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大学生与父母情感调查分析

大学生与父母情感调查分析

1调查结果分析

1.1学生家庭情况

由调查结果得知,大部分学生家庭情况以普通双亲为主,占81%;单亲家庭占8.5%;父母离异的稍次于单亲家庭,占7.5%;家中父母去世的占2%;寄养或留守家庭的占1%。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有着良好的成长氛围,一个家庭环境好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可能会比家庭环境恶劣的家庭培养出的孩子拥有更积极的人生态度,但是也有约20%的学生家庭并不完整,这就要求我们多多关注这些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指导。

1.2父母婚姻关系

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父母婚姻关系良好的占57%,一般的占32%,父母婚姻关系较差的占10%,其他的占1%。一般情况下,父母间良好的婚姻关系会让家庭更加和谐,父母的婚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影响。

1.3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

对于孩子的教育,每个家庭都有所不同。此次调查中,专制型的占10%,溺爱型的低于5%,保护型的超过20%,放任型的占20%,不协调型的在5%到10%之间,虐待型的为零,民主型的高达35%以上。由此可看出,基本上没有父母虐待孩子的现象。但是,仍有20%的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我们都知道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能提升孩子的主观幸福感,对孩子的成就动机也产生重要影响。为了孩子们的未来着想,就需要这些家长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思。

1.4大学生与父母联系情况与频率

大部分大学生一周会给父母打一次电话,占调查人数的61.5%,一周给父母打2~3次电话的占25%,而一周给父母打多次电话的仅占13.5%。大部分大学生是主动给父母打电话,占41.5%;有22.5%的大学生是父母主动打电话较多;其余36%的大学生是两者情况都差不多。由此可见,大部分大学生会主动与父母交流。

1.5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内容

大学生与父母交流的内容是与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悦之情或者倾诉心声、挫折和烦恼的占调查人数的45.5%;还有42%的大学生为关心父母,询问家庭情况;其余12.5%的多为向父母要钱、让父母寄东西或者不知道说些什么。其中向父母要钱、让父母寄东西或者不知道说什么的这一选项,大一新生所占比例为0,大二为4%,大三为5%,大四最多占16%。随着年级的增加,所占比例也在逐渐增长,也就是说当代大学生与父母分开的时间越长,独自经历的事情越多,与父母之间的代沟也越来越大,与父母交流的话题也越来越少。这一点值得大家注意,因为父母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焦点会越来越集中在子女的身上,而此时却发现子女在慢慢地远离自己,父母们的孤独感和失落感就会加重。

1.6大学生是否与父母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人生规划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只是偶尔会主动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人生规划;小部分大学生从未与父母主动交流过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人生规划,大一新生此项比例为0;仅有27%的大学生经常与父母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以及未来人生规划,其中大一新生所占比例最高,大二最小。根据这种情况,我们推测大一新生在刚上大学的时候,对一切事物都是充满好奇期待,但是由于刚到一个新环境,朋友并不多,因此更倾向于与父母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未来人生规划。到了大二,对学校已经很熟悉了,对自己的未来人生也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目标和想法,加上有老师或学姐学长的帮忙,所以大二学生比较少与父母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习和未来人生规划。而大三大四的学生专业知识大都已有所了解,开始忙着谈恋爱、考研、找工作等,亦基本无心思与父母主动交流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人生规划。

1.7大学生对父母在自己感情、交友方面加以评论的看法

有半数的大学生愿意父母对自己在感情、交友方面加以评论;有接近半数的大学生不大愿意;而有4.5%的大学生不愿意。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是可以接受父母在自己感情、交友方面加以评论的。父母经验阅历比较多,大学生们可以或多或少地得到一些启示,少走一些弯路,与父母多一些交流的话题,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而父母也可以了解到子女的想法,并提供帮助,可谓一举多得。

