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区域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发展

区域创新发展范文第1篇

日前重庆市北碚区举办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校园行” 现场活动,来自全市各区县教育系统的近200名领导和教师参观了形式多样的心理教育活动。

“你看,笑得真好,我也被感染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纷纷聚拢在重庆市北碚区澄江小学和兼善中学的笑脸墙下,寻找最美笑脸;“我的心愿是想要父母多陪陪我”——在心愿墙上,师生写下自己的愿望和祝福;“冉冉缓缓地走上场,显得怯懦自卑,低着头。走到台中央,停下,定定地望着另一侧的同学,犹豫着,终于向他们走去。她想插话,却没人理会……”——这是北碚区兼善中学高一八班的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心理剧的场景……

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所以能够受到好评,主要是通过创新“四大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心理素质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一、开展区域内教师培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能力

名师工作室建设。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心理健康名师工作室,由研究员级教师做主持人,在全区各学校选择有研究能力的心理健康教师为学员,主要开展学习交流、引领示范、学术研究和师资培养等工作。经过几年的运行,建立了一套名师与中青年教师合作互动机制,培养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团队,取得了一批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成果,实现了学校名师资源共享最大化,更好地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和名师效应,为有效指导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作用。

校地合作平台建设。北碚区与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合作,一方面,建立“C-R”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体系抓普及,即聚集西南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教授,以我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名师工作室为载体,对全区教师进行通识性培训。另一方面,举办专业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抓提高。近三年来,北碚区每年选派100名中小学教师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院进行心理教育专业培训,目前,已培训了300余名教师。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认证工作,我区已有32名教师获得国家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有300余名教师获得心理健康C级证书,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培训与资格认证工作的开展,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又提升了教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重点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协调发展

抓实“六有”基础工程。近几年,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投入近200万元,在全区进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六有”基础建设,即有心理健康教师、有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有心理咨询热线或信箱、有谈心(咨询、辅导)室、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学生心理档案。

所有中小学校建立了谈心(咨询、辅导)室,实现了全覆盖。严格按照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制定的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对各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标准化配置,统一配备了静音计时器、游戏沙盘、音乐放松椅、绿色植物、抱枕和心理图书等。我区成为全市第一个在中小学建标准化心理咨询室的区县,为心理咨询活动提供了专业化的硬件和技术支撑。

掌握“九会”技能。继“六有”之后,北碚区又提出了心理健康教师要逐步掌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技能——“九会”。即:会策划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建立和使用学生心理档案;会组织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会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会指导教师和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会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和个案;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会编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

开展“六个一”活动。即全区每年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每年由区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在区内其他学校上一堂研究课或示范课;每年全区所有心理健康教师均要完成一个调研报告、教学设计、个体咨询报告或论文;获取一个心理咨询师资格证或心理健康等级证书;读一本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书籍,已读《心理教育活动论》《情商决定命运》《积极心理学团体活动课操作指南》等;研究一项课题,每个学校有一项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任务。

北碚区现已举办了四届以“尊重生命,追求阳光”等为主题的“北碚区心理健康教育节”活动。在全区所有中小学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观摩研讨活动,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心理辅导课、现场心理咨询、心理绘画、校园心理剧、心理绘画、心理电影、心理拓展训练和心理手抄报比赛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将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引向深入。

三、创新科研引领,促进内涵发展

课题带动。以课题研究来带动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策略,形成了部级、市级、区级、校级四级课题网络。相继开展了“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研究”等十余项课题研究。特别是对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单亲家庭和困难家庭学生等特殊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突出成效,其中“北碚区留守儿童自主情感能力实证研究”课题成果得到了教育部总课题组的高度赞誉。我区有20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分别获全国和市一、二、三奖,有20多节优质心理辅导课获全国和市一、二、三等奖。有30多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大众心理学》《中小学教师培训》和《素质教育大参考》等多种刊物上发表。在全国第三、四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中,北碚区教师进修学院两次获全国先进集体奖,中山路小学、梨园小学等获全国先进学校奖,中山路小学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表彰会作了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交流,受到有关专家和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

