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个人财务报告制度;个人信用体系

一、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基本要求

个人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础,在信息的采集和查询上受到更多的法律保护,也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瓶颈和关键点。《上海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推动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基础。较于我国,欧、美、日的个人信用经济较发达,建立了较为成熟的个人信用制度,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人信用信息登记正确完整

在美国,个人信用信息登记采取“一人一生一卡一号”制度,个人出生时就有一个社会保障号码,用以登记和记录个人每一笔收入和支出。随着货币电子化程度的进一步发展,个人收支状况可以通过信息网络记录和传输,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比较全面的资料。

(二)个人信用数据评价科学有效

美国较为流行的是FICO评分系统,通过确定个人的信用、品德以及支付能力的各项指标,计算后得出FICO信用分,它的计算方式尚未向社会完全公开。可见,最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有一个统一科学的评价体系,避免出现地区间或不同的u价标准出现冲突。

(三)个人信用监督管理规范合理

目前欧洲以隶属于政府的监管机构作为监管主体、日本以银行作为监管主体以及美国以商业化的信用中介机构作为监管主体。

二、建立个人财务报告制度对建设个人信用体系的作用

个人财务报告是以个人资产变动情况为基础,客观真实反映个人当前财务状况的财务报告,个人财务报告应当作为个人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人的一生。个人财务报告包括个人财务报表和个人财务报表附注,它能准确描述个人的经济状况,一是能客观反映个人财务状况,精确衡量当前履约能力;二是能明确细化个人收入来源,切实评估持续获利水平;三是能全面刻画个人支出项目,理性分析长期消费习惯。通过个人经济状况的描述,客观反映个人信用情况,精确评估个人信用等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通过个人财务报告的编制,将个人信用相关信息采集的职能转化到个人身上

2016年支付宝年报刷爆微信朋友圈的情况让我们看到了两个手机支付巨头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显现出个人了解自身财务状况以及收支情况的需求。通过个人财务报告的编制,将信息采集的工作转化到自己,既降低了信息采集成本,又提高了信息采集质量。

(二)通过准确描述个人的经济状况,客观反映个人的信用情况

当前履约能力能提供个人目前净资产抵押的上限,持续获利水平减去长期消费习惯能提供个人按时偿还的水平。通过个人财务报告的分析,能反映出个人信用的履行能力。

(三)个人财务报告相比个人信用记录更适合政府监督管理

个人收入来源一直是我国政府监管的一个瓶颈,如果建立了个人财务报告制度,有助于查清个人收入来源,有助于建立个人合理支出抵扣个人所得税制度,通过健全个人所得税制度和建立个人资产转移税制度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源,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三、个人财务报表的基本原则与结构设计

(一)个人财务报表的主体是每个人,报表编制的主体也是每个人自己

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与手机号码实名制的进一步规范,支付宝、微信等手机支付方式将逐步取代以往传统的现金收支形式,如今在大城市出门不必再携带钱包,一个智能手机加上几种手机支付方式就能满足所有转账的需求,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90%以上的个人资金将通过手机支付进行流动。目前有很多带有记账功能的手机APP,自动记录每一笔账务所发生的详细信息,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的运用,即使不掌握专业财务知识的个人都能轻松编制出一张个人财务报表。尚未成年的子女由其监护人编制其个人财务报告,18岁后交由本人编制。

(二)个人财务报表的会计期间是人的一生

个人财务报告没有财务分期的必要,因为持续经营假设本就是建立在企业无限期经营的前提下,既然人是要死亡的,那死亡的时时间点是财务清算的时间点。没有了会计分期也就没有了折扣摊销,以收付实现制作为计量方式。

(四)项目分为资产、负债、收入、投资和支出

其中:资产和负债是以历史成本计量;收入和支出以包含CPI的历史成本计量,具体方式为每年度计算一次,等于上一年度的包含CPI的历史成本乘以当年的CPI,差额计入资产类通货膨胀科目;投资以公允价值计量,差额计入资产类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五)关于收入、支出、投资的计税基础

建立了个人财务报表制度后,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础将不再是每一次收入或资本利得,而应当是对人一生的净收益,一次性按照超额超额累进税率进行征收,也就是遗产税。每年度按照计税基础净收益的金额,计算目前个人所得税总额,与已缴纳个人所得税差额计入负债类应缴个人所得税科目中。

(六)作为会计报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报表附注在个人财务报告体系中发挥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情况各不相同,特殊项目多,且较多项目无法重合与规范化,一些项目也无法仅以会计报表本身的数据纯粹地定量分析。故而对于会计报表附注应作为个人财务报告重点关注的环节之一。同时,会计报表附注应当与个人电子档案相匹配,对个人财务状况中存在重要性事项进行披露,一般作为个人隐私项目,具体可以包括:

1.非经常性收入情况说明。一是说明一次性大额收入情况,二是说明大额赠予情况。

2.投资情况说明。一是说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包括各项固定资产购入时间、购入原值、各项税金及物业管理费等支出总额、是否已售出、售出时间、售出金额、售出时税金、未售出的目前市场价值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二是金融资产投资情况,包括各项股票、债券、银行存款等的购入时间、购入原值、是否售出、售出时间、售出金额、未售出的目前市场价值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三是无形资产投资情况,包括各项商标、专利的形成时间、形成成本、是否售出、售出时间、售出金额、未售出的目前市场价值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四是人情往来的具体内容。对于存在净流入或净流出数额较大情况下,需要在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3.大额支出情况说明。一是对非经常性日常消费支出说明,主要包括旅游的时间、是否出境、本人所占旅游支出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二是对自住房屋情况进行说明,包括购入时间、房屋总面积、房屋总历史成本、本人所占面积、本人所占历史成本、本人所占各项税金及物业管理费等支出额、本人所占面积对应通货膨胀净额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三是对消费性支出情况进行说明。包括购入时间、购入原值、各项税金及物业管理费等支出总额、是否已置换、置换时间、回收净值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四是对教育支出情况进行说明,包括本人学历教育或专业培训的时间、教育成果、教育经费总支出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4.个人所得税情况说明,包括目前按计税基础确定的税前净收益、税前净收益对应的超额累进税率、已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及其他需说明的情况。(见表1)

四、目前存在的难点与瓶颈

(一)手C信息安全问题

我国没有主流的自出开发手机系统,虽然我们有着手机支付的优势,但形成的数据往往给他人做嫁衣。IPHONE实时向美国苹果公司递交用户使用数据,安卓系统也是美国微软公司开发的系统源,手机数据我们维护的越多,给国外公司可供分析的信息越准确。

(二)既得利益群体抵触问题

中国目前是资产流转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一套父母的房子变成现金给儿子不用交一分钱遗产税,一个公司老板在公司内买一辆高级豪华轿车给儿子开,固定资产能在公司抵扣所得税,儿子没有收入还能开豪车。这些不合理现象造就了我国一群既得利益群体,个人财务报告制度是对我国这些既得利益群体的极大冲击。

(四)手机支付业务相关单位的信息采集共享问题

手机支付业务涉及支付宝、微信、手机制造商、手机运营商、银行等多家单位。个人财务报表制度对于信息采集要求将会触及各家的商业秘密及商业利益,整合的好是信息共享,整合不好就是信息冗余。

随着上海机关事业单位进一步规范工资收入工作的推进,大部分普通人民的灰色收入已经没有了生存的空间,建立个人财务报告制度也变得可能而迫切。我相信,通过不断的整合,一定能形成一个较为合理可行的个人财务报告制度,以进一步推进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窦尔翔,杨鹭.“个人财务报表”的效用与设计[A].中国第四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2012.

