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影响因素

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影响因素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会计假设形成的历史线索;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会计假设不是随着会计的成长与推广而产生和形成的、会计主体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持续经营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会计分期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从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的角度来考虑对会计分期的影响等,具体资料请见:

人类经历了5000多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大约300年的工业经济,现在正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经济时代。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特征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社会生活及环境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会计作为以提供信息为主的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这场时代变革的冲击。会计假设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的基础,实质上是对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做出的合乎情理的推断和假定。既然会计依存的环境已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那么,工业经济时代背景下所提出的会计假设,也必然受到冲击与影响。本文拟就此进行初步探讨,并作相关的对策研究。

一、会计假设形成的历史线索

会计假设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条件下,面对错综复杂的会计环境,根据客观的正常情况和趋势所做出的合乎情理的判断和估计,从而形成会计信息系统赖以存在的、构成会计思想基础的公理或假定。它与一般的假设一样,具有无法直接加以证明的真理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只有依据这些假设,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容与期间才能得以界定,会计人员也才可能确定收集和加工会计信息的程序和方法。

会计假设不是随着会计的成长与推广而产生和形成的。在人们认识和提出会计假设这一概念之前,在实践中早已为人们不自觉地运用了。直到1922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W.A.佩顿提出了会计假设的概念,会计学术界和会计职业界才开始普遍意识到,会计假设存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其他新兴思想一样,会计假设理论体系的发展也经历了一段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在其诞生初期,会计假设经常会与会计原则、会计惯例等概念混淆。直到20世纪50至60年代,会计假设的研究逐渐达到了高峰,人们对会计假设的认识也逐渐深入和明晰,最终形成了为会计界基本认同的四个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以及货币计量假设。

考察会计假设从提出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它是与时代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具体地说,一直沿用至今的四个会计假设是与工业时代经济环境的特征相适应的:会计主体假设是对较为稳定而独立的会计空间加以假定;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是在较低经营风险和信息时效要求的环境下对会计的时间加以限定;货币计量假设是对当时有限的会计反映手段加以确定。

二、信息时代会计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从目前信息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网络技术无疑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其中尤以Internet技术及其于商业中的应用最为引人注目。Internet开放的网络结构使得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户都能够很方便地加入到其中,享受到网上通讯、购物、娱乐等便捷的服务,这使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的Internet用户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并使得一种全新的企业经营方式——电子商务(E-Business)应运而生。网上交易与传统交易方式相比,交易成本因信息传播成本的降低而大幅下降,使得大小企业均可通过电脑网络进行全球化的经营,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机。同时,企业内部的局域网——Intranet技术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它能够加强企业内各部门的信息沟通与交换,促进各部门的协调运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所面临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方面,企业之间已越来越多地通过电脑网络来进行贸易和各种经济信息的交换;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也将更多地依靠Intranet来进行信息的沟通和管理。这样,便会直接导致会计所需处理的数据及其处理的过程,愈来愈多地以电子形式直接存在并流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使传统的手工计算技术以及理论与方法体系受到了空前的冲击,会计将面临一次脱胎换骨式的变革。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基石的会计假设,在信息时代的经济环境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与挑战。以下分别就这些假设将受到的影响进行探讨和分析。

1、会计主体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强调的是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组织实体。这个实体是有形的、相对稳定的,它从空间上界定了会计活动的范围,强调的是会计信息提供对象的特定性和单一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出现,使得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为便捷和紧密,为众多企业相互联合形成一个合作组织来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完成单个企业不能完成的市场功能提供了可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网络公司(VirtualCorporation)的出现,更突破了联合公司间空间和时间的间隔,而且分合迅速,联合、协作方式多样,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中所强调的单个的、独立的企业实体不能适应计算机网络上各独立法人企业组成的临时联盟体的新情况。会计主体这一传统假设已不再能为网络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范围和立场提供基本的支持。而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出现了企业兼并浪潮,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再加上跨国公司的增多,大型工业生产的全球化合作,都使得企业的空间范围在无限地延伸和扩展。合并财务报表业务的出现,实质上是对不同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进行调整、归集与合并,体现出一个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主体的财务状况,也从某种程度上拓展了原有的会计主体理论。因此,将有围墙的会计主体理论运用于无边界的现代企业,似乎有些不再合适了。