方式变革。北碚区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由单一的从心理看心理,到从整体的人看心理;由消极心理走向积极心理;由一门课程走向一个领域;由模仿走向特色探索。如:北碚区澄江小学自主编排的“口琴、板凳龙、剪纸、跳绳”等艺术活动,梨园小学的“少年交警校”意志培养活动,实验小学“学书砺志”的书法教育,柳荫小学的“留守儿童6+1”教育模式,兼善中学的“兼善文化心理”,江北中学的“生命教育”等,将学校的文化渗透在特色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中。

方式的变革呈现出如下特点:从心理预防到心理辅导;从成人思维到了解学生需求;从德育要求到情绪自我管理;从教师引领到同伴互助;从成人说教到角色体验;从心理交谈到网络对话;从心理教育到心灵影响;从课堂讲授到心理教育活动;从德育到心育,再从心育到德育,等等。

四、创新教研指导与评价督导,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

教研指导。宏观指导,多维促研,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成立了北碚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成员包括高校的心理学专家和教授、区教师进修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和部分骨干教师,具体负责全区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划、协调和业务指导工作。中心和专委会的成立为全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高层次的智力和实践指导,使北碚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入格、规范有序。从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和教委四个层面抓落实,做到心理健康教育有人抓、有人管、有实施、有考核。

评估督导。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和年终绩效考核之中,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和效果的专项督导检查,对课程设置、活动开展及心理健康情况等进行督查。这一制度的建立,确保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

区域创新发展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区域创新;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范围经济

早在1998年,就有学者通过研究发现,技术创新是解决资源浪费问题,实现高质量经济增长的惟一途径;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新产业的发展;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并因此得出结论,“技术创新是人类财富之源,是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正是技术创新,促成了各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可以说,在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没有哪样事物能比创新显得更为重要,创新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高低,而且也决定了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是因为创新,使众多的区域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崛起,并走向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区域创新能力的不同,使我围经济的个性化和差异性在从大的流域经济、省级经济到县级经济乃至更次一级区域经济的范围内展开。区域创新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和“推进器”.区域创新能力也成为区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蘑要标志。

1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已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过渡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闪以知识为最基本的生产要素而显著地区别于以土地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农业经济和以资本为最基本生产要素的工业经济。

传统的农业经济与工业经济都是以稀缺的自然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存在收益递减的基本经济规律和经济增长的极限,并且随着人类不可再生资源的减少,如果没有新的资源替代,其发展动力就有枯竭的可能。但知识经济却不同,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和知}只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由于知识本身所具有的无穷性和可再生性等特点,使知识资源可以无限创造和开发,从而避免了传统经济的各种弊端。与传统经济依靠大量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动经济增长不同,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其实质就是依靠不断的知识和技术创新。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动力。

在创新驱动下.知识产品的成本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下降,知识越使用价值越大,从而冲破了传统经济收益递减的基本规律.形成了收箍递增的特征。时,南于创新主体的创新能力是无限的.创新主体的创新产品——新知识和新技术理论上讲也是无限的.这就使得以其为基硎:的知识经济的发展空间也具有无限性。在创新驰动下,经济发展永无止境,既不会枯竭,也不会中断,而是持续不断。也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

2区域创新提高了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

区域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效率的提高等原因,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即商品和劳务产出量的增加。根据这个概念可以推断,一般情况下.区域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投人的增长,二是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的增长来推动,则可称之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若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则可称之为集型约增长方式。在区域经济的增长过程中,速度和质量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这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之所以对立。是因为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质量常常不可兼得.提高了经济增长速度,却损失了经济增长质量;提高了经济增长质量。却降低了经济增长速度。若要统一,就必须两者兼顾,而其关键就是看区域经济增长方式的选择。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往往注重的是速度。而忽视质量,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速度和质量都无法顾及;相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却可以达到速度与质量的统一。集约型经济增长,关键在于提高单位要素投入的效率,而这种效率的改善是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的。因为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在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改善上能够发挥三重作用:①技术创新能够以知识和信息等无形生产要素部分或者全部地代替自然资源等有形生产要素;②技术创新能够促进有形生产要素的反复和循环使用;③技术创新有助于开发新的生产要素或寻求替代生产要素。显然,技术创新有利于区域经济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以降低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物质消耗.提高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技术创新是提高区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有效手段。