[2]程博,熊婷.个人财务报告及评价体系框架构建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31):376-377.

[3]郭荔蕊.财务分析个人理财规划第一步(上篇)建立个人财务报表[J].卓越理财,2004(6):28-30.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际旅游岛 信用体系 发展模式

一、构建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的必要性

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和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机,使海南一度戴上“金融高风险区”的帽子,严重损害了海南的信用形象,成为制约海南加快发展的一大桎梏。为了给海南发展创造更好的信用环境,省委第四次党代会首次提出:“加快海南的发展,一个至为紧迫的问题是加强信用建设。”由此,海南在信用建设方面开始了探索和实践,先后了《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加快信用建设的决定》、《海南省征信和信用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等地方信用规章,加快了海南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当前,海南正面临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第二次重大历史性机遇,以“国际化”为发展目标的规划要求海南建设较为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以金融业为新兴支柱产业的规划对海南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为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亟须构建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

二、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

从近年来海南信用建设的实践经验看,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应是建立以个人信用为基础、企业信用为核心、政府信用为保障的区域信用体系,具体目标应为逐步建立一个系统(信用信息采集、披露、使用系统)、两个机制(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三个体系(信用法规制度体系、信用中介服务体系、信用监督管理体系)、四大工程(行业信用建设工程、信息共享平台工程、信用标准化建设工程、信用文化宣传工程),形成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为打造“信用海南”奠定良好基础。从欧美发达国家和国内上海、湖南等信用建设先进地区的经验借鉴,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应遵循五个原则:

(一)统筹规划,循序推进

应充分考虑“十二五规划”和“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全面考虑区域信用体系和国家信用体系衔接的问题;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现有行业信用信息资源,提高效率与节约成本并重,分步骤、分阶段推进建设。

(二)政府推动、市场运作

省政府应侧重在推动信用规划与法规建设、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培育和监管信用市场、健全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机制、组织开展信用宣传教育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信用产品开发、使用和信用中介服务则应交给市场自由调节,商业化运作。

(三)制度先行,统一规范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要以信用法规制度为基础,强调制度先行,健全信用信息的采集、披露、使用,企业和个人权益保护、信用主体的行为规范及信息网络对接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避免信用信息系统的重复建设、无序竞争。

(四)资源整合、信息共享

加快海南省联合征信平台建设,统一征信数据采集标准和格式,整合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方面的信用信息资源,建立统一的、综合性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实现信用信息共享,发挥信用信息规模效应。

(五)重点突出、注重实效

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建设为重点,从信息系统比较完善、部门合作意愿比较强烈、信息共享作用比较明显的部门开始推进联合征信,同时着力运用市场扩大信用产品的供给和需求,推动海南信用服务市场跨越发展。

三、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的建设模式

从上海、湖南等区域信用体系模式看,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全社会的参与,因此现阶段“地方政府牵头、人民银行主导、有关部门配合”的模式是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比较合理的现实选择。

(一)地方政府牵头建设的合理性及其着力点

在中国现有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环境下,政府的号召力有利于调动各方面资源,政府牵头模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成本建立海南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

1.制定海南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健全地方信用法规体系。尽快制定海南信用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工作目标和政策措施,出台有利于海南信用体系发展的政策法规,“十二五”应重点出台《海南省信用信息管理办法》、《海南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建立信用奖惩机制的决定》等,明确信用信息公开、权益保护等内容,同时抓紧清理阻碍信用体系建设的规章文件,为信用体系建设扫清法律障碍。

2.完善信用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信用体系建设考评制度。充分发挥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的统筹协调作用,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省政府应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政绩考评体系,认真研究制定本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具体方案和工作措施;行业部门要针对不同的主体制定相应激励政策,切实发挥正向激励作用。

3.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机制,推动部门信息互惠共享。一是从制度上打破信息资源的垄断分割,防止出现部门利用信息资源寻租的行为,增强信息资源的通用性和开放性;二是统一和推广信用信息采集、加工、的技术标准,实现征信标准在各行业数据库之间相互兼容。

4.健全信用奖惩机制,规范辖区市场经济秩序。一是健全失信惩戒机制,各行业部门通过行政性、司法型、市场性惩戒对失信行为形成联合惩戒机制;二是完善守信受益机制。有关部门应对信用记录良好的主体在市场监管、政府采购、税费缴纳、授信融资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三是建立信用修复机制。对信用记录出现瑕疵的企业和个人,允许其在有关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帮助下,主动纠正失信行为,一定程度上恢复其信用。

5.建立信息保密机制,确保海南信用体系安全运转。健全的信用信息保密机制是减少信用信息采集、加工、披露中产生法律争端的重要保证。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信息保密机制,明确信息公开和保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关系。信息保密机制应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管理制度,规定信用信息的使用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合理的范围,对征信中侵害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不法行为追究民事、刑事责任;二是技术措施,完善以机构信用码为基础的信用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完善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实行信息安全分级保护。

6.培育信用服务市场,引导信用服务需求。按照“行政引导,市场主导”原则,大力发展商业信用评级机构,鼓励国内外知名评级公司来琼设立分支机构,在较短期时间内培育一批功能全、水平高、实力强的信用服务机构;将信用服务行业纳入重点扶持的行业,在政府采购、政策担保、财政贴息等方面制定使用信用产品的制度安排,引导社会资源向信用服务聚集。

(二)人民银行主导建设的合理性及其着力点

人民银行主导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建设是其职责所在。新“三定”赋予人民银行“管理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职责。2009年8月,海南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省级联席会议确定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为海南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建设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于2006年实现全国联网运行,建成全球最大的征信数据库。海南省政府可以在人民银行征信平台基础上,建立海南国际旅游岛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1.建立信息采集共享机制,发挥“金诚工程”规模效应。按照总理“从信贷征信起步”的指示精神,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应力争用2-3年时间,在信贷征信系统的基础上建设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作为国家旅游岛信用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区域信用信息共享长效机制,依法满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同层面的需要,推动改善海南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

2.统一信用信息采集标准,建立信用数据加工机制。人民银行在征信标准化建设和机构信用代码推广上有基础、有经验。因此,人民银行应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征信标准和机构信用代码推广力度,推动各行业部门采用人民银行的征信标准和机构信用代码,实现信用信息在各行业数据库之间兼容通用,鼓励信用中介机构深度开发信用产品,提高信用信息的协同效益。

