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反腐倡廉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反腐倡廉教育下的历史教学论文

一、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探究腐败因果,让学生在历史的沉浮中感受反腐的重要性

在历史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历史事例,结合今天开展的反腐斗争,让学生明白,反腐刻不容缓。如:周幽王宠褒姒,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衰亡,自己也招来杀身之祸;“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但之后,秦始皇腐化奢侈,大兴土木,大征徭役,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终揭竿而起,致使秦朝灭亡,腐败成为秦朝的坟墓;东汉时,外戚、宦官专权,人民被逼向死亡边缘,饱受痛苦的百姓终在184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瓦解了东汉政权;隋炀帝的腐败,致使繁盛的隋朝成为历史上一个短命的王朝;唐玄宗后期,任用奸相,宠爱贵妃,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宋徽宗时期大造园林,破墙拆屋,抢用船只,人民破产不计其数,这才有了二帝被擒的可悲下场……通过这些,让学生在学习中以史为镜,以史为鉴,深刻体会腐败所带来的危害,能使他们更加拥护党中央反腐的英明决策,培养廉洁作风,增强抵制腐败现象的免疫力。

二、在教学中,穿插廉洁故事,深入浅出,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历史上有许多不为金钱所惑,不为权势所动,终身保持廉洁、清正操守、高风亮节的人,如,一代名相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将其遗体葬于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穿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明朝于谦,平常为官,严于律己、廉洁不苟,在土木堡之变时,力挽狂澜,坚守北京,为国家而不计个人安危。后遭陷害被抄家时,却是家徒四壁。清朝康熙初年,原广西罗成县令于成龙,升任合州知州,其子从山西老家来看他,他仅有一只舍不得吃的咸鸭,乃割下一半作为让儿子带回家的礼品,因此人称“半鸭知县”。离开罗成时,堂堂一位县令,竟无赴任之路资。当地百姓听到其离去的消息,一片哭号,依依不舍,相送数十里。后来其出任两江总督,赴任途中,只住旅馆不住公馆,于总督府中每餐只吃青菜,时人称之“于青菜”。当其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无少长,皆巷哭罢市”。康熙帝破例亲为其撰写碑文,称其为“天下第一廉吏”。清道光年间,曾国藩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有一次,受到政敌的恶言诽谤,被逼无奈,为表清白,竟当众将自己脱得精光,光着屁股走进银库清点现银,查清了国库亏空的真相,揪出了真正的国家蠹虫,堪称古往今来真正的“第一裸官”……在一个个的历史故事中,让学生去感受前人的高风亮节及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净化学生,在自觉与不自觉中让学生明白一身正气是何等之重要,进而培养他们树立胸怀祖国、勤劳节俭、廉洁奉公的理想信念,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可见,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教师要将教学与现实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对知识做到“活用”。只有在教学中渗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才能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无私高尚、勤俭节约的好品质,塑造健康、积极、向上的人格。这样,教育的目标才得以真正实现。

作者:旦志红单位:甘肃省甘南州合作一中