3区域创新促进区域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

区域产业结构是特定区域内务产业部门之间、各产业部门内部符行业及企业问的构成及相互制约的联结关系。区域经济增长是以区域内各产业部门的增长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增长过程实质上是区域内各产业部门增长过程的综合结果,因此区域经济增长要求区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合理和高级化的产业结构,能使区域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符产业协调发展,有利于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不合理、低级化的产业结构会降低区域经济增长的质量,并最终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要受很多因素影响和制约,如国民经济增长水平、资源条件、技术创新、市场需求、经济政策、投资结构、劳动力流向等。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就是在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实现的,其中技术创新是关键的因素。根据熊彼特的观点,技术创新就是导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从而可大大地提高潜在的产出水平.而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就是伴随着技术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不断提高产业结构作为资源转换器的效能和效益的过程。因此,技术创新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性手段,或者说,产业结构升级就是技术创新的展开过程和逻辑终点???。产业结构升级,既包括传统产业的改造,也包括落后产业的淘汰,还包括新兴产业的创生。

4区域创新推动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其基本要求是人类能动地调控“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持续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扩大资源供给的有效途径

相对于人类对资源的无限需求而言,资源的供给是受到严重限制的。众多制约因素中,一个关键的囚素就是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进步水平。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资源供给增加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使几年前人们还难以想象其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今天宝贵的资源,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绝对数量增加:另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资源供给的相对数量增加。

4.2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

发展中国家的大量事实表明.技术水平落后和技术创新乏力是自然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经济决策失误的直接症结。此,保护生态,减少环境污染也必须依靠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对环境保护的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认识环境污染: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能够帮助人们治理环境污染: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环境意识,在树立持续发展的观念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4.3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

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作为推动社会文明的变革力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的价值观+直接和间接地决定着人类的理想和信仰:第二,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帮助实现正确的领导与管理,影响社会的政治生活;第三,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促进人们社会关系的调整;第四,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可以使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学习时间,使生活更加丰富。总之,社会文明程度与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水平成正比。

所以,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不仅能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能带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协调发展。

5区域创新有助于创新区域内的中小企业获得范围经济

区域创新发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金融服务;区域经济;机制

作者简介:郭新梅(1969-),女,河南省林州市人,新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经济师,研究方向:金融。

中图分类号:F8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6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149-02

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看,当前的不平衡问题逐步凸显出来,并且区域经济呈现逐步扩大的局面,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分析,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协调发展。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模式看,主要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东部、西部、中部、东北板块。其中东部经济相对比较发达,同时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36%,其创造了全国56%的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已经达到23890元,已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8倍。可见,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不均衡的问题。

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产生不均衡问题的原因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很多不平衡的问题,但是产生不平衡的原因有很多,当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发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定位区域经济发展。保证区域经济在区位、政策、人才、资本方面发挥优势,实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中资本又占有主要原因。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区位、人才成因

从政策原因角度看,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优惠政策的支持,特别是经济政策对区域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这也是人们看到特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抓住政策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快速发展。从区位原因角度看,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的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关系,东部沿海地区在贸易、金融方面肯定具有较强的优势,因此区域经济的实际位置与其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人力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人类资源的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处理,可以更好的提升区域经济的综合发展水平。

(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因素影响

区域经济不能很好的发展与资本投入不足具有紧密的关系。资本的差异性是区域经济形成差距的重要因素。不同的资本形成机制是不同的,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全面分析区域金融的差异性,从多方面找到解决金融差异的措施,对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资本效率问题,只有建立有效的区域经济效率机制,本地区的资本形成能力会更强,资本的大量集聚,对其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区域资本规模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金融机制完善,区域经济环境也会不断改善。资本的集聚模式形成,对建立有效的资本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金融资源如果不能很好的集聚,那么会产生区域经济发展中资本不足的问题,对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严重情况下会导致金融资源的匮乏,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解决途径

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全面解决非均衡性问题,保证区域经济得到协调发展。当前需要建立完善的机制,保证区域经济合作各项事务能够得到有效执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逐渐形成,对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发展与资本聚聚具有重要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地区的重要选择,由于不同区域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本等方面的因素影响,对区域经济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可以更好地推动区域经济机制创新。

(一)区域金融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效

金融服务创新对区域形成资本优势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长三角采取金融服务创新模式,导致区域金融之间形成联动机制,对其经济发展产生重要作用。由于长三角地区实施金融服务创新政策比较早,各项管理制度比较成熟,区域金融机构、政府、企业间的联动效应非常显著,对综合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区域金融服务创新需要从监管角度实施有效措施,保证区域金融机构能够发挥优势作用,提升区域经济综合发展能力。

