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地理产品及县域发展分析

地理产品及县域发展分析

一、作为乡土资源的地理标志产品

1992年7月,欧盟理事会通过了一项关于保护地理标志和原产地名称的条例(CouncilRegula—tionNo2081/92)。“受保护原产地名称”(ProtectedDesignationsOrigin)和“受保护地理标志”(Protec—tedGeographicalIndication)都明确规定,适用于一个地区、一个特殊地点或者一个国家,其名称被用于为某种原产此处的农产品或食品命名。二者的不同在于,前者产品的“质量或特性基本上或完全归因于某种地理环境,这种地理环境伴随着固有的人文与自然因素;生产、加工和制作在某一有着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内进行”;后者产品的“特质、声誉或其它特征能够归因于这种地理来源,生产和/或加工以及/或者制作,在某一有着明确边界的地理区域内进行。”也就是说,“受保护地理标志”并不强制规定所有生产作业只能在某个区域内完成,尤其是原材料可以来自别的地方。事实上,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二者都可以归人“地理标志”(GI)这一包罗更广的术语。

作为一种对乡土资源的保护策略,地理标志不仅使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结合成为可能,也为农业政策的制定以及乡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遗憾的是,与国外有关地理标志的研究相比,国内的文献更多的止于法律保护的层面,缺少对与之相关的社会与经济议题的深入探讨。那么,地理标志产品对地方经济的影响究竟怎样?它又能否成为农村发展的有力支撑?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能在地理标志产品中获得对乡土文化的归属与认同?福建平和瑁溪蜜柚产业的地方实践,为我们在农业之内寻求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平和珀溪蜜柚产自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境内,因原产地平和县小溪镇瑁溪河畔而得名。2000年4月2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平和瑁溪蜜柚”证明商标,成为我国最早获得注册的少数几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之一。2006年到2008年,瑁溪蜜柚先后被认定为“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驰名商标”、“欧盟1O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中国名牌农产品”,分别在美、英、法等l7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商标国际注册。近年来,平和县瑁溪蜜柚的种植已形成了以原产地小溪镇为中心,向南北、东西扩展的轴向发展格局,全县17个乡镇(场、区),其中小溪镇、坂仔镇、霞寨镇、文峰镇、国强乡已成为瑁溪蜜柚种植的主要基地。2010年全县瑁溪蜜柚种植面积已达65万亩,产量83.6万吨,经济产值24.8亿元,农民净收入可达l6亿元。这之中年出El蜜柚l2万吨,创汇9000多万美元。在全国县级柚类的比较中,其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市场份额、出口量和品牌价值等六项指标均位居榜首。平和瑁溪蜜柚种植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也是全县农民生计的主要经济来源。

二、平和培溪蜜柚的自然属性与历史渊源

平和县位于福建省南部,地处漳州市西南,毗邻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与闽粤八县毗邻,素有“八县通衢”之称。全境面积2328.6平方公里,山地260万亩,耕地35.5万亩,林地面积268万亩;海拔1544.8米的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与双尖山纵贯南北,把全县分割为东南和西北两大半,东南多丘陵、河谷、平原,西北多峰峦山地。境内山脉纵横交错,河流众多,是三江(九龙江、漳江、韩江)之源。这里气候温润,四季如春,年均日照达l891—2665小时,平均气温为24.3℃,境内年降水量近2000毫米,土壤肥沃,有机物含量高,这些独特的自然生态因子孕育了珀溪蜜柚的独特品质。

