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国外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启发简述

国外提高交通运输服务能力的启发简述

作者:田仪顺单位:武汉理工大学交通运输部管理干部学院

国外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特点

1.管理政策及相关法规的构筑美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已逐步放松以至取消有关运输行业经济管制的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1991年通过了《多式联运与运输效率法》、2001年又公布了《2050年展望:国家一体化运输系统政策报告》等。同时,美国高度重视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执行,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工明确,花大力气严格监管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营安全和环境保护。德国为了减少以及补偿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巨大而持续的影响,颁布《在联邦长途公路建筑中顾及到自然保护以及风景区保护的说明》、《公路规划中环境协调性研究的说明》(简称MUVS)和《公路设备准则:风景区保护部分(RAS—LR)》等法规,从法律和政策上强化了环境保护意识。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控制车辆气体排放的措施,包括制定气体排放标准以及燃油质量标准,加强机动车维修保养,旧车强制检查制度等。1999年《新加坡环境污染控制条例》(车辆排放)了在用的和在国外登记过的以及1999年7月1日及以后登记的机动车(含柴油机、汽车、踏板车、摩托车等)的排放标准,禁止任何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排放可见气体或烟雾。在1999年3月1日颁布的燃油质量标准中,环境部将柴油机中的硫含量标准从0.3%下调到0.05%;1999年7月,不再允许使用含铅汽油。此外,许多发达国家还通过制定严格的交通违章行为处罚措施来避免和降低道路交通伤害。表1列出了交通发达国家对交通违章的处罚措施。图1所示为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2000~2010年道路交通死亡人数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呈持续下降趋势。这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采用和执行关于酒后驾车、超速驾驶及安全带的法规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2.智能交通系统智能化交通系统(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简称“ITS”)被视为解决交通事故数量增加、道路交通拥挤及污染环境等社会问题的主要途径。目前世界上形成了美国、日本、欧盟三大ITS研究开发基地,在智能化交通系统方面的开发与应用已取得重要进展。美国智能交通体系见表2。日本于1994年成立的“日本道路、交通、车辆智能推进协会”先后为日本智能化交通建设做了大量的工作。其中1996年制定的《日本ITS框架体系》对交通车辆导航系统、自动收费系统、安全驾驶系统、交通组织优化系统、公共交通信息系统、行人辅助系统等在内的9个系统的建设做了详细的规划。新交通管理系统已经在日本实现全国联网,这些系统已经在日本交通管理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日本全国47个都、道、府、县都设有交通控制中心,实现了对所有道路交叉路口的监控和信息自动处理,使道路管理者和使用者方便地获得所需的交通信息,帮助驾驶员选择行动路线,疏散交通流量,避免交通堵塞,将整个交通状况向理想的状态引导,使交通更加顺畅和安全。3.绿色交通目前我国对交通污染治理不到位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凸显。相较之下发达国家美国、日本等在环境保护及对污染治理方面成效显著。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交通政策全面向绿色交通转型。相继出台了《清洁空气法1990(修正案)》、《联运地面交通效率法案1991》(简称ISTEA)及其后续法案《21世纪交通公平法案》(简称TEA-21)以及《安全、负责任的、灵活的、有效率的交通平等法案2005》(简称SAFETEA-LU),以此来实现交通与资源、交通与区域、交通与社会以及交通与环境的和谐。以美国波特兰市为例。波特兰市是美国发展绿色交通模式的典范,其取得的成效是显著的。当美国其他城市的人均车辆里程在增加的时候,波特兰市的人均车辆里程却从1996年开始减少。波特兰人相较于美国其他城市的人,平均每天少驾车6.4km,每年节省11亿美元的直接成本(如汽油)和15亿美元的时间成本。该发展模式为波特兰市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奠定了基础。德国为了避免、减少公路建设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除了出台严厉的政策法规以外,还采用高额税收政策促使国内部分低收入的小汽车使用者开始乘坐公共汽车,或者转向非机动交通方式。政府还根据机动车发动机排气量每年征收机动车的检测费,向汽车拥有者征收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等费用。此外,德国政府积极改造机动车的燃料推动系统,引进先进的技术,大力推广电动机车和氢燃料汽车,通过对排放有害物质少的车辆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损害。4.紧急救援系统德国是最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在德国,2/3以上的国民受过急救培训,机动车驾驶员都必须取得由当地红十字会组织的至少8小时的急救知识培训证书,掌握在交通事故现场对受伤人员的初步救护技能(见图2)。受伤人员一般都能获得及时的急救服务。美国在交通事故紧急救援方面也有较为成熟的方法和经验,表3所示为发生事故后紧急救援系统的平均反映时间。

国外经验对我国提升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的启示

1.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服务水平与各要素同步完善才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从发达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是与多方面因素相关的。发达国家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伴随着公路基础设施从注重建设数量的粗放式发展向注重公平、安全、可靠、节约、环保的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历程,是伴随着运输服务从提供简单的客货位移服务至提供更加人性化、科技化、物流化的客货运输服务转变的历程,是伴随着公路交通运输行业管理从对公路运输业的放任发展至对运输市场严格管制,再回归至市场开放和质量管制相结合的转变历程。基础设施是前提,运输服务是关键,行业管理是保障,几方面均不断完善才能促进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2.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目标具有多重性,需统筹兼顾发达国家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水平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美国运输部制定的新千年交通战略规划曾提出,美国交通运输的使命是“保证运输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美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具体目标包括“安全、机动、促进经济贸易、保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安全是美国公路交通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美国运输部用于该项的投资逐年快速增长;提高机动能力是美国公路交通发展的前提,包括继续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等;促进经济贸易为美国公路交通发展的根本动力,包括进一步降低运输环节的延误、损失和成本;维护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是美国公路交通发展的责任,包括进一步控制汽车尾气排放以及噪声污染等。英国在世纪之交制定的交通发展白皮书也提出,公路交通发展的目标是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具体包括“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实行更好的环境保护、公路运输更加安全、货物运输更加便利、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虽然各国提出的公路交通发展具体目标不尽相同,但归纳总结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即服务于人们更好的出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不断进步。3.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不尽相同发达国家在20世纪的100年间,基本经历了工业化中前期、工业化后期以及后工业化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运输需求特征和公路交通发展重点也各不相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各发达国家普遍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交通运输主要是数量的需求,因此铁路、水运发展较快,公路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公路交通的发展重点是解决路网以及运输服务的基本覆盖问题。二战结束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各国普遍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运输服务需求更加多样化,服务品质需求不断提升,公路交通的发展重点是加快建设,解决公路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这一阶段基础设施的覆盖广度、深度以及技术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发达国家普遍进入后工业化时代,运输量增长缓慢,但运输服务品质需求进一步提升,在已形成的较为完善的公路网基础上,公路交通发展的重点转移至提供更加优质的运输服务,更加注重公路运输系统的节约、环保,促进公路交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虽然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同时,因为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行业社会服务能力的需求内容倾向性有所不同,在资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公路交通的发展重点也需要合理确定,有所区别,以实现资金、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结语

提高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是二十一世纪我国交通运输发展的重点,我国要建设并实现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体系,还需要经过一段较为漫长时间,同时也需要社会各界多方面的努力。本文系统阐述了发达国家在提升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方面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现状,作者建议通过完善交通运输法律法规、严格交通执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道路紧急救援系统以及发展地铁、轻轨等多元化的城市交通网络等手段,提升我国交通运输的社会服务能力。相信交通运输社会服务能力的提高,必将更好的促进现代交通运输事业的和谐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