1.货币市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较快,主要是异地贷款发展速度较快,在满足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时候,需要采取积极的金融政策。其次是区域内票据贴现发展速度较快。比如以上海为例,其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票据市场中心,对其金融服务创新水平提高具有重要的影响。区域内金融机构需要在银行间加强合作,形成完善的货币市场,保证金融服务理念符合市场发展的需要。当前货币市场的金融合作十分复杂,需要在商业银行之间建立完善的业务合作机制,保证各项合作模式得到不断优化,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2.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比如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为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融资平台,同时能够有效规避各类价格风险,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高效率的平台。企业在资本重组和产权交易过程中都需要资本平台支持,从而能够在企业之间建立密切的合作,区域金融互动可以更好的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实现经济快速增长。

(二)通过金融服务创新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协调发展

金融服务创新主要是在金融领域进行要素整合,保证各个要素之间能够重新组合,从而能够实现服务创新,不断推动新的金融产品,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会产生积极的作用。金融领域的潜力需要不断激活,才能保证金融创新水平提升。金融业深化改革和发展,对宏观经济目标实现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金融服务创新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生产函数,通过对其进行动态过程监控,保证区域金融得到协调发展,其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创建、金融产品创新、金融内部制度建设等。

1.从金融业务上进行创新。发展异地授信和贷款业务,可以全面提升金融资金的利用效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融资体系不健全,当前是银行主导型的发展,商业银行贷款是很多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金融产品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金融产品创新,可以完善各方面的金融政策,保证金融交易模式更加科学合理。

2.从技术上进行金融服务创新。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建立完善的信贷咨询系统,对金融信息查询优化可以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保证金融效益得到全面体现。金融服务创新过程中需要建立统一金融诚信评级标准,对跨区域实现金融模式创新具有重要的作用,当前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服务机制,保证金融资本流动的安全性,同时能够保证金融决策更加科学合理。积极实现技术革新,比如建立完善的ATM、POS、电子贷记账等平台,建立完善的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保证信用征信系统能够协调运行。信用制度建设也是金融服务创新的重要内容,对改善金融机构经营环境,对实现银行贷款管理层次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3.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创新。推广和发展社区银行、区域性银行和金融控股公司,发挥其信息优势,在更好的开展业务的同时还可以有效控制业务风险。通过社区银行和区域性银行的产品创新、机制创新和服务创新,可有效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拥有高新技术的新兴企业的融资瓶颈问题,能够进一步完善金融组织体系。而金融控股公司具有节约交易成本、分散金融风险的作用,能够更大程度容纳金融创新,并为区域金融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在政策性金融创新方面,积极促进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区域内建立分支机构,通过政策性金融创新,逐步建立起具有区域特色的政策性银行融资服务体系。促进区域间银行同业市场发展,保证资金在区域内的快速流动。区域内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或者产业结构不一致,资金使用状况也存在差异。一些地区存在资金富余的同时,其他地区面临资金短缺。区域内银行同业市场的发展可以使得资金在区域内根据经济体的需求而流动,促进资金的优化配置。

建立区域发展产业基金和资金拆借市场。建立资金拆借市场,资金投向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通过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来增强区域内经济活力。发展区域金融市场,为区域金融合作提供市场条件。在目前我国东中西部分割明显的背景下,可以考虑建立北京为全国金融中心,深圳、武汉和重庆分别为南方、中部和西部区域金融中心,通过金融中心的凝聚作用来促进区域金融合作发展。具体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区域化资本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上市,扩大直接融资比例;二是考虑组建区域性票据市场,重点培育经济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票据贴现窗口,扩大票据流通;三是加快建立跨区域性封闭投资基金,对跨区域利益共享的重点项目进行支持。金融服务创新与金融机制建设是紧密结合在一起,当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金融服务管理创新机制,推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从不同区域角度出发,建立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金融创新模式,对整个金融领域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金融服务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紧密联系,当前需要建立符合区域要求的资本市场,推动区域经济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活力与区域金融机制创新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当前需要从资本市场实际情况出发,推动区域经济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大庆.加快金融服务创新助推区域经济发展[J].企业家天地,2007,(11).