瑁溪蜜柚属芸香科亚热带常绿小乔木,树冠圆头形,树势强,枝条开张下垂,枝叶茂密,叶片大,长卵圆形,叶经揉后无刺激性味道。瑁溪蜜柚的生长发育需良好的生态条件:年均温21.2℃左右,土壤PH在4.8.5之间,忌荫蔽,适于东南方向、地势平缓的低海拔丘陵山地种植。蜜柚果大,重约1500-2000克左右,长卵形或梨形;果面淡黄色,皮薄;果肉质地柔软,汁多化渣,酸甜适中,种子少或无。近年来,瑁溪蜜柚又开发出新品种——红肉蜜柚。它由福建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从平和瑁溪蜜柚园中的芽变株系选育而成,其特点比普通珀溪蜜柚早半个月成熟,果肉为淡紫红色,丰产且优质。2007年3月1日农业部授予品种权保护。平和瑁溪蜜柚不仅是美食果品,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每100克柚子含有0.7克蛋白质,0.6克脂肪、57kcarl热量。每100毫克的果汁含糖9.17—9.86g,可滴定酸0.73—1.011g,维生素c48.93—51.98毫克(最高61.78毫克),可溶性固形物1O.7—11.6g。可食部分占68%左右。据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化验,平和瑁溪蜜柚富含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果肉含有10多种元素,尤其是镁、钙、铜优于其它水果含量,自然钙含量高达2060单位,比其它柚类高出近4倍。此外,柚子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其味甘酸、性寒,具有帮助消化、理气散结、理气化痰、调节人体新陈代谢之功效,能治疗食少、口淡、消化不良等症状。每年从中秋到春节,蜜柚占领了秋冬季节的大部分水果市场,因具有储存时间长的特点而素有“绿色罐头”的美誉。

20世纪8O年代初,当地政府注重发挥山地资源丰富的优势,把开发荒山、种果绿化作为脱贫致富的突破口,把抢救发展珀溪蜜柚作为主攻项目。1983-1985年,蜜柚种植面积由最初的16亩扩大到1300亩,产量由1982年的6.15吨上升到20吨。然而,此时的平和人却并不知晓这使他们脱掉贫困帽子的蜜柚从何时开始栽培,又有着怎样的历史际遇?更无法想象这“摇钱树”在400多年前就已经为当代平和经济的发展埋下了伏笔。80年代末期,在小溪镇出土了明清时称为侯山社(今西林村)的望族李姓八世祖李如化的墓志碑。据《侯山李氏家谱》载:西圃(如化)公,字可平,生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卒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在这块由明贡生张凤苞撰写的《西圃李公墓铭》中有这样的记载:“公事农桑,平生喜园艺,尤善种抛(柚子),枝软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闻名遐迩。”墓志铭文的发现,提供了瑭溪蜜柚的原产地就在闽南金三角平和县的瑁溪河畔的证据,西圃公也因此成为有记载的历史上最早种植蜜柚的人,被尊奉为平和瑁溪蜜柚的鼻祖,与侯山宫殿内的财神爷玄坛元帅(赵公明)一起被供奉,受当地百姓祭祀敬仰。至清代,珀溪蜜柚成为了进贡朝廷的贡品。据当地传说,乾隆年间的一个秋天,漳浦蔡太师(蔡新)告假还乡,途经侯山社并品尝了蜜柚,因味道尚佳,遂将柚子带回面圣,乾隆非常喜爱,将其定为贡品,此后历年进贡。同治年间,皇帝为嘉奖瑁溪蜜柚的不凡品质,又赐“西圃信印”印章一枚及青龙旗一面,作为蜜柚进贡朝廷的印信和标识,故民间又称之为“皇帝柚”。据西林村的村民描述,在“”前还有人见过皇帝御赐的印章。清人施鸿葆的《闽杂记》中,专门有对“平和抛”的记载,将其誉为“果中侠客”,名列闽中三大名果之一。

