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审题习惯培养策略

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审题习惯培养策略

摘要:在高中物理习题解答时,高效审题、理解题意,是快速准确解答问题的基础。本文从学生审题习惯培养的现状入手,论述其重要性及存在的不足,结合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实践,总结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为教师针对性开展学生审题习惯培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习题教学;审题习惯

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学生需对题目信息进行分析,获取已知条件,明确其余所求内容的关系,逐步推理、解答物理问题。部分学生缺乏良好审题习惯,不能详细分析题目信息,导致认知出现偏差,影响解答的效率与准确率,不利于学生物理能力的强化。

一、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现状

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可使学生明确如何阅读题目,分析题目中蕴含的信息,获取与问题相关的已知条件,便于学生形成正确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率。但因教学任务繁重,部分教师缺乏对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培养的重视,并未组织学生开展专项审题训练,使学生对正确审题知之甚少,影响学生良好审题习惯的形成。同时,部分学生为提高解题效率,尽快完成题目,在审题时受经验主义影响,未仔细阅读题目,仅大致了解题意,即根据以往答题经验开始解题,使其陷入“题目陷阱”,出现认知偏差,最终答题失误[1]。就此,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教师需根据学生答题习惯与最终答案,分析学生存在的错误审题习惯,有意识地纠正,培养学生良好审题习惯。

二、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策略

教师应从学生审题流程入手,组织学生准确、全面获取题目蕴含的信息,再以适当方式将题目信息转变为物理场景,进而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解答题目,提高解题效率与准确率。

(一)定位题目重要信息

在高中物理试卷中,部分题目以生活场景为背景,题目描述内容较多,学生难以准确获取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易忽略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状态变化,使题目认知出现偏差,进而错误解答题目。针对该现象,应开展针对性训练,使学生在大量题目信息中准确定位重要信息,明确题目描述的物理场景及其涉及的物理量与物理状态变化,准确应用相关物理知识进行分析,找出正确答案。在实际训练中,教师可为学生设定审题时间,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如2min或3min等)阅读题目信息,并标注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增强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迅速定位题目重要信息[2]。例1:在2017年,我国各地区的高速公路ETC实现全部联网,ETC是指不停车收费系统,某高速公路上一辆汽车向收费站行驶,其行驶路线为直线,行驶速度V0为15m/s,在经过高速公路的ETC通道时,汽车驾驶员开始匀减速,距离中心线10m的位置时汽车的速度V1为5m/s,并以该速度匀速通过中心线,10s后汽车驾驶员开始匀加速,直到车速恢复至V0。在该过程中,汽车驾驶员加速和减速时,汽车的加速度相同,请计算该汽车通过ETC通道时从开始减速到恢复至V0后行驶的位移。在训练中,学生标注了上述题目中的“直线”“行驶速度V0为15m/s”“匀减速”“10m的位置时汽车的速度V1为5m/s”“10s后”“匀加速”“车速恢复至V0”等字眼,准确获取题目中的重要信息,明确题目考点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计算问题,依托于该分析结果,构建匀减速、匀速与匀加速的汽车运动模型,进而准确计算问题的答案。基于上述案例,教师可引导学生将题目中的重要信息划出并标注其蕴含的物理量,深入理解题目包含的信息与考查的目的,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二)分析题目隐藏信息

在高中物理习题中,部分习题描述内容相对抽象,需要学生结合实际状况,明确题目的隐藏信息,方可准确理解题目含义,正确解答题目。为使学生养成良好审题习惯,避免学生忽略隐藏信息错误解答题目,教师应在习题教学中组织学生分析题目隐藏信息,提高学生对物理题目的“警觉性”,认真审题,明确题目中隐藏的已知条件。在实际物理习题练习中,最常见的隐藏信息为临界条件或临界状态,可根据题目现有信息,分析物理场景中的临界条件或临界状态,提高审题质量。例2:有一个高度为h、底面半径为r的圆锥形状陀螺,在以圆锥顶点接触桌面的形式放置后,陀螺围绕中心旋转,旋转的同时向左运动,旋转的角速度为w,向左运动的速度为v。在此过程中,回旋器始终竖直,为确保陀螺沿桌子边缘旋转时不触碰桌子边缘,陀螺向左运动的速度v至少为多少?通过初步阅读题目,定位重要信息,学生可明确该题目考点在于使用临界法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为准确获取隐藏信息,学生深入分析“陀螺沿桌子边缘旋转时不触碰桌子边缘”的临界状态,认为假设陀螺最右边刚好触碰桌子边缘为临界条件,以此开展陀螺运动分析,获取问题答案。基于该案例,在习题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定位题目重要信息的同时,详细分析题目中描述物理场景的内容,分析其是否存在隐藏信息,为题目解答提供更全面的已知条件,便于形成正确解题思路,依托于良好的审题习惯,正确解答物理题目。

(三)创新呈现题目信息

在高中物理知识中,数形结合思想应用较为广泛。对于物体运动与受力分析等物理知识,单纯使用文字描述,难以理解具体含义,不能正确分析物理场景,影响对知识的理解。在高中物理教学时,概念、原理等知识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图像,教师应将数形结合思想用于习题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呈现题目信息,更为准确地理解题目内容,进而正确分析物理场景,以正确思路解答物理问题[3]。例3:在某个竖直平面内,固定一个内壁光滑的椭圆管道,该管道为封闭管道,椭圆管道的中点为O,竖直平面内的一条水平线通过中点O,与椭圆管道左侧相交于A点,与椭圆管道右侧相交于B点。现有一小球从A点出发,速率为V0,如果沿水平线上方的椭圆管道运动,则小球到达管道内B点时的速率为V1,花费的时间为t1。如果小球仍从A点出发,速率为V0,沿水平线下方的椭圆管道运动,则小球到达管道内B点时的速率为V2,花费的时间为t2。请比较分析小球不同运动过程下的速率与时间。在该题目中,可结合机械能守恒定律,准确比较分析小球两次运动的速率。但因小球做曲线运动,常规方法难以分析小球的运动时间。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形结合思想,组织学生结合题目信息分析结果,明确两次运动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加速度与位移变化,分别绘制小球速率-时间图像,结合图像直观呈现题目信息,并根据图像内容获取问题的答案,判断小球两次运动的时间大小。基于该案例,可指导学生使用数形结合方法分析题目信息,利用图像直观呈现题目中蕴含的物理场景,将抽象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简化处理,养成良好审题习惯,必要时创新呈现题目信息,避免思维受到文字信息的局限,提高审题准确性与有效性,便于准确解答物理题目。同时,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可发展学生物理核心素养,使学生在后续审题、答题时有意识地转变物理量与物理图像,培养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存在师生重视不足的问题,应将其作为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重点之一,实施针对性培养措施。高中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准确定位题目重要信息,分析题目隐藏信息,创新呈现题目信息,形成良好审题习惯,使学生对题目有准确、全面认识,准确高效解答物理题目。

参考文献:

[1]顾绍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的优化及措施探讨[J].新智慧,2020(17):78.

[2]高旭颖.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导学,2020(14):26.

[3]张随宏.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3):80.

作者:刘博文 单位: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