3.完善资信评级评价体系,推行违约率为核心的监管体系。次贷危机凸显了信用评级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于一个地区核心利益的影响力前所未有,因此要加快促进辖区评级体系的发展,坚持以贷款企业评级为主体,积极拓展债项评级、短期融资券评级等,满足社会对多样化评级产品的需要。同时以违约率检验为核心,保持评级结果的一致性,提高评级公信力。

4.建立完善的市场监管体系,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辖区信用体系新的监管模式,对信用服务机构业务实施分业监管和业务许可制度,加强对现有商业征信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信用投诉处理机制,督促做好备案、报告等工作和接受社会监督;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推动形成统一的信用服务自律准则、执业标准和业务规范,提升信用服务行业公信力。

5.加快中小企业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支持开展信用企业、信用村镇建设。人民银行应依托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机构信用代码为媒介,督促中小企业建账立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档案,组织企业信用评级标准化试点,实施中小企业增信融资培育计划,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与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发行的联动机制。同时引导完善农户电子化信用档案,推进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引导商业银行积极开展“征信+信贷”产品创新,通过信用体系建设解决融资难题。

(三)其他部门配合建设的合理性及其着力点

社会信用体系覆盖的范围越大,信息越全,效果就越好。各公共事业部门既是信用系统的用户,又是系统的信息提供者。其他部门配合的建设模式有助于海南早日实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完善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的要求。

1.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充实信息共享平台数据资源。行业部门应依托电子政务工程,依法公开在行政管理中掌握的信用信息。当前应重点推动:公安部门完善公民身份联网核查系统;工商部门完善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质监部门完善企业质量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组织机构代码共享平台;税务部门建立纳税人信用数据库系统;海关建立进出口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旅游部门建立旅游诚信信息网,法院建立判决文书基础数据库和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人民银行继续推动金融业统一征信平台建设,在此基础上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2.加强市场主体信用建设,夯实海南信用体系建设基础。当前首要应加强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加强政府信用建设,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政务公开,提高公务员信用意识,自觉当起国际旅游岛信用建设的示范者;加强企业信用建设,工商、质监、商务等部门要通过开展“重合同、守信用”、“AAA评选”等活动,建立客观公正的信用评价制度,引导经济主体自觉把信用当作生命线;加强个人信用建设,要根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诚实守信的思想道德教育,使“信用身份证”观念深入人心。

3.实施信用文化宣传工程,增强社会信用意识。建议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海南省公益宣传范围。一是以海南日报和海南广播电视台为宣传阵地,运用舆论工具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开展行业信用宣传,努力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二是建立海南信用培训基地,让海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承担信用培训任务,通过信用宣传和教育的合力推动全社会形成“讲信用、促和谐”的良好风尚。此外,还应加大对信用管理、信用经济学、征信技术开发等方面研究,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信用体系建设做好科研储备和智力支持。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横琴自贸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SWOT分析;政府作用

一、引言

珠海横琴自贸区于2012年提出建设“诚信岛”的战略构想,并于2014年4月28日正式施行《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诚信岛建设促进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涉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组织及个人诚信的建设。目前横琴自贸区已形成以消费维权创新工作体系为核心、以企业信用信息共享为突破点,以及“诚信店品牌”建设、小额消费争议仲裁、先行赔付制度和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紧密结合的良好发展态势。

二、横琴自贸区信用体系建设概况

1.认定“横琴诚信店”品牌

横琴自贸区借鉴澳门“诚信店”建设经验,制定《横琴诚信店品牌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对符合该规定的经营者授予诚信认证标识。截至2017年3月15日,横琴新区已有15家横琴诚信店,获得“诚信店”称号的商事主体在子女入学、政府投资补助、项目立项、财政扶持资金合法等多方面享有优惠政策。通过“诚信店品牌”建设,提升诚信店自身影响力,同时带动区内其他企业诚信经营,推进区内商务诚信的建设。

2.建立“先行赔付与小额消费争议仲裁制度”

2014年8月横琴新区提出“消费争议先行赔付”与“小额消费争议仲裁”相结合的制度。“先行赔付”即发生在横琴新区范围内调解不成的消费争议,经争议双方同意由横琴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横琴消协”)对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核实后预先代为赔付。横琴消协设立先行赔付专项资金,横琴新区管委会拨付50万专项启动资金,专门用于先行代付5000元以下的消费赔偿。同时,横琴消协与珠海仲裁委员会签订相关合作协议,以仲裁方式解决区内涉及金额不超过人民币3万元的小额消费争议,共同推进横琴自贸区小额消费争议仲裁机制建设。横琴消协自2014年成立至今,共受理消费投诉121宗,成功调解109宗,调解成功率为90.1%,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520余万元。

3.推进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制度

为推进信用体系建设,横琴自贸区制定《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工作方案》,通过资源整合打破部门间“信息孤岛”,推进区内统一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对商事主体及相关人员信用信息最大限度地互联互通和共享。同时为构建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横琴自贸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将清单管理模式引入信用监管领域。2017年4月21日横琴工商局正式对外《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工商行政管理第一批)》,将以清单形式向社会公开工商行政管理领域首批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措施及联合惩戒部门。

4.加强信用监管跨境合作

横琴自贸区与澳门建立“琴澳诚信公约制度”,打造横琴与澳门商务诚信共同体。目前跨境合作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两地“诚信店”互认作为横琴与澳门两地消费维权合作的重点内容,继续推动横琴与澳门诚信店互信互认的诚信公约;二是横琴消协与澳门消协签订合作协议,解决牵涉到两地的消费纠纷;三是探索建立横琴与澳门多部门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机制,加强横琴与澳门政府部门在信用监管领域的合作。

5.制定“诚信岛”建设相关配套制度

为配合横琴“诚信岛”建设,落实《办法》中的各项制度创新,横琴先后制定了《横琴诚信店品牌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横琴诚信店品牌评审工作实施细则》《横琴新区诚信店品牌鼓励与支持暂行办法》《横琴新区消费争议先行赔付暂行办法》《横琴新区小额消费争议仲裁细则》《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工作方案》《横琴新区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暂行办法》等配套制度。

6.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

横琴自贸区为打造“三化”营商环境,在全国首发“商事主体电子证照卡”,率先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压缩社会投资类工程项目施工许可办事手续(全过程40%以上,企业直接成本降低3%);首发“市场违法行为提示清单”和“内地与香港、澳门差异化市场轻微违法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形成以清单管理和信用约束为重点的事中、事后市场监管体系,实施失信联合惩戒;率先推行立案登记制;设立知识产权巡回法庭、知识产权检察工作站、横琴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对接港澳的多元化调解机制。

三、横琴自贸区信用体系建设的SWOT分析

1.优势分析(S)

①国家高度重视。2016年4月6日珠海市成为全国第二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珠海市政府在《珠海市社会体系信用体系建设三年(2015-2017)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以横琴为重点深化社会信用建设试点工作,全面建设信用珠海。横琴新区管委会专门成立横琴自贸区诚信岛建设领导机构,指导与协调区内诚信体系建设,提出横琴“诚信岛”示范创新,制定一系列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配套制度,政府高度重视为区内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制度和组织基础。