2、持续经营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在传统财务会计中,持续经营假设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的愿望和目的,旨在解决企业的资产计价和费用分配等问题。许多会计基本原则都与持续经营假设相关,如历史成本计价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等,都是基于该假设而提出并与该假设相配合和适应的。

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蓬勃的生机,也使企业的经营面临更大的风险。一方面,由于技术的更新周期缩短,市场需求的变化显得更为频繁和多样,使得研究与开发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本身就蕴含着很大的风险。另一方面,作为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之中的临时性联盟体,时而膨胀,时而缩小,还有可能立即解散,使得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费用与收入的按期配比变得不能切合实际。以上这些都对相对稳定的持续经营假设提出了挑战,使企业对主体自身以及外部关联企业持续经营状态的估计和假定都面临考验。此外,信息时代将科学技术引入一个日新月异的新天地,受此影响,企业的兼并或分拆,资产重组或剥离变得愈加频繁,已经难以按传统的假设,判断企业是否能持续经营。持续经营的静态观,受到了来自许多动荡不定因素的挑战。

3、会计分期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会计分期假设是财务人员在时间上人为地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讫日期加以划分,以计算损益、编制报告,形成会计期间。会计分期所强调的时间段落划分会受到信息提供的成本、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以及企业风险监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首先,考察一下信息成本与会计分期的关系。在过去的手工会计环境下,会计循环中的每个步骤都需要耗费一定数量的人力劳动以及笔墨和纸张。因此,分期越多,次数越频繁,提供信息的成本会随之提高。然而,在信息时代会计实现电算化的情况下,会计人员只需将各类明细信息搜集并录入计算机中形成一个具体而齐全的基础数据库,往后各种报告及报表可由计算机依据一定的指令从基础库中自动搜集、分类、汇总相关的数据制成,成本低廉。而企业只是在形成基础库的环节中花费构成会计信息系统的沉入成本,以后基础库中的数据被使用的频率越高,以此为基础产生的报告和报表越多,单位报告与报表的成本就会越低。这与手工环境下,信息成本与会计循环次数成正比的情况正好相反。因而,从信息成本角度出发,信息时代已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信息的及时性提供了可能。

其次,分析一下投资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对会计分期的影响。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们往往需要迅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以便对股票价值的快速变化及时做出反应。传统的每年各一次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已逐渐不能满足投资者对信息的需求。信息时代,会计信息披露的频率可以因成本低廉而加快,股票投资者毋需等待半年甚至一年,从中报或年报中获悉有关信息,而可以及时地从网络中每月、每旬、每周,甚至每日获取有关信息,更准确地预测其未来的投资收益。还可避免由于获取信息时间上的不对称,使少部分人从所谓的“内幕消息”中牟取非常回报。因此信息时代对传统的会计分期要求将会有所改变。

最后,从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监控的角度来考虑对会计分期的影响。管理者对企业风险的监控,在很大程度上是依据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作为其对风险分析和判断的基础的。企业经营风险控制频率的确定,需要从经济性(即提供信息所带来的收益是否大于提供信息所耗费的成本)和必要性(即是否有必要更为频繁地进行风险控制)两个方面进行考虑。在手工环境下,报表提供越频繁,信息成本越高。而在工业社会中,有形资产是企业的主要财富,有形资产的主体构成是自然资源,企业只要占据了一定的自然资源,便不会面临太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同较低的经营风险水平相比,花费较高的信息成本进行频繁的监控,是不经济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到了信息时代,专有技术、专利权、研究与开发等无形资产,将成为企业的主要财富。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主要依赖于人的智力和创意的竞争。这都使企业处于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中,经营风险大大增加。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经营风险的控制,缩短报表提供的周期。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成本可大幅下降,也为缩短会计期间提高风险控制频率创造了条件。