1.8大学生遇到问题时家庭所给支持的情况

63.5%的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家庭所给支持情况是良好的,有30%的大学生的家庭给予的支持是一般的,只有6.5%的大学生家庭提供的帮助是较差的。也就是说很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是可以向父母求助,听取父母的意见,并接受父母的帮助,而父母也能适度提供帮助。1.9大学生放假回家时的表现近半数的大学生回家时偶尔会主动帮助父母分担一些事情或者陪父母聊天,尤以大四的学生最为明显,占15%;从未如此的大学生占27.5%,其中大三大四的学生所占比例很低;而经常这样做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25%,其中大一学生所占比例为0,大二学生仅占0.5%,由此可以说明年级越高越能明白父母的艰辛,越能为父母分担,更加懂得父母的孤独与担忧。1.10对父母的期望是否有压力对于父母的期望有66.5%的同学觉得有压力。而对于压力的来源这一问题,也有47%的同学选择了家庭这一选项。每个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是这无形中也给自己的子女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2对策与建议

由于价值观、人生观的不同,大部分大学生与父母相处存在不同的问题,当代大学生与家长之间情感联系并不频繁,并且在与家人交流过程中,大多数只是谈一些生活琐事,有的也仅限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关心,这样导致父母与孩子真正交流思想和情感的时间很少,孩子对于父母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也不是很了解。大学生离家在外,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渐渐成熟起来,他们慢慢明白了父母的辛苦和不易,但是,在调查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有一些大学生缺乏家庭责任感。他们在学校,人在外心在外,他们忘记了父母在家中的艰辛。为了加强大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情感联系,提出以下建议:

2.1父母方面

一要创造轻松的成长环境。环境对性格的塑造有重要意义,父母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家庭环境,这样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信乐观开朗的性格。二要学会合理的管教方式。在子女不同的发展时期父母应采取不同的管教方式,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而因材施教。对于青春期的孩子不宜太过专制,而对于大学生又不宜太过放松,合理的管教方式是父母必修的一门学问。在日常生活中也建议父母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欣赏孩子,注重言教与身教相结合,给孩子最需要的东西———陪伴。三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子女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父母应适当地去帮助孩子,给予正确的引导,而不应盲目地为孩子解决所有困难。对于大学生来说,父母更应该对孩子的花销有严格的掌控,让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第四,父母要注重与子女的沟通技巧。在与子女的沟通中,要用实际合理的言辞,克制情绪化的言辞,不要夸张事实,不要陈词滥调或僵硬粗俗,以免破坏亲子交谈的气氛,丧失交谈的耐性,出现亲子关系不可收拾的僵局。

2.2大学生方面

一要加强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大学生在校不管有多忙也要常与父母加强情感联系,虽然不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但可以尽量与父母多交流,让父母感受到子女对他们的关心、牵挂与依恋。二要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假期当大学生回家后要多与父母交流,主动为他们做些事情。三要理解父母,主动增进与父母的交流。随着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许多父母不得不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但如果学生能够在闲暇之余多与父母交流,分享一些开心的事或是难过的事,这都会让父母觉得欣慰和满足。

2.3高校和辅导员方面

一要细心观察,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作为学生工作者,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平常的工作,开展班会、促进日常检查,多下寝,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思想动态。二要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成为孩子的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献给他们。”可见,教师平素不能只讲究师道尊严,不能只摆架子,只有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把学生像朋友一样对待,这样他们才会对你敞开心扉。三要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提倡主动关心父母。据研究,大学生通过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的交往,建立了对未来人际关系的一种期望,走向社会后很可能按照这种期望来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并试图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与别人友好相处,建立自己能够接受的亲密友好程度。所以学校应该多组织感恩父母、感恩社会的宣传活动,大力提倡当代大学生们主动地关爱关心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亲们。四要加强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提倡从父母的角度看自己的问题。对社会、对工作、对家庭、对朋友,我们都肩负一定的责任,而正因为这些责任,我们才能对自己的行为有所约束。如作为父母的责任就是要抚养并教育好孩子,作为儿女的责任就是要尊重赡养老人。家庭责任感就是尽到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责任。我们应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学会从另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学会理解父母,学会多和父母沟通。

2.4形成“家长—学生—老师”三位一体互动模式

学生工作者可以作为桥梁,促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实行“家校互联”,形成“家长—学生—老师”三位一体互动模式,共同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熊艳 曾婷 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 针灸推拿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