②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自2015年4月23日横琴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以来,通过制度创新、港澳合作、推进项目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推动横琴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2016年主要经济指标取得珠海市“四个第一”,即地区生产总值157.45亿元,增长20.1%,增速列全市各区第一;全口径一般预算收入124.38亿,增长33.2%,总额列全市各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额346.24亿元,增长19.5%,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66.6%,列全市各区第一;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额5.24亿美元,增长23%,增速列全市各区第一。经济的高速增长为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③高校及科研院所聚集。广东省有60多所普通高等院校和80多所高职高专院校,珠海市目前有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吉林大学等10所高等院校建立的珠海校区,为推动横琴新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培育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为负责信用体系建设政府工作人员、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和企事业单位信用管理工作人员提供信用方面的理论教育、岗位培训提供渠道,不断培养和优化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人才,提高横琴新区信用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

2.劣势分析(W)

①缺少具体征信管理办法。目前各地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如何打破部门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信用信息的共享。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社会各类主体信用信息真实、完整、准确、及时的征集是平台建设的基础,各类主体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是信用体系建设关键环节。2013年3月15日国家层面的《征信管理条例》开始施行,我国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但具体到横琴新区,目前没有专门针对信用信息征集和的管理办法及具体的征信立法,势必影响信用信息共享的实现,制约横琴自贸区的信用体系建设。

②信用认知度不高。2016年12月份横琴自贸区“关于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调查问卷”显示(本文数据来源),区内企业了解的信用机构专业化服务主要集中在征信、信用调查、信用评级和信用担保,而对其他服务了解不多。在了解征信服务的68.18%企业中,真正用到征信服务的只有45.45%。

③信用体系应用不足。调查问卷结果显示企业最看重的奖励是“企业守合同重信用(87.88%)”,获得“守合同重信用”公示企业可获得包括工商局、税务局、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厅以及财政、社保、银行、海关等17个政府部门共50余项优惠政策的扶持,大部分企业希望通过获得该殊荣得到政府更多的支持。目前横琴新区管委会已经提出在政府采购、重大建设工程招标、资金扶持等方面要率先运用信用信息评级报告,但实践中这个部分还处于摸索阶段。就商务诚信建设方面,企业需求和政府目前提供的政策支持还没有很好的链接。

3.机会分析(O)

①国家重大战略共同聚焦横琴。在世界发展面临新形势、改革开放迎来新机遇、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港珠澳大桥即将建成,粤港澳大湾区和“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共同聚焦横琴,各级领导也都赋予横琴自贸区新的使命,为此横琴更需要完善的信用体系迎接前所未有的机遇。

②“粤港澳大湾区”迎来契机。总理在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发挥港澳独特优势,提升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与功能。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之后,珠海将成为中国内地唯一与港澳陆桥连接的城市,横琴自贸区也将承接大桥带来的各种机遇和挑战,为此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其应用,积极探索建立具体行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机制,为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高质量产业生态圈,推进改革创新系统化集成化做准备。

③“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机遇。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支点,建设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并为国内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法律、知识产权等咨询服务,以及成为珠海经济新的增长点和重要引擎、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等,横琴自贸区需积极建立匹配世界银行营商环境的评估体系及完善适应国际标准的信用体系。

4.威胁分析(T)

①信用法规不完善。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明确清晰的法律作为保障,2014年7月30日广东省政府印发《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加快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目前广东省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只有《广东省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条例》,没有涉及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法规的具体制度设计不能适应广东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具体到横琴自贸区的信用体系建设,目前还缺乏相应信用管理制度和更高层级的法律指引。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95.45%商事主体认为信用立法是信用体系建设最根本的保障,企业信用水平与法律制度紧密相关。

②其他新区信用建设带来压力。以上海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为例,2013年3月21日“张江企业信用促进中心”成立标志着“信用张江”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目前已建设四期,即推进园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创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用风险评价体系、推动园区政府治理体系转变、开拓信用促金融的发展新模式。[3]张江将政府、企业、银行、第三方征信公司四者有机结合,形成信用促进金融发展“信用融资”的道路,解决中小企业信用信息缺失、无信用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难、无信用交易金融机构贷不起的问题[4]。作为第三个部级新区,横琴自贸区需要完善的信用体系,开发以信用为基础各类信用创新产品,强化信用产品应用,解决当地企业发展最需要的融资问题,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四、横琴自贸区“诚信岛”建设对策建议

1.加快横琴新区信用立法,将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法治框架

目前国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三种主要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市场化民营征信模式(美国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由中央银行建立的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的政府主导的公共征信模式(欧洲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由银行协会建立的会员制征信机构与商业性征信机构并存的模式(日本模式),共同点在于非常重视征信立法和完善其他方面的法律保障,保证信用体系建设有法可依。横琴自贸区信用体系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面临和存在的许多问题都需要立法保障。作为特区中的特区,横琴可以尝试利用特殊政策,启动地区信用体系建设中数据征集、信息共享等各方面的信用立法,将横琴自贸区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法治框架。

2.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目的,搭建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横琴自贸区在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应用、建设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过程中,应以服务当地经济发展为目的。以商务诚信建设为例,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根据当地企业实际情况开发信用产品。目前区内企业主要以中小企业为主(约76.29%),政府可以开发适应当地企业需求的信用产品,给予具有良好信用企业各种优惠政策,提高信用的经济价值,将平台建设成为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和政府进行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

3.发挥政府和市场两者优势,建立市场化的运作体制和机制

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推动,也需要市场发挥了解信用主体需求和创新的能力,协助政府开展事中事后监督工作。政府可以率先应用各种信用产品,如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行政管理领域使用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与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征信机构合作,借助其庞大的信用信息数据库,拓宽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对信用主体进行多纬度、多视角的信用评价,积极开发联合监管、联合惩戒、信用评价以及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互联网+服务+监管+应用”的新型模式,支持信用体系建设。

4.培养信用服务人才,加强信用专家队伍建设

横琴自贸区信用体系的建设:一方面,需培养信用管理专业方面的服务人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收集、挖掘、整理、分析、加工、处理各项信用信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建立完善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并运用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价方法对具体信用主体进行评价;另一方面,邀请专家进行适合本地信用体系建设的理论研究并提供建议。同时开展信用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市场环境和信用文化环境,增强全民信用意识。

5.加强外部联系和沟通,推进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横琴自贸区信用体系的建设需进一步加强与外部的联系和沟通,特别是类似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比如加入由上海张江高科带头建立的“全国高新园区信用联盟”,学习其他地区信用体系建设的优秀经验,共同推进全国信用信息的交换与共享,建立统一的联盟信用信息平台并制定相关标准、构建联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促进政策支持、创新联盟信用金融产品等。

参考文献:

[1]胡钰衎.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全国首份失信商事主体联合惩戒清单[N].珠海特区报,2017-04-21.

[2]朱建军,刘小弟,刘思峰.基于政府作用视角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征信,2013(02):58-62.

