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组织及策略

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组织及策略

摘要:大单元设计是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养成的有效路径之一。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应体现“空间—区域性”“重构—整合性”“情境真实性”“思维进阶性”的特征。深度解析区域认知内涵,从不同的视角进行单元内容组织,主要包括主题类、能力类、任务类三种类型。通过整合统筹课时、指向高阶目标、创设真实情境及持续进行“教、学、评”一致评价的实施策略,培养初中生区域认知素养,最终达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区域认知;初中地理;大单元

区域性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区域认知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都是跨课时、跨学期、跨学年的,并非通过一节课就能实现,特别需要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因此,改进、加强单元整体教学,是现阶段有效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可行对策[1]。那么,怎样组织指向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内容、如何进行指向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大单元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地理教学问题。

一、指向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应具备的特征

本研究从“大单元”的角度出发,将“指向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内涵界定为:以落实区域认知素养为目标,在细化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初中地理学科课程核心内容,尝试打破原有教材单元内部、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界限,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整和优化,形成一个有结构的、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学习单位或经验单位。作为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学习单位或经验单位,应具备如下主要特征。

1.空间—区域性

空间—区域性主要指的是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在教学理念上应体现空间—区域性。法国学者马东尼提出地理研究的原则:从空间看待一切是地理学根本思想方法,而区域性又是地理学的基本特征之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区域认知素养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2]。因此,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设计应具有空间—区域性,必然要给学生潜移默化地渗透空间—区域的学习观念。

2.重构—整合性

重构—整合性指的是大单元教学内容组织要围绕指向区域认知的大单元教学主题,重构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知识体系、整合初中地理核心知识、整合学生的个人生活、社会经验;初中地理学习内容也涉及广泛的其他学科内容,因此,教师在大单元教学中也需与其他学科内容进行整合。这样,以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社会生活经验及区域认知能力水平为基础,既符合初中生发展的思维特点,又体现了“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的课程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素养。

3.情境真实性

指向区域认知的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情境真实性主要体现在教学活动上要与学生个人、社会和全球相关情境相结合,构建真实发生的情境与地理活动、地理问题之间的密切关联,让学生在真实情境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挖掘丰富的地理知识并迁移到其他复杂情境中,学会用区域的眼光观察和认识现实世界,在真实情境中提升区域认知能力,解决现实生活中个人、社会及全球存在的现实问题。当学生学会以地理视角应对个人、社会、全球所面临的真实情境问题或未来学生再次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学生就有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自信地参与到问题中。

4.思维进阶性

思维进阶性指的是在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的教学目标应聚焦于学生。既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评,还要层次清晰地兼顾到所有学生的学习差异。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和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从学生学习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必须学会的基本技能到高阶思维的培养,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到区域认知素养内化的不同层次,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予以清晰的界定与表述,再以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标准逐层分解相应的教师教学目标,最终确定高阶思维发展目标。

二、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内容组织

目前,国内很多地理学者关于中学地理单元教学内容重构,从不同视角出发组织了不同类型的单元。本文重在基于区域认知的培养,根据初中地理涉及“区域认知”内容要素、认知表现、目的属性三个维度组织初中地理大单元内容。

1.以内容要素组织主题类大单元

《2016地理国际教育宪章》指出:“地理学家在研究地球表层地理事物和现象时,围绕如下六大问题展开,即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它为什么在哪里?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产生了什么作用?怎样使它有利于自然环境和人类?”与此相对应,区域认知的主题内容包括区域位置与范围、区域特征、区域内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与形成过程、区域差异与区际联系、区域开发[3]。《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板块明确提出从“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三个维度进行区域认知。因此,根据初中地理涉及“区域认知”内容要素,可确定区域位置、区域分布、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际联系和区域发展六个主题大单元。主题类大单元内容必须依托已提炼出的“大单元”主题进行组织,具体分析其体现的课程标准要求,聚焦区域认知培养重点,以人教版为例整合教材内容。

2.以认知表现组织能力类大单元

区域认知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能力,《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给出区域认知包含三个方面表现: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能够采用正确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4]。因此,能力类大单元内容必须依以区域认知的三个表现为统领进行组织,聚焦其培养重点和培养维度,具体分析其体现的课程标准要求,以人教版为例整合教材内容。比如,“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事象的意识与习惯”能力大单元,其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体会“划分区域”是一种认识地球表层复杂性的方法。地理学家在“把世界划分为区域”时,一是以“尺度大小”为划分基准,二是以“地理事物的基本属性”为基准来“划分区域”。因此,其培养维度包括体会以“尺度大小”为划分基准组织“不同级别”的区域、体会以“地理事物的基本属性”为基准来组织“不同类型”的区域[5]。再结合课标要求,将课标内与上述培养维度构成方面分类整合,选择初中人教版地理教材中与之相对应的典型内容体现。