由此可见,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都展现了珀溪蜜柚与平和人生活的关系,都可视为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积极倡导种植蜜柚的文化前缘。从1986年开始,当地政府提出“县办示范场,乡办千亩果场、村办百亩果园、户种百株果树”的目标,并对达标乡镇、村和农户,优先提供苗木和扶植资金。至1992年,全县蜜柚的种植面积已达4.22万亩,产量7607吨。承此东风,县委、县政府制定“关于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干部职工开发山地,造林、种果、栽竹的规定”,鼓励县、乡镇干部、职工,城镇居民和工商个体户上山下乡,采取合股联办、承包和租赁荒山等形式开发平和瑭溪蜜柚。这一时期,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开发荒山、种植瑭溪蜜柚的同时,也掀起了农户在自家水田中种植蜜柚的热潮。截至1995年末,全县的种植面积已达11.2万亩,产量3.3万吨。1996年至2000年,平和县依托“福建省平和县瑁溪蜜柚发展中心”开展科研工作,提升蜜柚品质,扶植起一批蜜柚生产、加工的龙头企业,实现了瑁溪蜜柚的产业化发展。2000年,全县的种植面积达到32万亩,总产量22.86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柚类生产基地。此后,蜜柚产业进入了可持续发展阶段,逐步形成了良种选育、丰产示范,科研推广和生产出口基地相配套,产供销、农工贸一条龙的产业体系。至2007年,全县蜜柚种植面积已达6O万亩,产量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近三分之一,产值超过14亿元。其中出口蜜柚8万多吨,创汇5000多万美元。平和县也因此获得了“世界柚乡、中国柚都”的美誉。平和30年来蜜柚产业的迅猛发展,记录了县域经济和家庭经济变迁的历程。从近三年的蜜柚产值来看,2008年为140369.6万元,2009年为171179.9万元,2010年为248357.34万元,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递增,分别为27.66%、31.53%和38.71%。从农户来看,2010年蜜柚年收入超过百万的有20户,超过50万元的有上百户,涉及果农20万人以上。可以说,这被称作“太阳果、幸福果、致富果”的蜜柚已成为平和80%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这一脱贫致富的进程中,除了政府的大力推进,普通民众在瑁溪蜜柚的种植和发展过程中也同样展现出了他们非凡的创造生活的能力。

三、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链及其功能定位

平和瑁溪蜜柚拥有今天的生产规模和销量,与其自身的品质和所占的市场份额息息相关,从蜜柚生产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全过程,构成了一个各环节连接紧密的产业链。其价值在于,不仅为县域经济带来了财富,还发挥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平和山老边区的区位劣势,使其缺乏工业经济的支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当地农民不再种植甘蔗,其结果三个糖厂因缺乏原料供应而全部倒闭,上千工人失业。在全县不下万人的下岗队伍中,有98%的下岗工人依靠种植蜜柚,经营蜜柚果园而重新上岗,从而形成了平和独有的农民种地,“工人”耕山的景观。蜜柚在地方经济中所发挥的特殊功能尤是可观。作为平和县的支柱性产业,瑁溪蜜柚的推广种植也带动了农用机械制造、果品储藏、运输、营销等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截至到2010年底,蜜柚清洗机和中耕机等蜜柚机械工厂已落户平和;与蜜柚相关的农贸市场已建成30多个、水果加工厂300多家、保鲜小仓库800多个;设立收购网点1250个,拥有营运汽车2万多辆,营销专业户有数万个。这种环环相扣的产业链接,已形成了水果种植一生产一加工一储存一营销一农残检测一交易平台一信息网络等顺畅服务的链条。据统计,全县除了种植业外,有10多万人从事与蜜柚相关的产业。新近建成的“中国瑁溪蜜柚交易中心”占地面积80亩,总建筑面积53288平方米,总投资1.3亿元。它具有蜜柚交易、加工、物流仓储、恒温气调保鲜、农残检测等多种服务功能,对蜜柚产业的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生产种植:“基地+农户+标准化”模式

