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知识经济

科学发展观知识经济

知识经济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新概念,其内涵是指建立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学界通常把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归纳成知识经济,即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科技进步快速,经济效率提高,全球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形态,目前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流形态和运行模式,这对中国经济的运行提出一个严峻的挑战。中国经济从上一次宏观调控实现了“软着陆”以后,以制造业为龙头的经济增长十分迅速,已经被国际称为“世界工厂”。在GDP总量迅速庞大的同时,中国经济在宏观运行层面上的不平衡、不科学等弊端逐一显露,除了东西部差距、城乡差距之类的缺陷外,在资源的投入产出上严重不平衡也成为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致命伤:中国消耗了全世界25的钢铁、30的原煤、40的水泥;去年进口了9000万吨原油,今年将进口1亿吨以上,对石油进口依赖率正逼进危险的临界线(50),但如此之大的资源和能源消耗,产出的GDP却不成比例,投入产出率只占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近年来,我国原煤和电能等能源消耗的增幅明显高于GDP的增速,消耗弹性系数呈不断扩大趋势。按照我国GDP增长速度和目前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增长的速度推算,我国未来对原煤、原油、电的消耗量基本上每5年增加一倍,这么高的能源消费,不仅资源不能满足,生态环境也不能承受。

低水平、粗放的生产方式带来了中国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黄河充斥泥沙、时常断流;长江水质恶化、含沙量增加;中西部土壤沙化严重、空气质量下降,除了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低下外,中国经济缺乏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已成为阻碍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症结,这种趋势与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必须从根本上加以改变。

党的十六大把中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问题落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工作,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标,这是十分正确的,我个人认为,这是使中国经济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一条正确的道路。

中国的经济发展,正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来自知识经济两大基石的全球信息化和经济一体化、来自世界产业结构大调整和世界市场要素的重新配置、来自亚洲经济的新一轮发展,为中国经济进入新的起飞期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地区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发的要求,则是为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科学的指导思想。我坚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将提高运行质量,继续迅速而健康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发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