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领

信息公开与舆论引领

在我国,“互联网+”不仅在经济社会领域,也在政治领域引发深刻变化。显而易见,“互联网+”正在改变着党和政府的治国理政方式,并夹带着一定的政治风险。在信息公开和舆论引领领域,“互联网+”的政治风险有二:一是互联网要求的政治透明与政府信息公开滞后形成强烈落差,从而衍生出党和政府公信力弱化的风险。二是互联网环境下舆论场域多元与主流媒体引领力式微形成巨大反差,所带来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弱化的风险。上述两个风险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范。

一、党和政府公信力弱化的风险及其防范

新世纪以来,借力互联网即时、互动和共享的特性,发达国家政府行政的更加透明和开放成为一种趋势。2009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透明和开放政府备忘录》,呼吁建设一个更加透明、易于参与的协作型政府,要求政府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充分运用新技术手段,在互联网上公开其决策和运行情况。几乎同时,奥巴马总统在白宫网站以及他的Facebook和Twitter等新媒体账号上,公布了当年白宫办公人员的人数、名字、工作岗位和年薪。2012年9月,马克?吕特再次当选荷兰首相,下决心坚决打击公务腐败。在首次内阁会议他即提出,彻底消除民众对公务活动消费“有猫腻”的质疑,需要推出一项带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2013年2月,荷兰政府出台“透明执政”规定:所有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的所有开支报销单据,必须毫无保留地在互联网上公布,以确保民众能够由此查到公务员的每一笔开支。可以看到,当下互联网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政府实现透明运行的重要工具。打造阳光、透明的政府是我国党和政府着力追求的目标。信息公开是实现阳光、透明政府的重要制度安排。2007年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提出:“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对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之一的政府信息应当主动公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切身利益的”、“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的”。十八大以来,“政务公开”更成为中央政府、部委及各地方政府、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

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国办了《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要求大力推动政务公开。随着网络的高速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公民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成为常态,网络问政日渐成为民众知晓、参加和监督政府运行过程的重要手段。根据广东阳江市《2016年网络问政7月份简报》,当月市网络问政平台信箱共收到网民来信1354件。其中,投诉类879件,占64.91%;咨询类338件,占24.96%;建议类113件,占8.37%;表扬类24件,占1.76%。投诉和咨询类信件比例相加达到89.87%。这表明,百姓已经把互联网作为了解政府、知悉政务的重要渠道。网络问政已经成为透明执政的重要推进器。然而,近年来,我国政府的信息公开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不足,一是信息公开的广度和深度远远未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诸如官员人数、收入、财产等都是亟待公开而未能公开的方面。二是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公开功能。目前信息公开的载体包括政府公报、简报、新闻等。阅览量巨大的综合性网站和社交媒体都囿于各种政策限制而难以发挥信息公开的功能。而政府的门户网站上,一般只介绍政策法规、联络方式等静态信息,不能及时回应公民信息公开要求的事件屡见不鲜。民众对于透明政府的强烈期待与政府信息公开迟滞之间的反差,潜藏着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政治风险。脱离群众、暗箱操作、谋利特殊集团、贪污腐败等等,其中任何一个词语被冠于政府或政府行为,都可能导致政府的被污名化,引发民众对于政府的不信任。因而要对此加以防范。借鉴发达国家做法,建议出台《打造透明政府行动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条件,将民众迫切希望知道的政府和政务信息,稳妥而分时段地逐步在互联网进行公开,借助民众网络问政力量,推进透明政府建设。直至达到政府公务“开大门、走大路,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完全透明境地。比如,各级党政官员公务消费的细目、私有财产、收入、福利待遇等等,都应该逐步透过网络向民众公开。将广大民众长期诟病的暗箱全部揭开,晾晒在阳光下。让民众对于我国的信息公开有信心、有盼头。让民众看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明磊落、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党,政府是一个没有自己私利的政府,党政官员也都是勤政为民、廉洁奉公的公务人员。如此,受腐败现象拖累的党和政府的廉洁形象与公信力才能得到恢复、保持和增强。

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弱化的风险及其防范

据2016年9月1日的《201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统计:2015年全国报纸出版情况与上年相比,种数下降0.31%,平均期印数下降5.82%,总印数下降7.29%,总印张下降19.11%,定价总金额下降2.12%。另据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5年中国广播媒体市场规模出现下滑。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的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34个城市整体收听率较2014年同比下降3.33%。2016年1—5月较之于2012年1—5月,我国观众人均每日收看电视时长由170.3分钟下降至157.9分钟。广播电视媒体影响力下行明显。与传统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影响力走弱相反,网络媒体高歌猛进,发展成为新闻与社会交流的主要平台。普通民众能够并积极在网络空间中注册和拥有自己的媒体,营造出可以与传统媒体抗衡的舆论场阈。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时代可以称之为是人人拥有麦克风的时代。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站总数为454万个,其中CN下网站数212万个。我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51.7%,较2015年底提升了1.3%。在网络受众迅速扩张、传播优势凸显的同时,我国的网站数量、博客数量,尤其微博、微信数量巨大,且在不断增加中。因而,用众声喧哗和观点多元来形容当下的网络舆论生态是恰当的。传统媒体影响力不断下行、网络空间舆情愈来愈活跃的情势下,质疑国家政治体制、曲解党和国家历史、诋毁党和国家形象、损毁英雄名声等等有悖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舆论不时出现,且影响很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舆论引领力的弱化事关社会的稳定和社会凝聚力的保有,兹事体大。2016年4月19号,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发挥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同时,要做强网上正面宣传。防范因传统媒体衰落引发的舆论引领力弱化和主流意识形态话语弱化风险,需要打造一个核心新闻网站。首先,核心新闻网站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核心地位。确定和建立一个以中央的名义命名、创办和管理,隶属于中央,传达中央声音的核心新闻网站是一件迫切而必要的事情。这个平台是网络媒体的领军者,肩负引领网络舆论方向的重要职责。其次,核心新闻网站应当是新闻和信息领域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平稳运行的强大盾牌,应当在网络空间中及时破解和压制敌对势力、邪恶势力的寻衅、煽动及破坏性新闻与讯息。总之,核心新闻网站应当成为“互联网+”时代强力的舆论引领者和强大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传播者。

作者:武志勇 单位: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