4、货币计量假设受到的冲击与影响

货币计量假设是为了满足人们将不同性质的资产加以汇总反映的需要而提出的,使人们能够以货币作为工具来考察企业经营状况的全貌。在信息经济时代,知识、技术、人才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无形资产对利润的贡献将会超过有形资产,在资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将会逐渐加大。然而,货币计量是基于一定的交易价格而发挥作用的。企业内部自创的专有技术、商标等无形资产,因为并未对外进行交易而缺乏较为客观和公允的评价价值,使这部分未来对企业最为重要的资产的计价一直非常模糊。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上的交易也日渐频繁,为了方便结算,电子货币已经出现并在不断地推广、使用,无纸化趋势将成为货币未来发展的一大主流,这将对以某种纸币作为主要计量手段的传统方式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迈向信息化的过程中,网络将世界更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快捷的信息传递使商品的价格、汇率、利率的变动更为剧烈,1997年波及东南亚诸国的金融危机及嗣后全球股市的“多米诺”联动效应便是生动的写照。在这次危机中,东南亚多个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使这些国家的经济活动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货币计量假设中要求币值稳定的前提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前后各期财务报表的可比性也大打折扣。

三、结论和建议

会计总是为了适应一定时期经济环境的变化而发展的,并与商业需要密切相关。进入信息时代,会计假设作为会计实务与理论的基础,自然应当适应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作出相应的变革。以下就会计仅设在信息时代的重构,谈几点建议。

1、会计主体假设应由过去强调单个绝对实体的信息使用现转向网络时代的相对主体信息使用观,使其成为一个开放性的主体假设。只要是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联合体,不管其有多少个部门或多少个独立的企业组成,都可将其视为会计主体。

这一定义是将经济利益的高度统一性作为衡量和判断会计主体的标准,包含两层含义:其一,作为不与外界发生联盟关系而独立运作的企业,即不存在控制与被控制或依照一定的协议而相互协作的企业,其内部各个部门明显地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可直接视作会计主体。其二,对于存在着共同经济利益而相互协作的企业联盟体,如网络公司等,各企业之间也会存在不同的职能分工,如同单个不联盟企业内部的不同职能部门一样,为着相同的利益目标而协调、高效地运作,因而也可将其视为一个会计主体。

2、将会计分期假设纳入持续经营假设。因为在电子技术日益强大的今天和未来,我们无需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为财务报表的制作而进行烦琐的转帐、汇总等工作,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能随时从相关的数据库中自动搜集并抽取有关的数据,生成与决策相关的财务报告和报表,为管理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每一时点的资产负债表以及不同时段的损益表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实时报告系统及时生成,使得会计分期的时间间隔可以不断缩短,使管理人员及投资者可以随时了解企业“现在”的情况,而不是几个月前的过时情况。只要企业在进行持续不断的经营,每一时点或时段生成的财务报告,就如同数学领域中的“点连成了线”一般,连续不断地反映出企业经营过程的全貌。因此,面对新的经济环境,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需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汇总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会计分期传统做法,而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都已经是可行的了。只要持续经营的前提还存在,连续不断的实时报告系统不会是无本之源。

3、会计计量手段不应仅仅局限于货币,而应实现多元化。会计的最终目的是提供与决策有用的信息。只要是对帮助决策有益的一切手段都应该为会计所采用,不能仅仅局限于运用货币这一工具来反映企业的状况。我们不能因为单一性手段带来的便利而丧失了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手段应服务于目的,进入信息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商业行为也日趋多样化,会计应当采取更为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货币仅仅可以反映能予以计价和量化的事项,但企业中还存在大量不能量化揭示的事项,如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企业经营理念为员工和社会的认可程度、管理人员思想素质及经营技能的高低等,对于企业经营的成败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都应设法予以反映。因此,如果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之外再增加一些价值信息,尤其是有关人力价值、知识资本和信息价值等方面的信息,将会提高财务报告的有用性。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4年发表的《改进企业报告》一文,也论及这一点。会计应当不断采用新的技术来更新报告和反映的方式,使会计活动的结果能真正达到其目的。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只会束缚会计的发展。我们应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去吸纳一切对会计发展有益的思想,使会计摆脱数字的局限,在未来经济发展的新时代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