读书活动、“医德医风大讨论”、“医者仁心”签名活动、“讲诚信、树医风”主题班会等活动.要求学生回校后组织开展假期社会实践新的体会交流会,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能力.这样既巩固提高了学生在书本上所学的专业知识,又增强了学生自身的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了学生职业道德意识,并且丰富社会经验.

3暑期社会实践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许多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过很多这样那样的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缺乏老师的指导,得不到社会关注与支持,活动资金缺乏.另外学生在联系实践单位时大部分学生被拒绝,学校尽量调动各种人力资源,建立自己社会实践基地,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经验,长才干。

作者:潘朝辉马莉单位:延安大学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