[2] 张静宇.论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6).

[3] 阮小平.从企业文化建设谈金融服务创新[J].中国城市金融,2004,(10).

区域创新发展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在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应注重推进开放办馆与服务功能向为社会服务延伸,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为区域经济创新发展服务。

1高校图书馆是区域创新体系架构中的构成要素

高校图书馆在文献资源、人才结构和技术设备等方面具有的优势,是区域其他文献信息机构无法相比的。其优势包括:①高校图书馆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藏书体系,而且学科门类齐全,是本区域藏书量的主体。②有一支高素质的开发研究专业队伍,这支队伍既有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人才,也有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的综合使用,有利于保证地方文献共建工作高水平持续发展。③拥有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服务技术和设备,有最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实现了网络化管理。

高校图书馆的这些天时地利优势,正是构建地方文献共建工作职能机构的必备条件,更是区域创新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织要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打造地方文献品牌和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契机,以高校图书馆为核心,以区域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史志办等其他信息单位为成员,成立本地区的“地方文献信息中心”,建立统一组织进行协调管理。由“中心”组织协调对区域地方文献资源的集藏与整合,建立区域地方文献资源共享传输平台。基于此平台建立区域的虚拟图书馆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2高校图书馆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地方高校与所在区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窗口,更应该代表和反映一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水准。因此,地方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不仅要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社会发展总目标相适应,还要发挥自身的优势,面向社会,为区域创新发展做出贡献,使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2.1高校图书馆为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服务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国家《关于加速发展我国信息服务业的方案》把图书馆事业归为信息服务业,同时在《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将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文化和教育事业等作为发展的重点。随着我国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在宏观决策及微观的经营管理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信息资源作为参考依据,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可行性。伴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需求有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人们为了准确把握市场行情,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因此,为区域的自主创瓶发展服务与图书馆的自身发展互为需要。

2.2高校图书馆为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高校图书馆在面对信息社会高速发展而带来的冲击与危机中,曾经面临生存的困境与自身定位的迷茫。今天,国家倡导科技兴国、创新富国的发展战略,图书馆必须直面现实,跳出传统图书馆的桎梏和樊篱,勇于开拓与创新。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已成为巨大的财富,不仅政府施政需要了解社会信息,企业营销需要市场信息,科技进步需要信息,就是个人的生活、工作、学习也离不开信息,信息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必需的要索之一。在这种形势下,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地区的知识信息重要集散地。不能对此熟视无睹,有责任去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拓展服务空间和创新服务理念,千方百计地满足这种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为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2.3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有助于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在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中,信息在帮助企业确定发展取向的决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参考和导向作用,企业各项决策项目的论证、投资、运作、完成等各个阶段,都必须有相应的信息咨询活动和咨询报告。如何快速获得大量汇集、准确处理、高效利用信息成为一个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同理,一个区域对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是衡量这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

高校图书馆作为教育、科研及传播文化知识和信息的机构,是市场经济信息的最大拥有者,不但有丰富的文献信息和网络信息,而且对信息产品有较强的生产、加工能力,如果能主动地对企业开展信息服务工作,将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

2.4高校图书馆为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

一般来说,地方高校图书馆是本地区规模最大、资源最丰富的文献积聚中心,拥有比较齐全、完整的书目数据库和电子文献数据库,同时还拥有较强的人才和智力资源,现代技术设备较为完善,服务手段较为先进。以沈阳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建筑面积22600m2,馆藏文献144.7万多册,2006年以来投入购书经费500余万元,新购纸质图书18万余册,并购买了《清华同方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超星电子图书》、《国道数据库》、(EBSCO数据库》、《世界科技期刊网》等网络资源,并自建了多个数据库,初步形成了本馆多学科的文献资源保障系统,并具备了多层次信息服务的基础。

高校图书馆为区域自主创新发展服务是实现图书馆层次跨越的一项重要措施,图书馆要办出特色,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主动参与重点学科的建设,开发与利用科技信息资源是图书馆科技信息工作永恒的主题,科技信息作为可重复利用的重要资源,在经济、教育、科技发展中具有重大的价值。一方面,图书馆通过信息资源的传播,馆藏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普及了科学文化知识,旨在提高整个区域内的科技文化水平覆盖率和科技知识含量,树立了图书馆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作为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区域经济拓展,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的创新、进步与发展,实现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3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与优化