3.以目的属性组织任务类大单元

根据学习任务的属性不同,可分为问题解决单元、项目学习单元、专项能力单元、特定任务单元等,此类单元内容多是非连续的,一切围绕着学习任务来组织[6]。因此,任务类大单元内容应充分围绕“区域认知”培养目标进行组织,遵循大单元内涵特征选择恰当、真实、有效的学习资源共同为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服务。例如问题解决单元,通过问题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直观地感受到区域地理学在解决社会发展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当学生学会从区域的视角应对个人、社会、全球所面临的真实情境问题或未来学生再次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学生能够从容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实施策略

1.整体统筹课时

根据指向区域认知培养的初中地理大单元具备的特征,大单元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需按照“整体教学论”的设计思路,整体统筹确定课时计划。具体操作为起始课时(第1课时)是教师传递某一区域的认知基本过程和方法,总领全单元。中间课时(根据具体学习内容制定课时数量)是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合作完成不同尺度区域相关案例的学习;或是学生自主探究比较同一尺度的两个不同区域案例的对比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相关核心知识方法论。最后课时(1课时)学生自主搭建知识框架,并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整体统筹进阶式的课时安排,在构建初中地理主干知识的基础上,寻找不同尺度的相关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教学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性与创新创造力;逐渐拓展学生“区域思维空间”,养成区域认知素养。在此需要提醒的是,一个大单元主题可能贯穿整个初中学段,但不同年段子单元主题名称不同。

2.指向高阶目标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需要联结学生区域认知素养的培养,才能使教学目标落实在初中地理学习的意义上。在区域认知素养的指向下,大单元教学目标应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立足于学生的深层次理解,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到新的学习情境中,通过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考虑学生头脑中区域认知素养的形成程度。例如,在区域位置主题学习单元中,从不同尺度区域视角描述、分析以及评价地理位置方法论三个维度来设计总目标,在此基础上分层设计分阶段目标。

3.创设真实情境

设计学习活动,围绕“单元主题”构建真实的初中地理学习意义,这个过程不但是培养学生认知区域“方法论”形成与区域认知素养的过程,而且是深化初中地理教师对地理课程理解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受身心发展特点与生活经验所限,相对于其他年龄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适合通过大量的图表活动进行事实性知识的描述和分析,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大单元教学过程应与某种真实的学习情境相关联,指向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区域位置学习单元主题情境创设:教师展示我国提出的发展战略思想“一带一路”的线路图及其所经路线的简要介绍纪录片《共同命运》,呈现统领问题的大情境,情境指向“区域位置”核心主题。

4.持续进行“教、学、评”一致评价

学生区域认知的表现程度需要通过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区域认知知识并能完成某种任务来衡量,这就说明针对教学目标须设计可持续的教学评价目标,同时,设计一定复杂程度的情境,做到教、学、评一致,持续地进行“大单元”评价,才能让“学生的学”成为中心。以“描述地理位置”学习主题为例,依循描述地理位置的“方法论”,确定有针对性地描述地理位置的评价要点。大单元教学设计具体学习方案,还需要一线初中地理教师不断地在课堂实践探索和研究,从而缩小理论构建与课堂教学现实之间的差距。因此,教师在实施大单元教学时,除了上述提到的围绕“大单元”主题确定教学目标及针对目标,开展丰富教学活动外,还须加强对学生原有知识积累进行整体分析和把握,了解学生的原有区域认知发展水平,加强对激发学生主动性和创新性的作业设计,避免学生出现机械记忆某一区域知识的情况。通过“大单元”真正使区域认知核心素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落地,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复杂多样的地球表面,实现地理学科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熊梅,董雪娇,孙振涛.学科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设计[J].教学与管理,2019(35):51-53.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赵琳洁,王向东.初中生区域认知方法的学科逻辑梳理及其培养策略——以初中地理人教版教材为例[J].地理教学,2018(22):4-7.

[5]袁孝亭.区域认知及其培养重点解析[J].地理教育,2017(1):4-6.

[6]李春艳.中学地理“大概念”下的单元教学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9):96-101.

作者:韩丽薇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