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哲学

科学发展观哲学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义。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我们党对多年来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概括。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

一、要正确处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坚持全面发展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两点论和重点论是对立统一规律的重要内容。两点论是指任何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矛盾的两个方面,这两方面既对立又统一。重点论是指事物内部的矛盾双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在事物的复杂发展中,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之分,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才能做到既全面,又善于抓重点和主流,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全面发展。

首先,坚持全面发展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发展的核心,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基础,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为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其次,坚持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意味着GDP的增加和物质财富的增加,而社会发展则体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诸方面的发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物质文明既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条件,又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源泉与动力;政治文明既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又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和正确的政治方向;精神文明则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三者紧密关联,互相渗透,相辅相成。树立科学发展观,就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断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再次,坚持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人摆在第一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放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就湘西州而言,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力打好扶贫攻坚战,积极帮助库区移民、城乡特殊困难群众解决好生产生活问题,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真正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

二、要正确处理普遍联系与系统论的关系,坚持协调发展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客观事物本身的真实联系中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要注意从普遍联系的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功能,防止和克服孤立、片面的观点。部分要服从整体,局部要服从全局,同时整体和全局也要照顾到部分和局部。也就是说,在改革中,要注意处理全局与局部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全局观念,追求整体优化。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就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切实推进改革和发展。就湘西州而言,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改变二元经济结构,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关键,在于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而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又离不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把一二三产业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形成互相促进,协调发展的格局。一方面,要破除不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户籍管理、义务教育等方面的制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富余农民就业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与此同时,要深化农村改革,突破制约“三农”问题解决的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加快农村工业化步伐,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二是加快产业建设步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其一,要依托山地资源,着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充分利用草场、山地和旱地资源,按照“统筹规划,突出特色”的原则,在经济作物种植中,注重发展烤烟、油菜、瓜果、蔬菜生产;在畜牧养殖业中,注重发展生猪、山羊、黄牛等草食牧业;在林果业开发中,突出发展具有品牌优势的柑、猕猴桃产业。其二,要依托矿产资源,大力发展矿产品加工业,重点抓好锰、锌、镁、铝、磷等矿产品的加工,发展一批具有规模和技术优势的加工企业。其三,要依托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资源,突出发展特色旅游业。要在突出抓好猛洞河和小溪生态游、吉首民族风情游、凤凰历史文化名城游的同时,搞好里耶、茶洞、沅水风光等重点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打响“神秘湘西游”品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发挥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三是加快教育、科技、卫生等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着力抓好基础设施的发展,重点抓好交通、水利、城建、通信和电力项目建设,抓好“五通”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良好的自然环境,保障着人类的健康,延续着人的生命。而人为地破坏自然环境,无异于人类的自我毁灭。科学发展观注重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保证社会永续发展。一是要促进“两种生产”相协调。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产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即“两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作用于人类自身生产并对其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类自身生产又反作用于物质资料生产并对其起加速或延缓作用。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必须相互适应,相互协调。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两种生产一起抓,在努力发展经济、增加物质财富的同时,合理发展人口生产,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二是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土地、矿产、生物、水资源等都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三是加快生态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封山育林和退耕还林;重点实施以沼气池和“两省灶”建设为主的各类农村能源建设工程;加大资源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要加强矿产资源保护,依法打击违规开采行为。要禁止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制止乱砍滥伐。要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严禁捕杀、销售和经营国家保护的动植物。要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要全面治理工业“三废”污染和城乡垃圾源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