2003年,瑁溪蜜柚首次攻破“绿色壁垒”进入欧盟市场,成为平和县以建设出口基地为核心的标准化蜜柚种植基地的契机。2011年全县已拥有蜜柚出口基地85个,总面积l9万亩(含7万亩的“中心示范片”),其中针对欧盟质量标准建设的蜜柚基地13万亩,每个种植基地1000-3000亩不等。为了保证出口蜜柚质量,全县对基地柚农实施统一培训、统一用肥用药监控,实行标准化栽培、无公害生产和规范化管理。具体措施为:推广使用低残农药、水果套袋、生物防虫、健身栽培、测土配方、平衡施肥等标准化栽培技术和无公害生产技术;为了拓展国外市场,建立信用等级,引进英国“英国诺安农残检验检疫中心”落户平和,使检疫性病虫害、农药残留等质量安全水平全部达到进口国标准。除了建立出口基地之外,全县已建设标准化基地6万亩、无公害示范基地l0万亩、沃尔玛公司直接采购基地3200亩,标准化示范基地已占全县蜜柚种植面积的50%以上。在生产种植的环节,有260个蜜柚专业合作社连接着农户和企业,保护着柚农的利益和企业的质量信誉。以南胜镇的糠厝村是沃尔玛超市的农超对接无公害水果生产基地为例,这是“平和原水水果专业合作社”与“漳州平和东湖农产品有限公司”合作的结果。合作社最初由几家示范户带头,他们首先尝试新技术、新品种,在确保产品质量和收益后向其他农户推广种植。在示范户的带动下,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技术得到实行,糠厝瑁溪蜜柚的生产实现了全过程无公害管理,果实品质和产量都得到充分的保障。经过沃尔玛超市派来的农产品专家的严格检测,糠厝村生产基地通过了各种检测,最终被确定为沃尔玛超市瑁溪蜜柚生产基地。每年6、7月份,柚子成熟前东湖公司就与合作社订好合同,柚子成熟时,以合同规定的价格收购采摘下来的瑭溪蜜柚。这就意味着,担任超市供应商的柚农每年的经济收益都可以得到保障并持续上升。

2.销售市场:内贸与外贸并举

目前,平和已在全国各地设立200多个蜜柚直销点,与10多家国内外大型水果营销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在内贸方面,2009年国内市场销售总量63.5万吨。在外贸方面,2009年通过厦门港出口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俄罗斯,以及中亚和东南亚等43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达到12吨以上,占全年蜜柚产量的15%。平和蜜柚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样得益于党政机关极具特色的普及推广与营销策略。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基层干部职工利用休息时间开发荒山、种植瑁溪蜜柚,到近年来打造蜜柚品牌、多角度多层次宣传推广培溪蜜柚,无不显示出当地政府在农业产业化发展道路上的开拓意识。他们除了在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和全国各大媒体进行广泛宣传,设立6个专业性的网站全方位地提供种植、生产、加工、储藏、销售、市场等信息之外,最具地方特色的是,每年蜜柚成熟的时节就会开展“珀溪蜜柚神州行”活动,这是地方政府和行政监管部门积极倡导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平和瑁溪蜜柚”证明商标的宣传活动,也是党政机关宣传地理标志产品的营销智慧。活动期间,所有与蜜柚产业相关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都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营销计划,各单位、部门形成一个营销团队,到全国各地推销瑁溪蜜柚。各单位的一把手就是瑁溪蜜柚的“一号推销员”,他们要到北京、上海、南京等各大城市扩大品牌营销,提高品牌知名度。具体到联系各地大型连锁超市,召开新闻会、展销会和品尝会,努力使参会者全方位了解瑁溪蜜柚的品质和特点。

3.深加工技艺:综合开发与产业链的延展

蜜柚与时令水果相比具有储存时间长、保鲜效果好等特征。蜜柚从表皮到内果皮,从果肉到果渣均有综合开发的价值。就目前状况而言,瑁溪蜜柚的总产量中,仅有约5%作为深加工的原料,开发利用的空间广阔。柚子中的裂果、次果、幼果等约占总产量的7%,蜜柚果皮约占蜜柚总量的20%,果皮中果胶提取率约占17%,柚皮还可以提取香精,果肉可以制造出功能化产品,皮渣和果渣也可以综合利用。如果产品的深加工得以落实,蜜柚的附加值与初级产品的原值之比在6:1左右,也就是说,经过深加工,蜜柚附加值将提升5倍。因此,发展蜜柚的深加工产业,不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也是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平和县活跃着一批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蜜柚生产加工企业,南海、东湖、国农、中顺、友阳、中润等龙头企业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他们重视深加工产品的研发,攻克了果实裂瓣粒化等难题,掌握了柚皮香精油提取工艺、果皮海绵层果胶提取工艺、果肉气调保鲜工艺、果肉鲜榨柚汁脱苦除涩技术,以及皮渣、果渣综合利用技术。这些宝贵的经验已经转化成为拓展蜜柚产业的动能。目前,蜜柚深加工产品已有七大类,4O多个品种,销售网络已覆盖欧盟、美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蜜柚果脯、蜜柚软糖、蜜柚果茶、果酱、果冻、蜜柚饮料、果胶、香精、蜜柚酒、蜜柚醋、柚皮蜜饯、柚香奇兰茶等系列产品的成功研发,不仅使次果和果皮变废为宝,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还从根本上解决了柚子消费后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使蜜柚生产走上了循环经济之路。

