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分析

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分析

摘要:内控制度是信用社健康发展的内部防线,加强和完善内控制度,对于推动农村信用社防范化解风险、提高综合效益、改善运行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全面评估平山联社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一步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指引》等规定,稽察部组织所辖信用社和各职能部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自查,并在自查的基础上对平山联社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自我评价。

关键词:信用联社内控制度建设

1目前内控制度的现状

2008年经过《案件风险隐患清查》,平山联社暴露出了很多业务经营中的违规违纪问题,通过资源整合带来的全员流动对增强系统内部控制机制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但通过各种检查发现联社机关部室、信用社的内部控制还存在着很多的漏洞,需要弥补完善。

1.1重业务发展,轻风险管理的思想在机关部室及信用社一些干部职工身上普遍存在。由于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导致经营管理上还没有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模式中走出来,管理的整体水平不高。从现象上表现为只注重经营指标的完成,而忽视对内部控制的建设。

1.1.1从信用社来讲,缺乏对综合业务网络系统的运行风险分析和控制,对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环节没有采取重点监控和防范措施。

1.1.2从贷款的发放和审批部门来讲,对贷款“三查”制度执行不力,放任贷款风险的发生和蔓延的现象比比皆是。

1.2部门间、岗位间制约机制存在缺失。从事后监督中心的差错登记薄看,各信用社上报的会计凭证的差错之多,一方面说明事后监督中心岗位设置的重要性已经显现出来,另一方面却暴露出信用社柜员制运行尚未步入健康轨道,主要表现在信用社委派会计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机制存在缺失,授权、复核机制流于形式,信用社主任的检查督促职责丧失。

1.3人力资源的配置短缺,劳动组织的不合理安排,联社对基层行使职能不能统筹兼顾,对职能部室、信用社的内部控制职能的有效发挥已形成“瓶颈”制约。

1.3.1从人员配置来讲,至今有些信用社没有配备委派制会计,柜员严重缺编,导致主任、委派会计外出,无法合理调度人员,如坚持严格按制度办事,就不能有效开展工作。

1.3.2从劳动组合来讲,一方面一些员工一天之内“超负荷”工作,员工对此满腹怨言。而另一方面,有些柜员每月休假经常达14、15天,月上岗时间少,导致日上班人数不符合业务操作流程要求。信用社常常遇到客户来办理业务却因授权员休假拒绝客户的尴尬,这种内勤两人临柜制,不仅不符合柜员制内控机制的要求,也影响了信用社的业务发展。

1.3.3从各部室之间的配合来讲,由于联社各部室对信用社安排工作,不能统筹兼顾,一些信用社主任、委派会计忙于往返信用社与联社之间,同时由于主任与会计的工作不能协调,各顾各的,造成主任、会计常常都不在信用社“坐班”,这不仅达不到事前、事中的监督要求,长此以往,还会给员工实施不良行为留下可趁之机。更严重的是作为处于信用社内部控制主导地位的主任、委派会计的“错位”对广大职工坚守内部控制防线构成了负面影响。

1.3.4从联社职能部室来讲,人员配置短缺,已经阻碍了一些内控机制的有效发挥,像业务集中管理中心、事后监督中心、风险监测管理部、稽察部等负责审查、检查、风险监测、再监督职能部门,由于人员短缺,使事中、事后控制的时效性大打折扣,不利于风险的及时化解。

1.4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平山联社实现资源整合后,人员得到了充分交流,面对新的岗位和业务流程的变化,每个员工都需要及时“充电”,才能适应新岗位。整合后新成立的部室人员进行了新的调整,由于没有及时进行岗前培训及岗前持证上岗考试,导致部分人员对岗位职责认识模糊,规章制度不熟悉,现实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有法不依”、“依法不严”,致使一些部室职责执行不力。

2总体评价

平山联社通过资源整合,在全辖范围内实现了全员流动,彻底解决了“一个人几十年在一个单位或岗位上工作”的弊端,这对平山联社的内控建设是一个历史性的贡献,也为2008年案件风险清查充分暴露问题奠定了体制性基础。但是,平山联社的内部控制机制还相当薄弱,还远远不能够实现银监局提出的“不想作案,想作案,不敢作案,做不成案”的目标。省联社将2009年定为案件风险防控“规范年”,平山联社应借此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改进,使整体风险防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