高校图书馆应以为教学、科研服务为主,逐步以现代化手段拓宽服务领域,以传递知识信息为主要工作内容,同时还要适应市场经济,面向社会,立足于文献信息服务,建设成以高校为依托的、开放型的多功能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地方高校图书馆不仅仅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门面,应该代表和反映一个区域的文明程度和文化的水准。“一校办一馆,一馆为一校”早已成为历史。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输送大批人才,图书馆就应该紧紧跟上,与学校发展相适应,与区域社会发展总目标相适应。办学、办馆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是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地方高校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上突出地方特色,代表了该区域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成果,从而带动本区域精神文明建设健康向前发展,与区域经济建设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为区域创新形成良好的文化环境。

4高校图书馆与区域创新型人才培养

图书馆是文化场所,也是与学校教育相配套、相呼应的重要教育机构,一直被人们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继续教育的中心”。它为读者不断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成为继续教育、培养多层次人才的最佳场所。高校图书馆也正为素质教育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也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之一。

目前,在科教兴国的政策下,图书馆的教育作用日益增强了,图书馆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其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应该体现社会教育的特点,重视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训练和培养读者的社会意识和公众意识。图书馆收藏的知识载体中含有丰富的知识,能满足各种专业、各种职业、各种文化程度读者的需要。而且,图书馆教育不受时间、空间、年龄等限制,对人们履行持久长远的,或终身教育的职能,发挥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延续教育作用。高校图书馆在为教学和科研服务履行教育职能的同时,应积极承担社会上的教育职能。许多高等院校都在开展函授大学、夜大、自学等成人教育,而这些学员很少享受到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可借地利之便,为本校和所在地的成人教育学员提供服务。另外还可以结合本校专业特点,举办各类型的培训班,这样,既可充分利用馆藏文献及场地,又在扩展图书馆教育职能的同时创造一定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

5高校图书馆与区域科技创新

5.1高校图书馆应为区域科技创新服务

当今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是制约经济发展和区域创新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内陆边远地区信息闭塞,许多企业在不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和国内外市场形势的情况下,仅凭周围信息盲目选项,匆忙上马,造成重复建设、重复生产、产品过剩、市场滞销,更有甚者,有的在建企业因拟定的生产产品市场滞销而被迫下马,造成巨额资金损失和资源浪费,大大阻碍了这个地区的企业科技创新。高等学校书多资料全,广大教师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系密切,随着信息化浪潮的来临,全国高校纷纷建立起校园信息网,使高校信息更加敏捷,毫无疑问这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多数高校开发利用网络的目的仅限于通过网络进行信息输送和共享,为学校教育提供充分的信息服务,而忽略了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同样的服务。因此,各地方高校在加强教学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的同时,应加强经济信息资源建设和应用开发,及时向各经济部门提供高质量的国内外经济信息和市场信息,成为企业科技创新服务的信息中心和科技中介机构,为本地区的企业科技创新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区域创新发展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区域创新系统对促进区域的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分析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在创新主体、产学研合作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重视科技人才等方面提出了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的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区域创新系统是一国内的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区域内参加新技术发展和扩散的生产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以及中介服务机构组成的,为知识、技能和新产品的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而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系统。区域创新系统对区域经济的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它能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黑龙江省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内涵式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过程中,区域创新系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对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进行研究。

二、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存在的问题

1.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缺失。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尚未真正确立,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内部创新意识不强,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导致企业既缺乏创新能力,又缺乏创新的动力。创新资金匾乏,投人总量不足,尚不能满足企业持续技术创新的需求。企业在创新投人方面没有起到主导作用,主要靠从国外引进技术,自主创新能力差,研究与开发能力在不断一下降。

企业内部普遍缺乏技术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黑龙江省每万人工业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仅为13018人l万人,约为上海市的32%。另外由于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东部沿海城市的较大差异,黑龙江省创新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2007年全省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出省高达300余人。创新人才流失,造成了创新型人才短缺,大大降低了企业已有的知识创新能力。产业组织内部与不同地区的同一产业之间普遍缺乏分工合作与共享机制,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水平和集约利用率较低,主导产业同构,未能形成创新合力,不利于高新技术的转移与扩散,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形成经济规模。在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与生产之间,普遍缺乏健全、高效的转化机制。黑龙江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机构不健全己经严重影响了技术创新能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自身的科研开发能力较为薄弱,自主开发能力不强,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产业更新代慢、档次低,高技术、高技术附加值的产品比重小,众多中小企业难以获得并要的技术支持。