四、瑁溪蜜柚节:从农业产业向文化产业的拓展

瑁溪蜜柚产业的发展历程,让我们目睹了传统农业的现代转型,看到了农业产业化给乡土社会带来的深刻变革。平和的经验也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农业文化在当下的特殊价值。为了展现中国柚都的魅力,从2005年到2010年,平和县已经成功举办了六届“福建平和瑁溪蜜柚节”,搭建了一个融商贸洽谈和技术合作为一体的文化交流的平台。蜜柚节期间,以“生态平和、柚香四海”为主题的蜜柚艺术造型展、“柚王赛”、“蜜柚农家乐”、“龙艺踩街”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使以地理标志产品为载体的平和地域文化得到了充分的展演,让蜜柚之乡所深蕴的文化内涵与果香一道香飘四溢。

1.两岸柚业与闽台文化优势互补的现实基础

台湾麻豆文旦柚与平和瑁溪蜜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据文献记载,清雍正初年,台南郑杨庄民黄权从漳州府引进“平和抛”,俗称“文旦柚”。数十年后,闽广总督曾以麻豆生产的文旦献贡于皇帝,遂成为“御用文旦”。曾任福建巡抚的王凯泰在《台湾杂咏•麻豆文旦柚》中说:“西风已起洞庭波,麻豆庄上柚子多,往岁文宗若东渡,内园应不数平和。”此类文献不仅确证了“平和抛”曾为咸丰皇帝贡品的证据,也揭示了两岸蜜柚根系一条的事实。福建所处的地形、土壤、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均与台湾相近,因此,这里是台湾农业向外拓展的首选之地。与大陆相比,台湾的柚业属于精致农业,集约化水平较高,已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但地价昂贵,劳动力短缺,生产成本高,这恰恰给两岸的农业合作互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目前,平和引进台资企业54家,涉及包括种植业、食品加工业在内的1O多个行业,总投资5256.75万美元。2008年其工业产值达2.1亿元,已成为平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岸蜜柚产业得以合作的自然资源、技术资源、商贸资源并行的,还有台湾与闽南共享的文化资源。平和是著名的侨乡和许多台胞的祖籍地,两岸民众拥有共同的民间信仰和文化心理。这里是台湾“阿里山忠王”吴凤和“平和过台湾三代公卿”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台湾雾峰林氏”的祖居地;始建于明代的侯山宫是台湾二十多座庙宇的祖庭,台中玉阙的朝仁宫、斗六市的南仁寺、彰化的通天宫都是从这里分香立庙的;国强乡一年一度的侯卿庵走水旭民俗活动、南胜镇的义路保宁庵,均与台湾有着密切的亲缘、神缘关系,民间互有往来。此外,两岸都流传吃“柚子宴”的习俗。每逢秋冬时节,游子回归故里寻根谒祖、旅游观光之时,柚乡的亲友会便会以“柚子宴”(谐音“游子宴”)庆贺游子归来,传递团圆的心意。这种地缘近、血缘亲的特点,也注定了两地文化交流的巨大潜力。