[3]罗月领.大数据时代上海进一步完善信用数据统一平台的思考[J].征信,2014(07):39-41.

[4]张毅强,吴大器.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服务机制研究—基于张江商会金融服务合作社的视角[J].征信,2014(12):29-34.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范文第4篇

一、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和面临的形势

社会信用体系是保证社会和经济良性运行的社会机制,能够有效降低信用信息不对称程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保证市场经济的公平和效率。20*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启动,信用法规政策相继出台,信用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政府信用水平有效提升,同业征信工作加速推进,联合征信平台初步搭建,信用总规模逐步扩大,金融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信用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1、制度建设和信用文化普及并行。制订出台了《*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省信用建设的决定》、《“信用*”建设实施方案》和《*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信用制度建设稳步推进。广泛开展信用宣传教育,电台、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信用宣传报道。举办了信用建设征文和理论研讨活动,出版了信用建设专著和普及读物。开通了“信用*”电子网站,组织了信用知识和业务培训,全省干部群众的信用意识有所提高,信用文化建设氛围初步形成。

2、积极试点和全面推进同步。根据先行试点积累经验,再行全面推进展开的工作部署,省政府确定了合肥、芜湖、铜陵、蚌埠为信用建设试点城市,四个试点城市的信用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企业征信积极开展,区域信用信息数据库逐步建立,信用监管、信用制度、信用市场和信用文化四大体系建设同步进行。此外,马鞍山、池州等市也成立了信用建设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努力推动信用建设全面展开。目前,信用建设已在全省全面展开,呈现出省市联动、共同推进的发展态势。

3、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并举。各级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认真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政府职能逐步从行政审批型转为公共服务型。建立了以电子政务为基础的政务信息公共披露体系,完善了行政许可、政务公开、政风评议、决策听证、新闻、办文(事)限时、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政府诚信保障机制,政府信用形象得到提升。在企业信用建设上,几年来,我省通过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资信调查评价、应收账款追收等内部信用管理制度,使企业生产、贸易、纳税、信贷等环节的信用状况得到改善。完成了10万户企业信用信息的征集入库,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建立运行。此外,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选、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评定、名牌战略等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使企业信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个人信用建设在金融部门率先突破,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在国有及股份制商业银行运行,至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共发放银行信用卡2000多万张,银行信用卡交易总金额达3197亿元,近8万名大学生申请到共计3亿多元的助学贷款。

4、同业征信和联合征信共同推进。联合征信服务体系建设工程被列为国家“示范工程”,成立了省联合征信中心,“十万企业信用工程”和联合征信数据交换中心建设顺利推进,完成了包括三个子系统、五大功能数据库、36个一级指标和202个二级指标的企业信用信息查询系统的升级完善工作。省各有关部门在认真落实《‘信用*’建设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在各自系统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信用建设工作,人行、银监、保监以及财政、建设、税务、质监、旅游、物价等部门都制定了本行业信用建设的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起同业征信制度、行业信用数据库和信用信息网络体系,加强了行业信用整治。

5、信用担保水平和信用总规模同步攀升。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完成设立,17个省辖市都成立了信用担保机构,全省企业信用担保网络初步建成。积极实施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与国家开发银行签订第三轮战略协议,定期召开银企衔接会,全省信用总规模不断扩大。20*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6*8.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83.6亿元,增长18.4%。各项贷款4399.2亿元,增长13.7%。全省商业银行对个人信贷业务授信额度达156亿元,票据融资256.8亿元,全省金融机构全年利润总额35.3亿元,信用交易较快增长。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失信惩戒机制不够健全,信用缺失问题仍较严重。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行为仍较常见。信用宣传内容及手段创新不足,教育培训覆盖面狭小,社会公众的信用知识比较缺乏,主动参与程度不高。有的地方和部门对信用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采取的措施不力。部分企业信用较差,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屡有发生,合同违约问题依然突出。

——信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信用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主要是目前信用信息征集困难,政府部门控制的公共信息、商业银行掌握的企业、个人信用数据仍然处于相对封闭、垄断状态,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的法律保障作用仍待加强。同时,对信用建设的投入保障、信用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等方面缺乏制度规定,信用体系的联动效应弱小。

——信用建设进展不平衡,城乡信用建设差距明显。由于认识和基础条件的差距,我省信用建设过程中各个环节和系统之间的协调不够。企业征信存在时紧时松的现象,门户之见、部门利益仍在影响信用建设进程。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任务艰巨。个人征信工作由于基础薄弱和操作难度大,进展相对缓慢。农村基层信用建设工作尚未引起各级政府的足够重视和关注。

——信用市场供需不足,信用经济规模较小。信用产品应用较少,信用资源开发不够,信用经济总规模较小。信用交易方式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信用中介机构发展缓慢。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

“*”期间,加快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机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战略决策,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任务和重点,为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加入WTO,国际通用的商业惯例和发达国家地区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经验,将为我省信用体系建设提供有益借鉴。东向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中部崛起政策效应的逐步放大,构建“和谐*”进程的加速推进,经济主体将更普遍地采用信用方式进行融资和支付,为扩大信用交易规模,促进信用体系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

但是,“*”期间,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也将面临新的挑战:一是加入WTO后,对企业信用水平包括遵守国际规则、履行义务的要求提高。二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对信用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是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使我省在提高信用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信用管理方式面临挑战。四是培育先进信用文化,营造诚信友爱社会的环境任务艰巨。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打造“信用*”和实现奋力崛起为目标,以完善信贷、税收、合同履约、产品质量的信用记录为重点,加快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全面提升我省信用化水平,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到*年,信用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信用文化普及繁荣,社会公众的诚信道德水准、企业的信用水平和政府的公信力显著提高。信用需求日益多样,信用产业不断升级,信用市场长足发展,信用规模逐步扩大。信用监管规范有力,区域性信用环境根本好转。以“一个保障、二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网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信用体系框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风尚基本形成。

(三)基本原则

1、政府推动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制定信用建设总体规划与法规制度、组织信用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信用市场及引导使用信用产品中的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在信用产品开发、流通、使用和信用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规范引导、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方向,培育发展具有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

2、突出重点和分步推进相衔接。以政府信用为先导,企业信用为重点,个人信用为基础,健全信用法制,完善信用监管,规范信用主体行为。实施以信贷、税收、合同履约、产品质量信用记录为重点的同业征信和联合征信,分层次分阶段推进个人征信,逐步形成覆盖全省绝大多数企业和重点人群的征信体系。

3、法制建设和宣传教育相结合。完善信用法规制度,发挥法制对社会信用体系的引导、规范、调整和保障的重要作用;建立完善信用约束机制,依法强化信用监管。坚持风险控制原则,依法保护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加强诚实守信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守信践诺,形成最广泛的道德评判机制和诚实守信自律机制。

4、继承借鉴和改革创新相统一。继承徽商“诚实守信”的信用传统,借鉴国内外信用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实际,不断改革信用管理体制,创新征信模式和信用中介组织培育路径,大力培育和弘扬现代信用文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信用管理和产品开发,建设符合市场规律、具有时代特征、体现*特色的现代社会信用体系。