2.产学研合作及成果转化机制尚未成熟。产学研合作是科研、教育、生产等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

优势上的协调与集成化。由于黑龙江中小企业R&D的能力普遍弱小,缺乏新的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因而对新技术的需求旺盛,与高校及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合作日显密切。但黑龙江的大学、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尚未建立长期、稳定和紧密的合作和联系,系统要素之间的知识和技术的流动渠道不畅通,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产业化程度低下,有限的创新资源被大量浪费。

黑龙江省产学研合作的基本情况是企业和高校及研究机构的有效合作不多,企业对独立研究、高校等机构的外部科技经费支出,其比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产学研的结合程度。2008年,全省大中型工业外部科技经费支出占科技经费支出比重为5.8%,比上年下降6个百分点。全省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很低,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绝大多数中介机构缺乏核心服务能力和精品服务项目,体系不够完善,无法为企业提供专业性强、时效明显的服务,服务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政府职能尚未根本转变等。

3.政府对区域创新系统支持力度不够。在影响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构建的诸多因素中,政府行为具有突出的作用。

由于政府掌握了社会全部或大部分可投资资源,对于资源的配置与导向,政府的决策具有决定性作用。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在提供相应区域创新政策的同时,已慢慢开始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机制,开始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有益探索,但这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我国发达省份的政府的工作效率的差距还是十分明显的。目前黑龙江省各级政府还存在着直接介人创新活动的行为,现行宏观管理方式仍带有较浓的计划经济色彩,以项目来推动创新,把创新与计划、资金、政绩挂钩,造成创新需求不足。黑龙江的各级政府在形成有效的市场运作机制,引导企业合作和有序竞争中并未发挥出有效地作用,另外在改善企业融资状况,帮助实现系统内人才的自由流动等,促进企业技术成果转化,即创新服务政策的制定,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绩效的提升等方面制定的切实可行的政策较少。三、黑龙江区域创新系统发展策略研究

1.发挥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区域创新系统作为一种典型的输人一输出系统,其职能就是通过对投人的创新要素的整合和利用,输出创新。这里的创新包括已经实现的创新绩效,还包括潜在的创新能力。这一职能的实现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积极作用。政府在区域创新环境和系统建设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加强政府管理、积极培育市场主体,确保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基础性地位,将政府的资源配置方式作为市场机制的补充,以促使市场机制恢复其功能。剔除过度的行政干预以有效拆除创新的行政壁垒,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系统中的技术创新主体。政府的职能要从直接干预型向间接调控型转变,逐步退出对创新活动的直接介人和直接组,转为建立以政策引导、激励和监督为主要内容的创新机制。政府在创新系统中的角色定位应主要围绕着培育创新主,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来进行。具体来说,区域创新系统中黑龙江政府确定产业指导和创新措施的战略定位,建设共性技术平台,针对中小企业的技术、信息、管理服务支撑体系、区域所能提供的针对性的产业政策、正向的激励投、创新、国际化扩张的措施、人力资本开发体系、鼓励非正式交流和非政府机构融人产业发展的氛围等。

2.完善中介服务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建设是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加快建设和完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对于促进黑龙江省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连接,发展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区域产学研一体化意义重大。建立和完善创新中介机构的组织制度、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整合中介结构,发挥集群优势,以开放、交流、规范、发展为宗旨,建立黑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发展信息网络,作为黑龙江省进行中介机构管理和提供创新中介服务的综合性平台。要大力支持对于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市场调查、法律咨询、会计与审计、人才交流与培训、技术与信息交流、项目咨询、无形资产评估、专利与专利战略研究咨询等服务的中介组织的发展,只有这样创新科技成果才能快速的转化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创新的效率和效果才能体现出来。要注意的是,同时也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中介服务业的有关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中介服务业规范方面,要求中介组织必须按照“公平竞争、自愿平等、互惠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中介服务。同时,中介组织必须为交易各方提供有关交易的真实信息,不得欺诈隐瞒或有意串通损害其他交易方利益,并切实保护各方的技术与交易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