2.现代农业与传统文化相得益彰的发展空间

原产于瑁溪河畔西圃洲地的平和蜜柚,是特殊土壤、特定海拔、特别机缘与种植技术融合的产物,也因此形成了这里底蕴深厚的柚乡文化。每逢阳春三月,闽西南的这座边陲小城就会被柚香花海所淹没;待至秋实时节,硕大的蜜柚就会一次次地撩拨起人们对幸福的追逐与畅想。然而,蜜柚带给人们的远非如此,它还让三江之源的平和名声鹊起,让许多尘封的历史变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记忆。展卷细数,早在王阳明置县之前,闽南佛教圣地、千年古刹三平寺就见证了这里的沧桑岁月;坐镇九峰的城隍,记录了闽南文化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的融合;秀峰乡的“太极村”依稀可见的是明清时期的画卷;散建于乡间的一座座土楼承载了民众的过往生活。正是基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平和将发展瑁溪蜜柚产业与打造自然观光、宗教朝圣、人文体验、历史文化、生态观光等五大特色的系列旅游产品融为了一体。在发展蜜柚种植的5个重点乡镇中,小溪镇位于平和县东北部,九龙江西溪上游的花山溪、锦溪河畔,这里是瑭溪蜜柚的发源地,现有种植面积7.2万亩,是蜜柚出口的示范基地。正在西浦洲地规划建设中的蜜柚园林广场、蜜柚博物馆,将是蜜柚旅游的特色景点。位于县城中部的坂仔镇,花山溪贯穿全境。这里农业经济高度发达,蜜柚种植面积5.5万亩,是出口欧盟的主要基地。此外,该镇种植香蕉3.5万亩,年产量10万吨,占全县总产量的70%,被誉为“中国香蕉之乡”。在这个部级环境优美乡镇,除了拥有七星土楼群、原生态榕树群、日出千吨的天然温泉等自然景观,这里还是世界文学大师林语堂的故里。他曾在《林语堂自传》中写道:“如果我有一些健全的观念和简朴的思想,那完全得之于闽南坂仔之秀美的山陵,因为我相信我仍然是用一个朴素的农家子的眼睛来观看人生。”在《四十自叙》中,他又用这样的诗句——“我本龙溪村家子,环山接天号东湖,十尖石起时入梦,为学养性全在兹”——表达了对故土梦牵魂绕的乡愁。素有“韩江之首、龙江之源”美誉的霞寨镇,蜜柚种植面积7.5万亩,是发展蜜柚观光休闲产业的风水宝地。国强乡位于闽南第一高峰大芹山山麓的东北,种植蜜柚4万亩,这里是平和重要的生态旅游度假区。文峰镇地处平和县城的东北角,其水果人均产值居漳州各乡镇之首,蜜柚种植面积5万亩。这里的国家4A级风景区,以三平寺为主体,方圆20平方公里,是蜚声海内外的宗教朝圣和旅游休闲胜地。三平寺是唐代高僧义中禅师于会昌五年(845年)创建,也是他的圆寂地。2O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三平祖师信仰的传播,慕名而至的游客、香客日益增多,每年接待总量有50多万人次。每逢春节和“三个六”(农历正月初六义中诞辰日、六月初六义中出家日、十一月初六义中圆寂日),三平寺就会不断重现佛灯长明、人声鼎沸、炉火熊熊、爆竹连天的盛况。从1980年至2007年的28年间,三平寺接受海内外单位和个人捐赠金额达6200多万元。景区旅游总收入也逐年上升,2006年已突破2000万元。可以说,这些宝贵的自然与文化资源是平和县打造蜜柚产业名镇、名村的先决条件,也是其以生态农业为主线拓展文化产业的现实基础。

五、结语:地理标志产品与农业现代化

瑁溪蜜柚在平和的种植与推广,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前景提供了一个可资参考的范本。地方政府在充分发挥柚业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拓展了生态保护、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新型功能,延伸了蜜柚产业链,为产业增效和柚农增收开辟了道路。目前,在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柚业的总体要求下,平和已将蜜柚种植生态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价值高端化、经营品牌化、贸易国际化作为产业发展战略目标。这是现代农业产业对传统农耕文明的继承与创新,也是对多功能农业发展的最佳阐释。回首蜜柚产业的历程,我们看到地理标志产品的认定和保护在原产地产品的成功推广上,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为巩固本地特定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为传统的农业系统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当然,地理标志产品所潜存的更大价值在于,它在客观上支持了农村的动态发展和当地人对家乡文化的强烈认同,让那些徘徊在现代化边缘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农业文化遗产获得了新生。就此而言,保护地理标志的实质就是在现代集约农业背景下保护区域生态系统,保护一种以历史传统和文化心理为精神纽带的地方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