三、“*”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实施步骤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

坚持政府推动、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有机统一,构建渐进式、多元化、多层次的区域社会信用体系运行模式和机制。该模式和机制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个保障、二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网络”。

1、强化一个保障。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依靠法律法规作保障。坚持遵守法律、应用优先的立法原则,形成比较完善的信用法规体系。认真贯彻实施《*省企业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制定和颁布《*省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办法》、《*省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管理办法》、《*省征信条例》、《*省信用评价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对信用信息的征集、管理、披露及从业人员的行为进行规范,促进信用建设的法制化和规范化。

2、搭建二个平台。一是建立以信用信息征集、调查、分类、整理、存储、交流、共享为主要内容的征信数据平台。二是建立以信用评价、信用报告、信用担保、信用公证、保付、商账追收、信用查询为主要内容的信用服务平台。

3、构建三个体系。一是建立政府信用体系。全面加强政府行政效能建设,严格依法行政,加强对公务员的诚信教育,着力提升政府信用水平。同时通过政府推动,规范社会信用行为,为全省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二是完善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建设,提高企业信用内控水平。重点加快推进部门同业征信和企业联合征信体系建设,实现企业信用信息、咨询和查询的社会化。通过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市场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企业信用氛围。三是推进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公民信用道德教育,强化公平诚信的社会理念。建立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和查询系统。加强个人信用监管,强化约束机制。

4、建立四个网络。一是建立信用信息交换服务网络,包括完善省、市、县三级联网的政府公用信息系统、覆盖全省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企事业信用信息系统、覆盖多数城镇居民的个人信用信息系统。二是建立信用信息披露网络,包括政府电子网站、新闻媒体、网络通讯、专业信用机构电子网站等传播网络。三是建立信用监管网络,包括信用公示、信用曝光、信用监督、信用惩戒等为主要内容的信用监管网络。四是建立信用教育培训网络,建立覆盖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信用从业人员、青少年的信用教育培训网络。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实施步骤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分为两个阶段实施,达到相应目标:

——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政府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信用宣传、教育与培训,出台征信管理和信用信息开放、数据共享、信用信息查询等法规政策。推动民营和外资进入信用中介服务,实行信用服务的多元化发展。初步建立全省公共信用信息数据库、企业信用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基本完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立的社会征信服务体系联合建设示范工程,形成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运行机制。

——巩固提升阶段(20*—*年)。建成较为完善的政府、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系统、信用服务体系、信用法制体系和信用文化体系。实现社会各类信用信息开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基本社会化和市场化。信用交易规模进一步扩张,支撑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工作重点

1、强化政府信用建设。贯彻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决策科学、运行高效、监督有力、服务周到,言行一致”的标准,以建设“信用政府”、“法治政府”为目标,建立起依法行政和取信于民、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政府信用体系。完善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以政府的信用建设带动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建立政策执行的督查机制、公民诉求的回应机制、部门信用的评价机制,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把信用监督纳入法制化轨道。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建立政府信用数据库,进一步推动政务公开化。建立和完善政府和部门服务承诺制度和行政承诺兑现制度,进一步树立政府良好的诚信形象。

2、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以“强化外部监督,规范内部管理,规避信用风险,促进诚信经营”为目标,引导全省企业遵守“不逃废债务、不制假贩假、不违反合同、不走私贩私、不逃税骗税、不做假账伪帐”的经营守则。联合征信机构全面征集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类信用信息,向政府和社会提供服务。加强企业内部信用制度建设,建立以金融信用、商业信用、企业内控、行业自律和失信惩戒为主要内容的企业信用体系。到*年,力争全省90%以上的大型企业和80%以上的中小型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制度,所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列入全省联合征信范围。逐步实施信用准入制度,重点在行政许可、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领域,推广使用企业信用信息记录。努力使信用产品的使用率达到50%,信用交易占市场交易总量的60%。

3、建立个人信用体系。积极开展个人信用信息征集,整合政府部门掌握的个人社会信用信息和金融部门掌握的金融信用信息,逐步归集个人银行账户信息、纳税、公用事业缴费、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信息,建立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数据库,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咨询、查询的社会化。提高金融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信用卡业务,针对信用消费重点人群,实施“市民卡信息工程”,在全省大中城市逐步建立个人信用档案,建立统一格式和标准的个人“信用身份证”,记录终身信用行为。以企业法定代表人、个体工商户和使用信用卡、各类消费信贷的人群为重点,逐步形成个人信用体系。扩大信用产品的使用范围,拓展电信、住房、汽车、家电、教育、休闲等各种信用消费方式。到“*”末,个人信用征集、评价和咨询服务平台初步建成,发展市民卡100万张以上,个人信用记录入库人数城市达300万,其中,具有信贷消费能力人群入库比例达到50%以上。

4、构建信贷信用体系。大力发展证券、信贷、信用卡等业务,鼓励和支持企业采用信用交易、期货交易、网络交易、信托交易、交易等现代交易方式。建立完善金融机构内部信用评价制度,统一金融信息披露标准。开展贷款企业信用等级评定,建立借款人信用状况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借款人还款行为约束机制,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业,建立省、市、县三级担保网络,并使担保基金和政策性风险基金逐步增加。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与开发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进一步推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试点工程。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和信用标识制度,有效防范信贷及担保风险。加强担保与保险机构合作,推行风险补偿和准备金制度,建立完善担保风险管理体系和分散机制。

5、构建纳税信用体系。坚持依法收税和诚信纳税,营造良好的税收信用环境。建立完善纳税人信用数据库,完善纳税信用信息收集、评价、奖惩、公示体系,提高信用市场的透明度。加强企业税务登记、欠缴税款、偷逃税款和奖惩记录等信息的整合,实现与联合征信体系的互联互通。建立税收信用等级评价和信用纳税奖惩制度,加大对偷逃骗税的查处力度,对优秀纳税信用企业和个人实行优惠政策。利用“金关”、“金税”等网络系统,促进企业依法纳税,提高企业的纳税信用水平。

6、构建合同履约信用体系。严格执行《合同法》,严厉打击合同欺诈等各种合同违法行为。在建设工程施工、房屋车辆买卖等领域推行合同示范文本,确保合同质量。建立企业合同档案制度,构建合同管理的组织网络和制度网络。实行合同履约备案和重大合同鉴证制度,建立企业信用预警机制,提高合同主体的合同信誉。广泛开展重合同守信用活动,提高企业的合同信誉意识,依法加强对经济合同的监督,提高合同履约率。加强对重要商品和特殊商品的合同监督管理。对失信违约企业予以警示曝光和惩戒,加大失信企业的违约成本。

7、构建产品质量信用体系。贯彻《产品质量法》,加强产品质量信用制度建设,全面提高我省产品质量。广泛开展争创名牌企业、名牌产品活动,规范各行业、各部门产品质量评审工作,全面推动企业产品质量信用建设。加强对产品质量的专项抽检,推动企业产品质量记录电子化,定期相关产品质量信息。加大对不合格产品销售的惩戒和曝光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计量检测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按照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推行标准化生产,督促有条件的企业积极申报ISO9001等国际质量标准认证,促进企业产品质量信用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8、发展信用中介组织。按照“市场运作、政府监督、专业服务”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备较高执业资质和道德水准,独立、公正、高效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规范的信用行业机构准入与退出机制。大力发展以准确完备的信用记录、信用评价、信用信息网络为基础的全省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评价制度建设,确立信用评价的目标和原则,设立科学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发展信用评价行业。积极开展信用评价,发挥信用评价在度量、检测、预警信用风险的主导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信用评价服务体系。普及信用产品的使用,在银行同业市场、商品交易市场、证券期货交易市场等方面建立信用准入制度,逐步扩大到经济活动的各个领域,促使企事业单位等各类市场主体及相关人员自觉守信、诚信经营,全面提高经济信用化水平。推动组建信用行业协会组织,发挥行业协会自律作用,促进信用行业的健康发展。

9、培育城乡基层信用。充分发挥县、乡(镇)两级政府在培育农村信用市场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县、乡镇建立以小额贷款及信用村镇为基础的农村社会信用体系。整顿和规范农村市场经济秩序,建立“红盾护农行动”的长效机制,严厉打击制造销售假冒伪劣产品,杜绝各类坑农、害农案件,切实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继续推进信用市、县等信用区域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以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农户创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金融安全区创建活动。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规范发展适合农村经济特点的金融组织,发展壮大农村信用社,推动发展农业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组建股份制农业合作银行,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结合扩大农户小额信贷和农户联保贷款,推动实行“信用农户”创建工程。支持城镇基层信用社区建设,整合社区信用资源,建立社区居民的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社区建设试点,创建一批省、市级信用社区示范城区。

10、健全失信惩戒制度。依法进行信用管理和监督,净化市场经济环境,促进市场经济秩序的根本好转。建立单位和个人对企业失信行为的投诉制度,政府部门依法应诉处理,并将处理结果记入该企业信用信息。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道德等多种手段,提高失信成本。一是由政府监管部门依法公布失信企业“黑名单”,实施行政惩戒。二是加强对失信企业和个人的金融、商业等方面的市场性惩戒。三是依法追究失信者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四是建立“以防为主、防打结合”、“守信褒奖、失信惩戒”市场监管长效机制。五是依托省同业征信、联合征信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平台,实现信息互访,建立我省企业信用查询、及失信惩戒共管制度。

五、“*”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加大信用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为信用建设提供环境保障

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推进依法治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把加强信用宣传教育摆在信用建设的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信用法制观念,积极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社会风尚。发挥新闻媒体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新闻媒体加大对信用工作的宣传,弘扬诚信正气,增强社会公民的信用意识和信用观念。定期组织大型信用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信用文化氛围。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信用教育培训,广泛普及信用知识,提高全社会职业信用道德,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提高群众的信用道德水平,形成有效的社会自律机制和道德评判机制,引导信用主体自觉维护市场经济环境。

2、加强对信用工作的领导,为信用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信用建设领导机制,实行信用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辖区内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统一进行组织协调,避免重复建设、多头管理。合理设定符合“信用*”建设方向和区域实际情况的信用建设工作目标,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依法加强信用市场管理,净化信用发展环境。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3、完善信用建设政策法规体系,为信用发展提供政策和法治保障

从投融资、财政税收、工商登记、土地使用和招标投标等方面完善我省信用法规政策。行政管理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和行业组织在登记注册、行政审批、日常监督、资质管理、评级评优等方面逐步引进和推广使用信用产品。依法建立严格的信用奖励惩戒机制,保障社会信用主体权益,促进信用市场的繁荣有序发展。

4、拓宽信用建设的投融资渠道,为信用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放宽信用投资领域和条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的信用产业领域。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国家优先发展的信用行业或产品。鼓励和支持信用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引入风险资本,完善信用风险投资体系。各地根据信用建设的需要,给予适当的经费保障。

5、注重培养信用人才队伍,为信用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优化信用人才结构,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熟悉市场的信用人才队伍。加强信用职业教育,注重对信用专业人才的信用教育培训,对信用从业人员实施资质认证。加强我省信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在高等院校开设信用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信用理论教育和研究的专业人才。

信用体系建设制度范文第5篇

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

系,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

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且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目标任务。围绕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

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目标要求,用五年左右时间建立全省社

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主要任务是:以建立社会信

用制度为核心,以公共信用为示范,以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体系

建设为重点,以征信体系建设为关键,综合抓好诚信教育、信用

制度、信用市场、信用服务、信用监管、技术支撑等环节,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发展信用文化,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促进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实行政府统一领导,部

门分工负责,协调各方资源,实现信息共享,规范信用服务,加

强信用监管。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运作、专业服务的

方向,推动市场化运作,规范有序地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

坚持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方针。结合我省实际,

周密制定总体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工作,以点带面,分阶段推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坚持宣传教育与法治建设相结合的方法。一手抓诚信宣传教

育,一手抓法规制度建设,依法强化信用监管,惩治失信行为。

坚持统一标准,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路线。采用现代化信息

技术手段,实现信用信息的互通和共享。

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公共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着重从服务、决策、执行、

监督等方面,加强公共信用建设,提高政府机关的公信度。转变

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精简机构和人员,理顺职能分工,深化行

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公共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快形成依法

行政、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管理体制。完

善科学决策制度,建立科学、民主、规范的决策机制。建立公共

决策咨询听证制度,完善公共权力和公共责任的履行制度,做事

到位,承诺有度,承诺兑现。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

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防止和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本位

主义。健全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改善行政复议、

等制度,加强对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的监督,及时纠正公共信用

失信问题,特别是承诺不兑现、违法行政等问题。完善政务公开

制度,增加透明度,扩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加强社会

监督。发展电子政务,加快全省政务公众信息网建设,推动政府

采购、行政审批、行政管理、公共服务、政策宣传等实现信息化,

为社会各界提供方便、快捷、公平、低成本的服务。

(二)加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本意见所指企业包括企业法人、

其他经营性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

1.建立全省统一的企业征信体系和征信机构

(1)整合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实现联合征信。依法组建省企

业征信机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利用福建政务信息网,由

省企业征信机构统一采集全省范围内企业信用信息,建立全省企

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省级各单位要建立全省本系统、本行业、本

部门管理对象信用信息数据库,并在保证国家信息安全的前提下,

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办法,向省企业征信机构提供法律法规

许可提供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支持该机构低成本、高效率地采

集企业信用信息资源。省企业征信机构建立与省政务信息平台相

连接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全省企

信用信息数据资源共享和联合征信。

(2)省、市、县(区)实行联合征信。对于省级数据库内,

已涵盖各市、县(区)的省级部门和单位,由省企业征信机构直

接联通相应的省级部门和单位进行数据的采集;对于省级数据库

与各市、县(区)数据库分别设置的部门和单位,由省级部门和

单位负责采集各市、县(区)对口部门和单位数据,再提供给省

企业征信机构。

(3)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单位必须支持省企业征信机构的

企业信用信息采集工作,以便征信机构定期、实时、方便、动态

地采集数据。省企业征信机构要建立企业信用信息的自主申报系

统,拓宽信用信息渠道。数据存入全省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时,应

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

2.依法披露企业信用信息。省企业征信机构采集的企业信用

信息数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披露。对内为国家机关司法和行政提

供依据,为在企业资质申请、政策审批等程序实施过程提供决策

参考;对外向社会提供企业信用信息查询,依法公示企业的信用

信息,促进企业信用监督约束激励机制的有效形成。对于需要获

取企业信用信息的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个人,必须依照法律

法规,通过相应形式进行无偿(指企业基本信息)或有偿(除企

业基本信息以外的信息)查询。涉及国家信息安全、商业秘密和

个人隐私的信用信息,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各部门、各单

位对其掌握的企业信用信息,需要披露时也应依法办理。

3.开展企业信用评估(评级)。企业信用评估(评级)机构与

企业征信机构分离,实行总量控制、适度竞争、依法特许经营和

市场化运作,开展专业、科学合理的企业信用评估(评级)。

4.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按“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

分开、科学管理”的原则,发展各类信用担保公司,鼓励企业投

保保证保险,以提升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5.建立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使用统

一的企业组织机构代码,制定统一的企业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实

现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

运用数字安全认证技术对企业信用信息进行开放和共享的等级划

分,实现授权查询和深度查询的权限设置。

6.加强企业信用自律。以增强企业防范能力,强化约束监督,

促进诚信守法为目标,建立企业客户和员工的信用档案管理、分

析评估和风险警示制度,有效化解企业经营风险。规范企业自身

行为,在生产经营、合同履行、商品质量、经济鉴证、中介服务、

税金缴纳、金融信贷、往来帐款、财务核算、数据统计等环节加

强自律,不断改善自身的社会信用形象。

7.发挥行业协会在信用建设中的作用。行业协会要在企业信

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制定行业信用管理和服务制度,建立

行业内机构和人员的信用档案。加强行业自律和组织协调,指导

业内企业建立内部信用管理系统和树立诚信意识,改善业内信用

状况。

(三)加强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成立个人信用征信机构,以现

有的金融系统信贷网络为技术载体,以居民个人在银行开立的个

人基本账户为主线,归集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础信息,逐

步整合工商、税务、国土、房管等部门拥有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

实现联合征信,形成个人信用征信系统,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方

案,结合我省情况,全面组织实施。

三、社会信用管理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完善信用管理法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

合我省实际,研究制定企业和个人信用的征信管理、信用信息披

露管理、信用评级管理、信用保险与担保管理、信用服务机构管

理、信用服务从业人员管理、信用信息网络管理、经济鉴证类中

介机构管理、失信制裁和监管等方面的法规。

(二)推行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信用的分类管理制度。政府各

行政执法部门和监管部门应在各自监管领域,根据管理的需要和

特点,充分利用企业信用信息,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

定相关的企业信用分类和信用信息匹配办法,建立科学的企业信

用指标。

(三)建立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建立由政府监管部门、

各类授信机构、用人单位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共同参加的市场联防

机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依法进行信用公示、警告提示、限制消

费、限制市场准入、降低信用等级、行政处罚等惩罚。对信用记

录良好的企业和个人,政府有关部门在工商年检、纳税服务、政

府采购等方面给予政策性鼓励,金融、商业和社会服务机构给予

优惠或便利,促使企业和个人信用行为逐步走向规范。

(四)加强对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对于开展企业和个人信用

的征信、评估(评级)、担保、调查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应依法

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建立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强化日常监管,

对其执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防止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失误或

被滥用,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诚信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诚信建

设舆论宣传、职业道德教育、普法教育和信用管理基础知识普及

活动,树立“信用福建”形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利用各种新

闻媒体和教育单位,运用各种形式开展信用宣传教育,增强公务

员、企业员工和广大群众信用意识和法治观念,树立诚信为本、诚

信兴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形成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社会风尚。

(六)培育信用市场需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信

用产品和相关服务开展管理工作,在登记注册、资质认定、年审

年检、专项检查、日常监管、审批事项,以及财政支持项目等方

面积极使用信用调查和评估资料,参考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记录。对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公司的信用状况等,要

实行信用强制评估。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完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依

法使用信贷信息数据。引导各行业扩大征信需求、发展信用交易,

扩大信用经济规模,在签订合同、合资合作、消费信贷、投放信

用工具等商业活动中,更多地利用征信服务,降低交易风险。

(七)政府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给予引导性资金支持。国家相

关各部门所需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源提供单位的数据库转换软件

和硬件配套以及省企业征信机构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交换平台

等必需资金,各级财政部门要给予支持,其余采取市场化方式进

行筹集。

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组织实施

(一)加强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领导。成立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省直有关部门、省级各主要金融机构

和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组成。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制定我省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规划和方案,研究部署工作,协调有关

事项,督促各部门、各地区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任务,并相应

成立公共、企业、中介机构、个人四个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协

调小组。各设区市和省直各有关部门也要成立信用体系建设的领

导机构,抓好本地区、本部门的信用体系建设。省社会信用体系

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省经贸委,与省整规领导小

组综合办公室合署办公。

(二)加强部门配合。省直有关部门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中要积极履行职责,互相支持,密切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有计划、

有步骤地推开。有关分工如下:

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媒体开展诚信宣传教育

工作;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省政府法

制办等有关部门参加,拟制我省公共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由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会同省经

贸委、工商局、财政厅等有关部门,拟制我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其中由省财政厅牵头,省民政厅等有关部

门参加,拟制我省中介机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

由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牵头,有关部门参加,做好我

省个人信用体系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

由省政府法制办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起草我省社会信

用管理地方法规规章草案;

由省质监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社会信用管

理地方标准体系;

由省工商局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负责建立我省失信制裁联

防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

1.开展诚信宣传教育。各地、各部门要结合贯彻实施《公民

道德建设纲要》和普法教育,制定具体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

2.做好信用分类管理和登记上报工作。各地行政监管部门和

执法部门要在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统一框架下,结合各自工作

需要,对管理对象实行不同形式的内部分类管理,建立信用档案,

完善信用信息记录、收集渠道和内部评估机制,并做好信用信息

的上报工作。

3.加强信用监管。各地行政机关要采取法律、行政和经济等

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对企业和个人的失信行为给予必要

的惩戒。

4.引导企业和个人加强信用自律。各地要充分发挥中介机

构、行业协会(商会)和工青妇等各种群众组织的作用,制订和

推行信用守则,规范企业和个人行为,形成维护信用的良好社会

风气。

(四)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责任。各地、各部门要高度

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目标责

任制,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内容,做到管理机构、工

作方案和组织实施落实到位,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按时保质完

成任务。按照整规工作行政督查和责任追究制的要求,对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进行督查和责任追究,发现问题,及时

纠正。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对本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